400 likes | 555 Views
書聖王羲之的故事. 天下第一行書 — — 蘭亭序. 王羲之生平簡介. 王羲之 ,字 逸少 , 東晉琅琊臨沂人 。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族。祖父王正為尚書郎,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 東晉距今約一千六百多年 ) 王羲之的伯父 王導 更是東晉名相,另一位伯父 王敦 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 右軍將軍 、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 " 王右軍 " 。. 王羲之習字與書風.
E N D
書聖王羲之的故事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生平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族。祖父王正為尚書郎,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東晉距今約一千六百多年) 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東晉名相,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習字與書風 •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闢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書長濃纖折衷;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臨寫前人書帖十分勤奮。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蔡邕、鍾繇等人的書法。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
王羲之書法小故事 羲之換鵝 據說王羲之很喜愛鵝,因為鵝的脖子細極長,並有彈性,當鵝的脖子擺動時,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模仿鵝的形態,揮毫轉腕,所寫的字雄厚飄逸,剛中帶柔,既像飛龍又像臥虎。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
相傳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相傳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 王羲之愛鵝圖 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即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寫扇 有一天王羲之帶著僕人,背著文具箱,到郊外遊山玩水時,在山坡下大路旁,見到一位賣芭蕉扇的老太婆,在那兒哀哀啼哭。王羲之就走上前,問他怎麼回事?老太婆說:「天冷了,芭蕉扇賣不出去,幾個本錢都花在芭蕉扇上面了,想要改行做別的生意,又沒有本錢,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王羲之聽了,就叫僕人打開文具箱,拿出筆墨,在老太婆的百十把芭蕉扇上龍飛鳳舞的寫上幾個大字。老太婆一看,她那乾淨漂亮的芭蕉扇,被王羲之寫得一塌糊塗,恐怕賣不出錢來,就哭著要王羲之賠他新扇子。王羲之安慰她說:「老婆婆,你不必著急,更不要生氣,我問你,你這芭蕉扇是賣幾個錢一把?」
老太婆說:「三個錢一把。」王羲之,哈哈一笑說:「那很好,你現在就賣三百錢一把。你趕快拿著扇子到城裏去,對人說:『這些扇子都是王逸少寫的』,準會有人肯花錢買的。」老太婆說:「三個錢一把。」王羲之,哈哈一笑說:「那很好,你現在就賣三百錢一把。你趕快拿著扇子到城裏去,對人說:『這些扇子都是王逸少寫的』,準會有人肯花錢買的。」 那老太婆本不肯相信,還纏著王羲之不放。大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看到老太婆拉著王羲之爭吵,就都圍繞來看熱鬧。有些認得王羲之的人,一看這是王羲之親筆題的扇子,就馬上掏出三百錢來,跟老太婆買扇子。一傳十,十傳百,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搶著跟老太婆買扇子。轉眼間,這百十把芭蕉扇都賣光了,老太婆一下子就得到四十多吊錢,樂得他嘴都合不攏來。
