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566 Views
上消化道大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80 %以上出血疾病位于上消化道, 20 %位于下消化道。 定义:部位 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循环血容量的 20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外周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 8 %- 13.7 %。. 病因. 炎症和溃疡 机械因素 血管因素 全身性疾病 药物. 炎症和溃疡. 食管、胃、十二指肠炎、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粘膜脱垂,上消化道息肉等。. 机械因素. 上消化道憩室、食管裂孔疝、胃扭转食管喷门粘膜撕裂症。 有门脉高压的病人撕裂时,其出血要重于无门脉高压的病人。
E N D
上消化道大出血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80%以上出血疾病位于上消化道,20%位于下消化道。 • 定义:部位 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外周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8%-13.7%。
病因 • 炎症和溃疡 • 机械因素 • 血管因素 • 全身性疾病 • 药物
炎症和溃疡 • 食管、胃、十二指肠炎、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粘膜脱垂,上消化道息肉等。
机械因素 • 上消化道憩室、食管裂孔疝、胃扭转食管喷门粘膜撕裂症。 • 有门脉高压的病人撕裂时,其出血要重于无门脉高压的病人。 • 呕血前先有恶性、呕吐或干呕,有饮酒、化疗或服药史。
血管因素 • 食管或胃底经脉曲张,粘膜受粗糙食物摩擦、胆汁反流、食管频繁收缩使粘膜损伤,导致出血。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血管扩张症等。
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重症肝炎等。 2.血液病:血友病、再障、白血病、ITP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SLE、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 5.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6.应激性溃疡:胃粘膜急性糜烂和浅表溃疡
高危因素 • MOF、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低血压、严重创伤、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外科大手术及严重烧伤(面积>35%)。
药物 • 引起溃疡: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类固醇激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氯化钾、奎尼丁及铁剂等。
不同年龄组常见病因 1.新生儿:咽下综合症、应激性溃疡、胃炎、新生儿自然出血病、PLT减少; 2.婴儿: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胃炎、出血性疾病; 3.1岁以上儿童:溃疡病、炎症、胃粘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临床症状 1.呕血:幽门以上呕血(胃内积血>250ml) 2.黑便:幽门以下,粪OB(+):失血量>5ml/d;黑便:失血量>60ml/d;柏油便:失血量>100ml/d; 3.腹痛:积血刺激,胃肠蠕动增加; 4.发热:休克控制后持续3-5d; 5.氮质血症:肠源性、肾前性、肾性; 6.血象:早期:血管、脾脏代偿收缩,血象不变,4-10h: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出血量的估计 1.<10%血容量,无明显症状体征。 2.10-20%,脉搏加快,肢端偏凉,BP正常或降低,脉压降低。 3.20-25%,口渴、脉搏明显加快,肢端凉、尿少、BP降低、脉压降低。即将产生失血性休克。卧位至坐位,脉率增加大于等于20次/分,血压降低大于等于10mmHg,有紧急输血指征。
4.25-40%:口渴、烦躁、面色灰、肢凉、发绀、皮肤花纹、脉细数、明显尿少、血压下降。4.25-40%:口渴、烦躁、面色灰、肢凉、发绀、皮肤花纹、脉细数、明显尿少、血压下降。 5.>40%,机体失代偿,脑灌注降低,患儿由嗜睡到神智不清、昏厥、血压测不到、休克、无尿。
大出血的诊断标准 1.循环血量减少30-40%; 2.收缩压<70mmHg; 3.全身情况不稳定,皮肤苍白,有虚脱及缺氧。
继续出血迹象 1.反复呕鲜红色血,黑粪次数增加且质稀色暗红,肠鸣音亢进。 2.补液输血后,血容量未改善或好转后再恶化,中心静脉压波动或稳定后又下降。 3.RBC、HGB及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 4.补液与尿量足够,血尿素氮持续升高。
辅助检查: 1.急诊内镜检查:多主张在出血24-48h内进行,准确率常>90%。 2.X线钡餐检查:主张在出血停止10-14d进行,准确率常<50%。 3.放射性核素扫描:非创伤性,可重复检查。 4.选择性动脉造影:
急诊内镜检查 • 及时指出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可发现多源性出血,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准确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直视后进行活检及时采取内镜下止血措施。
