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995 Views
登革熱防治宣導. 主講人:賴玉芳 日 期: 2011 年 10 月 14 日. 登革熱 (Dengue Fever) 簡介. 俗稱「 天狗熱 」,又稱「 斷骨熱 」 由 登革病毒 引起的傳染病 傳染媒介主要為 埃及斑蚊 和 白線斑蚊 大多都分布在 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像東南亞、非洲、印度及中國大陸(福建、廣東、海南島)最多,而臺灣自然也容易成為登革熱流行地方。 依發病症狀可分為輕型、典型和 登革熱出血熱 三種.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登革熱流行的條件. 病毒 病媒蚊 易感人群 -- 以上三項須同時存在. 感染過程. 傳染方式
E N D
登革熱防治宣導 主講人:賴玉芳 日 期:2011年10月14日
登革熱(Dengue Fever)簡介 • 俗稱「天狗熱」,又稱「斷骨熱」 • 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 傳染媒介主要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 • 大多都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像東南亞、非洲、印度及中國大陸(福建、廣東、海南島)最多,而臺灣自然也容易成為登革熱流行地方。 • 依發病症狀可分為輕型、典型和登革熱出血熱三種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登革熱流行的條件 • 病毒 • 病媒蚊 • 易感人群 --以上三項須同時存在
感染過程 • 傳染方式 – 經由病媒蚊叮咬傳播 • 潛伏期 – 潛伏期約3-8天(最長可達14天) • 可傳染期 – 病人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 – 病毒在蚊體內經8-12天的增殖,使蚊子具有感染力 • 感染性及抵抗力 – 於性別及年齡無顯著差異 – 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患者,對該型病毒具有終身免疫, • 對其他型別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
登革熱感染途徑 人感染病毒約3-14天 (通常5-8天)潛伏期 健康人 開始生病 帶毒斑蚊終身帶病毒至死方休 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增殖8-12天後可傳給人 發病前一天至第五天為病毒血症期
登革熱流行特徵 • 通常兒童僅輕微不適,成人約50%有症狀。 • 可能有腸胃道症狀出現(台灣)
登革熱流行特徵 • 通常登革病毒在兒童僅造成輕微的不適 • 成人感染登革病毒約有50%會有症狀出現 • 某些病毒株在兒童和成人僅產生輕微的不適,不易被察覺,在群體中形成潛在性的傳播 • 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同樣可能在成人造成嚴重的腸胃道出血症狀,尤其在本身有消化道潰瘍的病人身上更容易發生 (臺灣)
登革熱症狀 • 發燒 • 後眼窩痛 • 肌肉骨骼酸痛 • 皮膚癢 • 紅疹 • 其他(腹瀉)
可能的後果-登革出血熱 • 登革熱病毒共分為四型,若重覆感染到不同型別將引起登革出血熱。 • 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達15~50%。
注意事項 若發生登革熱症狀時該如何處理? • 病患 • 要多休息(在家中休息), • 生病期間睡覺掛蚊帳(感染期間若是被病媒蚊叮到,會將疾病傳開) • 多補充水份並遵照醫生的指示服藥, • 大約一星期後就能慢慢康復。 • 環境 • 清理住家環境(不讓病媒蚊孳生)。 • 通報 • 發現疑似登革熱症狀病例時,應該快速通報衛生單位,以便採行緊急預防措施。
登革熱病媒蚊 • 埃及斑蚊 • 白線斑蚊
斑蚊幼蟲特徵 • 呼吸管較短 • 呼吸管毛1對 • 體形前後平行 • 活動時體形呈S狀
