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35 Views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本质. 一、社会政策是一种政治措施。 它是不同阶级、阶层、政党、团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中的一部分,也是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围绕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一中心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一部分。 有的西方学者将社会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做出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反映了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政治措施的本质。. 二、 社会政策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利益是指人们的各种需要及其满足。它不仅是指人们在经济上、物质上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包括政治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及其满足。
E N D
一、社会政策是一种政治措施。 • 它是不同阶级、阶层、政党、团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中的一部分,也是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围绕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一中心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一部分。 • 有的西方学者将社会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做出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反映了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政治措施的本质。
二、 社会政策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 利益是指人们的各种需要及其满足。它不仅是指人们在经济上、物质上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包括政治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及其满足。 • 利益是人们活动的根本动因,它们通常表现在经常不断地、非常有力地、坚定而又往往充满激情地追求满足这些需要的人的活动上。不论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利益问题始终是社会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 由于人们所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总是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格局。如果不能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于这些利益关系进行控制和调整,一些利益关系之产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可能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影响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不是抽象地存在着的,而是具体体现在种种社会问题之中。因此,社会政策作为人们针对具体社会问题采取的政治措施,必然体现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各种利益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不是抽象地存在着的,而是具体体现在种种社会问题之中。因此,社会政策作为人们针对具体社会问题采取的政治措施,必然体现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各种利益关系。 • 社会政策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社会各利益集团把利益要求输入社会政治系统,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政策主体从特定的价值取向出发,对利益进行分配、调节,对某些人或集团损害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以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实现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形成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利益结构的结果。
三、社会政策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三、社会政策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 社会政策的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自己改造社会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采取措施,制定社会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将社会改造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需要。
四、社会政策是人类对理想社会长期追求的结果四、社会政策是人类对理想社会长期追求的结果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四节 社会政策产生的理念 • 一、人权思想 • 二、社会公平思想 • 三、社会共责思想 • 四、慈善思想
一、人权思想 • 人权是一种作为人类成员而具有的权利。人权是人人有资格享受的权利。 • (一)人身权利 • 1、生命权 • 2、人身自由权 • 3、平等权 • 4、人格尊严
(二) 政治权利 • 1.思想、言论和宗教自由。 • 2.发表意见的自由。 • 3.和平集会的自由。 • 4.结社自由。 • 5.参政权利。
(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 1、 经济权利。 • (1)财产权利,即每个人都有占有物质财产的权利,这种财产不得任意剥夺。 (2)工作权利,即人人都有权靠自己自由选定的工作来谋生。(3)人人有权要求获得同工作价值相当的报酬。有权要求同工同酬,有权得到同等的晋升机会。人人有权享受良好的工作条件,有权得到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证。人人享有休息权,工作时间应有限制,不得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人人有权享受带薪休工作条件,有权得到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证。人人享有休息权,工作时间应有限制,不得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人人有权享受带薪休假和公共节假日报酬。(4)人人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
2.社会权利 • (1)社会保障权,即人们在失业、退休、患病时有获得社会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障的水平因各国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 • (2)免于饥饿的权利。人人有不受饥饿困扰的权利。人人有权为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足够的食物、衣着和住房,有权不断改进生活条件。 • (3)享受适当医疗照顾的权利。社会应创造条件,使每个人在患病时都受到及时救治。 • (4)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且还要促进入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3.文化权利。 • (1)任何人都有参加文化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从事社会文化活动,有权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这些权利不得因身份、地位、财产等因素而加以限制。 • (2)任何人都有权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利益。 • (3)科学研究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切实保障。
