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4

各位老师: 大 家 好

各位老师: 大 家 好. 全省高考研讨会 化学学科专题报告 2010 年 3 月. 新课程 新高考 新思路 新方法. ——《 考试说明 》 解读及复习建议 胡征善 二 0 一 0 年三月. 一、 2009 年高考安徽卷 化学试题评析 二、研究 《 考试说明 》 把 握 复 习 方 向 三、我们的期望. ★ 探索命题惯性 寻求运行轨迹 ★ 把握说明精髓 制定备考策略

mimi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各位老师: 大 家 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各位老师: 大 家 好

  2. 全省高考研讨会 化学学科专题报告 2010年3月

  3. 新课程 新高考 新思路 新方法 ——《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建议 胡征善 二0一0年三月

  4. 一、2009年高考安徽卷 化学试题评析 二、研究《考试说明》 把 握 复 习 方 向 三、我们的期望

  5. ★ 探索命题惯性 寻求运行轨迹 ★ 把握说明精髓 制定备考策略 ★ 提高复习效率 共创教学双赢

  6. 2009年安徽高理综 化学试题评析1.总体评价2.命题特色3.典例分析

  7.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充分反映了《高考改革方案》的精神 3.联系实际,能力立意;内容新颖、题型原创 4.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化学》 5.难度适宜,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8. 命题特色 • 1.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 2.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 3.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落实对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 4.以课程改革为航标,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新要求; • 5.以测量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9. 2009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 内容与模块分布及 能力要求

  10. 典例分析

  11. 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 g石墨烯中含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12. 8.北京奥运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13.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以s—诱抗素制剂为载体,主要考查化学2第二章《有机化合物》部分,要求对较复杂有机分子结构进行分解、辨认与识别,了解烯烃、苯、醇、羧酸的组成与结构,准确判定s—诱抗素制剂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 本题难度小,有为必修《有机化合物》部分专设之意。最好融入第Ⅱ卷《有机化学》试题之中。

  14. 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NH4+、H+、NO3—、HCO3— B.K+、Al3+、SO42—、NH3·H2O C.Na+、K+、SO32—、Cl2 D.Na+、CH3COO—、CO32—、OH—

  15. 1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 + CO(g) 1/2N2 (g) + CO2(g) △H == —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 器中,反应达平 衡后,改变某一 条件,下列示意 图正确的是

  16. 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为:2Cu + H2O==Cu2O +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 mol 电子转移时, 有0.1molCu2O生成

  17. 【点评】本题以制备一种半导体材料Cu2O为背景,考查电解知识。由电解总反应可知:【点评】本题以制备一种半导体材料Cu2O为背景,考查电解知识。由电解总反应可知: • Cu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2Cu —2e—+2OH—== Cu2O + H2O • 石墨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 2H2O + 2e—== H2↑+2OH— 由电解总反应可以看出:Cu置换了H2O中的氢,这是一个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凡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能通过电解的方法而实现。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18. 13.向体积为Va的0.05 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 mol/L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Va>Vb时:c(CH3COOH) + c(CH3COO—)>c(K+) B.Va==Vb时:c(CH3COOH) + c(H+)== c(OH—) C.Va<Vb时:c(CH3COO—)>c(K+)>c(OH—)>c(H+) D.Va与Vb任意比时:c(K+) + c(H+) == c(OH—) + c(CH3COO —)

  19. 【解析】本题以酸碱中和为知识起点,要求讨论酸碱反应的过量问题、判定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或分子浓度的大小、电解质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其中D选项是电荷守恒式,B选项是质子守恒式。质子守恒式可以通过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守恒求得:【解析】本题以酸碱中和为知识起点,要求讨论酸碱反应的过量问题、判定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或分子浓度的大小、电解质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其中D选项是电荷守恒式,B选项是质子守恒式。质子守恒式可以通过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守恒求得: 电荷守恒式:c(K+) + c(H+) == c(OH—) + c(CH3COO—) 物料守恒式:c(K+)==c(CH3COOH) + c(CH3COO—), 将其代入上式,可得: 质子守恒式:c(CH3COOH) + c(H+)== c(OH—) 某些能水解的盐类物质的溶液中,质子守恒式的意义是:只由H2O提供出的H+和OH—相等。即当Va==Vb时,所得的溶液为CH3COOK溶液,CH3COO—水解接受H+生成CH3COOH和溶液的H+都是由H2O提供,两者之和必等于由H2O提供的OH—。

  20. 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4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4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下列数据: Fe(s) + 1/2O2(g) == FeO(s) △H == —272.0 kJ·mol—1 2X(s) + 3/2O2 (g)==X2O3(s) △H == —1675.7kJ·mol—1 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1. 【点评】本题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将元素周期表(律)、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融合在一起,尤其是突出考查了课标新课程的知识和安徽省2009年化学科《考试说明》——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电离能、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点评】本题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将元素周期表(律)、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融合在一起,尤其是突出考查了课标新课程的知识和安徽省2009年化学科《考试说明》——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电离能、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W、Y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且原子序数W>Y可推出W为氮元素、Y为硫元素,又因为“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条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且原子序数在N和S元素之间,所以X为Al,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1,根据Z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和颜色可知:Z为Cu元素。

  22. 【建议】若本题第(4)小题的第2个热化学方程式用下列文字来叙述:“0.1mol X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25℃、101kPa下放出83.8kJ热量”,这样一来,“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条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成为解题的必要条件(否则根据此热化学方程式亦可推出X是Al),将提高试题的难度,想必会锦上添花。

  23. 26.(12分)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能与溴单质反应 b.能与金属钠反应 c.1 molG最多能和3 mol 氢气反应 d.分子式是C9H6O3

