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941 Views
第三章 PLC 概述. 定义 分类 应用领域 国内外状况 发展趋势. 3.1 PLC 的产生与定义. 在 PLC 的发展历程中,有过几个不同的名称: 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 PMC (Programmable Matrix Controller) 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 PSC (Programmable Sequence Controller)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3.1 PLC 的产生与定义. PLC 的定义. PLC 的历史
E N D
第三章 PLC概述 定义 分类 应用领域 国内外状况 发展趋势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 在PLC的发展历程中,有过几个不同的名称: • 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PMC (Programmable Matrix Controller) • 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PSC (Programmable Sequence Controller) •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PLC的定义 • PLC的历史 •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需要,提出了十条技术指标在社会上公开招标,制造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 (1)容易编程,可现场修改程序; • (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式结构; •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盘; • (5)能与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 • (6)价格便宜,可与继电器控制盘竞争;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 (7)输入电源使用市电115V(美国标准); • (8)输出电源为交流115V,容量为2A,可 • 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等设备; • (9)扩展时原系统改变最小; • (10)存储设备可扩充至4K个存储字节。 • “GM”十条要求提出了将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的简单 • 易懂,使用方便,价格低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 • 完善、灵活性、通用性好的优点结合起来,将继电 • 控制的硬连接逻辑转变为计算机的软件逻辑编程的 • 设想。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招标的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 • 1980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正式将其命名为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 PC。
3.1 PLC的产生与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于 1982年11月1985年1月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了如下的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命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3.2 PLC的分类 • (1)按 I/O点数分类 • I/O点数小于 32为微型PLC; • I/O点数在32~128为微小型PLC; • I/O点数在128~256为小型PLC; • I/O点九在256~1024为中型PLC; • I/O点数大于1024为大型PLC; • I/O点数在4000以上为超大型PLC。 • 以上划分不包括模拟量I/0点数,且划分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PLC的分类 • (2)按结构形式分类 • 整体式PLC: 又称单元式或箱体式。整体式PLC是将电源、CPU、I/0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一般小型PLC采用这种结构。 • 模块式PLC:将PLC各部分分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 CPU模块、I/0模块、电源模块和各种功能模块。模块式PLC由框架和各种模块组成。模块插在插座上。一般大、中型PLC采用模块式结构,有的小型PLC也采用这种结构。 • 有的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结合起来,称为叠装式PLC。
模块式 底 板 电源模块 CPU模块 IO模块 Power in a Small Package!!
3.3 PLC的特点 优点 1、可靠性高(平均无故障时间3--5万小时);2、编程简单;3、通用性强; 4、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 5、功能完善; 6、施工、设计、调试周期短。
PLC的缺点 • 主要是PLC的软、硬件体系结构是封闭而不是开放的:如专用总线、专家通信网络及协议,I/O模板不通用,甚至连机柜、电源模板亦各不相同。 • 编程语言虽多数是梯形图,但组态、寻址、语言结构均不一致,因此各公司的 PLC互不兼容。 • SIEMENS等公司已经开发出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在Windows平台下,结合IEC1131-3国际标准的新一代开放体系结构的PLC。
3.4 PLC的应用领域 •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广泛应 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电力、电子、食品、 交通等行业。经验表明, 80 %以上的工业控制可以使用PLC来完成。 • 在日本,凡8个以上中间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都已采用PLC来取代。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发展趋势 国内外状况 品牌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以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相继研制了各自的PLC。 • 70年代中期,PLC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 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PLC进入了成熟阶段。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美国PLC发展得最快: • 1984年有48家,生产150多种PLC; • 1987年有63家,生产243种PLC; • 1996年有70余家,生产近300种PLC。 • 著名厂家有A—B(Allen-Bradley)艾伦一布拉德利公司,MODICON莫迪康公司,GE-FSNUC公司,TI(Texas Instrument)德州仪器公司,WESTHOUSE Electric西屋电气公司, IPM(International Parallel Machines)国际并行机器公司等。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欧洲PLC的厂家有60余家: 西门子(Siemens)于1973年研制出第一台PLC。 • 金钟默勒 (Klockner Moeller Gmbh), AEG, • 法国的TE(Telemecanique)(施耐德) • 瑞士的Selectron公司等。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PLC技术,由日立公司研制成功日本第一台PLC。 日本生产PLC的厂家有40余家: • 三菱电机(MITSUBISHI),欧姆龙(OMRON), • 富士电机(Fuji Electric),东芝(TOSHIBA), • 光洋(KOYO),松下电工(MEW), • 和泉(IDEC),夏普(SHARP), • 安川等公司。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 我国在 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开始引进PLC。我国早期独立研制PLC的单位有: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 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 • 成都机床电器研究所, • 中科院北京计算机所及自动化所, • 长春一汽, • 上海起重电器厂, • 上海香岛机电公司, • 上海自力电子设备厂等单位。 • 以上诸单位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3.5 PLC的国内外状况 • 辽宁无线电二厂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生产PLC; • 无锡电器和日本光洋合资生产的 PLC; • 中美合资的厦门 A—B公司生产的PLC; • 上海香岛机电公司引进技术生产的PLC; • 上海OMRON公司; • 西安Siemens公司等。