嘉義 屏東 登革熱病媒蚊在台灣的分佈 埃及斑蚊- 嘉義布袋以南、屏東以北地區。 白線斑蚊- 全島各地。
埃 及 班 蚊 南部地區 喜歡棲息在室內陰暗、潮濕處(臥室、衣櫥、浴室及廚房) 吸血高峰期:日出後及日落前數小時 飛行距離:孳生地附近100-400公尺以內 喜愛人工容器(水盤) 白 線 斑 蚊 台灣全省 棲息場所多在室外,野外陰暗處,如樹林或竹林 吸血高峰期:日出後2小時及日落前2-3小時 飛行距離:孳生地附近100-400公尺以內 喜愛天然容器(樹洞) 病媒蚊特性 無論屋內或屋外,只要是容易積水的地方,都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場所
孳生源的來源 • 種花、種菜、養水生植物 • 儲水 • 觀賞(噴水池) • 不良習慣任意棄置容器 • 天然容器 清除孳生源,即為清除積水
防治登革熱三不政策 • 不讓斑蚊繁殖 • 不讓斑蚊進屋 • 不讓斑蚊叮咬
一、不讓斑蚊繁殖 • 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積水容器)。 • 裝飾容器(花瓶、花盆、水盤等):每週刷洗並換水一次。 • 儲水容器(貯水桶、水缸、水泥槽等):每週刷洗、換水或不用時倒置。 • 廢棄容器(廢輪胎、空瓶、空罐等):清除、倒置或覆蓋。 • 積水地下室:請 投 置 亞 培 松 或 陶 斯 松 其 中 或排除積水,或施放殺幼蚊劑、鹽、清潔劑、油等。
二、不讓斑蚊進屋 • 設置紗窗、紗門。 • 噴灑殺蟲劑 • 選 購 環 境 保 護 署 登 記 合 格 之 環 境 衛 生 用 藥(含除蟲菊精) • 於 家 庭 陰 暗 處 噴 灑 , 非 必 要 時 不 使 用 殺 蟲 劑 • 點燃蚊香驅蚊
居家內外如果有蚊子,怎麼辦? • 電蚊拍、滅蚊燈 • 使用環保署許可的殺蟲劑,尤其應噴在蚊子會停留的地方,如:窗簾縐褶、牆角、地下室、陰暗處 最根本還是要 清除積水容器
三、不讓斑蚊叮咬 • 避免每天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登革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出沒頻繁時段) • 避免到戶外公共場所之樹蔭、草叢、涼亭等陰暗處逗留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裸露部份可塗抹驅蚊藥水或藥膏。 • 睡覺時掛蚊帳
社區平時防治策略 • 帶領社區民眾每週1天—登革熱清除日 • 平時做好病媒蚊積水容器清除工作 • 社區巡查人工容器清理,天然容器處理 • 加強空地、空屋、地下室及其他病媒蚊孳生地點之列管及清除 • 宣導民眾於出國或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衛生署核可之防蚊藥劑
登革熱流行期之緊急防疫措施 • 依傳染病防治法38條,傳染病發生時,有進入公、私場所從事防疫工作之必要者,應由衛生單位會同警察等有關機關人員為之(可強制開鎖),必要時得要求里、鄰長在場 • 衛生局接獲疑似病例通報,24小時內完成疫情調查及社區診斷(病媒蚊密調) • 衛生局接獲確定病例報告, 24小時內完成擴大疫情調查 • 對於病例居住地、工作地等可能感染區及在病毒血症期間停留2小時以上地點,於48小時內完成病媒蚊孳生源清除與查核工作,必要時會同環保局及里鄰長進行環境噴藥 • 為使防治工作順利進行,請里鄰長協調民眾配合或使用村里廣播系統宣導 • 執行防疫工作前事先公告,拒絕戶、空屋或不在戶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到場者,如拒絕、規避或妨礙孳生源清除與查核等防疫工作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以下罰鍰
登革熱現場工作人員防護不可少 • 穿著淺色長袖上衣及長褲(較厚布料),避免穿著黑色或深色衣物 • 戴遮陽帽或村姑帽(脖子亦需做防護) • 穿著鞋襪,避免穿著涼鞋,減少暴露 • 全身有暴露處請噴灑防蚊液,也要注意脖子頸後皮膚裸露處需要噴灑防蚊液(防蚊液使用前請參考使用說明,流汗或噴灑後2~4小時,請再補噴防蚊液) • 不要噴灑香水
參與防疫工作後應自主健康管理2週 登革熱防疫工作人員自主健康管理查核表 監測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