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76 Views
浅析板北板二油组 改变开发方式方案. 调 研 人:付秀清 资料提供:王自强. 1 、概况. 板 828-11. 板 831-12. 板 831-10. 板深 17 浅 1. 板北板二油组 82 年 5 月投入开发,共有油井 12 口, 93 年 3 月前油井均已上返。 98 年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部署了板 831-12 、板 831-10 ; 2002 年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工作部署了板 828-11 井。目前断块仅有板 828-11 正常生产,日产油 10.2 吨,含水 65 %。.
E N D
浅析板北板二油组改变开发方式方案 调 研 人:付秀清 资料提供:王自强
1、概况 板828-11 板831-12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北板二油组82年5月投入开发,共有油井12口,93年3月前油井均已上返。98年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部署了板831-12、板831-10;2002年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工作部署了板828-11井。目前断块仅有板828-11正常生产,日产油 10.2吨,含水65%。
构造;2002年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板二油组是被四条断层封堵的单斜构造,板深17-浅2井断层延伸到板桥断层,板831井与板831-4井中间断层不存在。板831井区高点在板831井附近,高点埋深2993米,板821井区构造高点在板831-1井附近,高点埋深2981米,圈闭面积6.45km2。构造;2002年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板二油组是被四条断层封堵的单斜构造,板深17-浅2井断层延伸到板桥断层,板831井与板831-4井中间断层不存在。板831井区高点在板831井附近,高点埋深2993米,板821井区构造高点在板831-1井附近,高点埋深2981米,圈闭面积6.45km2。 板828-11 板831-12 板831-10 板深17浅1 2、地质特征 构造特征 板二油组构造图(老) 板二油组构造图(新)
板829-2 板839-1 储层分布板二油组储层砂岩主要属于重力流水道沉积。物源方向来源于北东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板桥断层。经过地层对比,将板二油组划分为6个小层,油气主要分布在板二1、板二2、板二4小层。
板829-2 板839-1 ①板二1小层砂岩在板839-1井区发育,砂体最厚10.2米,向周围减薄,板829-2井油层最厚,油层有效厚度达8米,油气主要受构造控制,上倾方向为一岩性遮挡。
板深17-浅4 ②板Ⅱ2小层砂体主要是北东向分布;在板深17-浅4井区为北西向分布,砂体厚度为9.9米,在西部和东部有两个岩性尖灭区,板831-4井区砂体厚6米。油气主要分布在板深17-浅4井区和板831-4井区。
储层物性 该块没有取芯井,测井解释孔隙度在15-31%之间,平均孔隙度为20.6%,渗透率在40-200×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3.6×10-3μm2,储层属中孔中渗储层。
流体性质 由上表可以看出,该块原油物性较好,原油粘度低,为挥发油。
3、开采特征 (1)油层物性好,米采油指数高 该断块油层物性好,油井投产初期产量高。该区共有14口井正式投入生产,其中11口井初期日产在30吨左右,油层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板深17-浅2井84年投产,初期用5mm油咀生产,日产油高达68.3吨,米采油指数4.1t/mpa.m。 板深17-浅2井84年投产,初期用5mm油咀生产,日产油高达68.3吨,米采油指数4.1t/mpa.m。
(2)断块边水能量不足,压力下降快 从断块的地层压力与累产量的关系曲线,也说明了该断块天然能量不足,边水不活跃。
西部油井板829-2井,82年5月投产,5mm油嘴生产,日产油34.5吨,日产气5.8万米3,不含水。88年11月停产,8mm油咀,日产气1.3万米3,累计产油14314吨,累产气6601万米3,地层压力仅为11MPa,压降百分数为68.3%,仍不含水。西部油井板829-2井,82年5月投产,5mm油嘴生产,日产油34.5吨,日产气5.8万米3,不含水。88年11月停产,8mm油咀,日产气1.3万米3,累计产油14314吨,累产气6601万米3,地层压力仅为11MPa,压降百分数为68.3%,仍不含水。
(3)能量枯竭,造成油井停产 从板二油组生产井的开采情况可以看出,各井均因压力低停采。
