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运算 集合{所有课程全体}和集合{所有教室}这两个集合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运算 集合{所有课程全体}和集合{所有教室}这两个集合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例: A={a,b,c} 为学生集合, B={x,y,z,w} 为课程集合,则笛卡儿积 A×B 就是学生与课程所组成的有序对全体。 A×B={(a,x),(a,y),(a,z),(a,w),(b,x),(b,y),(b,z), (b,w),(c,x),(c,y),(c,z),(c,w)} 若( a,x) 表示学生 a 选修课程 x, 则当 a,b,c 三个学生选定课程,其情况是: ( a,y),(a,w),(b,x),(b,y),(b,w), 而 c 什么课也没选,

monif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运算 集合{所有课程全体}和集合{所有教室}这两个集合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运算 • 集合{所有课程全体}和集合{所有教室}这两个集合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 例:A={a,b,c}为学生集合,B={x,y,z,w}为课程集合,则笛卡儿积A×B就是学生与课程所组成的有序对全体。 • A×B={(a,x),(a,y),(a,z),(a,w),(b,x),(b,y),(b,z), (b,w),(c,x),(c,y),(c,z),(c,w)} • 若(a,x)表示学生a选修课程x,则当a,b,c三个学生选定课程,其情况是: • (a,y),(a,w),(b,x),(b,y),(b,w),而c什么课也没选, • R={(a,y),(a,w),(b,x),(b,y),(b,w)} • 反映了学生与课程的联系。 • RA×B,即R是A×B 的子集。 • 集合A到集合B的关系。

  2. 第二章 关系 2.1 二元关系

  3. 定义 2.2: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A的一个子集{a|存在b, 使得(a,b)R}称为R的定义域,记为Dom R。B的一个子集{b|存在a,使得(a,b)R}称为R的值域,记为Ran R。A称为R的前域,B称为R的陪域,并且Dom RA,Ran RB。 • 例:A={1,3,5,7},B={0,2,4,6},定义关系R:(a,b)R当且仅当a<b • 关系还可以用表格表示 • R={(1,2),(1,4),(1,6),(3,4), (3,6),(5,6)}

  4. A={1,2,3,4},定义A上二元关系:(a,b)R当且仅当(a-b)/3为整数。称为模3同余关系。A={1,2,3,4},定义A上二元关系:(a,b)R当且仅当(a-b)/3为整数。称为模3同余关系。 • R={(a,b)|(a-b)/3为整数,a,bA}={(1,1), (2,2),(3,3), (4,4),(1,4),(4,1)} • Dom R=Ran R=A。 • 进一步可定义整数集上的模r同余关系: • {(a,b)|(a-b)/r为整数,a、bZ,rZ+} • 定义 2.3:设A1,A2,…An是n个任意集合,定义A1×A2×…×An的子集R为A1,A2,…An的n元关系,当A1=A2=…=An时,R称为A上的n元关系。

  5. 2.2关系的性质 • 定义2.4: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 (1)自反:如果对任意aA,有aRa,则称R是自反的。 • 自反的定义要求是对所有的A中元素,因此讨论自反关系,应在一给定集合下 • A={1,2,3,4} • R1={(1,1),(2,2),(3,3)} ? • R2={(1,1),(1,2),(2,2),(3,3),(4,4)} ? • 对于自反,必须是对于每个xA,都去检验是否有xRx。

  6. (2)反自反:如果对任意aA,有(a,a)R ,则称R是反自反的。 • 反自反要求对任意的A中元素a,有(a,a)R。

  7. 不是自反的,不一定反自反 • 不是反自反的,也不一定是自反的。 • R3={(1,2),(3,2)} 是A上的反自反关系 • 思考:非空集合A上的空关系是否自反?反自反? • (3)对称:对任意a,bA ,如果aRb必有bRa , 则称R是对称的。 • A={1,2,3,4} • S1={(1,2),(2,1),(1,3),(3,1)} 对称 • S2={(1,2),(2,1),(1,3)} • 因为(1,3)S2,而(3,1)S2, • 所以S2不是对称的 • S3={(1,2),(2,1),(3,3)} 对称

