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01 Views
学习型教师造就 —— 学习学校建设之根本. 温岭市横湖小学 —— 金维明. 一 . 课题研究的背景思考. ● 基于学校的现状思考 ● 基于教师的现状思考 ● 基于学生的现状思考 ● 基于国际、国内教育的大背景思考. 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一 . 不断自我超越 二 . 改善心智模式 三 . 建立共同愿景 四 . 善于团队学习 五 . 学会系统思考. 什么是学习型学校.
E N D
学习型教师造就——学习学校建设之根本 温岭市横湖小学 ——金维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思考 ● 基于学校的现状思考 ● 基于教师的现状思考 ● 基于学生的现状思考 ● 基于国际、国内教育的大背景思考
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一.不断自我超越 二.改善心智模式 三.建立共同愿景 四.善于团队学习 五.学会系统思考
什么是学习型学校 • 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师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形成学校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的一个组织.
学习型学校的内涵: a.学习型学校的基础 ——团结、协作、和谐 b.学习型学校的核心 ——学习、思考、创新 c.学习型学校的模式 ——扁平、开放、超越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学习型管理探索 (灵魂) 学习型教师造就 (根本) 学习型学生培养 (目的) 学习型教学研究 (途径) 学习型评价体系 (杠杆)
三、教师发展与学校、学生发展的关系 办学的成功指标就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1、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2、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 。
四、学习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1 . 要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 2 . 要具有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能力 ; 3 . 要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 4 . 要有着清晰的愿景目标 ; 5 . 要具有团队学习精神 ; 6 . 要学会系统思考; 7 . 要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方法;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型教师的内涵 学习、创新、超越。
五、学习型教师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改善心智模式 1.老师们走不出“格”的心智模式: ▲“麻木抵触型”的心智模式; ▲“稳如泰山型”的心智模式; ▲“同行克妒型”的心智模式; ▲“倚老卖老型”的心智模式。
2、改善教师心智模式的方法: (1)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 (2)学会反思; (3)学会开放心灵; (4)学会深度汇谈。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建立愿景体系 在建立愿景体系时,要注意了两方面工作: “学校愿景——班组愿景——个人愿景”的融合, “个人愿景——班组愿景——学校愿景”的协调。
愿景大厦 影响力 创建省市级一流的学习型学校 班 组 班 级 教 师 学 生 文化因素 历史因素 地理因素
愿景大厦的建筑材料 五心精神: 永不动摇的育人忠心, 点石成金的创新信心, 厚实稳定的人格爱心, 终身学习的人生恒心, 积极良好的合作诚心 。
(三)却在灯火阑珊处――打造学习共同体 • 1.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 2.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身价值体现的需求; • 3.学习共同体能推进学校管理最优化; • 4.学习共同体是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的法宝.
榜样学习 领导学习 全员学习 全过程学习 学 习 共同体 个人学习 团队学习 全方位学习 互为学习 三层五环学习链:
决策层 领导组织团队 班级管理团队 素质拓展团队 学习指导团队 学术研究团队 磨课团队 梯队建设团队 临时性团队 互 动 服务保障团队 信息推广团队 课程建设团队 形象设计团队 休闲团队 操作层 解决突击任务为线索 教师身心健康为线索 教师专业成长为线索 学校发展为线索 学生素质拓展为线索 扁平化的团队建设管理模式 :
磨课团队运行模式 : 实施策略: “自我反思”、“团队学习”和“专业引领” 。 组织形式: 前瞻性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演式上课——沙龙式议课——反思式札记 。
(四)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培养策略: 启动教师“梯队推进”工程建设。
培养目标: 新任老师的“入格”培养; 成长教师的“合格”保证; 成熟教师的“升格”再造; 成名教师的“风格”凸现。
“梯队推进”工程建设实施途径: (1)“入格期”梯队――榜样性学习 (2)“合格期”梯队――实践性学习 (3)“升格期”梯队――反思性学习 (4)“风格期”梯队――理论性学习
六、研究成效分析 1.促进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 学校形成了“和亲合作、全员至诚、一致团结、服务教育”的团队精神。
2.促进教师学习力的提升 教职工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当作自己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树立起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理论胸怀扩大了,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了,甚至连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都俏然发生了改变。老师们感慨地说: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3.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增强 2002——2005年学校成果研究情况统计图
4.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0年与2006年教师业务获奖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