(4)储层发育,油井连通率高 由砂岩等值图可以看出,板二油组储层发育,生产情况证明,油井连通率高,后期投产井均有一定压降。
4、采出率计算 1)枯竭式开发溶解气驱采收率预测
=31.1% 2)注水开发采收率预测 A)根据Guthrie和Greenberger的相关经验公式: B)根据美国水驱砂岩经验公式API计算:
ERS=26.37% C)因地层亏空考虑原油收缩影响,修正后采收率
=30.9% D)大港油田北部经验公式 从以上采收率计算指标可以看出,注水开发后,采收率选择26.37%,比枯竭式开发15.9%提高了10.5%,按储量58.2计算,可采储量由枯竭式开发9.25万吨增加到注水开发后的15.347万吨,可增加可采储量6.1万吨。
板831-2 板831-1 板831-11K 板837 板829-3 板828-11 板831-12 板829-4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829-6 板831-3 板829-2 5、井网部署 在以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块注水开发方案,水井5口,油井8口,形成5注8采的注采井网。
板831-2 板831-1 板831-11K 板837 板829-3 板828-11 板831-12 板829-4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829-6 板831-3 板829-2 5、注水开发方案 井网布署 西部转注板829-6井(注水层位板二1-4)板837井注水,为板829-2井、板829-3、板829-4井补充能量。
828-11 831-1 831-2 板831-2 板831-1 板深17-1 831-3 831-10 板831-11K 板828-11 板831-12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831-3 井网布署 5、注水开发方案 板829-3 板829-6 板829-2 东部转注板深17-浅1井、板831-3井、板831-10井(注水层位板二2)为板831-1井,板831-2、板831-12井、板828-11,板831-11K井补充能量。
注水量及注水压力设计 根据地层能量恢复的需要,考虑该区压降较大,注水速度与提高采收率间的关系,再考虑一部分外溢量,因此断块配注按初期300米3,年注水9.0万米3。 根据板北注水开发区其它区块泵压和本断块物性情况,取最大泵压22MPa。
油井生产能力 根据板829-2井82年投产时米采油指数3.2t/d.mpa.m,配产时取1/5为0.64t/d.mpa.m,油层动用厚度平均3米,生产压差3MPa,单井日产水平5.76吨,考虑期停产时日产水平低,单井日产配3.5吨。最大可能断块有8口井采油,形成日产能力30吨。
6、方案实施要求及工作量 • 转注:板深17-浅1、板831-10 板831-3、板829-6、板837 • 钻塞回采:板829-2、板829-3、板829-4、板828-11 • 补层:板831-11K • 检泵:板831-1 • 转采:板831-2 具体工作量:
7、方案实施意见 (1)针对该区地层亏空较大的现状,采取先注后采的方式,首先把4口注水井工作量实施到位,补充地层能量。 (2)监测注水井吸水剖面,了解各小层动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搞清地下水驱状况。 (3)根据目前生产油井的液面、液量的变化情况,观察注水效果。 (4)对方案工作量逐步实施,首先恢复板829-2井、板831-2井、板831-1井进行生产。 (5)针对该块剩余油分布状况,结合深层板四油组含油气分布情况,经过分析论证在板831-4井区布署一口新井。
板北板二油组 板831-2 板831-1 板831-11K 板828-11 板831-12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831-3 八、效果分析 ⑴剩余油挖潜见到较好效果 针对该块停产时压力低,为此采取先注后采的方式,恢复生产,于2002年 3月先后转注了板深17-浅1、板831-10井,于2003年7月落实构造层,在高部位布署了板828-11井,
补开板二油组后初期日产油45.45吨,气12168m3,含水0.2%,到2003年7月该井含水高达86.9%,日产油4.33 吨,该井累积增油5202吨气160.36万米3。
板831-2 板831-1 板831-11K 板828-11 板831-12 板831-10 板深17浅1 板831-3 03年又进一步对板831块构造进行落实,布署了板831-11K井,该井板四、板三、板二油组均有油气显示。目前生产板四、板三、板二油组。日产油12吨。含水30%,下步可作为板二油组后备资源。
板北板二油组 ⑵完善井网,及时补充地层能量 2004年为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板二油组转注1口井,完善层系1口井。增加日注能力230米3。如在板831-11K井补开板三、板二油组后,为及时给该井补充能量,对板831-10井完善层系,补开板二油组29号层,与23、28号层分注,油注50米3,套注30米3。目前正在观察效果。
