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27 Views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 一). 一 . 知识梳理. 1. 日益强大的中国. (一分为二看待). 2. 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 一 )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一、我们的 社会主义 祖国. 1. 我国的基本国情. ( 二 ) 、我国正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国家的根本任务. 干. 1. 道路. 邓小平理论. ( 三 ) 、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枝.
E N D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一)
一.知识梳理 1.日益强大的中国 (一分为二看待) 2.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一、我们的 社会主义 祖国 1. 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我国正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国家的根本任务 干 1.道路 邓小平理论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枝 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科学发展观 1. 一个中心 (一)、是什么 (核心内容) 叶 两个基本点 2. (二)、为什么要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要经验 二、党的基本路线 1. 三统一 (三)、怎样坚持 基本路线不动摇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三者的关系 2.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要点精析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生产力水平 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初级阶段 a.___________还比较低 b._________________还不够高 c.___________还不完善 a.社会性质________ b.发展程度________ (2)含义: (1).主要表现: (3)时限: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到本世纪中期 2、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同落后的__ _____之间的矛盾 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生产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国家的根本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三者关系:____ __决定_ ______决定_ __ ___ (1)制定的依据 (2)出发点 (3)核心内容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兴国之要 立国之本 强国之路 经济建设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改革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 目的 前提 改革是___________ 发展是___________ 稳定是____________ 6、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1]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人民生活由温饱初步达到小康 B、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D、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 ( B )
[例2]材料分析题:某学校上《思想品德》活动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李强将调查情况整理列成下表:[例2]材料分析题:某学校上《思想品德》活动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李强将调查情况整理列成下表: (1)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答:王大妈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2)图表所反映的情况是党和国家坚持了什么路线的结果?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这一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制定这一路线的依据是什么? 答(1)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温馨提醒1: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试题,要注意对表格信息进行 横向与纵向的仔细分析,即:横看看,竖看看。
材料1:据有关方面调查,城乡居民遇到最多的三大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比例分别为51.3%、45.5%和45%。材料1:据有关方面调查,城乡居民遇到最多的三大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比例分别为51.3%、45.5%和45%。 材料2: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温馨提醒2:审材料:克服对材料题的恐惧心理,把握材料的中心 。 材料1反映的是现状,材料2反映的是对策,两则材料是现状与对策的关系。即低收入者遇到生活困难,医疗费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党和国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1、材料1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什么矛盾?(2分)1、材料1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什么矛盾?(2分) 2、这一矛盾短期内能否彻底解决?试说明理由(5分) 3、材料2为什么强调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3分) 4、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2分) (是什么,从现象中揭示本质) 答:材料1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原因分析,看分答题) 答:这一矛盾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1分)因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分)初级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1分)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1分)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分)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为什么,原因分析) (怎么办?) 温馨提醒3:审问题:一般材料分析题有三步曲: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回归课本
四、反思提高 1、划分层次,分层把握题意 审 材 料 原因与结果 成就与问题 现状与对策 2、根据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整体把握中心思想 审题 3、找关键词句或根据上下材料之 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隐性信息 是什么 看到什么说什么 审 问 题 为什么 怎么办 回归课本,用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 尽量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言; 材料中一般没有答案。 联系实际题目要有一定的层次,高度,从宏观考虑,分层作答。 看分答题,等等。 答题
五、课堂训练 1、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要矛盾是: A、广大人民群众与极少数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C)
2、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在:2、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在: (1)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4)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1)(2)(3) B (1)(2)(4) C (2)(3)(4) D、(1)(3)(4) A
改革开放2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家面貌变化最大,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多,建设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此回答3-4题。3、这一切都源于:改革开放2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家面貌变化最大,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多,建设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此回答3-4题。3、这一切都源于: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2)制定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4)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A (1)(2)(3) B(2)(3)(4) C(1)(2)(3)(4) D(3)(4) C D 4、这一切都表明: (1)改革开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2)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3)改革开放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 、(1)(2) B(3)(4) C(1)(3)(4) D(2)(4)
5. 7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与资源领域的分值情况如下: 1:表格反映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2分) 答: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2:从这些差距中,你认为我国目前还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分)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缩小差距?(3分) 答:(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