  24. 【解析】本题以合成医药中间体 为背景材料,考查醇、醛、羧酸、酚、酯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乙酸与PCl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氯;酚羟基难以发生酯化反应,当与活性更强的乙酰氯也能反应生成酚酯;对F结构的观察和思辨;F转化为G涉及到新反应(α—H与羰基的加成、消去及醚键的断裂):

  25. 其中:第4小题综合性很强,既要正确辨认F的结构,明确酯的水解,又要知道酚的酸性,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其中:第4小题综合性很强,既要正确辨认F的结构,明确酯的水解,又要知道酚的酸性,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 运用不饱和度的概念可以准确地确定G的分子式:根据观察可以很快确定G分子中碳、氧原子数:C9HxO3,而饱和时应是C9H20O3,已知G分子的不饱和度(Ω)为7,则X==20—2×7==6。 【点评】本题立意新颖、独具匠心,体现出浓烈的新课程气息,不失为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好题。

  26. 27.(12分)某厂废水含5.00×10—3mol/L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27.(12分)某厂废水含5.00×10—3mol/L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g FeSO4·7H2O。

  27. 【解析】本题以处理工业含Cr2O72—酸性废水,变废为宝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为背景材料,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pH试纸的正确使用、利用守恒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判断滤渣的成分。【解析】本题以处理工业含Cr2O72—酸性废水,变废为宝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为背景材料,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pH试纸的正确使用、利用守恒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判断滤渣的成分。 【点评】本题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简单的实验操作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融合在一起,难度不大,但知识跨度和思考容量还是较大的。

  28. 28.(17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28.(17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实验设计] 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格)。 • [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9. (2)请根据图中实验① 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s— 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 ==______mol/(L·s)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 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 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 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解析】本题以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为载体,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知识及其变量条件的控制,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对p—CP(对氯苯酚)浓度随时间t变化曲线尤其是直线③的观察与分析。本题还设置了闭区间的开放性答案,例如第(5)小题:要求答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解析】本题以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为载体,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知识及其变量条件的控制,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对p—CP(对氯苯酚)浓度随时间t变化曲线尤其是直线③的观察与分析。本题还设置了闭区间的开放性答案,例如第(5)小题:要求答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 • (1)实验②控制p—CP、H2O2、Fe2+的浓度和溶液的pH不变,只研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控制p—CP、H2O2、 Fe2+的浓度和反应温度不变,只研究溶液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31. (2)由p—CP浓度随时间t变化曲线可看出:实验 ①在时间为50s时p—CP的浓度为1.2×10—3mol/L,150s时p—CP的浓度为0.4×10—3mol/L,所以在50s~150s的时间内以p—CP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2×10—3mol/L—0.4×10—3mol/L)/100s ==8×10—3mol/(L·s)

  32. 【点评】此处p—CP的浓度很容易漏掉10—3,这就是【点评】此处p—CP的浓度很容易漏掉10—3,这就是 命题人的匠心独具之处。 • (3)要求对Fenton试剂(Fenton法所使用的试剂:Fe2+和H2O2)——H2O2的稳定性给予正确判断。 • (4)实验③所记录的结果是一条直线,p—CP浓度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即反应速率为0。 • (5)欲使反应迅速停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迅速将溶液的pH调至约为10。②迅速将溶液温度降至几乎不反应时的温度。 • 【点评】本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将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考查内容,设置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解释与结论”、“思考与交流”栏目,反映课标新课程的精髓。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命题形式。

  33. 二、研究《考试说明》 把 握 复 习 方 向

  34. (一) 《课程标准》 《教 材》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与高考命题间的关系

  35. 1.《课程标准》是“大法”; 2.各种版本的《教材》是“大法”的细化和解读,是师生微观运作的蓝本。但各种版本的教材亦各具特色,高考命题必然要“求同弃异”。 3.《考试大纲》是“子法”; 4.《考试说明》是地方的“法规”或实施细则。

  36. 教材1 教材2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高 考 试 题 高考试题

  37. (二)《考试说明》 修改的内容

  38.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修改的内容 (一)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删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增加(5)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 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39.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2.(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加聚反应。”改作“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聚合反应。”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改作“氨基酸” 删去(1)、(3)两点,保留(2)、(4)两点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删去(4)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0. 《题型示例》换用了15道新题,11题同质互换 【例1】换作2009安徽卷第7题——主要考查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原题是考查“核三数”); 【例5】换作2009年海南卷试题——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9】换作2009年宁夏卷试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例10】换作2009年安徽卷第12题——主要考查电解知 识[原题是考查有机化学知识(巴豆酸的结构与性质)]; 【例11】换作2009年全国Ⅰ卷试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 【例15】换作2009年安徽卷第10题——主要考查离子或分子共存问题; 【例16】换作2009年江苏卷试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及其元素周期律;

  41. 【例17】换作2009年广东卷试题——主要考查新情情境下物质的【例17】换作2009年广东卷试题——主要考查新情情境下物质的 分离提纯(原题是以坐标图呈现形式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 动); 【例25】换作2009年福建卷试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其平 衡移动; 【例26】换作2009年上海卷试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结构与 性质; 【例30】换作2009年浙江卷试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氯气的制备、提纯、尾气处理及制四氯化硅(原题是以CaCO3与 HNO3反应为背景材料考查实验条件的控制、变换,反应速率的简 单计算及作图能力); 【例31】换作2009年广东卷试题——以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热 分解为背景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例32】换作2009年海南卷试题——主要考查锂电池工作原理; 【例34】换作2009年全国Ⅰ卷试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知识; 【例35】换作2009年上海卷试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 期律(表)、化学键(σ键和π键)。

  42. 增加了附录 附录中从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选取了7道试题进行分析,以利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知道试题的难度。

  43. (三)《考试说明》 中的题型示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