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3k Views
次級資料庫的分析. 游錦雲 張憲庭 陳敏瑜. 教育研究者共同的困境(一). 一、研究成果無法累積 研究工具的效度不佳,研究結果令後續研究者存疑,而且研究數據也無法被驗證。 二、辛苦蒐集的資料經常只使用一次 資料無法提供其他研究者使用,後續研究只好反覆蒐集類似(但不相同)的資料,此過程所花費的時間也最多,而無法花較多的時間構思主題及撰寫論文。. 教育研究者共同的困境(二). 三、量化資料取得困難且信度不佳 近年來問卷調查研究大幅增加,常要麻煩學校協助發放調查工具,令教育現場的教育人員不勝其擾,多數學校也多以應付的心態消極配合。 四、運用適宜統計方法的能力較弱
E N D
次級資料庫的分析 游錦雲 張憲庭 陳敏瑜
教育研究者共同的困境(一) 一、研究成果無法累積 • 研究工具的效度不佳,研究結果令後續研究者存疑,而且研究數據也無法被驗證。 二、辛苦蒐集的資料經常只使用一次 • 資料無法提供其他研究者使用,後續研究只好反覆蒐集類似(但不相同)的資料,此過程所花費的時間也最多,而無法花較多的時間構思主題及撰寫論文。
教育研究者共同的困境(二) 三、量化資料取得困難且信度不佳 • 近年來問卷調查研究大幅增加,常要麻煩學校協助發放調查工具,令教育現場的教育人員不勝其擾,多數學校也多以應付的心態消極配合。 四、運用適宜統計方法的能力較弱 • 國內教育研究者對於較新統計方法的使用,較國外晚了幾 年。如: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HLM)。
使用資料庫的優點 一、省時及降低研究成本 二、資料取得便捷,減少研究者反覆蒐集資料的 時間 三、研究結果可供後續研究者複製及進一步分析 四、提供研究問題的啟發與諮詢服務 五、了解教育現象及問題之長期演變
使用資料庫的缺點 一、資料無法完全符合研究者需要 二、樣本、問卷內容可能無法完全公開 三、資料的正確性,如加權、不合邏輯的填答, 尚需研究者再次檢驗 四、資料的整理、篩選、合併等較為繁雜 五、不同時間所搜尋的資料屬性、變項,影響分 析結果之正確性
這些研究問題你有興趣嗎? • 我國八年級學生的科學自信心足夠嗎? • 我國數學素養與中小學數學教育間的關連如何? • 降低班級人數真的可以提高學生學業成就嗎? • 學生每天花多少時間參加課後補習?他們快樂嗎?最大的期望是什麼? • 進入大學後有多少百分比的學生辦理就學貸款? • 大學畢業後,學生花了多少時間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是多少? • 父母處罰對子女憂鬱情緒及暴力行為影響為何? • 國中生接觸色情媒體與異性交往經驗關係為何?