  8. (4)对任意a,bA,如果aRb且bRa,必有a=b,则称R是反对称的。(4)对任意a,bA,如果aRb且bRa,必有a=b,则称R是反对称的。 • 该定义实际上表明:当ab时,若有(a,b)R,则(b,a)R。 • 不是对称,不一定是反对称的 • 不是反对称的,也不一定是对称的。 • 可以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

  9. (5)对任意a,b,cA, 如果aRb且bRc,必有aRc , 则称R是传递的。 • 注意:传递要求是:只要有aRb,bRc,则必须有aRc • 但若没有aRb,bRc ,当然也就不需要讨论是否有aRc 。

  10. 例:A上的非空关系R是对称的和反自反的,则R不是传递的。例:A上的非空关系R是对称的和反自反的,则R不是传递的。 • 证明:反证法.假设R传递. • 注意,当导出(a,a)R时,千万不能说R自反。 • 因为自反的要求是:如果对任意aA,有aRa。

  11. A到B的关系是A×B的子集。 • 关系的表示,可以用集合的表示方法 • 对于有限集, 关系还可以用矩阵或图形来表示 • 定义 2.5:设A和B是两个有限集A={a1,a2,…, am},B={b1,b2,…,bn},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称m×n阶矩阵MR=(mi,j)为R的关系矩阵,其中 当A=B时,A上的二元关系R可以用方阵来表示。

  12. 例:A={1,2,3,4}上模3同余关系R={(1,1),(2,2),(3,3), (4,4),(1,4),(4,1)},其关系矩阵为

  13. 例:A={2,3,4},B={1,3,5,7},A到B的<关系R={(2,3),(2,5), (2,7),(3,5),(3,7),(4,5),(4,7)},其关系矩阵为 • MR怎样表示? • 规定MR上方B,左方为A,此时R与MR唯一对应。

  14.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 • 若R是自反的,则MR中的对角线元素均为1 • 若R是反自反的,则MR中的对角线元素均为 0。 • 若R是对称的,则MR是对称矩阵。 • 若R是反对称的,则在MR中对于i<j, 由mij=1可推出mji=0。

  15. 集合A到集合B的二元关系个数 • 集合A到集合B的二元关系是集合A×B的子集,因此应考察A×B有多少个不同的子集,也就是考察A×B的幂集的元素个数。 • 因为|A×B|=|B||A|,故|P(A×B)|=2|A||B|,因此集合A到集合B的二元关系个数是2|A||B|

  16. A上的二元关系个数有多少个? • 设|A|=n,则A上的二元关系个数有2n2 • A上有多少个自反关系? • A={a1,a2,, an} • A×A=? • 用矩阵形式表示:

  17. 自反关系一定包含{(a1,a1), (a2,a2) ,, (an,an)}, • 余下的共有n2-n个元素,可组成2n2 -n个不同的关系。 • 故不同的自反关系有2n2 -n个。

  18. 有限集A上的二元关系除用方阵表示外, 还可用关系图来表示。这种图称为有向图。 • 设A={ a1,a2,…,an},R是A上的二元关系。A中每个元素ai用一个点表示, 称该点为顶点ai。如果aiRaj,则画一条从顶点ai到顶点aj的带箭头的线, 称该线为弧。如果aiRai,则画一条从顶点ai到顶点ai的带箭头的封闭弧, 称该弧为自环。对于关系R中每个有序对都可对应地画一条带箭头的弧, 从而得到关系R的图形,称为R关系图。

  19. 例:设A={1, 2, 3, 4, 5},A上的模3 同余关系R={(1,1),(2,2),(3,3),(4,4),(5,5),(1,4),(4,1),(2,5), (5,2)},画出它的关系图

  20. A到B的关系是A×B的子集,即关系也是一个集合,因此有关集合的并、交、差、补运算以及相应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关系。A到B的关系是A×B的子集,即关系也是一个集合,因此有关集合的并、交、差、补运算以及相应的性质同样适用于关系。 • 其中补运算 逆运算和复合运算

