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87 View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6. 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衡量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有什么演进有什么规律?合理化的标准是? 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 原则、方向和措施 ) ? 什么是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如何布局农业生产 ( 原则、方向 ) ?. 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6.1.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E N D
Agricultural Structure 6 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 •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衡量农业产业结构? • 农业产业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有什么演进有什么规律?合理化的标准是? • 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要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原则、方向和措施)? • 什么是农业生产布局?为什么要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如何布局农业生产(原则、方向)?
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6.1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 农业产业结构:在一定区域(国家或地区)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的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数量比例、结合形式和地位作用 •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多类型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整体性 •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
产出角度 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 • 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 •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 •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劳动力数量或劳动时间) • 农业资金利用结构 要素占用角度
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社会需求(需求是生产的导向) • 自然资源(客观条件) • 生产力水平(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农业生产能力) • 体制和政策(资源配置方式,地区优势的发挥;政策导向)
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 在整个农业中畜牧业比重逐步增大 • 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比重逐步增大 • 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比重逐步增大 • 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政策保护 • 林业因其生态环保功能受到特别重视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好的效益 •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 • 相对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即相对于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而言,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 发展是从时间上说的,即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合理化标准 • 资源利用最优化—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 部门配合协调化—促进农业内部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关系 • 需求满足最大化—满足社会需求 • 三大效益统一化—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满足社会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6.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前 1952-1978年农业总产值构成 单位:%
主要特点 • 部门结构——比例关系不协调 • 大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林牧副渔比重过小 • 种植业:重粮食,轻经济作物 • 林业:用材林面积大,经济林防护林少 • 畜牧业:重养猪,轻草食动物 • 渔业:重海水品,轻淡水品;重捕捞,轻养殖 • 资源利用——过度利用与闲置浪费并重,地区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 运行效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高
改革后 1978-2011年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
主要变化 •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幅度大。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呈大幅度上升;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比重递减(2011年播种面积占比降到68%),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在粮食作物中,口粮和饲料粮的种植分离 • 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结果(粮食产量:1978年3.04亿吨,1996年5.04亿吨,2010年5.46亿吨) • 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符合了社会需求;自然资源的利用更为合理,农业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必要性 •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 •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 •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靠增产或提价来增收的余地不大) •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利用率不高并存)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原则 •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品和开发新产品) • 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 • 用经济手段调控和引导(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运用财政、信贷控制、农产品储备调节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 优化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关系 • 基本思路: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林业和渔业;提高种植业和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把口粮和饲料粮分离;经济作物向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林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营林结构,加大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的比重;建立合理的采-育结构,切实保护林业资源;加强林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水平 • 畜牧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大幅度提高食草性动物的商品量;稳定发展传统的猪、鸡、鸭等肉类和禽蛋生产,重点发展优质猪肉和禽肉生产;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
渔业结构的调整 • 战略方向: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源,加速品种更新换代;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化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水库和稻田养殖;稳定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 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 战略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压缩不适销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质量
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措施 •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运销组织发展,帮助农民了解市场 •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生产布局 6.3 农业生产布局的含义 • 农业生产布局,指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它是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形式,是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在空间上的动态组合 • 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 • 农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工(各地区的专业化方向和规模) • 区域内的生产组合和空间分布(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的确定、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开发、具体的产业空间配置等) •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方式
农业生产布局是由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决定的 •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采取区别差异性和归纳共同性的方法,划分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将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分别配置在最适合其发展的区域,便形成了农业生产布局 • 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基础,但农业生产布局还受经济、社会、体制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布局会发生变化
放牧区 三圃农作区 谷草农作区 谷物轮作区 林业区 自由农作区 城市 农业生产布局理论 • 屠能的“孤立国” • 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 • 城市是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 • 农村中各地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 农产品的运费与其重量及产地到城市的距离成正比;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 •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 •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在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有利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的推广运用,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有利于农业、工业、交通和商业等在地区分布上的配合)
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总原则 • 因地制宜 具体原则 •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 突出地区特色与均衡布局相结合 • 农业生产布局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布局相结合
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 •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继续发挥粮棉油生产优势,形成全国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西部地区:以农业的广度开发为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脆弱地区: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 •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商品农产品基地 • 在农产品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区域合作机制
祝同学们 国庆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