X线钡餐检查 • 不能发现急性微小或浅表性病变如浅表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等,不能同时进行活检。但对某些出血性疾病如胃粘膜脱垂、食管裂孔疝等诊断价值优于内镜检查。
选择性动脉造影 • 适用于: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的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尚不能达到的病变部位、慢性复发性或隐匿性出血如憩室炎、血管异常、发育不良或扩张、血管瘤、动静脉瘘等。 • 准确率可达70-95%,只要出血率大于0.5ml/min就可发现出血部位。
治疗原则 • 积极抢救的同时进一步查明病因;尽可能以非手术方法控制出血,纠正休克,争取条件确定病因诊断并为必要的手术做好准备。
首先确定出血的严重程度; 第2步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 第3步确定出血灶; 第4步制定特殊治疗方法。
一般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呛入引起窒息。 2.控制饮食:消化性溃疡无出血时,尽早进食;如有剧烈呕吐或呕血,待呕血停止后12-24h进食流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般在出血停止后2-3d予低蛋白流质饮食。
3.留置胃管:抽吸检查是判断胃、食管等部位出血的简易有效方法,但对十二指肠及其以下出血意义不大。3.留置胃管:抽吸检查是判断胃、食管等部位出血的简易有效方法,但对十二指肠及其以下出血意义不大。 4.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尿量;有否继续呕血、黑便,次数、量;神态变化;肢温、皮肤与甲床色泽;外周静脉充盈情况;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测血常规,血型、血细胞比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5.积极补充血容量:活动性大出血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和吸氧。5.积极补充血容量:活动性大出血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和吸氧。 血浆代用品:首先0.5h内输入生理盐水或5%糖盐20ml/kg,胶体液:中分子右旋糖酐,每次15- 20ml/kg。
紧急输血指征 1.体位改变时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 2.收缩压<90mmHg或较其基础压下降25%; 3. HGB <70g/L,或红细胞压积<0.25。
注意事项: 1.肝硬化患儿:应输入新鲜血,库血含氮较多,可诱发感性脑病; 2.门静脉高压患儿:防止输血过急过多,增加门脉压力,激发再出血。 3.输血输液量不宜过多,最好根据CVP调整,如<5cmH2O可加快补液, 12-14 cmH2O为输液量过多,15-20cmH2O以上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降低门脉压的药物 • 通过减低,门脉压,使出血处血流量减少,为凝血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不仅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对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喷门粘膜撕裂症等所致的大出血同样有效。
血管收缩药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 垂体加压素:该药直接收缩内脏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内脏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门脉系统压力及曲张静脉压力,但该药可增加门脉阻力,所以部分抵消了其降低门脉压的效果,此时并用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可使门脉压进一步下降,呈协同作用。
2.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生长抑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衍生物:施他宁250ug+NS5ml缓慢静推,即以250ug/h连续静滴维持12h,止血后继续治疗24-48h 奥曲肽:0.1mg/次IV或IH,tid
血管扩张药: 1.硝酸甘油:通常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因其扩张静脉系统作用较强,对小动脉有一定的舒张作用,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使门脉血流量减少,门脉压下降; 2.酚妥拉明:门脉血管系以a1受体调节为主,故该药可直接使门脉血管扩张,一般也于垂体后叶素同时使用。
局部给药 • 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法:1-2mg加入氢氧化铝凝胶20ml口服或4-8ml加入冰盐水100ml中分次口服。胃内灌注法: 4-8ml加入冰盐水100ml中,30min后吸出。 • 凝血酶:直接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促进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迅速生成胶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凝块,堵塞出血点。 • 云南白药、三七糊等 • 胃内降温法:冰盐水洗胃,目前已少用。
