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15 Views
第一章 总论. 本章结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目标、职能**、对象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方法、会计的基本程序. 第一 节 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与我国) ● 自有了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和完善。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项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已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方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近代;现代. 1. 古代会计阶段 — 文明古国与欧洲
E N D
第一章 总论 本章结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目标、职能**、对象 •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会计方法、会计的基本程序
第一 节 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西方与我国) ●自有了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和完善。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项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已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方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近代;现代 1.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与欧洲 不能称为会计,因为会计所具有的专门方法、对象、职 能远未形成,只是作为生产的一个附带部分而存在。 (1)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雅典、希腊有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巴比伦:在商业和公共领域设置专门的记录官; 埃及:“内部控制制度思想”初露端倪; 希腊:铸币运用于账簿记录中。是“货币计量”思想的萌芽; 雅典:出现“财务公开”思想。
(2)会计在欧洲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庄园之中(2)会计在欧洲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庄园之中 • 庄园主聘请管家管理庄园; • 管家定期向庄园主递交“述职报告”; • 庄园主聘请专业人士对“述职报告”审阅。 “述职报告”孕育了现代会计中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思路;也是审计的萌芽。 1 管家 庄园主 2 3 第三人:审阅述职报告
2.近代会计阶段—意大利与工业革命后 (1)早期的意大利复式簿籍:12-15世纪出现借贷记账法。第一个里程碑。 (2)工业革命后的会计: 18世纪-20世纪初。完成由簿籍到会计的转化。产生:①折旧会计思想;②划分资本与收益的思想;③成本会计;④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阶段——实现了由簿籍到会计的转变,产生了管理会计3.现代会计阶段——实现了由簿籍到会计的转变,产生了管理会计 20世纪50年代出现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第三个里程碑。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根本区别 另外:20世纪70年代 通货膨胀会计 20世纪80年代 人力资源会计 20世纪90年代 环境会计
(二)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近代;现代 1.古代、近代:以官厅会计为主,主要反映政府财政收支活动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数。不能称为会计。 (2)西周:有文字记载 。设“司会”职务,掌管朝廷俸禄。 (3)唐朝:把钱粮收支分为四个部分: 原管+新收=已支+实在 即:期初结存+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4)宋朝、元朝:四柱清册。奠定了中式簿籍的理论基础。(4)宋朝、元朝:四柱清册。奠定了中式簿籍的理论基础。 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作用:全面系统反映经济活动; 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
(5)明、清时代——龙门账 经济业务划分为四大类: ①进(收入) ②缴(费用) ③存(资产及债权) ④该(负债及业主投资) • 收入-费用=资产及债权-负债及业主投资 • 公式相等时,叫“合龙门”。 进-缴=存-该
(6)清代末期——天地合账 • 对任何经济业务均在账簿中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其来龙去脉,成为名符其实的复式记账法。 • 是中国最早的中式复式记账法。
(7)清朝末年,借贷记账法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大清银行使用。(7)清朝末年,借贷记账法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大清银行使用。 (8)新中国成立后,全盘照搬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称之为社会主义会计。
2.我国现代: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2.我国现代: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 (1) 1993年7月1日起,进行全面会计改革,改革的宗旨是向西方靠拢,与国际会计接轨。 1993年颁布: • 《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财务通则》 • 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2)2000年以后陆续颁布: • 《企业会计制度》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制度》
(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并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并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这一系列改革使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国际会计惯例也更加接近和协调,使会计真正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
二、会计的职能—5个(其中基本职能2个) • 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会计能干什么,有什么用。 • 会计的职能有: 反映经济活动 控制经济活动 评价经营业绩 参与经济决策 预测经营前景 基本职能: 反映(核算) 控制(监督)
(一) 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有三个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 (2)会计不仅核算过去、而且要控制现在、预测未来、进行决策; (3)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
(二)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 指会计人员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经济业务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 • 特点: (1)会计主要利用货币量指标进行监督; (2)会计监督的依据是法律、财经制度、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计划、定额等; (3)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反映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反映的目的和保障。 ●其他三个职能。
三、会计目标 • 指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会计要为哪些人服务,提供哪些会计信息。 1.会计的基本目标 • 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会计信息。 注意: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 能力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报表使用者包括: • 投资者;债权人; 政府有关部门; 企业经营管理者; 企业职工等。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 但均关注: (1)企业的财务状况; (2)企业的经营成果; (3)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
四、会计的概念 1.理论界的不同观点 (1)管理活动论:把会计当作一项有人参加的活动; (2)管理工具论、艺术论:把会计当作一种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方法、工具,或提供经济信息的一种规则与方法。 (3)信息系统论:把会计当作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2.定义(会计制度)**: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4个 • 指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计量标准等所作的合理推断。 • 会计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一)会计主体——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一)会计主体——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 • 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 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 • 特点: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的经济资源,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进行独立核算。 • 作用: (1) 划分会计核算的范围——空间范围; (2) 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
(二)持续经营——确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 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按照当前的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 如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分期折旧、费用分期摊销等; • 若企业破产,此假设不成立,需用破产会计。