(四)集体人权 • 集体人权是指人们作为国家、民族等共同体集体享有的权利。 • 1.人民自决权。 • 2.生存权。 • 3.发展权。
(五)特殊群体的人权 • 1.妇女权利 • 2.未成年人的人权 • 3.残疾人的权利 • 4 .老年人的权利
二、社会公平思想: • 社会公平思想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即从缔结社会的意义上讲,每个个体的基本贡献均是不可缺少的,是平等的,因此,每个个体都应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受益者。
(一)曾经我们对社会公平有这样几种理解: • 1.社会公平的核心是经济上的平等,包括收入水平和财富占有水平的平等,任何收入差距或财富占有差距的扩大都可以看作是两极分化的开始; • 2.社会公平从本质上说不是经济上的绝对平等,而是针对人们生活需要的平等,也就是说,给同样的人以同等的待遇,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待遇;
3.社会公平在现阶段的衡量标准就是按劳分配,就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而劳动量的计算是根据必要劳动时间,任何超出劳动量以外的收入都是不公平的收入。3.社会公平在现阶段的衡量标准就是按劳分配,就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而劳动量的计算是根据必要劳动时间,任何超出劳动量以外的收入都是不公平的收入。 • 4.社会公平在现阶段的衡量标准虽然是按劳分配,但不可能是根据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按劳动的质量、劳动效率和劳动的实际产出收益来分配,因此等量劳动时间获得不等量的报酬是十分自然的。
5.社会公平是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的公平,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所以,合法的分配就是合理的分配,合法的收入也就是合理的收入,合法的收入差别也就是合理的收入差别。5.社会公平是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的公平,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所以,合法的分配就是合理的分配,合法的收入也就是合理的收入,合法的收入差别也就是合理的收入差别。 • 6社会公平和市场公平一样,都是以个人权利平等为基础的,因而适合于市场平等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的收入分配,一切脱离市场平等的社会公平都必然跌入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 • 以上这些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正确的因素,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又都失之偏颇。
(二)应该这样理解社会公平 • 1、社会公平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的,它包含着一定社会对人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利的共识,是在社会资源相对于社会需要具有稀缺性的情况下保证正常的群体生活持续下去,免受社会冲突的破坏和瓦解的生活原则,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 • 2、社会公平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涉及到财富的占有、收入的分配、权力和权利的获得、声望和社会地位的状况、享受教育的机会、职业的选择等,一句话,它涉及到全部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的配置;
3、社会公平不仅仅是指社会福利的配置结果,更重要的是指发展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人们获得发展机会,如教育、就业的权利不应受到家庭背景、性别、种族、身份和资本占有状况的影响,发展机会的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3、社会公平不仅仅是指社会福利的配置结果,更重要的是指发展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人们获得发展机会,如教育、就业的权利不应受到家庭背景、性别、种族、身份和资本占有状况的影响,发展机会的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 • 4、社会公平是对市场缺陷的一种补偿和对竞争过渡的一种制约,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市场不是圣诞老人,社会公平则是要抑富济贫和普渡众生。
(三)社会公平未得以实现的原因 • 1.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 • 2.市场经济的风险因素 • 3.家庭背景的影响 • 4.个人的天赋与能力 • 5、不平等的教育,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年龄与资历的限制等
作为政府,就有责任制定必要的社会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成员普遍的基本需要,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所增益,一方面还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对待的外部条件,此外还要直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使一部分收从高收入者流向低收入者,从健康者流向疾病者和残疾者,从家庭负担轻者流向家庭负担重者,从生活平稳者流向遭遇生活风险者。作为政府,就有责任制定必要的社会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成员普遍的基本需要,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所增益,一方面还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对待的外部条件,此外还要直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使一部分收从高收入者流向低收入者,从健康者流向疾病者和残疾者,从家庭负担轻者流向家庭负担重者,从生活平稳者流向遭遇生活风险者。
三、社会连带思想(共责): • 社会连带思想,也即社会共同责任思想,其基本内涵是社会保障在自助的前提下,强调社会共同连带责任。用通俗语言表述,可以称之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四、慈善思想 • 慈善思想,在今日的社会慈善事业中,仍然占据着主导思想的地位。而政府曾经从仁政、恩惠出发的社会救助,已经演变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保障责任。。
参考文献 1、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思考题 •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 • 2、公共政策的要素有哪些? • 3、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 4、社会立法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如何? • 5、社会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 6、社会政策产生的理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