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1.08k Views
汉字文化. 第一章 汉字历史及汉字文化圈. 汉字历史 甲骨文:. 金文:. 鼎. 竹简:. 帛书. 秦小篆:. 秦汉碑刻:. 魏晋碑刻:. 唐宋碑刻:. 明清碑刻:.
E N D
汉字历史 甲骨文:
★日文汉字 日文汉字(发音为Kanji)是书写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日文汉字的写法基本上与中文使用的汉字大同小异。 日本当然很早已经有方言,只是缺少一个完善的文字系统。众所周知,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是取材自汉字。但是日本语本来是一个多音节(一个汉字可能发“双音节”)的语言,跟汉语一字一音不同。因此到现在日语还是有很多“多音字”,也就是有的汉字被借来用在日语本来“有音无字”的字上面,发日语的音。有的字,则仍沿用汉语原来的发音。所以日文的汉字常会是多音字,甚至需要在旁边加注注音,才知道怎么念。 古典日文,写法和发音都与正体中文无异。在日本,汉语曾是日本知识分子的语言。日本至今还保留一些古代汉语。例如我们说“慢车道”,在今天东京的马路上则赫然写着“徐行” 。
★韩文汉字 如同日本,朝鲜半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一个只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民族文字的国家。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后来又采用汉字的音和意来记录朝鲜语,即“吏读文”。但是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所以后来朝鲜就研发出一种易于让一般民众掌握的表音文字。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训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但是朝鲜贵族阶层使用汉字不辍。作于相当于中国明朝、清朝的《朝鲜李朝实录》,就是汉字写的。学者孟森拿它来参看明清的官史,发掘官史中被删削掩盖的事实。
★越南汉字 越南,说的是安南话,属于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的一支。 越南因为早年便于广东往来交通,在语言上吸收了若干粤语。还有一种方言叫做汉越 Hán-Việt,是用越南音来读汉字的。它不是越南文,只是汉字在越南的读音;就如同汉字在日本、韩国也有一个读音系统一样。越南自公元939年成为独立国家之后,在官文书和文学仍然使用古典汉字,一直到20世纪初才停止。据说,如果以古越南语来朗诵唐诗,音韵和平仄都是对的。
汉字中家庭社会关系 • “姓”字,(前六·二八·二)。姓主要是别婚姻的,为了子孙健康,避免同姓婚姻,女性可以没有名,但是不能没有姓。当然金文姓字也有不加女旁,而加了人旁,(,后世并无流行。
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人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数都存在,如男女、父母、伯孟叔季、妇妻妾、子孙、兄弟姊妹等等。 • 女:(女帚卣), • 母:(毛公旅鼎), • 子:(格伯簋)。 • 孙:(格伯簋)。 • 姊:(季宮父), • 妹:(盂鼎)。 • 孟:(孟上父壺), • 弔(叔):(弔向父簋), • 季:(虢季子白盤), • 兄:(剌卣)等。
(弔男父匜),“男”字从田从力,说明男性主要 承担着田间劳动,男耕社会在殷商时期就已确立。 • (甲七九五),“父”字是手持棍形,也有以为为持 石斧形,以示劳作。 • (甲二六五一), (郾侯簋),甲骨文中的“教”字从子,从父,爻声,则是凸显了父亲在家族中的教导地位,金文中教字变为从“攵”,后世沿用。 • 在男子称谓中有一个“白”字,金文形作:(盂鼎),形体像人的大拇指头,乃是今“伯”的本字,以大拇指头之形暗示“伯”在兄弟中的长兄地位。
妇 • 甲骨和金文时期均有“婦”字,但是均是先借用“帚”为“婦”,后增女旁。字形见下: • (甲六六八) (乙八七一三) • (比簋) (邛君壺) 有说帚、婦古音同,但“婦”能借用笤帚之形,与笤帚似有联系。男子主耕田,女子主家务,洒扫庭院乃分内之事,所以古人才能想到以帚形为婦。
妻、妾 • 妻、妾二字在甲骨、金文中也有出现。 • (父丁方罍) • (克鼎) 妻字像一女子头发被手抓住,而妾字是女字上一个“辛”字,《说文》:“妾,有罪女子给事之得于君者,从从女。”《说文》:“,辠也。”郭沫若以为古字形像古人用以刻画的刀具之形,因亦用于剠凿罪人或俘虏之额头,故借施黥之刑具表现罪愆之义。从妻和妾的字形看,二者在当时的地位都是相对低下的。
:(铁三一·一)(仲卣) 安:(安父簋) 妥:(沈子它簋) 妟:(前八·二·一) 寍:(伯疑父簋) • 威: (弔向簋) 如:(前五·三〇·二) 妄:(毛公鼎)
归、娶、媵 • (侯鐘) • (菁七·一) • (尹弔鼎) (陈侯簋)
(盂鼎) (铁四八·四) • (燕六五四) • (頌簋) • 中山王壶 (曾伯 ) (保卣)
(字父己觶) (牆盤)
(乃孫作且己鼎) 、 (保卣)
(后二·八·五) (君夫簋)
多变的手 • 手扌又爫寸廾爪——兵学妻举
(一)上边的手 (1)看 (2)采受爱愛妥孚(俘) 爰(援)爯(称)爲(为)爭(争) (3)举(擧)学 (學)兴(興)
下边的手 • (1)拿掌拳 摹擎攀揫摩挲挚 • (2)友叟(搜)发受变 • (3)守寽(捋)寺(持)导寻尊将専(专) • (4)廾弄龏弃算异 • (5)兵具其共 • (6)奉(捧)举(擧)
左边的手 (1)打拧抓掐搔撩摸拍抽揍捏按搏拽揪捣拘拴拷 • 扔抛投撕掀揭 • 挥招扬指摆握 • 抠扣扳找拔扒捞掏挂搅拌挖掘搀扶搂挽 • 捡拾摘挑挤 • 提拎拉推抬担托拖挎 • 授把操 • 拦插换择 (2)爬
右边的手 (1)收(收敛)放政攻败救敢 教数敏改整效 (2)敲寇 (3)取叔权奴 (4)封付将冠 (5)投段殺(杀)
中间的手 妻秉事兼隶争 筆( 笔)畵(画)書(书)
两边的手 (1)拜 (2)掰辫辩辨 (3)承拯 (4)双
很多手 缀掇
脚下的世界 • 止
行 • 彷徨 徘徊 徒步 征途 待
走 • 超越 赶 起 赳 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