(三)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 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计算盈亏,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统称为会计中期)。 • 有营业年和公历年(1月1日-12月31日)。 • 我国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税务年度一致。
(四) 货币计量 • 指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计算、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 包含: (1)在会计核算中,所有涉及价值的计算,都要以货币计量。 A、货币计量单位是经济活动计量的基本单位,其他计量单位都是辅助性的 ; B、以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境内以外币业务为主的企业可用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报送的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币;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的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
(2)货币的价值保持不变。货币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应当是稳定的,这样才能使不同时点的资产的价值具有可比性,不同时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计算其经营成果。(2)货币的价值保持不变。货币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应当是稳定的,这样才能使不同时点的资产的价值具有可比性,不同时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计算其经营成果。 但由于存在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价值却会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有:一是假设币值不变,忽略这种变化;二是用特殊方法计量这种变化,如通货膨胀会计、物价变动会计。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个 • 是在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的会计核算规则。 • 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也是衡量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1.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基本质量要求1.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基本质量要求 •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三层含义: (1)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反映; (2)会计核算以正确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准确反映; (3)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2.相关性 (有用性) •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均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 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 (1)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2)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需要; (3)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明晰性) • 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求。 • 如:会计记录清晰明了;凭证、账簿、报表书写清楚;会计信息内容和表述简明扼要。
4.可比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比较。 (1)一致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前后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可比性。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以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 •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是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实质——经济实质;形式——法律形式 • 例如: (1)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承租期内,承租方视同自己的资产;(但法律上在承租期内不是承租方的资产) (2)个人独资企业虽无法人资格,但是会计主体,应视同独立的经济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6.重要性 • 指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重要事项,全面反映并充分披露; (2)非重要事项,适当简化处理。
7.谨慎性(稳健性) • 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 • 核心:不高估资产、收益与利润; 不低估负债、费用与损失。 ●具体表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固定资产快速折旧等。(见下页)
如: (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8项: • 坏账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 •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 采用加大本期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 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 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 • 确认或有负债等
8.及时性原则 •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 包括: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三、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应计基础 ) ●权责发生制:以款项是否应当收到或应当付出为标准来确认、计量、报告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实务中,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并不完全一致。
理解: 例1:2010年6月,销售商品一批,货款20万元尚未收到。 则: 6月份增加:收入20万元 • 上例,7月份收到款项。 例2:09年11月份预付下年的财产保险费120 000元。 则:不能作为09年11月份的费用。只能分别列为了2010年1-12月份的费用。 应记为6月份的收入 7月份不记收入
课堂思考:例1、2、3,权责发生制 与收付实现制下的处理 注意: • 与权责发生制相反的是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1)不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2)用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业务的会计核算。 • 上例 • 例3:9月1日,A企业预收5000元,产品尚未销售。作为9月份的收入。 处理基础不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同
四、会计规范(自己看教材,网上流览) • 会计工作规范是指从事和评判会计工作的标准。 • 一般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
(一)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凡是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来办理会计事务。 •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法规也是以会计法为依据来制定的。
建国以后,我国于1985年首次颁布《会计法》;建国以后,我国于1985年首次颁布《会计法》; • 于1993年12月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 • 于1999年10月对《会计法》进行了再次修订。 • 重新修订后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
(二)会计准则 •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信息生成、约束会计核算工作的规则,也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用来指导会计实践。 • 会计准则可以由民间机构制定,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在我国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制定。
会计准则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准则 第二个层次是具体准则:38项
38项具体准则为: • 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等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具体行为规范。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 会计基本准则 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制度
第三节 会计方法与会计的基本程序 一、会计方法(4个方面) 1.会计核算方法(7个) ——财务会计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报告 连续地 系统地 全面地 反映和监督 是一个完整 科学的方法体系
2.会计分析方法——企业财务分析 3.会计检查方法——审计 4.会计预决策方法——管理会计 上述各种会计方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 是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发展, 会计检查方法是证实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的手 段。
二、会计的基本程序——四个基本程序 • 将零乱的会计资料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 1.会计确认**:要不要通过会计方法描述。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 2.会计计量:登记入账,并列入报表的过程。 3.会计记录:记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 4.会计报告:编制报表并报送。 四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1.将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 2.向银行借款10000元。 3.预测2011年利润100万元。 4.预计2011年税收增加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