坦腹東床與東床快婿 王羲之為人坦率,不拘禮節,從小就不慕榮利。《世說新語》裡記載有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美談。晉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 門生回去後對郗鑒匯報說: 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坦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從這則逸事上看,王羲之從小就具有曠達的性格,很少為一些小事戚戚於心。也許這就是他的書法雄渾開闊,具有自由氣象、瀟灑神態的原因之一罷。也因為這個典故,後來人們就把"東床坦腹"、"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千古絕作—蘭亭序 • 修契介紹: • 中國古來就有「修褉」的風俗。每逢春花三月,蘭蕙送香的時節,古人就採百花香草,洗澡潔身,祭神歡宴,以避災禍。「修褉」原來在每年三月上已日舉行,魏晉以後,固定在三月三日,從潔身祭神,洗除不祥的「拔褉」原意,又逐漸轉變為玩賞景物,飲酒作詩,臨流聚會的「野宴」大會。參加的雅士坐在溪水兩旁,司令者斟酒一杯,放入溪水漂流,看溪水把酒杯沖到那個人面前,他就拿起來喝完後作詩一首。從杜甫的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詩句中,可推想當時熱鬧的情景。
《蘭亭序》寫作背景與藝術價值 西晉末年,胡人劉耀、劉淵相繼攻陷洛陽、長安,懷帝和愍帝被擄走了,晉朝王室遷到建康(今南京)成為東晉。王、謝等世家大族紛紛渡江,於是浙東地區一時人物薈萃。 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孫統、孫綽,王彬之, 謝安,郗曇,王蘊等父子輩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修褉禮, 各詠四、五言詩。雅集行將結束時,眾人公推王羲之作一蘭亭序雅集的序 文。王羲之當時已有幾分醉意,拿起鼠鬚筆,在蠶繭紙上面,頃刻寫就, 文章和字均為一時之冠,人們推為千古傑作。
「蘭亭集序」文風清秀、語語珠璣,是古代序跋散文中的妙品,更珍貴的是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之顛。此序共二十八行、三百廿四字,字字「天馬行空,遊行自在。」凡重覆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五個「懷」字、七個「不」字,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表現,都依類賦形,千變萬化。 「蘭亭集序」文風清秀、語語珠璣,是古代序跋散文中的妙品,更珍貴的是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之顛。此序共二十八行、三百廿四字,字字「天馬行空,遊行自在。」凡重覆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五個「懷」字、七個「不」字,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表現,都依類賦形,千變萬化。 • 其中「之」字多達二十字,有的如楷書工整,有的似草書流轉,但都大小參差,千姿百態,令人讚歎不已。王羲之酒醒後,連日再寫幾十本,總覺不如第一次寫的,因而更加珍惜,秘藏在家裡不輕易示人,並且囑咐子孫,妥善保存,做為傳家之寶。
怎麼欣賞書法? 一、書法是一種線條表現的藝術,藉由筆畫的濃淡、粗細、方折變化來表現力度與姿態之美。欣賞書法,就像欣賞線條的舞蹈。 二、歷代書法家會創造前人未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字,比如: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 三、文字發展:甲骨金文、篆書、漢隸、行書、草書、楷書。其中行草(行書+草書)是最自由最能發會個人風格特色的書體。
歷代書體演變 篆書 臺靜農隸書 鍾繇楷書
歷代書體演變 楷書 《柳公權玄秘塔》 于右任 草書 張大千 行書
《蘭亭序》文意解釋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永和九年,歲次癸丑,剛進入春天三月的時候,大家聚會在會稽山陰縣的蘭亭,舉行春禊事宜。眾賢達們全到,不論老少都來了。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嶺,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還有清水急流,映襯環繞在亭子的周圍。我們導引它來作為漂送酒杯用的迂迴水道,然後依序成列地坐在岸邊;雖然沒有各種樂器齊奏的盛況,一面飲酒一面作詩,也足夠來舒展幽深的情懷了。 是日也,天朗氣清,蕙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宜人的風溫和舒暢,抬頭觀看宇宙的浩大,低頭視察物類的繁盛;隨著這些景物移動雙眼、馳騁胸懷,就足夠來享盡視聽感官的樂趣了,真是痛快啊!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人們在一起相處一輩子,有的會拿出理想抱負,齊聚室內相互對談;有的會把情懷寄託於某些可依憑的事物上,在身外的大自然界放縱自己。雖然進退取捨有許多差異,動靜好惡各不相同;當人們對遭遇的境況感到欣喜,對自己暫時感到得意,快樂地自覺滿足的時候,就不知道衰老的一天即將來臨。等到他所追求的目標已感厭倦,情感隨著事物變遷,感傷哀嘆就跟著來了。從前感到欣喜的情景,一下子,已經變成了陳舊的事蹟,尚且不能不為它引起感傷;何況人生長短隨著造化變遷,終究有結束的時候。古人說:「生死也可說是最重大的事了。」怎能不令人悲痛啊!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每當看到古人引發感慨的事由,如果和自己完全契合;從來沒有不對著文章哀嘆的,對於這樣的情懷總是不能舒解。我確知把生死看成一樣是憑空而起的說法,對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任意而發的論調。後代的人看現在,也如同從現在看古代一樣,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一記下當前參與集會的人士,抄錄他們的作品,雖然時代不同、人事變遷,引發感觸的原因,道理都是一樣的。後世看到的人,也將會對這篇文章有所感觸吧。
