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726 Views
中藥製劑學 -黑膏藥. 大仁科技大學 藥學系 黃 介 宏 講 授 http://mail.tajen.edu.tw/~horng/ph2/ horng@mail.tajen.edu.tw Mobile phone : 0936776230. 黑 膏 藥. 組成:藥材、食用植物油、紅丹等煉膏。 組成分類: 1. 黑膏藥-植物油+紅丹; 2. 白膏藥-植物油+宮粉;松香膏-松香。 功效:外用-消腫、拔毒、生肌;內用-活血通絡、袪風寒、壯筋骨、止痛、消痞。 基質原料:
E N D
中藥製劑學 -黑膏藥 大仁科技大學 藥學系 黃 介 宏 講 授 http://mail.tajen.edu.tw/~horng/ph2/ horng@mail.tajen.edu.tw Mobile phone:0936776230
黑 膏 藥 • 組成:藥材、食用植物油、紅丹等煉膏。 • 組成分類:1.黑膏藥-植物油+紅丹;2.白膏藥-植物油+宮粉;松香膏-松香。 • 功效:外用-消腫、拔毒、生肌;內用-活血通絡、袪風寒、壯筋骨、止痛、消痞。 • 基質原料: • 1.植物油-麻油(最佳) 、豆油、花生油、菜油、棉子油。 • 2.紅丹-黃丹、鉛丹、樟丹、陶丹;化學成份為Pb3O4,含量≧95%;顏色為橙紅色粉末;炒除水分後過5號篩(細粉) *5號篩=80目。
黑膏藥 • 製備: • 1.藥料提取-藥料+植物油→200℃-220℃高溫處理;或用Alc.萃取→浸膏後→加入膏藥(可以減少藥材成分破壞) 。 • 2.煉油-藥油→270℃-320℃加熱熬膏→氧化聚合增稠→水中滴油成珠。 • Q:煉油經常發生『過老』或『過嫩』,有何不良作用? • A:1.過老-質脆、黏着力小、易脫落;2.過嫩-質軟、貼於皮膚容易移動。
黑膏藥 • 下丹成膏:煉成之油(2)+紅丹→化學反應產生脂肪酸鉛→氧化、聚合、增稠成膏狀。 • 【範例】 • 植物油500g+紅丹150-210g;T=300℃;不斷攪拌下加入紅丹。 • 去火毒:症狀-局部刺激性,輕者紅斑搔癢;重者則發泡潰瘍。 • 火毒生成原理:1.高溫下產生的『燥性』2.現代藥理-植物性油→高溫下之氧化聚合反應→低分子之分解產物→醛、酮、低級脂肪酸→ 溶於水而驅除火毒。 • 火毒去除法:水中浸泡,久置陰涼處。
黑膏藥 • 攤塗:膏藥→文火≦70℃熔化+藥物細粉混合均勻→塗于裱被材料上。 • 裱被材料-皮革、布或多層韌皮紙 • Q:黑藥膏之新基質改良? • A:聚氯乙烯+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料) →類似橡膠之彈性體→+松香(黏性體) +樟腦(軟化劑) +氧化鋅(添料) • Q:『氧化鋅』之填充既有何作用? • A:1.緩和收斂作用2.增加膏料與裱被材料之黏着性3.與松香酸生成松香酸鋅鹽,減低松香酸對皮膚的刺激性。
橡膠膏藥 • 提取藥物:浸膏、迴流、滲漉法 • 膠漿製備: • 1.壓膠-生橡膠先用50-60℃加熱晒乾→切成條塊→機械壓成網狀油壓→攤于鐵絲網去靜電荷。 • 2.浸膠-膠片→汽油(18-24hr) →溶脹成凝膠狀 • 3.打膏-凝膠用打膏機攪勻→加入凡士林、羊毛脂、松香、液態石蠟、氧化鋅→+藥物浸膏→藥料過篩網 • 4.塗布膏料:膏料→細白布塗料機→塗膏料。
丹藥 (Dan,Pill and powder made of melted or sublimated minerals) • 定義:高溫條件下將汞及某些礦物藥物經燒煉製成的不同結晶形狀的無機化合物。 • 歷史:2000年以上;《周禮.天官篇》『瘍醫療瘍,以五毒攻之。』 ,鄭康成注謂:『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渣,至石胆、丹砂、雄黃、礬石、磁石其中,煉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者,雞羽掃取用以注瘡,惡肉破骨則盡出也。』;東晉. 葛洪《抱朴子內篇》十二卷『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 製備方法分類: • 升丹:1.紅升丹-三仙丹、紅粉;紅色HgO,較高溫下煉製的產品。2.黃升丹-黃色HgO,較低溫煉製的產品。