板829-4 板837 板821断块针对板829-4井转采,及时对板837井补开5、6号层与板一油组3、4号层进行分注,日注100米3,目前正在观察效果。
板北板二油组 九、存在问题 1)油井作业难度大,板821板二油组需要回注的板829-6井地层压力较高,地层压力达到了39Mpa,远远高于原始地层压力,且压力系数高于1.4。压井问题给作业带来了很大难度。
板北板二油组 板829-4 (82.10-86.03) 2)油井作业后效果差。 板829-4井82年10月生产板二油组初期4mm油嘴生产,初期日产油25.2吨,气67406米3,静压33.78Mpa,86年3月停产,7mm油嘴生产,日产油6.71吨,日产气47811米3,流压12.8Mpa。累积产油13936吨,气44393.9万米3,
板北板二油组 2003年针对板二油组压力低,且停产前有一定产量,为提高断块采收率,对板二油组制定了注水方案。该井回采板二油组。2004年3月4日对该井进行堵层回采,下泵生产,日产液18.7米3,含水100%,截止3月24日关井累积出水296米3。 板829-4 (04.3-04.4)
板北板二油组 从该井水分析可以看出平均矿化度在5942,平均氯离子含量在1365,与板三注的注入水性相近。怀疑该井板一、板○油组注水层未堵住。
板北板二油组 板829-4 板831-11k 十、下步建议 建议对板829-4井进行重新卡堵水。 板831-11k井实施补开板二油组生产。
十一、结论 通过板二油组注水开发反映凝析油气藏在低于饱和压力注水,可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该块目前剩余油通过停产期间的重新运移,在构造高部位及断层边部较为聚集。
十二、结束语 1.对凝析气藏注水首先考虑筛选有一定规模的剩余资源量的凝析气藏,包括有一定的构造规模,即一定的构造面积和一定的构造幅度,合理的注采井网,有利于采收率的提高。 2.注水方式:采取边外注水,在水体中补充能量使水体形成一个相对高压区,边水驱替,可避免水窜。
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教 谢 谢 !
①渗透率变异系数VK:井段内数模小层按有效厚度加权的渗透率的标准偏差与其均质之比。变异系数反映样品偏离平均质的程度,其变化范围为Vk≥0,该值越小,说明数模小层在垂向越均匀。反之,层间非均质性越强。 ② 渗透率突进系数SK:指井段内渗透率最大值与其平均值的比值。SK是评价层间非均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值越小,反映层间渗透率变化小,注水开发时层间矛盾减弱。数值越大,层间渗透率变化大,注入水易由高渗透层突进,层间矛盾突出。 ③ 渗透率级差NK:井段内渗透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数值越大,非均质性越强,数值越接近1,储层垂向越均质。
沉积旋回:相似的岩性组合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叫沉积岩的旋回性沉积旋回:相似的岩性组合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叫沉积岩的旋回性 正旋回:是沉积区处于下降状态时,水进过程中形成的,岩性自下而上由粗变细; 反旋回沉积区处于上升状态时,在水退过程中形成的,岩性自下而上由细变粗。 孔隙度:油层岩石的孔隙体积与该岩石的外表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在内的总孔隙比。 绝对渗透率:当通过充满岩心孔隙的某种单项流体,实测的渗透率。又叫空气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当油层岩石中两相甚至三相流体存在时各项之间彼此互相影响,岩石对某一种流体的渗透率叫岩石对这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相对=有效/绝对
储量分类:包括探明储量(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层储量。储量分类:包括探明储量(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基本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层储量。
板北板二油组 板北板二油组开采曲线 由于产量原因,去年底将板828-11井上返板一油组,04年补开板831-11K井板二油组1个层与板三、板四合采,目前生产板二油组有1口井,日产量1.5吨。累积有水井3口,日注水323米3,累积注水 7.524米3,月注采比12.7,累积注采比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