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用中医理论来认识治疗糖尿病

用中医理论来认识治疗糖尿病. 吕 雄. 前 言. 如何利用中医理论. 4. 5. 治疗原则. 2. 3. 1. 小结.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中医药优势和特色. 肝胃(脾)气血理论. 一、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传统认为:. 糖尿病=消渴. 然而,现代糖尿病临床特点是:. 肥胖. 目前, 80%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肥胖或超重. 消渴 (瘦). 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这是因为:. 糖尿病. 消渴. 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 血糖. 发现时间. 晚. 早. 无干预. 多数应用.

napu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用中医理论来认识治疗糖尿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中医理论来认识治疗糖尿病 吕 雄

  2. 前 言 如何利用中医理论

  3. 4 5 治疗原则 2 3 1 小结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中医药优势和特色 肝胃(脾)气血理论

  4. 一、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5. 传统认为: 糖尿病=消渴

  6. 然而,现代糖尿病临床特点是: 肥胖 • 目前,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肥胖或超重 消渴 (瘦)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7. 这是因为: 糖尿病 消渴 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 血糖 发现时间 晚 早 无干预 多数应用 降糖药 特征性表现 多数无 三多一少

  8. 西医专家指出:“典型的三多症状是在中等 程度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出现”。因此, 按照消渴辨治糖尿病,必然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糖尿病≠消渴

  9. 二、中医药优势和特色

  10. 分析糖尿病中医药诊治的特点 前端-前期病变 防治优势和特色 本病 后端-并发症

  11. 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 周围神经病变 抵当汤 蛋白尿 抵当汤、真武汤、五苓散 并发症 肾脏病变 肾病综合征 大黄附子汤、抵当汤 终末期肾病 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理中汤 胃轻瘫呕吐 胃肠功能紊乱 便秘、腹胀 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胃痛 黄芪建中汤 冠心病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皮肤病变 大黄蛰虫丸 心衰 猪苓汤、真武汤

  13. 郁——疾病早期,由于长期饮食积滞或情志不调等,使 机体处于一种郁滞状态。 热——郁的基础上日久化热。热邪弥漫,波及脏腑,则 见肝热、胃热、肠热、肺热、血热等。 虚——火热持续,耗气伤阴及脏腑元气,致虚象渐露, 形成虚实夹杂。 损——由虚致损,表现为脏腑脉络的虚损,根本在于脉 损(大血管)和络损(小血管)。

  14. 3.辨证论治 3.1郁 3.1.1中土(脾胃)壅滞证 症状:腹型肥胖,脘腹胀满,嗳气、矢气频频,苔白厚,脉滑。 方药: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 加减:胸闷脘痞,痰涎量多者加半夏、陈皮、橘红;腹胀甚,大便秘结者加槟榔、二丑、莱菔子。

  15. 3.1.2肝郁气滞证 症状:情绪抑郁,喜太息,胁肋胀满,脉弦。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丹皮、赤芍;眠差加炒枣仁、五味子。

  16. 3.2热 偏于内热者: 3.2.1肝胃郁热证 症状: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脉弦数。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 加减:舌苔厚腻,加化橘红、陈皮、云苓;兼舌苔黄腻,脘痞,加五谷虫、红曲、生山楂;兼舌暗,舌底脉络瘀,加水蛭粉、桃仁。

  17. 3.2.2肺胃热盛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汗出多,脉洪大。 方药:白虎汤(《伤寒论》)加减或桑白皮汤(《古今医统》)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加减:心烦加黄连;大便干结加大黄;乏力、汗出多加西洋参、乌梅、桑叶。

  18. 3.2.3热毒炽盛证 症状:口渴引饮,心胸烦热,体生疥疮、痈、疽、或皮肤瘙痒,便干溲黄。 方药:三黄汤(《千金翼》)合五味消毒饮(《医宗今鉴》)。 加减:心中懊恼而烦,卧寐不安者,加栀子;皮肤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痈疽疮疖焮热红肿甚加丹皮、赤芍、公英。

  19. 偏于中满者: 3.2.4胃肠实热证 症状: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难行,或有口臭,多食易饥,脉数有力,右关明显。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或小承气汤(《伤寒论》)。 加减:口渴甚加花粉、生牡蛎;大便干结不行加枳壳、厚朴,并加大大黄、元明粉用量;大便干结如球状,加当归、首乌、生地;口舌生疮、心胸烦热,或齿、鼻出血,加黄芩、黄柏、栀子、公英。

  20. 3.2.5痰热互结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胸闷脘痞,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 。 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牡蛎;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不寐或少寐加竹茹、陈皮

  21. 3.2.6肠道湿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大便黏腻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加减:苔厚腐腻去炙草,加苍术;纳食不香,脘腹胀闷,四肢沉重加苍术、藿香、佩兰、炒薏苡仁;小便不畅,尿急、尿痛加黄柏、川桂枝、知母;湿热下注肢体酸重,加秦皮、威灵仙、防己;湿热伤阴加花粉、生牡蛎。

  22. 3.3虚 3.3.1热盛伤津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汗多,乏力,脉洪大而虚。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或消渴方(《丹溪心法》)。 加减:口干渴甚加瓜蒌根、生牡蛎;便秘加玄参、生地、麦冬;热象重加黄连、黄芩,太子参易为西洋参;大汗出,乏力甚加浮小麦、乌梅、白芍。

