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8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 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2.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3.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4 、 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 1 )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 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 90 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most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1. 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2.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3.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3. 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 • 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 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4. (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 • 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 •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 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5. 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6. 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1.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 汉、唐、元 2. 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 3. 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 4. 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7. 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1950年-2001年,亿美元)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1950年-2001年,亿美元)

  8.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的定义: (1)传统定义:狭义——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货物)交换活动;广义——狭义的商品的交换+劳务(服务)。交换(服务的提供与接受):与商品贸易有关的服务,如运输、保险、结算;与商品贸易直接联系的(即不是为完成商品交易而发生的服务贸易)即旅游、技术。 (2)现代定义(国际经济学):商品、服务的国际交换+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要素流动可替代商品流动;要素流动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即资本项目、劳工汇款等)

  9.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 联系 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 区别 观察的角度不同 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0.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进口额、出口额、世界进口总额(CIF)、世界出口总额(FOB)、世界进出口总额、世界贸易额 • 对外贸易额(值),是指以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规模,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构成。 • 对外(国际)贸易量 •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由于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贸易实际数量的变化,被称为对外(国际)贸易量。 • 公式:贸易量 = 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 价格指数 = 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11. 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1 1990年世界出口总额为34235亿美元,1996年世界出口总额51607亿美元,若以1990年为基期,1996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8,试计算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 解:1990年为基期,则 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51607/108)×100=47784 1996年的出口贸易额指数=51607/34235=151% 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指数=47784/34235=139% 即与1990年相比,国际贸易名义上增长了51%,实际上增长了39%。

  12. 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2 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1999年的出口总额为1949.3亿美元,若以1978年为基期,我国1999年出口价格指数是359.8,试计算1999年的出口贸易量。 请同学们自己求解。

  13. 三、贸易差额 •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出超,盈余(净出口) 贸易逆差,入超,赤字(净进口) 贸易平衡。 •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利弊影响

  14. 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各类商品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 • 国际贸易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 DC: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出口呈多元化结构,贸易条件改善 • LDC:进口以制成品为主,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出口呈单一结构,贸易条件恶化

  15.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或世界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 对一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商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

  16.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 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 • 外向型、小国型 依存度大 • 自主型、大国型 依存度小 • “进口替代”模式与“出口导向”模式之争

  17. 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直接卖买商品的行为。 •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商品卖买的行为。 • 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Entrepo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地区)来讲,就是转口贸易。 • 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送,直接贸易也可以间接运输

  18. Re-import Re-export Producing Area (China) Consumer Area (USA) Entreport Trade Indirect Import Trade Indirect Export Trade Hong Kong 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图示:

  19. 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 • 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直接参与商品交易,而转口贸易则需由第三国转口商完成交易手续; • 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手续费;转口贸易则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

  20. 第三节: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影响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利润率 • 破除垄断,产生竞争促进效果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带动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产生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效应 •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 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21. 国民经济连锁效应 •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投入产出联系,在一些部门的个别投资可以通过产业间的“连锁效应”传递到别的部门,诱发其他部门的投资。 • 后向连锁:一个部门增长时,会创造对某些投入增加的需求,刺激有关投入品的投资和生产。 • 前向连锁:一个部门增长时,形成对其他部门的供给增加,刺激进一步加工的投资和生产。 • 消费连锁:出口扩大增加收入,以及有关消费品部门发展。 • 社会资本连锁:出口产业发展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了的基础设施有可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并为其他部门提供就业机会。

  22. 国际经济传递(1):乘数联系 • 一国产出变化通过影响进口(同时即是外国 的出口)从而影响外国的产出

  23. 国际经济传递(2):货币联系 • 一国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具有很强的影响 汇率和净出口的作用,从而影响外国的汇率和 利率。

  24. 国际经济传递(3):储蓄和投资联系 • 一国财政紧缩(减少赤字)使储蓄增加,利率降 低,汇率降低,也使得外国的利率降低,最终影响投资。 • 但要注意外国储蓄增加在此对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 的:Ib会增加,但Xb可能下降。因为通常是Xa的上升会使Xb下降。

  25. 思考题 • 1.什么是国际贸易? • 2.贸易差额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 3.国际服务贸易包含哪些形式?主要含义是什么? • 4.贸易条件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 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可以分为哪些发展阶段?

  26.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 2.1 早期的贸易思想 • 2.2 重商主义 • 2.3 绝对成本理论 • 2.4 比较成本理论 • 2.5 相互需求理论

  27. 第一节:早期的贸易思想 一、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二、柏拉图关于分工和交换的论述 • (Plato,公元前427-347年) 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

  28.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已经记述过,一个女奴隶等于四条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二十条公牛等。荷马史诗中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思想,就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交换的好处。

  29. 二、柏拉图论分工和交换 • 古希腊思想家,(Plato,公元前427-347年) • 在柏拉图的城邦国时代,每个城邦的经济都相对单一,需要与别的城邦进行交换以获取必要的资源和商品。柏拉图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不得不有待于互助。他进一步指出,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

  30. 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 • 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写到:“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 •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产品不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31. 第二节:重商主义 •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32. 一、背景知识 •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

  33.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34.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

  35. (一)早期重商主义 •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36. (二)晚期重商主义 •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

  37. 四、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 •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38. 第三节: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 • 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 1776年,《国富论》 •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39. 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1790年7月,斯密逝世于爱丁堡,享年68岁。 1776年3月9日,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国富论》研究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该书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即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40.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 亚当·斯密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自私利已的动机,全部人类行为都源于自我保存这一本能。因此,自私自利和雄心勃勃不是恶而是善,它指引人类努力劳动并导致经济繁荣。 • 在亚当·斯密看来,国家应该最低限度地保持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便使个人及社会福利达到最大限度。 • 保证资源得到最有效使用的机制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41. 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 交换产生分工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一、绝对成本论的论证步骤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42. 二、举例说明 1. 基本假设 • 2*2*1 •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 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 规模报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 无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 •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43. 2、论证过程 •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44. 分工后 交换后

  45. 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 • 分工和贸易前 • 总产出: • 2单位毛呢+2单位酒 • 消费量: • 英国: • 1单位毛呢+1单位酒 • 葡萄牙: • 1单位毛呢+1单位酒 • 分工和贸易后 • 总产出: • 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 • 消费量: • 英国: • 1.7单位毛呢+1单位酒 • 葡萄牙: • 1单位毛呢+1.375单位酒

  46. 3、贸易产生的基础 • 技术差别 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 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47. 4、评 价 • (1)进步意义: • 现实积极作用:反对重商主义; • 首次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利益。 • (2)局限性 • 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 • 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8. 第四节 比较成本理论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 ---萨缪尔森

  49. 一、 理论产生的背景 •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 •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 • 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 •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