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1.06k Views
第一节 预测概述. 第二节 销售预测. 第三节 利润预测. 第四节 成本预测. 第五、六章 预测分析. 管理会计 >> 第五 / 六章 预测. 一、预测的概念. 二、预测的分类. 三、预测的原则. 四、预测的内容. 五、预测的程序. 六、预测的方法. 第一节 预测概述. 管理会计 >> 第五 / 六章 >> 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一、预测的概念.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 所能取得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实践 经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预计和推 测未来。企业的经济预测要预计和推测的是企业
E N D
第一节 预测概述 第二节 销售预测 第三节 利润预测 第四节 成本预测 第五、六章 预测分析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 预测
一、预测的概念 二、预测的分类 三、预测的原则 四、预测的内容 五、预测的程序 六、预测的方法 第一节 预测概述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一、预测的概念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 所能取得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实践 经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预计和推 测未来。企业的经济预测要预计和推测的是企业 的产销数量、成本、利润及所需的资金等未来可 能达到的水平。用科学的预测代替主观臆断,可 以为管理者提供客观依据,克服盲目性,提高预 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其重心所在。而 正确的决策必须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提,正确决策 的关键在于有科学的预测。只有把预测看成是决 策的先导,才能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按预测的期限划分 长期预测 二、预测的分类 预测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短期预测指对计划年度或季度经济发展前景所进行的预测。短期预测是制定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明确一年以内经济活动具体任务的依据。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按预测的期限划分 长期预测 二、预测的分类 预测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中期预测是指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经济活动的预测,一般将预测期限定为三年。中期预测主要是用来制定中期计划,并对长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及长期决策的经济效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按预测的期限划分 长期预测 二、预测的分类 预测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长期预测指对五年以上的经济发展前景所进行的预测。长期预测为企业制定远景规划及重大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定性预测 按预测所采用 的方法划分 定量预测 二、预测的分类 预测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销售预测 利润预测 按预测的内容划分 成本预测 资金预测 二、预测的分类 预测可以按不同的标志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三、预测的原则 (一)充分性原则 预测必须以占有充分信息资料为前提,只有 信息资料充分,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经济现象存在 的规律性,才能对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做出科学 的推断。同时,预测又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所作的估计和推断,受不确 定因素的影响,预测误差在所难免。 故而,在预测时要有充分的估计,使预测结 果更接近实际。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三、预测的原则 (二)连贯性原则 预测要根据经济现象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都 存在的规律性和稳定的结构为依据,只要规律和 结构不变,就可以据此预测未来。但是一旦现象 改变了规律,发生了结构变化,预测的模式就必 须作相应的改变。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三、预测的原则 (三)灵活性原则 预测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选择时要 体现简便性、经济性和效益性。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三、预测的原则 (四)相对性原则 预测时,要事先规定出预测对象的时间范围 界限,预测结果的精确度与时间范围的大小直接 有关。一般来说,预测的时间越短,预测的结果 就越精确;预测的时间越长,预测结果的精确度 就越低。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四、预测的内容 预测的内容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预测等几个方面。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四、预测的内容 (一)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指根据历史销售资料和市场上对产品需 求的变化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产品的销售发展变 化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销售预测是其他各项预测的前提,不论利润预测、成 本预测还是资金预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销售预测的内容 和结果紧密相联,只有在搞好销售预测的前提下,才能相 互衔接地开展好其他各项经营预测。销售预测也是正确编 制销售预算的依据,销售预算应当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进 行编制,使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适应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 需要。销售预测还是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销售 预测,可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竞争状况做出判断, 使决策者按照经营战略和目标的要求,对产品经营做出正 确决策。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四、预测的内容 (二)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是指按照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 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达 到的利润水平和变动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 测。 利润预测是正确编制利润预算的重要依据。 通过利润预测,可以合理地确定目标利润,使企 业总体奋斗目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得以实现 的可能性。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四、预测的内容 (三)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以及企业 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运用 专门方法,对未来一定时间内成本水平及其发展 变动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成本预测是正确编制成本预算的重要依据。 通过成本预测,还能够揭示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 面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制定各项 有关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最佳生产决策、 定价决策、存货决策、投资决策等。