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581 Views
二年級中文科. 擬人法. 什麼是擬人法?. 擬人法是一種修辭手法。 把動物、植物及一切沒有生命的東西人格化。. 什麼是人格化?.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思想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感情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行動. 判斷擬人句時要 注意什麼?. 判斷句子中哪些「成分」是人類專有的. 例:小鳥在樹上 開心 地 唱歌 。. 開心 — 只有人類才有開心的情緒嗎? 小鳥、小狗會開心嗎? 唱歌 — 只有人類才有唱歌的行為嗎? 小鳥、青蛙會唱歌嗎?. 試判斷下例句子 運用了擬人法用沒有運用擬人法用. 星星很快樂。
E N D
什麼是擬人法? • 擬人法是一種修辭手法。 • 把動物、植物及一切沒有生命的東西人格化。
什麼是人格化? •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思想 •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感情 • 使事物具有人類的 行動
判斷擬人句時要注意什麼? • 判斷句子中哪些「成分」是人類專有的
例:小鳥在樹上開心地唱歌。 • 開心—只有人類才有開心的情緒嗎? • 小鳥、小狗會開心嗎? • 唱歌—只有人類才有唱歌的行為嗎? • 小鳥、青蛙會唱歌嗎?
試判斷下例句子運用了擬人法用沒有運用擬人法用試判斷下例句子運用了擬人法用沒有運用擬人法用 • 星星很快樂。 • • 小狗很快樂。 •
小狗瘋狂地大叫。 • • 大樹瘋狂地大叫。 •
在強風猛烈的吹襲下,小動物都很害怕。 • • 強風憤怒地咆吼,大樹也被吹得抬不起頭。 •
顏色筆等得不耐煩了,它決定自己出門。 • • 小猴子沾沾自喜,以為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
注意!這些不是擬人句 • 美麗的水仙花像害羞的少女。 • 活潑的猴子像可愛的小學生。 •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