  21. 2.3关系的运算 • 一、逆运算 • R={(a,y),(a,w),(b,x),(b,y),(b,w)}反映了学生选课情况 • 要求了解课程被选修情况。 • {(x,b),(y,a),(y,b),(w,a),(w,b)} • 定义 2.7: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则从B到A的二元关系记为R-1,定义为:R-1 ={(b,a)|(a,b)R}称为R的逆关系。 • 例如实数集上“<”关系的逆关系是“>”关系。 • R={(1,2),(2,3),(1,3)} • 则R-1={(2,1),(3,2),(3,1)}

  22. 定理 2.1:设R,R1,R2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则 • (1)(R-1)-1=R; • (2)(R1∪R2)-1=R1-1∪R2-1; • (3)(R1∩R2)-1=R1-1∩R2-1; • (4)(A×B)-1=B×A; • (5)-1=; (7)(R1-R2)-1=R1-1-R2-1; (8)若R1R2则R1-1R2-1。

  23. (8)若R1R2则R1-1R2-1。

  24. 定理 2.2: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R=R-1。 • (1)R对称,要证明R=R-1。 • RR-1。 • R-1R。 • R=R-1。 • (2)R=R-1,证明R对称 • 对任意(a,b)R,目标是(b,a)R

  25. 二、复合运算 • 定义 2.8:设R1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R2是从B到C的二元关系, 则从A到C的二元关系记为R1R2,定义为:R1R2={(a,c)|aA, cC, 且存在bB使(a,b)R1, (b,c)R2},称为R1和R2的复合关系。 • 注意:(1)R1和R2复合的前提是: R1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R2是从B到C的二元关系 • (2)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26. R1={(a1,b1), (a2,b3), (a1,b2)} • R2={(b4,a1), (b4,c1), (b2,a2), (b3,c2)} • R1R2={(a1,a2), (a2,c2)} • R2R1={(b4,b1), (b4,b2), (b2,b3)} • R1R2 R2R1 • 结合律是否成立? • 即对于R1A×B, R2B×C, R3C×D • 是否有R1(R2R3)=(R1R2)R3 • 它们都是A×D的子集.

  27. 对任意(a,d)R1(R2R3),目标是证明(a,d)(R1R2)R3,对任意(a,d)R1(R2R3),目标是证明(a,d)(R1R2)R3, • R1(R2R3)(R1R2)R3 • 类似可以证明(R1R2)R3R1(R2R3) • 因此有R1(R2R3)=(R1R2)R3 • 定理 2.3:R1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R2是从B到C的二元关系,R3是从C到D的二元关系,则有R1(R2R3)=(R1R2)R3(结合律)

  28. 三、幂运算 • 设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RR记为R2,RRR记为R3,… • 定义 2.9: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nN,R的n次幂记为Rn,定义如下: • (1)R0是A上的恒等关系(即R0={(a,a)|aA}),记为IA,又R1=R; • (2)Rn+1=RnR。

  29. 定理 2.4: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设m,nN, 则 • (1)RmRn=Rm+n • (2)(Rm)n=Rmn • 证明留作习题, 用归纳法证明。 • 由关系的并, 交, 逆和复合运算得到新的关系都可以用关系矩阵来表示。

  30. A={a1,a2,,an},B={b1,b2,,bm} • 关系R1和R2都是A到B的二元关系 • MR1=(xij), MR2=(yij) • MR1∪R2=(xijyij) • MR1∩R2=(xijyij) •  0 1  0 1 • 0 0 1 0 0 0 • 1 1 1 10 1

  31. 例:A={2,3,4},B={1,3,5,7} • R1={(2,3),(2,5),(2,7),(3,5),(3,7),(4,5),(4,7)} • R2={(2,5),(3,3),(4,1),(4,7)}

  32. R的逆关系R-1的关系矩阵MR-1=MRT,MRT是MR的转置。 • 象上例中R1的逆关系R1-1的关系矩阵为

  33. A={a1,a2,,an},B={b1,b2,,bm}, C={c1,c2,,cr}, • R1是A到B的二元关系, 其关系矩阵为MR1=(xij)mn,R2是B到C的二元关系, 其关系矩阵为MR2=(yij)nr,则R1和R2的复合关系R1R2的关系矩阵为:

  34. 作业:p41-44 • 2(2),4,5,7,9(2),18(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