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四、预测的内容 (四)资金预测 资金预测,是指根据历史资金资料,在销售 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的基础上,运用一定 方法,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资金需要量及其相关 方面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五、预测的程序 (一)确定预测的对象 预测对象是指预测什么,即确定出预测的内 容、范围、目标和要求,及规定预测的时间界限 和数量单位等。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五、预测的程序 (二)搜集整理预测信息资料 预测需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预测对 象确定后,应尽可能搜集可靠、真实、全面的信 息资料,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以确保预测资料的系统性、可比性、连续性。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五、预测的程序 (三)选择预测方法并实施预测 预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 用条件。预测时应根据预测对象的特点,有针对 性地对预测方法加以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就难 以保证预测目的的实现。预测方法选定后,即可 利用搜集整理的预测信息资料,对预测对象进行 实际预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五、预测的程序 (四)检查验证并修正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生成后,还需进行检查验证,发现 不足,及时加以修正,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五、预测的程序 (五)提供预测报告 经过修正补充,需将预测结论以合适的形式 呈报给有关领导,以便于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六、预测的方法 预测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 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两大类。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六、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又称非数量预测法、调研预测法, 是指根据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对事物未来的 趋势所进行的判断和推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 用于缺乏完备、系统的信息资料或难以将信息资 料定量化的情况,主要有专家判断法、综合意见 法、主观概率法、市场调查法等。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六、预测的方法 (二)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又称数量分析法,是指根据完备、 系统的信息资料,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信息处理工 具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并借用经 济数学模型对预测对象未来的数量特征值进行推断 的方法。定量预测法按照具体运用方式的不同,又 可分为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种。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六、预测的方法 (二)定量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又称外推预测法,是指以某项指标 值过去的时间数列为依据,借用经济数学模型对预 测对象未来的数量特征值进行推断的方法。它的实 质就是把未来看作是“历史的延伸”。主要有简单 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直线趋势法等。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六、预测的方法 (二)定量预测法 因果预测法,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借用经济数学模型,由现象已知数值推测未知数值 的推断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 在预测实践中,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并不 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预测者只 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 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考虑到和有关课程内容的衔接, 本书将只对有关的定量预测法进行阐述。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一节 预测概述
一、简单平均法 二、加权平均法 三、移动平均法 四、指数平滑法 五、直线趋势法 第二节 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的方法包括用于 市场调查的方法和用于销售 量预测的方法。本节主要介 绍销售量预测的定量方法, 该类方法主要有简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等。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x 各资料期销售量之和 (5.1) = 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 n 期数 一、简单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是指以过去若干期销售量的简 单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销售量预测值的预测方法。 其预测公式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表5-1 产品销售量资料 单位:件 月份 4 5 6 7 8 9 销售量 30 000 33 000 32 000 31 000 32 000 34 000 解:10月份的销售量预测值 = = =32000(件) 各资料期销售量之和 ∑x = n 期数 30000+33000+32000+31000+32000+34000 6 一、简单平均法 【例5-1】黄山公司2004年第二、三季度各月某 产品的实际销售量资料如表5-1所示。 现用简单平均法预测2004年10月份销售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一、简单平均法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侧重考虑近期(7、8、9月 份)销售量的发展趋势对预测值的影响,可能会造 成一定预测误差。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销售 量基本稳定的产品预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某期销售量×该期权数 ∑xw (5.2) = 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 ∑w 各期权数之和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对资料各期的销售量按照 近大远小的原则分别确定出不同的权数,并计算 销售量加权算术平均数以作为未来销售量预测值 的预测方法。其预测公式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第二,取相对数权数或小数权数。即为时间数 列各期销售量取递增的相对数权数或小数权数,但 必须使权数之和等于1。这样5.2式就改为: 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 ∑(xw) (5.3)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对权数的确定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第一,取绝对数权数。即按自然数序列1、2、 3、…、n,为时间数列各期销售量确定权数,如第 一期取权数为1,第二期取权数为2,…,第n期取权 数为n 。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则:10月份的销售量预测值 = = = =32381(件) ∑某期销售量×该期权数 各期权数之和 ∑xw ∑w 30000×1+33000×3+32000×3+31000×4+32000×5+34000×6 1+2+3+4+5+6 二、加权平均法 【例5-2】 仍用【例5-1】的资料。 现按加权平均法预测2004年10月份销售量的计 算过程如下: 解:设绝对数:W1=1,W2=2,W3=3,W4=4,W5=5, W6=6。