纠正出凝血机制障碍 • 立止血:只在血管破损处局部发挥作用,促进出血部位的PLT聚合,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特别是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而不发生血管内凝血。 用法:静脉和肌注各注射1U,严重病例6h后可再肌注1U,约2-3天,临床止血率80%以上。 • 冻干凝血酶原复合物:某些肝病或其他出凝血机制障碍的患儿,一般药物无效,可用本品:每次200-400U(10-20U/kg),iv,1-2/d。
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药物 • 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在PH>6.0时才能发挥,在少量酸的情况下,PLT的聚集及凝血块的形成就会受到抑制。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时迅速被消化,制酸药的应用对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
其他止血药 • 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等可据病情选用,但这些药物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其止血作用是可疑的。
气囊填塞 • 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
胃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法 1.喷洒止血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 2.电凝止血:对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喷门撕裂症及溃疡病可起止血效果,但对大血管破裂出血无效; 3.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内镜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目前已建立的最好的治疗方法; 4.激光光凝止血; 5.微波止血。
血管栓塞治疗 • 动脉造影确诊后,可经动脉导管注入人工栓子以栓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 动脉栓塞可使供血器官梗死甚至坏死的严重后果,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外科手术 • 输血40ml/kg仍不能止血或暂时止血后再度出血; • 反复多次输血BP仍不能稳定,HGB进行性下降; • 持续3日以上的出血者; • 发生急性胃肠穿孔、腹膜炎者(下消:肠穿孔); • 内镜发现暴露血管并出血者。
出血性休克 •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骤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导致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当血容量丢失〉20%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可引起低血压或休克。
治疗 一:止血剂的应用:如上述。 二:抗休克: 1.输血 2.扩容 3.增压药的应用
输血疗法 1.成人输血量: 收缩压 输血量(ml/h) 90mmHg 500 80mmHg 1000 60mmHg 1500 40mmHg 30min内1500 血压测不到 30min内2000
2.等量快速输血:为抢救大出血的根本措施。 可安公式计算:浓缩RBC(ml)=体重(kg)×75ml×欲提高Hb/(22/dL-Hbw(g)) Hbw =(初始Hb+欲达到Hb(g))/ 2。 *抢救时往往以半小时内每公斤体重30-50ml速度输入。输完第一份后如血压不升,可再重复半量为第二份血,以后可再重复半量,直至血压平稳。 3.动脉输血:一般输血2-3份均可纠正休克,如仍不能升压,则应改行动脉输血或考虑必要的止血手术。
注意事项 1.恢复血管外液、细胞外液单靠输血是不够的。 2.输入大量库存血将引起凝血因子的稀释,易发生Ⅴ与Ⅶ因子缺乏。一旦发生,输入新鲜血浆可以纠正,大量输血可能引起枸橼酸中毒。为了维持体温,需加温。 3.大量输血时,微凝血块和RBC碎片进入肺循环,可以发生栓塞。
扩容治疗 • 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原则,通常先给予低右或平衡液,10-20ml/kg,最初1-2h内输入。注意:晶体:胶体为2:1或3:1,晶体液补充需要量为失血量的3倍。 •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0.5表示血容量正常,1表示血容量丧失20-30%,>1丧失30-50%。
扩容适宜、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 1.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 2.四肢末梢转温红润; 3.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 4.脉压差>30mmHg; 5.尿量在>25ml/h以上; 6.CVP恢复正常。
增压药的应用 • 出血性休克属冷休克,不主张应用血管收缩药,若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可用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扩张药。但其疗效目前仍有争论。
纠酸 • 检验结果未复:5%碳酸氢钠3-5ml/kg,或11.2%乳酸钠2-3ml/kg给予。 • 二氧化碳结合力:(40-X)×0.5×体重(kg)= 5%碳酸氢钠毫升数。 • 剩余碱: (BE-3)×0.3×体重(kg)= 应补碱性溶液的mmol数。( 5%碳酸氢钠1ml=0.6mmol)
其它 • 必须注意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肝性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