  23. 3.3.2阴虚火旺证 症状: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脉虚细数。 方药:知柏地黄丸(《景岳全书》)。 加减:失眠甚加夜交藤、炒枣仁;火热重加黄连、乌梅;大便秘结加玄参、当归。

  24. 3.3.4气阴两虚证 症状:消瘦,疲乏无力,易汗出,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脉虚细数。 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合增液汤(《温病条辨》)。 加减:口苦、大汗、舌红脉数等热象较著加黄连、黄柏;口干渴、舌干少苔等阴虚之象明显加石斛、花粉、生牡蛎;乏力、自汗等气虚症状明显加黄芪。

  25. 3.3.5脾虚胃滞证 症状:心下痞满,呕恶纳呆,舌淡胖苔腻,脉弦滑无力。 方药: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加减:腹泻甚易干姜为生姜;呕吐加苏叶、苏梗、旋复花等;便秘加槟榔、枳实、大黄;瘀血内阻加水蛭粉、生大黄。

  26. 3.3.6上热下寒证 症状:胃脘灼热,或呕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 方药:乌梅丸(《伤寒论》)加减。 加减:下寒甚重用肉桂;上热明显重用黄连、黄芩;虚象著加重用党参,加黄芪;瘀血内阻加水蛭粉、桃仁、生大黄。

  27. 3.4损(并发症期) 3.4.1 肝肾阴虚证 症状: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 。 加减:视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头晕加桑叶、天麻。 注:在DM中本证主要见于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28. 3.4.2 阴阳两虚证 症状: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脉沉细无力。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加减:偏肾阳虚选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偏肾阴虚选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

  29. 3.4.3脾肾阳虚证 症状:腰膝酸冷,夜尿频,大便稀溏,脉沉细。 方药:附子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加减:偏于肾阳虚倍用肉桂;偏于肾阴虚重用知母,加生地;肾阳虚水肿甚加云苓、泽泻利水消肿;兼心阳虚衰欲脱加山萸肉、肉桂,人参易为红参;水肿兼尿中大量泡沫者,加金樱子、芡实。

  30. 3.5兼证 3.5.1兼痰 症状:形体肥胖,恶心口黏,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5.2兼湿 症状:四肢沉重,倦怠嗜卧,舌胖大,边齿痕。 方药: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1. 3.5.3兼浊 症状:腹部肥胖,实验室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 方药:红曲、五谷虫、生山楂、西红花、威灵仙。 3.5.4兼瘀 症状:肢体麻木或疼痛,胸闷刺痛,或中风偏瘫,唇舌紫暗。 方药:一般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以眼底或肾脏络脉病变为主者,选用抵挡汤。

  32. 三、肝胃(脾)气血理论

  33. 肝郁致消 浊毒瘀滞 脾损致消 肝脾互损致消 1、肝脾致消机理

  34. 糖尿病发展的两条主线 偏于中满者,病在胃肠: 偏于内热者,病在肝胃: 中土壅滞 胃肠实热 脾虚胃实 虚 损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 脾肾阳虚 郁 热 土壅木郁 肝胃郁热 上热下寒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

  35. 2、气血病变 病程 病位 病性 血瘀 气滞 血郁 过程 可逆 晚期 器质 早期 功能

  36. 3、兼夹其他 瘀 湿 痰 实 虚

  37. 四、治疗原则

  38. 理气 治消 化浊 祛瘀 治疗原则

  39. (一)舒和胶囊 • 1、药物组成:四逆散加味化裁而成 • 剂型:胶囊;剂量: 2.5克/粒; • 服法:5粒/次,2~3次/日 • 2、理气舒肝、清热和胃的功效,达到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调节糖脂的作用。 • 3、适应症:郁闷不适,或可见口苦,或口气臭秽,或食后不适等气郁湿阻化热之症;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病变,糖耐量低减(IGT)者。

  40. (二)舒正颗粒 • 1、药物组成: 川芎,薤白,桃仁,茯苓,丹参,麦冬,决明子,生晒参;剂型:颗粒;剂量:10克/包;服法:包/次,2~3次/日; • 2、通阳宽胸、益气养心、活血通络、健脾去湿的功效,达到改善循环、调节血脂、软化血管、增强心功能的作用; • 3、适应症:适用于心阳不振、脉络瘀阻的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萎缩、血管性痴呆等病症。

  41. (三)舒活散剂 • 1、药物组成:鸡血藤,当归,莪术,苏木,路路通等;剂型:散剂;剂量:100克/包;用法:50克/次,1~2次/日 • 2、具有舒经活血、止麻止痛的功效,达到温通经络,改善局部循环而止痛、祛麻、消肿的作用。 • 3、适应症:适用于中医认识的消渴痹症、痛症,症见久病入络之四肢隐痛、麻木、局部瘀黯等;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

  42. 五、小结

  43. 单纯中药完全可以降糖 • 糖尿病的治疗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不可囿于传统理论 • 糖尿病发展有其基本的规律可循 • 应广泛开展关于中药降糖的临床研究,获得客观循证医学证据 • 进一步将挖掘传统医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基层有丰富的资源,同时可以将一些规范的、经过研究的先进方法提供给基层,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44. 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立项资助课题 • (20121244)“疏肝理浊法干预糖尿病患者眼底微观辨证要素研究 ” • (20111127)“CGMS对舒和胶囊调糖疗效的临床观察” • (2009135)“邱健行老师学术思想及从气血肝脾论治糖尿病经验总结” • (1060022)“益气化浊改善代谢综合征血脂组分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

  45. 谢谢聆听,请给建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