丹藥 (Dan,Pill and powder made of melted or sublimated minerals) • 降丹:降藥、白靈藥、水火藥;白色HgCl2。 • 顏色分類:紅丹與白丹 紅丹:汞的氧化合物 白丹:汞的氯化合物;1.白升丹-輕粉,Hg2Cl2。2.白降丹-HgCl2。 • 丹藥功效:提膿、化腐、生肌燥濕、殺蟲等。 • 臨床應用:中醫外科,主治瘡癤、癰疔、廔等。 • 劑型:散劑、釘劑、藥線、藥條、外用膏藥。 • 目前市售例外:多種製劑冠上『丹』,丸劑-大活絡丹、仁丹(銀丹);液劑-化癬丹;散劑-六神丹等。
丹藥 (Dan,Pill and powder made of melted or sublimated minerals) • 現代臨床應用:體表急慢性化膿感染、慢性竇道炎、骨結核、皮膚惡性腫瘤、牛皮癬、淋巴結核、復發性丹毒等外科疾病。白降丹-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內科疾患;紅粉製成糊劑做牙髓永久充填,促進根尖鈣化與閉鎖。 • 注意事項:丹藥毒性較大,一般不可內服;使用時要注意劑量與應用部位,以免引起重金屬中毒。 • 劑量:HgO的成人中毒量為0.1~0.2g,LD50=0.3 ~ 0.5g;Hg2Cl2中毒量為1~3g。
丹藥製備 • 製備方法:升法、降法、半升半降法 • 1.升法:高溫反應後之生成物凝附在上方覆蓋物內側面,得到的結晶化合物。 • 2.降法:高溫反應後之生成物降至下方接受器中,冷却析出的結晶化合物。 • 3.半升半降法:高溫反應後生成的氣態化合物一部分上升凝結在上方覆蓋物內側,另一部分散落在加熱容器內。 • 丹藥會因處方與藥物用量影響燒煉方法。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0 • 處方:水銀333.3g、火硝333.3g、白礬333.3g • 製法: (一)炭火燒煉法 • 1.配料:秤取藥料,火硝、白礬先粉碎成粗粉。 • Q:粗粉如何篩取? • A:2號篩(20目) 100%,4號篩(65目)≦40% • 2.作胎:1.冷胎法-先將火硝、白礬粗粉置研缽內→+水銀共研至不見水銀珠為度→鋪於鍋底,用瓷碗(或硬質燒杯)吻合覆蓋。或者先將火硝、白礬粗粉混均勻置鍋中攤平→再將水銀均勻撒布在藥料上面→覆蓋瓷碗。2.熱胎法-先將火硝、白礬粗粉置研缽內研細→移入鍋中央攤平,為火加熱至有水逸出,代表面呈現蜂窩狀時取出→制冷後+水銀均勻洒布於表面→瓷碗覆蓋。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 封口:瓷碗覆蓋後的步驟,4cm寬牛皮紙用鹽水潤濕,將覆蓋縫隙封上2-3層→鹽泥塗於紙上厚約6cm,平壓緊→瓷碗外加沙(或赤石脂)至2/3處與鍋口齊平→碗上壓重物。 • 燒練:鐵鍋移至火爐上加熱,先用文火燒煉約1小時,再逐漸加大火力,以武火燒煉至大米成老黃色後,續以文火燒煉至大米黑色,總共時程為5-10小時, • 收丹:丹鍋自然冷卻後,輕輕除去封口物掀開瓷碗,刮下婉內壁的紅色昇華物-丹藥HgO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 去火毒: • 目的: • 去除丹劑煉製過程中產生的雜質。降低副作用。 • 方法: • 1.將丹藥用細布包紮投入沸水煮4小時,取出濾乾水分,低溫乾燥研細備用。2.將丹藥用碗盛裝入甕蒸6小時,取出低溫乾燥研細備用。3.將丹藥用油紙或細布包好,置潮濕地,露放3晝夜,取出低溫乾燥研細備用。(適合用於會在水中微溶的丹劑)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 二、電爐煉製法 Q:改善『炭火燒煉法』的哪一部分? A:溫度不易控制 • 使用有溫度自動控制儀的電爐來控制加熱,溫度油200℃升至800℃約16小時即可煉製成紅升丹。 • 三、合成法 • 1.HgCl2 120g→1000ml燒杯中→+600ml disH2O加熱攪拌,至完全溶解備用。 • 2.Na2CO3(無水)過量→500ml燒杯中→+ 300ml disH2O加熱攪拌,至完全溶解備用。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 3.攪拌下將(2)倒入(1)中,加熱攪拌→待有紅色出現後,繼續加熱5分鐘後,趁熱過濾烘乾。 • 4.生成物性質:成紅色片狀或粉狀結晶,片狀一面光滑有光澤,另一面粗造;粉末橙色,質硬性脆,無臭,遇光顏色逐漸變深。 • 規格:含HgO≧99.0% • 功效:拔毒除膿,去腐生肌。 • 臨床應用:疔瘡癰毒,梅毒下疳,一切惡瘡。內暗紫黑腐肉不去等。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紅升丹化學反應機制 • 2KAl(SO4)2。12H2O→K2SO4+Al2O3+3SO3↑+24H2O ※200℃-250℃ • SO3+H2O →H2SO4 • 2KNO3+H2SO4 →2HNO3+K2SO4 (△) • 2HNO3 →2NO2+【O】+H2O (△) • Hg +【O】 →HgO • Hg + 2H2SO4 →HgSO4+SO2 ↑+2H2O (△) • HgSO4 →HgO+SO3↑ (230℃ △)
丹藥製備-紅升丹製備 • 升底:煉製升丹殘存於鍋底的殘渣,主成分為K2SO4、Al2(SO4)3、Al2O3;可作為牲畜的皮膚病治療藥;注意任意丟掉會造成污染環境。 • 紅升丹-厚片狀稱『精紅粉』;粉末狀稱『紅粉』 • 現代藥理研究:紅粉可以抑制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綠色鏈球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奈氏球菌等;紅粉殺菌擴散力較強是一種有效的殺菌劑。 • 毒性:小白鼠LD50=120.98mg/Kg±17/Kg;紅升丹具有蓄積毒性。
白降丹製備 • 方法:降法 • 處方:水銀30g、火硝45g、皂礬45g硼砂15g、食鹽45g、雄黃6g、朱砂6g • 製備: • 1.配料:水銀外其餘分別粉碎成細粉(5號80目100%,≧6號100目95%),過篩;(1)火硝、食鹽、皂礬細粉雨水銀共研至不見水銀珠為度;(2)朱砂雄黃硼砂按套色法混合均勻→(1) +(2) 。 • 2.結胎: (1) +(2) 製入瓦罐中→文火加熱熔解→轉動瓦罐讓熔融物均勻黏附於罐下部1/3-1/2壁上稱『溜胎』 →將藥罐用小火緩緩乾燥至胎子裡外皆堅硬而顏色由黃綠色變成全紅黃色為度,稱『烤胎』。
白降丹製備 • 封口與燒煉:將已結胎罐子倒覆于另一罐上→罐與罐之連接處用濕桑皮紙封固→至於水碗水淹高度2/3 →中間用帶孔瓷盆卡住,用泥固定及置沙至罐口上4cm處→瓷盆內用炭火加熱3-5小時候,待次日卸下裝置取丹(HgCl2) 。 • 去火毒;置棕色瓶內密封保存。 • 白降丹性質:白色針晶、有光澤。 • 注意:若呈黃色黑色及出現落胎及水銀析出等情況時不能供藥用,需重煉製。 • 功效:拔毒消腫
白降丹製備 • 臨床應用:癰疽發背及疔毒等,或將起未化膿者及已成膿而未潰者。 • 用量:用時研末,0.09-0.15g/time,撒在瘡面,或製成其他劑型 • 化學反應: • Hg+2NaCl+KNO3+4FeSO4→HgCl2+Na2SO4+2Fe2O3+4NO2↑+SO2 ↑
糕劑 • 定義:藥物細粉+米粉、蔗糖→蒸製成塊狀劑型 • 適用症狀:慢性消化不良疾病,如小兒脾胃虛弱,面黃肌瘦等。 • 製備:『八珍糕』為例 • 處方:黨參60g、茯苓60g、白扁豆60g、白术60g、薏米60g、蓮子肉60g、山藥60g、芡實60g、粳米粉30Kg、白糖2.4Kg、糯米粉3.0Kg • 製法:黨參、茯苓、白扁豆、白术、薏米、蓮子肉、山藥、芡實八味先共同粉碎為細粉(過6號篩)
糕劑 • →+輔料(粳米粉、白糖、糯米粉) +適量冷開水 • →揉合製成鬆散顆粒→放入模具中製成糕狀→蒸熟→晾乾。 • 規格:6g/塊 • 功效:養胃健脾、益氣和中 • 臨床應用:脾胃虛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瀉泄。 •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嬰兒3塊/次,4歲以上6塊/次,2-3次/日