蕭翼賺蘭亭 蘭亭序七傳到釋智永,近百歲才去逝,圓寂前,將蘭亭序交給弟子辯才和尚,囑咐妥善保管。辯才把它當做至寶,在方丈屋的樑上鑿了一個大洞來收藏蘭亭序,世人難得見到。 唐太宗非常喜愛王羲之的書法,共搜集真蹟三千六百件。閒暇就和大臣討論書法,後來聽說右軍活著時,最喜歡蘭亭序,今天藏在辯才那裏。太宗很想立刻把它拿到手。太宗三番五次派人追問,辯才始終守口如瓶,硬說不知道。皇帝一看沒辦法,就召集大臣商議,宰相房玄齡認為御史蕭翼,聰明絕頂,嘴巴伶俐,詭計多端,定能達成任務。於是太宗召見蕭翼,問他辦不辦得了這件事。蕭翼對太宗說:「沒有問題,不過請求皇帝給臣三帖王羲之的真跡,以便見機行事。」 蕭翼脫下官服,換上青色的長衫,裝扮成一個落魄書生,帶著三帖王羲之的真跡,搭船到辯才住持的浙江永欣寺。兩人初見面就談得很投機,辯才把蕭翼請入書房,下棋、彈琴、談詩論文,這樣來往過了十多天,蕭翼跟辯才老和尚搞熟了,幾乎無話不談,變成很知己的朋友。
有一天,蕭翼故意逗老和尚說:「家父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真跡;我從小跟家父練習王羲之的書法,現在雖然流落他鄉,還把王羲之真跡帶在身邊,捨不得出賣。」老和尚一聽到王羲之的真跡,勁就來了,問他現在是不是帶著?蕭翼說擱在寓所裏,明天可以拿來給老和尚看。有一天,蕭翼故意逗老和尚說:「家父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真跡;我從小跟家父練習王羲之的書法,現在雖然流落他鄉,還把王羲之真跡帶在身邊,捨不得出賣。」老和尚一聽到王羲之的真跡,勁就來了,問他現在是不是帶著?蕭翼說擱在寓所裏,明天可以拿來給老和尚看。 第二天蕭翼果然帶著幾張王羲之的墨寶,去見老和尚。老和尚端詳了好半天,才對蕭翼說:「這幾件東西,假倒不假,只不過不是王右軍最得意的作品。」蕭翼故意不肯認輸,說老和尚不識貨。老和尚笑了一笑對蕭翼說:「我收藏的東西來說,可比你這幾件強多了。」蕭翼追問老和尚,收藏的是甚麼帖?老和尚回答:「蘭亭序。」蕭翼聽了,哈哈大笑說:「老和尚騙人,蘭亭序早就在兵荒馬亂中燒燬了,現在哪兒還有蘭亭?老和尚就是有,也一定是假的,絕不是真跡!」
這一激將,終於把老和尚激出了口風,就對蕭翼說:「這是王氏門中的傳家之寶,一代傳給一代,絕不會有半點參差。我的師父智永禪師,是王右軍的後代子孫;他在臨死的時候,千叮萬囑的傳付給我,怎麼會有假?你不信,明天來,我拿給你看!」 • 第二天,蕭翼按時前往,老和尚為了賭氣,親自登上木梯,從屋樑上的小洞裏,把蘭亭序真跡取下來,給蕭翼看。蕭翼當然沒有話說了,就故意把他帶來的那幾件二流貨,放在老和尚那裏,請老和尚隨時比較參看。 • 從此以後,老和尚就把蘭亭序和蕭翼拿來的幾件王羲之墨寶,一齊放在書案上,沒事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同時,老和尚對蕭翼也很放心了,讓他自由來往;老和尚的徒弟們,對蕭翼也另眼相看,大家都把他當作朋友看待。
有一天,蕭翼得知老和尚到嚴遷家吃齋,趁機來到寺裏,對老和尚的徒弟說,有兩本書,擱在老和尚屋裏,要取回去看。那些徒弟們,看到蕭翼是來慣了的熟人,就叫他自己去取。蕭翼就老實不客氣的,把老和尚當作寶貝的蘭亭序,和他帶來的那幾件墨寶,包成一包,大大方方的拿走了。有一天,蕭翼得知老和尚到嚴遷家吃齋,趁機來到寺裏,對老和尚的徒弟說,有兩本書,擱在老和尚屋裏,要取回去看。那些徒弟們,看到蕭翼是來慣了的熟人,就叫他自己去取。蕭翼就老實不客氣的,把老和尚當作寶貝的蘭亭序,和他帶來的那幾件墨寶,包成一包,大大方方的拿走了。 出了寺門,蕭翼奔向永安驛站,對站長凌愬說:「我是御史蕭翼,奉命抓拿私藏珍品的辯才和尚,速派人拿辯才和尚來。」當時辯才還在嚴遷家,談笑自如。聽了聖旨,得知這位御史就是蕭翼,蘭亭序已被偷走,驚倒在地,很久才醒過來。
蕭翼將蘭亭序交由驛站,快馬加鞭傳到京城長安。唐太宗得到蘭亭序真跡後,非常高興,把蕭翼升為員外郎。另賜辯才綢緞三千匹,稻穀三千石。可是辯才這一驚,過了一年多就去逝了。唐太宗得到蘭亭序真跡後,請內廷供奉湯澈、馮承素、諸葛貞、趙模等人各臨數本,頒送給皇太子、各親王及親近的大臣。 唐朝大書法家褚遂良和歐陽詢,也都有臨本;可是他們自成一派,不拘泥點畫。後世稱褚遂良臨的叫「唐絹本」,歐陽詢臨的叫「定武本」,二本都刻成石碑,存留在皇宮內苑裏,民間的拓本很少;在當時每種拓本已值好幾萬錢,非常名貴難得。至於蘭亭序真跡,在唐太宗臨死時,遺命放在棺材裏殉葬,從此王羲之平生最得意的傑作,就永遠埋在黃土裏,人間再也看不到了。