國際教育評比研究 The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ICPSR)儲存超過17000種調查研究資料,是社會科學領域最重要的資料庫之一。http://www.icpsr.umich.edu/ 一、 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 二、國際教育評鑑(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for Educational Progress, IAEP) 三、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四、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 五、國際閱讀素養成就調查(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
The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ICPSR) http://www.icpsr.umich.edu/ • 美國密西根大學校際政治及社會研究聯盟(The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成立於1962年,簡稱ICPSR。 • ICPSR收集並保存了大量的社會科學數據,並提供定量方面的培訓幫助研究人員更有效地使用這些數據,減少使用數據的困難。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 http://timss.bc.edu/ • 1959年 創立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目的在進行各國教育政 策、教育成就的比較研究。 • 1964年 First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 (FIMS) • 1970-1971年 First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 (FISS) • 1980-1982年 Sceon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 (SIMS) • 1984年 Seco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 (SISS)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 1995年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 1999年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Repeat(TIMSS-R) • 2003年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3 (TIMSS 2003) • 2007年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3 (TIMSS 2007)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測驗對象 Population 1 • 9及10歲的學童 • The upper of the two adjacent grades with the most 9-year-olds • 對一般國家而言,指四年級 Population 2 • 13及14歲的學童 • The upper of the two adjacent grades with the most 13-year-olds • 對一般國家而言,指八年級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抽樣設計 抽樣方面 Complex Sampling • 探討對象包括學生、班級、學校等,這三個對象即為抽樣過程 中的抽樣單位(sampling unit) • 採兩階段分層群集抽樣設計 (two-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e design) 第一階段:學校抽樣 第二階段:班級抽樣 • 正式抽樣人數各年級最少150校,學生5,000人 抽樣權重 Sampling Weights • 如要估計母群體的特徵,必須注意抽樣的方式,由於各抽樣單位並非在相同情形下被抽,因此每位學生要做適當的加權,以代表母群體 • TIMSS有多種加權方式(TOTWGT、SENWGT、HOUWGT),需按研究問題選擇使用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研究工具 • 學生問卷(成就評量、背景相關資料) • 數學及科學教師問卷(背景資料、實際教學內容、教師準備、經驗、態度、教學方法等等) • 學校問卷(學校組織、教室資源、學校規模、上課日數、家長參與學校情形、教職空缺的情況、校長處理公務的時間分配情形、學校評量教師的方法)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成就測驗編制架構 數學內容領域(content domain) • 數 Number • 代數 Algebra • 測量 Measurement • 幾何 Geometry • 資料分析Data 數學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 • 知道事實與程序 Knowing Facts and Procedures • 使用概念 Using Concepts • 解例行性問題能力 Solving Routine Problems • 推理能力 Reasoning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測驗編制架構 科學內容領域(content domain) • 生命科學 • 化學 • 物理 • 地科 • 環境科學 • 四年級以自然科學代替物理及化學 科學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 • 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 概念瞭解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 推理和分析 Reasoning and Analysis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 • http://www.oecd.org/ • http://www.sec.ntnu.edu.tw/PISA/PISA2006/ • http://pisa.nutn.edu.tw/default.htm • 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 pment,簡稱OECD)所委託的計畫,於1990年代末期開始對15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進行持續、定期的國際性比較研究。 • PISA國際性評量調查每三年舉行一次,第一次調查是在2000年;第二次調查是在2003年;第三次調查於2006年舉行;第四次調查是在2009年舉行。 • 臺灣於2006年開始參與此項調查計畫;目前進行的是第四次調查,於2009年3月23日~4月24日正式施測。