灸劑 • 定義:將艾葉搗、碾成絨狀或另加其他藥料卷製成卷煙狀或碾成其他形狀,共燻灼穴位或其他患部的外用劑型。 • 歷史:《黃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 分類:依形狀分類為-艾頭、艾炷、艾條 • 組成:1.100%艾絨 2.艾絨+其他藥料 • 艾絨製備:乾燥艾葉撿去雜質與飛塵→粉碎機、石臼、鐵研船內製搗成棉狀→除去葉脈。 • 產品: • 1.艾頭:中醫師、針灸師臨用前自製;取艾絨用手捻成黃豆粒大小的圓團,用時插在針上,點燃後在穴位處做近距離熏灼。
灸劑 • 2.艾炷:中醫師、針灸師臨用前自製;取艾絨少許用手揉成上尖下平的圓錐體,其大小依需要而定;用時先將3mm後的大小蒜片或生薑片放置於穴位上或患處皮膚,再將艾炷置於上用火點燃尖端,使其從上而下完全燃燒。 • 3.艾條:愛卷、清艾條;取艾絨50g至於長寬為30cm的桑皮紙上,用人工或機器捲製成圓柱狀,屬於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灸劑。 • 4.改良型無煙艾條:(1)艾葉炭粉碎成細粉+藥料細粉。(2)桃膠細粉適量+適量沸水→膠漿。(3)澱粉+適量水潤濕。(4)將(3)置入(2)中攪拌成半透明糊狀,放冷。(5)將(4) +(1)充分攪勻製成軟材→灸條機制成藥條,烘乾。 • 規格:15g/支;長約12cm,直徑約1.3cm圓柱形條。
中藥製劑須知 • 一、散劑過篩原則 • 1.內服散劑:細粉 5-6號篩(80-100目) 甘草粉:6號篩(100目) • 2.消化道潰瘍散劑:7號篩(120目) • 3.眼用散劑:極細粉 9號篩(200目) • 4.痱子粉:最細粉 7號篩(120目) • 5.兒科合外用散劑:最細粉 7號篩(120目) • 6.朱砂水飛:極細粉 8號篩(150目)
中藥製劑須知 • 二、散劑混合原則 • 1.藥物比例相差非常懸殊時:等量遞增法混合 • 2.藥物密度比例差異大時:密度小的先研磨+分次混合密度大 • 2.藥物色澤差異明顯時:色深者先研磨+色淺藥物 • 3.低共熔成分應先共熔+其他細粉藥物 • 益元散:滑石粉600g、甘草100g、朱砂30g • 製備:(1)滑石粉+硃砂研粉 2.甘草+(1)研粉 • 用量:3g/packet,2pac/time,2times/day
酊劑 • 100ml=20g原藥材 • 1ml=1g流浸膏劑 • 藥酒、酊劑添加Alc防腐劑=20-25%(ml/ml) • 糖漿劑: • 1.蔗糖-60%(g/ml) • 2.防腐劑-0.2%Sorbic acid(山梨酸) et Benzoic acid
芳香水劑-薄荷水製備 • 處方:薄荷油2ml、滑石粉15g、disH2O 1000ml • 製備:滑石粉置入研缽→+Menthol oil研勻→+disH2O分次加入研勻→移入玻璃瓶中振盪→濾紙反覆過濾→澄清液→+ disH2O至1000ml • 功效:芳香調味劑及驅風劑 • 應用:胃腸脹氣或其他溶劑 • 用量:10-15ml/time,3time/day • Q:滑石粉作用?化學成分?未何不能使用太細粉? • A: • 1.分散劑與助濾劑 • 2.Mg3(Si4O10).(OH)2 • 3.以免造成渾濁。
芳香水劑-薄荷水製備 • Q:有無其他更好的『薄荷水製備法』? • A1:增溶法:Menthol oil 20ml+Polyoxyethylene(20) sorbitan monooleate(C64H124O26,聚山梨酯-80)12g→+disH2O至1000ml • A2:增溶-復溶劑法: Menthol oil 20ml+Polyoxyethylene(20) sorbitan monooleate(C64H124O26,聚山梨酯-80)20g+90%Alc600ml→+disH2O至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