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46 Views
SDS - PAGE 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 基本原理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较高分辨率,用它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各组分的电泳迁移率的不同。 这种迁移率的不同,就蛋白质分子本身而言,主要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量和形状有关。. 当电泳体系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时,则得电泳迁移率的大小只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从而可推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 SDS 的作用原理 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破坏蛋白质分之间以及与其它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 , 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 。.
E N D
【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较高分辨率,用它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各组分的电泳迁移率的不同。 这种迁移率的不同,就蛋白质分子本身而言,主要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量和形状有关。
当电泳体系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时,则得电泳迁移率的大小只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从而可推测蛋白质的分子量。当电泳体系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时,则得电泳迁移率的大小只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从而可推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SDS的作用原理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破坏蛋白质分之间以及与其它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SDS的作用原理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破坏蛋白质分之间以及与其它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
蛋白质分子一经结合了一定量的SDS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了它原有电荷量,从而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电荷符号的差异。 并且由于分子量越大的蛋白质结合的SDS越多,所带负电荷也越多,这就使各蛋白质-SDS复合物的电荷密度趋于一致。
同时,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形状也相似,均是长椭圆状。 因此,在电泳过程中,迁移率仅取决于蛋白质-SDS复合物的大小,也可以说是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而与蛋白质原来所带电荷量无关。
当SDS的总量为蛋白量的3~10倍且SDS单位浓度大于1mol./L时,这两者的结合是定量的,大约每克蛋白质可结合1.4克SDS。当SDS的总量为蛋白量的3~10倍且SDS单位浓度大于1mol./L时,这两者的结合是定量的,大约每克蛋白质可结合1.4克SDS。
【器材]电泳仪、垂直板电泳槽、进样器、乳头吸管、50ml小烧杯【器材]电泳仪、垂直板电泳槽、进样器、乳头吸管、50ml小烧杯
【试剂】1.标准蛋白质:2.30%丙烯酰胺溶液: 丙烯酰胺29.2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加水至100ml,棕色瓶4℃保存。
3.1.5mol /L Tris-Hcl分离胶缓冲液 pH8.8(4x): 取18.15g Tris, 用1MHCl调pH至 8.8,加水至100ml,4℃保存4.0.5 mol /L Tris-HCl浓缩胶缓冲 液,pH6.8(4x): 取5.98g Tris,用1N HCl调至pH 6.8,加水至100ml,4℃保存。
5.电极缓冲液(pH8.3): 取 14.49g甘氨酸,3.02g Tris,加100ml 10%SDS,加水至1 升,4℃保存。6.10% SDS: 取10g SDS,加水至100ml, 完全溶解后室温保存。7.10%过硫酸铵溶液(AP): 临用前现配。
8.染色液(0.25%考马斯亮蓝R-250、50%甲醇、7%乙酸): 考马斯亮蓝R-250 2.5g、 甲醇(可用无水乙醇代替)500ml、70ml冰乙酸, 溶解后补足水至总体积1000ml。9.脱色液(30%甲醇、7%乙酸): 甲醇(可用无水乙醇代替)300ml,冰乙酸70ml, 补足水至1000ml。
10.样品缓冲液(2x):H2O 2.4ml,浓缩胶缓冲液1.0ml、甘油0.8ml、10% SDS 3.2ml,2-硫基乙醇0.4ml,0.025%(W/V)溴酚兰0.2ml。11.TEMED(四甲基乙二胺)
操作步骤1.安装制胶模具A 、要用琼脂进行封边,防止 凝胶泄露,尤其注意边角的 地方。B、安装时,要将螺丝拧紧, 也是为了防止泄露。
2.根据所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范围,选择某一合适的分离胶浓度。按下表所列的试剂用量配。2.根据所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范围,选择某一合适的分离胶浓度。按下表所列的试剂用量配。
将分离胶混匀后立即灌注于玻板间隙中,上层小心覆盖一层正丁醇。将胶板垂直放于室温下,待分离胶聚合完全后,倾去正丁醇并用滤纸吸干。将分离胶混匀后立即灌注于玻板间隙中,上层小心覆盖一层正丁醇。将胶板垂直放于室温下,待分离胶聚合完全后,倾去正丁醇并用滤纸吸干。
灌胶时要注意: • 催化剂不能加多了,加完催化剂要充分混匀,且立即灌胶, • 灌胶时要保持小烧杯摇动,防止烧杯内的胶聚合。 • 灌胶动作要快,吸一满管的凝胶后,立即沿胶板的一角灌入,而且要防止气泡的产生。
3.浓缩胶的制备按下表配制浓缩胶,将浓缩胶混匀后直接灌注在已聚合的分离胶上,立即插入梳子,将凝胶垂直放于室温下聚合。3.浓缩胶的制备按下表配制浓缩胶,将浓缩胶混匀后直接灌注在已聚合的分离胶上,立即插入梳子,将凝胶垂直放于室温下聚合。
4.样品预处理: 取样品液与等体积样品缓冲液 混合,100℃加热1~2分钟。5.待浓缩胶聚合完全后,小心移出 梳子,然后将胶板固定于电泳装置 上,上下槽各加入电极缓冲液。6.加样: 用微量进样器加样。 每个样品孔加入20ul样品。 同时加一个标准品。
7.电泳: 在30mA的电流压下电泳,当样品全部进入分离胶时,加大电流至60mA,当溴酚蓝达到胶底部,关闭电源。
8.染色:从电泳装置上卸下玻板,小心橇开玻板取出凝胶,放入染色液中60度水染色30min。8.染色:从电泳装置上卸下玻板,小心橇开玻板取出凝胶,放入染色液中60度水染色30min。
9.脱色: 移出凝胶放入脱色液中脱色至本底无色为止。
10、观察电泳结果 • 根据标准样品, 大致推测蛋白质的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