《蘭亭序》評價與版本介紹 《蘭亭序》又名《臨河序》、《蘭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書,宋代書法家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真跡殉葬唐太宗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其中以馮承素摹“神龍本”最佳。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現已失傳。坊間流傳,《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從民間賺進御府,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置於座側,朝夕觀覽,遂遺命以《蘭亭集序》帖殉葬。從此真跡失傳。
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十年得到真跡,即令大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而真跡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陸游因此感慨:「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十年得到真跡,即令大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而真跡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陸游因此感慨:「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 • 一般認為在所有臨摹本中,馮承素的墨跡摹本最為神似。而後世臨摹《蘭亭序》的版本不下數百種。還有各類木石鐫刻本,摹本,臨本。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
定武本《蘭亭序》介紹 唐太宗得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命歐陽詢臨摹,刻石于學士院拓賜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遼耶律德光破晉後攜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棄于殺虎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碑被發現,置於定州,故此石刻被稱為《定武本蘭亭》。宋代以來《蘭亭序》刻本眾多,論者多以歐摹定武本為正宗。後世所傳《蘭亭序》皆為唐以後輾轉勾摹,筆墨氣韻漸去原跡,但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出王羲之書法的風格面貌,不失為學習書法的範本之一。自宋代以來,《定武本蘭亭》特別受到推崇。元趙孟頫曾在定武本後題跋,認為:“古今言書者以右軍為最善,評右軍之書者以禊帖為最善,真跡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為最善。”
現代人對《蘭亭序》的應用 • 周杰倫 - 蘭亭序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妳的美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牧笛橫吹 黃酒小菜又幾碟夕陽餘暉 如妳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寫 而墨香不退與妳同留餘味 • 一行硃砂 到底圈了誰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獨缺 妳一生了解彈指歲月 傾城頃刻間湮滅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妳婉約恨了沒 妳搖頭輕嘆誰讓妳蹙著眉而深閨 徒留胭脂味人雁南飛 轉身一瞥妳噙淚 掬一把月 手攬回憶怎麼睡又怎麼會 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若花怨蝶 你會怨著誰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林懷民雲門舞集——行草 以人體曲線變化來表現書法線條靈動輕盈
《蘭亭序》課後學習單 各位同學,今天聽完了王羲之的故事以及欣賞了《蘭亭序》,不知道你對於書法欣賞是否有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一同分享看看吧! • 聽了王羲之的小故事,你最喜歡哪一則呢?為什麼?可以說說看嗎? • 細看《蘭亭序》,你可以感受到王羲之當時寫作的神情態度嗎?現存的《蘭亭序》只是一篇草稿,當中塗改許多地方,為什麼王羲之不再重寫一次? • 唐太宗很喜歡《蘭亭序》,為了得到它,派了蕭翼去騙辯才和尚。得到後派人摹制仿本流傳後世,並下令其他書法家模仿書寫,後來又遺命將《蘭亭序》真跡和他一同陪葬。你覺得唐太宗這樣的作法如何呢?有好處或壞處嗎? 你覺得《蘭亭序》好看嗎?能否說說你最喜歡當中哪幾個字?你覺得它的線條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