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0 Views
劳动教养. 杜雪晶 上海政法学院. 第十三章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矫治. 第一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测试与诊断. 第三节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方法. 第一节. 一、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概念 (一)心理矫治简述 心理矫治泛指一切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以改变心理失常的感觉、认识、情绪、性格、态度和行为,是失调的大脑神经技能得以恢复,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从而使被教职人员的心理趋于健康的方法。 (二)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现状 起步较晚,效果不理想,但已有认识。. 第一节.
E N D
劳动教养 杜雪晶 上海政法学院
第十三章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矫治 第一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测试与诊断 第三节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方法
第一节 一、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概念 (一)心理矫治简述 心理矫治泛指一切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以改变心理失常的感觉、认识、情绪、性格、态度和行为,是失调的大脑神经技能得以恢复,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从而使被教职人员的心理趋于健康的方法。 (二)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现状 起步较晚,效果不理想,但已有认识。
第一节 二、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地位和作用 (一)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地位 心理矫正是教育改造工作的细化和深化,也是劳动教养工作科学化的标志之一,是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与管理、教育和劳动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四者共同构成一定意义上的矫正手段体系。 (二)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作用 1、它能及时、有效的预测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场所的安全与稳定; 2、它能激发劳动教养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 3、它能培养劳动教养人员的健康心理,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 4、它能促使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提高; 5、它能促进劳动教养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化。
第一节 三、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目标和原则 (一)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目标 最终目标是将劳动教养人员锻炼为身心健康,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具体目标: 矫正其错误的认知; 调整其消极情绪; 矫正劳动教养人员的行为 完善劳动教养人员扭曲的人格 (二)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原则 自愿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保证性原则; 预防性原则。
第十三章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矫治 第一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测试与诊断 第三节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方法
第二节 一、劳教人员的心理测试 (一)心理测试的含义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预测,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通过一定手段对劳动教养人员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发展变化的趋向所作的科学估量和推断。。
第二节 (二)心理测试的要求 对主测人的要求 (1)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和专门的心理测试训练; (2)与被测劳动教养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要对被测的劳动教养人员有所了解 对测试量表的要求 (1)常模 (2)效度 (3)信度 (4)标准化
第二节 (三)劳教人员心理测试常用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 2、艾森克个性量表 3、卡特尔16种个性量表 4、症状自评量表 5、气质类型量表 (四)劳教人员心理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夸大其作用,要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
第二节 二、劳教人员的心理诊断 (一)心理诊断的含义 是诊断者根据心理测验、晤谈、行为观察和活动结果产品的综合分析,对被教职劳动教养人员个体或群体的智能状况、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素质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第二节 (二)劳教人员心理诊断的作用和过程 作用 (1)为分类教育提供依据,增强教育工作针对性、有效性; (2)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奠定基础; (3)修订矫正方案,提高工作质量; (4)为加强管理和进行心理预测提供有效方法 过程 (1)准备阶段; (2)资料收集阶段 (3)具体诊断阶段; (4)反馈和使用阶段
第十三章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矫治 第一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测试与诊断 第三节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方法
第三节 一、劳教人员的心理问题概述 二、劳教人员心理咨询 (一)劳教人员心理咨询的含义 劳动教养人员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进行适宜、启发、劝导和教育,帮助来访劳动教养人员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使其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从而挖掘其自身潜在的能力,以提高对劳动教养生活的适应性和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起到促进和矫正的作用。
第三节 (二)劳教人员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是介于医疗和教育改造之间的一种职业性的帮助和顾问行为 特点: 第一,解决的是心理或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第二,从心理上提供帮助; 第三,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四,强调教育和成长模式 第五,心理咨询是基于咨询劳动教养人员心理需要的自愿行为。
第三节 (三)劳教人员心理咨询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形式:主要有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门诊咨询和书信、电话咨询,现场咨询和宣传咨询等。 三、劳教人员的心理治疗 (一)劳教人员心理治疗的特点 (二)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