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壹、放眼看天下

壹、放眼看天下. 六下社會第一單元. 全球化. 世界各地透過 交通 、 經貿 、 資訊 、 人際 等方面的緊密接觸與交流,促使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或環境上,彼此影響或相互依存的情形。 請翻開課本 p.7 的知識庫。. 交通的全球化. 鐵路、公路,如:歐陸各國 船運 航空. 經貿的全球化. 各國商品的進出口,彼此互通有無。 在臺灣可以買到外國商品,在國外也可以買到臺灣商品。 請翻開課本 p.6、p.8、p.9, 讀一讀圖畫說明。 說說看,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商品是從國外進口的?. 資訊的全球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壹、放眼看天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壹、放眼看天下 六下社會第一單元

  2. 全球化 • 世界各地透過交通、經貿、資訊、人際等方面的緊密接觸與交流,促使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或環境上,彼此影響或相互依存的情形。 • 請翻開課本p.7的知識庫。

  3. 交通的全球化 • 鐵路、公路,如:歐陸各國 • 船運 • 航空

  4. 經貿的全球化 • 各國商品的進出口,彼此互通有無。 • 在臺灣可以買到外國商品,在國外也可以買到臺灣商品。 • 請翻開課本p.6、p.8、p.9,讀一讀圖畫說明。 • 說說看,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商品是從國外進口的?

  5. 資訊的全球化 • 電視、網路,如NHK、CNN、BBC等國外頻道;或國內新聞中播報的國外消息。 • 生活中各項關於世界各地的資訊,如商品、文化、娛樂、體育等訊息。

  6. 人際的全球化 • 旅遊 • 商務 • 求學 • 工作 • 異國婚姻 • 宗教信仰 • 娛樂、文化或體育活動的往來

  7. 全球化的層面 • 經濟全球化:資金、信息、商品、服務。 • 環境全球化:空中、海洋的各種物質。 • 軍事全球化:全球的軍事聯繫(ex:聯盟、聯防、聯軍、區域或全球和平協定)。 • 社會與文化全球化:宗教、科技、知識、文化活動(ex:飲食、服裝、建築)。 • 政治(ex:民主、共產)、法律(ex:人權、國際法)、娛樂(ex:電視、電影、音樂、體育)的全球化。

  8. 翻開課本 • 請閱讀課本p.4~p.9,將課文重點畫出。 • 請回答課本p.5學習提示的第1題。

  9. 絲路 • 請閱讀課本p.10、p.11的課文。 • 絲路的開啟,是由中國漢朝大臣張騫出使西域的南北兩條往返路線開始。 • 經由絲路的連結,傳遞的除了貨品、珍禽異獸(鴕鳥、獅子、巨象、良馬),還有文化的交流:音樂(胡樂、胡旋舞)、美術、生活用品(胡服、胡床、波斯地毯)、假面戲劇、魔術變換、角力競技……。

  10. 鄭和下西洋 • 請閱讀課本p.12、p13。 •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在明成祖時為宦官,後因為隨成祖征戰有功,賜姓鄭。 • 當時,中國以南海為界,把通往各國的海路劃分為東洋和西洋。鄭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線,到達的國家大都是西洋國家,所以人們稱他的航行為「鄭和下西洋」,又稱「三保太監下西洋」,最遠航行至非洲東海岸。 • 訪問了30多個國家,加強了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友好關係,顯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證明當時在世界航海事業中的領先地位。

  11. 達伽馬的新航線 • 1497年奉葡萄牙王之命,作繞過好望角至印度的航行。 • 1498年5月橫越印度洋,抵達印度西海岸。 • 1498年9月起航返回歐洲,買回的香料、珍珠、細布,賺回這次航行全部費用的60倍!帶起歐洲人向亞洲經商與侵略的野心。

  12.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 因為相信地球是圓的,於是思考採取相反方向,經大西洋航行即可到達遠東的可行性,於是四處尋求多國國王的支持。終於在1492年8月得到西班牙女王的和猶太商人的贊助,展開海上探險。 • 1492年10月發現了美洲,但他當時不知道自己發現了新大陸,還以為是亞洲的一部份,所以稱他所發現的島嶼為「印度群島」,稱當地土著為「印地安人」。

  13. 麥哲倫繞地球一周 • 1519年8月,在西班牙的贊助下展開航程。由西班牙向西至美洲,繞過麥哲倫海峽來到美洲的西洋面,因為當時風平浪靜,所以命名為「太平洋」。 • 1521年4月戰死於菲律賓的宿霧島。但因為他之前曾由向東航線到同一條經度上的香料島作戰,所以可說是第一位繞行地球一周的人。 • 這趟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

  14. 翻開課本 • 詳細閱讀課本p.14~p17,把重點畫下來。 • 請用自己的話說明「工業革命」: • 是什麼樣的背景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 請舉出一項蒸汽機用於生產的應用方式: • 說說看,蒸汽機的改良如何帶動交通工具的改變? • 說說看,19世紀的人們因為哪些發明而成為「順風耳」? • 說說看,20世紀的人們因為哪些發明而成為「千里眼」?

  15. 統整時間 • 想一想,從課本p.6~p.17,你學到了什麼? • 說說看,地球村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絲路(2000多年前)、東西文化交流、羅盤、造船術(15世紀) 、鄭和下西洋、伊斯蘭商人控制陸路貿易、歐洲人尋找新航線、東西貿易需求大增、工業革命(18世紀) 、生產力提昇、交通工具日新月異、科技進步(19、20世紀) 、貨物流通更快、人們的互動更頻繁、天涯若比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