PLC的发展趋势 • (1)向高速度、大存储容量方向发展 (CPU处理速度nS级;内存2M字节) • (2)向多品种方向发展和提高可靠性 (超大型和超小型) • (3)产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硬件、软件兼容的PLC) • (4)分散型、智能型、与现场总线兼容的I/0 • (5)加强联网和通信的能力 • (6)控制的开放和模块化的体系结构OMAC(open Modular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PLC著名品牌 • 1993年中国PLC市场排行榜上的世界十大厂家: • 美国 A-B公司 (Allen-Bradley) •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 美国GE-Fanuc公司 • 美国的莫迪康(Modicon)和法国的TE电器公司 • 日本欧姆公司(OMRON) •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MITSUBISHI) • 日本富士电机株式会社(Fuji Electric) • 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 日本的光洋电子(KOYO)和中国的华光电子(CKE) • 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MEW):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LC著名品牌 • 根据美国 Automation Research Co.(ARC)的商情调查,在1994年PLC市场上,最大的5家PLC制造商是: • SIEMENS, • Allen-Bradly,(Rockwell) • AEG Schneider, • 三菱电机, • OMRON(立石电机) • (1996年中国PLC市场)
3.6 P LC控制系统与电器控制系统的较电器控制系统组成
PLC等效电路 • 例: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电器控制系统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PLC等效电路 •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PLC控制系统
PLC控制系统与电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①控制方法上: 硬 : 软 ②工作方式上:并行工作方式 : 串行工作方式 ③控制速度上:速度 慢 : 快 ④定时和计数控制上: 精度 低 : 高 ⑤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 可靠性 低 : 高
3.7 PLC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PLC的基本组成 ● PLC的工作原理
1.中央处理单元(CPU) (1)从程序存储器读取程序指令,编译、执行指令 (2)将各种输入信号取入 (3) 把运算结果送到输出端 (4) 响应各种外部设备的请求 (1)通用处理器:8086、80286、80386 (2)单片机芯片:8031、8096 (3)位片式微处理器:AMD-2900 小型PLC多采用8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中型PLC多采用16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大型PLC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2. 存储器 RAM:存储各种暂存数据、中间结果、用户正调 试的程序。 ROM:存放监控程序和用户已调试好的程序。
3. 输入、输出接口 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输入接口作用:将按钮、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等产生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主机。 输出接口作用:将主机向外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外部执行电路的信号,以便控制接触器线圈等电器通断电;另外输出电路也使计算机与外部强电隔离。 输出三种形式:继电器 -- 低速大功率 可控硅 -- 高速大功率 晶体管 -- 高速小功率
Xn 24V + – – + (1)输入接口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器,防止强电干扰。 输入端子 发光二极管 PLC 发光二极管 COM 光电三极管 直流电源
Y 内 部 电 路 内 部 电 路 J COM - (2)输出接口电路: 继电器输出 以继电器形式为例: PLC + 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4.电源单元 • 把外部供应的电源变换成系统内部各单元所需的电源。 • 有的电源单元还向外提供24v隔离直流电源,可供开关量输入单元连接的现场无源开关等使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电源一般采用开关式电源,其特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抗干扰性能好。
5. 各种接口、高功能模块 便于扩展 小型机:一体机。有接口可扩展。
中、大型机:模块式。可根据需要在主板上随意组合。中、大型机:模块式。可根据需要在主板上随意组合。 电源模块 底 板 CPU模块 IO模块 Power in a Small Package!!
PC FP PROGRAMMER ST XWX FN/P FL AN YWY OR RWR OT LWL NOT DT/Ld STK IX/IY TM TSV CT CEV (BIN) K/H C D E F SC A B 8 9 (-) OP 4 5 6 7 SRC 2 0 1 3 READ ACLR ENT WRT (HELP) CLR (DELT) CLR 手持式的编程器 6. 编程设备 编程设备可以是专用的手持式的编程器;也可以是安装了专门的编程通讯软件的个人计算机。 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和调试程序;另外在运行时,还可以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监控。
二、PLC的工作原理—建立I/O映像区 I/O映象区的大小与系统控制的规模有关 输入点总有输入映象区的某一位与之相对应 PLC工作时,将采集到的输入信号状态存放在输入映象区对应的位上;将运算的结果存放到输出映象区对应的位上。PLC在执行用户程序时所需“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的数据取用于I/O映象区,而不直接与外部设备发生关系 。
PLC工作过程 清除内部继电器区,复位定时器等,并进行自诊断,对电源、PLC内部电路、用户程序的语法进行检查。 定期检查用户程序存储器、I/O单元的连接、I/O总线是否正常,定期复位监控定时器WDT PLC之间以及PLC与PC之间; PLC与其他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 编程器、终端设备、彩色图形显示器、打印机 以扫描的方式按顺序逐句扫描处理,运算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区对应位中 扫描的方式输入信号的状态存入输入映象区;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区,直至传送到外部被控设备。
用户程序的循环扫描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对用户程序进行循环扫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
输入、输出延迟响应 ① 输入电路滤波时间,它由RC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决定。改变时间常数可调整输入延迟时间。 ② 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它与输出电路的输出方式有关。继电器输出方式的滞后时间为10ms左右;双向晶闸管输出方式,在接通负载时滞后时间约为1ms,切断负载时滞后时间小于10ms;晶体管输出方式的滞后时间小于1ms。 ③ 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④ PLC对输入采样、输出刷新的集中处理方式 ⑤ 用户程序中语句的安排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最短响应时间 输入/输出刷新时间 CPU读输入 最短响应时间=输入延迟时间+一个扫描周期+输出延迟时间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最长响应时间 输入/输出刷新时间 CPU读输入 最长响应时间=输入延迟时间+两个扫描时间+输出延迟时间
3.8 PLC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一、编程语言 • 1. 语句表 • 2. 梯形图 • 3. 功能块图 • 4. 其他编程语言
1. 语句表 • 语句表(STL)语言类似于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特别适合于来自计算机领域的工程人员。用指令助记符创建用户程序,属于面向机器硬件的语言,STEP 7 Micro/Win32的语句表如图所示。 语句表举例
2. 梯形图 梯形图举例
3. 功能块图 • 功能块图(FBD)的图形结构与数字电子电路的结构极为相似,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