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二、加权平均法 【例5-2】 仍用【例5-1】的资料。 现按加权平均法预测2004年10月份销售量的计 算过程如下: 解:若设小数权数:W1=0.05,W2=0.1,W3=0.13,W4=0.18, W5=0.24,W6=0.3。 则:10月份的销售量预测值 =∑(xw) =30000×0.05+33000×0.1+32000×0.13+1000×0.18 +32000×0.24+34000×0.3 =32400(件)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与简单平均法相比,由于按近大远小的原则为不同的资料期数据确定权数,考虑了距离预测期远近数据的不同影响,因而比较科学。但由于确定权数存在主观性,可能出现预测的人为差异。 在加权平均法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不断向后推移观察期的方式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数,实现对销售量的预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三、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指根据销售量的历史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计算移动平均数来确定销售量预测值的一种方法。计算移动平均数时一般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例5-3】 九华公司2004年前三季度某产品各月销售资料如表5-2所示,现采用移动平均法对销售量进行预测,见表5-2所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表5-2 产品销售量资料及预测计算 单位:吨 月份 产品实际销售量 产品销售量预测值 3期移动平均 5期移动平均 1 2 3 4 5 6 7 8 9 3 000 3 200 3 100 3 300 3 380 3 310 3 420 3 470 3 580 3 100 3 200 3 260 3 330 3 370 3 400 3 490 3 196 3 258 3 302 3 376 3 432 三、移动平均法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三、移动平均法 表中各期采用3期移动平均的预测值等于前三 期实际值的简单平均值,各期采用5期移动平均的 预测值等于前五期实际值的简单平均值。 在计算移动平均数时,移动期数的长短要视具 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若各期销售量波动不大, 则宜采用较长的移动期进行平均;若各期销售量波 动较大,则宜采用较短的移动期进行平均。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平滑系数×前期实际销售量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平滑系数×前期实际销售量 +(1-平滑系数)×前期销售量预测值 (5.4) = 四、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指采用由近到远指数递减权数的加权平均预测法。其预测公式为: 公式中,平滑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3~0.7。若近期的实际值对预测值影响较大,则平滑系数取较大值;若近期的实际值对预测值影响较小,则平滑系数取较小值。平滑系数的取值合适与否,直接体现了预测者的判断水平,也决定了预测数值的准确性。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四、指数平滑法 【例5-4】 仍用【例5-3】资料。考虑近期的实际值对预测值影响较大,取平滑系数为0.6。 现用指数平滑法法预测2004年10月份销售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解:10月份的销售量预测值=0.6×3580+(1-0.6)×3400 =3508(吨)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y)=a+bt (5.5) 模型中系数a 、b 的计算公式为: (5.6) a= b= (5.7) 五、直线趋势法 直线趋势法,是指通过建立销售量与时间直线趋势方程对销售量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明显直线趋势(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的产品销售量预测。其预测模型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五、直线趋势法 只要取得销售量的时间数列,就可通过上述 公式计算出模型系数来,进而可得具体的预测公 式,再将预测期的时间变量t 的具体数值带入, 即可获得销售量预测值。 为了使系数a 、b的计算简化,可灵活设定时 间变量t 的序列取值,使得∑t=0,具体做法是: 当取得的资料为奇数项时,可设中间一项的t 值为0,再向两端各期以等差1正负取数,如: … ,-3,-2,-1,0,1,2,3,…。 当取得的资料为偶数项时,可设中间两项的t 值分别为-1,1,再向两端各期以等差2正负取数,如: … ,-5,-3,-1,1,3,5,…。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a= (5.8) b= (5.9) 五、直线趋势法 模型中系数a 、b的简化计算公式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表5-3 产品的销售量资料 单位:百台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售量 20 25 31 35 40 五、直线趋势法 下列仅以系数a 、b 的简化计算为例,说明直线趋势法的运用。 【例5-5】 采石矶公司2000-2004年某产品的销售资料如表5-3所示。现据以预测2005年度产品销售量。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预测计算表 表5-4 单位:百台 年份 y t ty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 25 31 35 40 -2 -1 0 1 2 -40 -25 0 35 80 4 1 0 1 4 合计(n=5) 151 0 50 10 五、直线趋势法 现用直线趋势法预测2005年产品销售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解:根据所给资料,编制直线趋势法的预测计算表见表5-4所示。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五、直线趋势法 将表5-4中有关数据代入公式5.8、5.9,可求得: a=151÷5=30.2 ,b=50÷10=5 则:预测期销售量预测值公式模型为: y=30.2+5t 这样,2005年销售量预测值(y)=30.2+5×3 =45.2(百台) =4 520台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二节 销售预测
一、本量利分析法 二、销售利润率法 三、资本金利润率法 四、经营杠杆系数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利润预测 对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有 本量利分析法、销售利润率法、 资本金利润率法、比率法、因 素分析法等,本节主要研究本 量利分析法、销售利润率法、 资本金利润率法以及利用经营 杠杆系数结合其他因素对目标 利润进行推测。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三节 利润预测
一、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指利用商品销售量(额)、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与利润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目标利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争取达到的利润额,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预期目标。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三节 利润预测
一、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润=营业收入—总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5.10)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5.11) =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 (5.12) 上述有关公式中有五个变量: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只要已知 其中的四个变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量。 管理会计>>第五/六章>>第三节 利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