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 2 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第 2 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溶质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 : 溶于水后形成不带电的分子的物质叫 非电解质。 电解质 : 而溶于水后能形成带电的离子的物质叫 电解质 。 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全部或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2.1 酸碱质子理论 2.1.1 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 H + )的物质都是 酸 ,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 碱 。酸给出质子后剩余部分便是 碱 ,碱接受质子后其生成物便是 酸 。

mur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 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非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不带电的分子的物质叫非电解质。 • 电解质:而溶于水后能形成带电的离子的物质叫电解质。 • 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全部或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2. 2.1酸碱质子理论2.1.1 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酸给出质子后剩余部分便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其生成物便是酸。   酸和碱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共轭关系,对于仅差一个质子的对应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质子+碱 HAc≒H++Ac- HCO3-≒H++CO32- H2SO4≒H++HSO4-

  3. 2.1.2 酸碱反应的实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共轭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过程。

  4. 2.1.3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离解 H2O + H2O H3O+ + OH H2O H+ + OH 298K,纯水中的 [H3O+] = [OH] = 1.0  107 mol· dm3 Kwθ =[H3O+][OH-]=1.0× 10-14 Kwθ水的离子积常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5.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PH值的概念:   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OH值的概念:   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POH值。

  6. 2.2电解质溶液 • 1.强电解质的概念 根据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强电解质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具有强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是全部电离的,电离度应接近100%。 • 观点: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是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都受到相反电荷离子的束缚,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并不完全自由,其表现是: • 溶液导电能力下降,电离度下降,依数性异常。

  7. mi:溶液中第i种离子的浓度, Zi:第i种离子的电荷 离子强度I表示了离子在溶液中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离子强度越大,正负离子间作用力越大。

  8. 2、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是指有效浓度,即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来的表观离子有效浓度,即扣除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浓度。以a (activity)表示。 f:活度系数,稀溶液中,f < 1;极稀溶液中,f接近1 规律:① 离子强度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显著, 活度系数越小; ② 离子强度越小,活度系数约为1。稀溶液接近理想溶液,活度近似等于浓度。 ③ 离子电荷越大,相互作用越强,活度系数越小。

  9. 2.2.2弱电解质1.一元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1)解离度:就是离解平衡时,已离解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和离解前溶液中它的分子总数的百分比。离解度常用α表示。 • 离解度的大小可以相对地表示电解质的强弱。

  10. 2)离解平衡常数 HAc + H2O ≒ H3O+ + Ac 称为酸的离解平衡常数, 碱的离解平衡常数 NH3·H2O≒NH4++OH-

  11. 3)Ki与 的关系 近似计算推广,当c/Ka>500时,可得浓度为C酸的一元弱酸溶液中[H+]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H+]=  一元弱碱溶液中[OH-]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OH-]=

  12. 2.多元弱酸的离解 特点:分步进行 H2S = H+ + HS- Ka1 = [H+][HS-]/[H2S]= 5.7  10-8 HS- = H+ + S2- Ka2= [H+][S2-]/[HS-]= 1.2  10-15 Ka1  Ka2= K = [H+]2[S2-]/[H2S]= 6.8  10-23

  13. 结论: 1、多元弱酸的  »»  ,求[H+]时,可把多元弱酸当作一元来处理。当c/Ka >500,可以根据公式[H+]= 作近似计算。 2、二元弱酸溶液中,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  ,与酸的原始浓度无关。

  14.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种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将引起离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弱酸或弱碱离解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种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将引起离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弱酸或弱碱离解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 HAc≒H+ +Ac- • NaAc→Na++Ac-   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减小,但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常数不变。

  15. 3.3盐类水解 3.3.1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的离子与溶液中的水离解出的H+和OH-作用,产生弱电解质的反应。如醋酸钠溶于水后发生下列反应:

  16. 2.3缓冲溶液2.3.1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1.概念:能抵抗外加少量的酸、碱和水的稀释,而本身PH值不发生显着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2.组成: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其组成中必须具有抗酸和抗碱成分,两种成分之间必须存在着化学平衡。通常把具有缓冲作用的两种物质称为缓冲对或缓冲体系。 • 缓冲对通常有三种类型: • 弱酸及其盐   HAc-NaAc、H2CO3-KHCO3 • 弱碱及其盐   NH3·H2O-NH4Cl • 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  KHCO3-K2CO3 • 按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实质上是一个共轭酸碱体系。

  17. 2.3.2缓冲作用的原理 • 以HAc-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体系中同时含有相当大量的HAc和Ac-,并存在着HAc的解离平衡: HAc + H2O H3O+ + Ac 当外加适量酸时,溶液中的Ac-瞬间即与外加H+结合成HAc,平衡左移;当外加适量碱时,溶液中未解离的HAc就继续解离以补充H+的消耗,平衡右移。

  18. 2.3.3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 以HAc-NaAc缓冲对为例,有下列反应: HAc≒H+ +Ac-NaAc→Na++Ac- [H+]= PH= = 同理,NH3-NH4Cl组成的缓冲对,

  19. 2.3.4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 •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用缓冲容量表示。所谓的缓冲容量,是使1L(或1ml)缓冲溶液的PH值改变1个单位所需加入强酸(H+)或强碱(OH-)的物质的量(mol或mmol)。缓冲容量常用符号β表示。缓冲容量越大,说明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 • c盐:c酸=1时,此时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对于任何一个缓冲体系都有一个有效的缓冲范围,这个范围是: • 弱酸及其盐体系  PH=PKa±1 • 弱碱及其盐体系  POH=PKb±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