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 )主題內容 • PISA主要測驗—閱讀、數學、科學及問題解決,每次評量會從三個領域中選定一個主要領域,賦予較多的重要性,另外二個次領域較未深入評量。PISA 2000的主要領域為閱讀,2003為數學,2006為科學,故2009又回到閱讀。 • 採取素養(literacy)的觀點設計測驗,所要評估的是,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各種資料,運用其閱讀能力所能達到的理解和詮釋的程度;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數學相關的難題及挑戰所能達到的程度;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了解、解釋和解決各種科學情境及挑戰所能達到的程度。測驗問題中有選擇題、簡答題、亦有非傳統結構式的題型,使學生可有更多樣的回答, • 閱讀領域的評量要求學生在閱讀不同種類的文章後,完成一系列不同類型的作業。作業的設計要求學生對文章有深入的了解和詮釋。評量所採用的文章除包括一般文章外,還包括清單、圖表、表格及操作說明書等。 • 數學領域的評量包括普通的計算以及數學思考與分析能力。此外,亦會測量學生能否應用機率、空間及圖形、量化推理等數學概念,同時也會涵蓋其他比較深入的範疇,如代數及幾何等。 • 科學領域的評量要求學生應用科學概念了解及判斷自然界的現象,還測量學生對科問題的辨別能力,是否懂得運用證據作科學化的推論,並將結論與人溝通。評量所測量的科學概念與學生身處的世界有密切關係,這些概念包括科學日常生活、健康、環境和科技各方面的應用。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 )測驗內容 • 主要測驗之外還有學生問卷和學校問卷,調查下列有關內容: 一、學生及家庭背景:包含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資源。 二、學生的生活:如學習態度,習慣,校園生活,家庭環境。 三、學校:學校的資源,公私立金費來源,決策過程,學校員工。 四、學校教學:教學的結構及方法,班級大小,家長參與程度。 五、個人學習:自我規範的策略、動機和目標、個人規範認知機制、行為 控制策略、不同的學習狀況、學習風格及合作學習之社會技能。 六、學習與教學:學生動機、素養之自信、對於學業成就學習策略之影 響。 七、資訊科技:接觸機會、使用的機會、使用的地點、自信及態度、學習 內容。 八、教育背景:(一)過去背景:留級、中輟、轉校(二)現在背景:學科課程、學科程度(三)未來職業:期待的教育程度、30歲時的期待職業
國內資料庫簡介 一、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SRDA) http://srda.sinica.edu.tw/ 二、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Taiwan Higher Education Database) http://www.cher.ed.ntnu.edu.tw/ 三、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http://www.teps.sinica.edu.tw/ 四、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ASA )http://tasa.naer.edu.tw/ 五、臺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TTEPS) https://upgrade.boe.ttct.edu.tw/Edu_Longtime_Database_94/Main.htm 六、兒童與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計畫(Children and Adolescent Behaviors in Long-term Evolution,CABLE) http://cable.nhri.org.tw/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SRDA) •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於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成立,開始針對台灣地區學術調查資料進行有系統的蒐集、整理、保管與釋出工作。 • 資料庫創建初期在人力與物力都十分欠缺的情況下,主要任務重點為規劃資料庫發展方向,建立資料庫各項制度和業務規模,蒐集和管理調查資料檔等工作。 •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自民國九十一年起,致力於蒐集由政府機關執行的調查資料,並開始採用ICPSR之「資料文件奏議」(Data Documentation Initiative;DDI)社會科學後設資料規格,處理其中學界運用較廣的調查資料。
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Taiwan Higher Education Database) 1.由彭森明主持,調查對象為普通及技職校院大一及大三學生。 2.主要範圍為建置三類資料庫: (1)以院校為本位的資料:如財政、人事編制、校園軟硬體設備、課程及活動等。 (2)以學生為本位的資料:包括家庭與父母的資料、學生意願、態度、能力、學習狀況、課程參與程度、身心狀況、家庭環境、學習成果等。 (3)以教職員為本位的資料:如教課時數、薪資福利、研究成果、學校及學生之服務項目、論著、以及專業成長等。 3.學生本位的資料以上網登錄為主,書面填寫為輔。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一)(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1.由中央研究院張苙雲教授主持,調查對象為國中生、高中(職)生及五專前三年。 2.主要調查學生、家庭、學校,及教師之各項資料,並施測綜合能力測驗,問卷分為四部分: (1)學生問卷:蒐集來自於學校、家庭、住家環境、或社團、組織所能提供給學生的機會,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和努力的多寡,交友狀況,對自我的評價、行為問題、身心健康等。 (2)家長問卷:家庭所提供及影響學生學習機會的因素,如父母的管教方式、家庭氣氛、家庭活動等對孩子的學習、心理的影響等。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二)(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3)老師問卷:蒐集老師對學生學習機會的影響,譬如:老師個人的基本資料、對學生素質的評量、對學校整體的評量,老師對學生學習所做的措施及鼓勵等,並由老師來評量每一位該班參與調查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 (4)學校問卷:蒐集學校組織影響學生學習機會之因素,問卷內容分為校長個人部份及學校整體部份,如學校的政策、校長的領導能力與辦學理念、學校資源是否足夠、是否充分使用學校資源與經費,學校的師資,對老師教研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