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378 Views
2010 上海自由行之三. 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陳炳昌 2010/07. 「田子坊」是位於上海市泰康路的幾條老巷弄,街道兩旁是有上百年歷史的石庫門建築,雖顯破敗,倒也別具老上海風情。幾年前中國著名畫家陳逸飛利用這裡的廢棄倉庫建起了工作室,沒想到泰康路竟一夜成名,許多藝術工作家包括攝影師爾冬強等,也陸續搬進附近的廢棄倉庫,一條默默無聞的小街頓時成了藝術街, 經過上海市政府的規劃改造,如今泰康路已經成為中外視覺創意設計機構爭相進駐的熱土,目前泰康路上往昔的弄堂廠房內,已經進駐了中外近百家視覺創意設計機構,成為上海最大的視覺創意設計基地,並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E N D
2010上海自由行之三 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陳炳昌2010/07
「田子坊」是位於上海市泰康路的幾條老巷弄,街道兩旁是有上百年歷史的石庫門建築,雖顯破敗,倒也別具老上海風情。幾年前中國著名畫家陳逸飛利用這裡的廢棄倉庫建起了工作室,沒想到泰康路竟一夜成名,許多藝術工作家包括攝影師爾冬強等,也陸續搬進附近的廢棄倉庫,一條默默無聞的小街頓時成了藝術街, 經過上海市政府的規劃改造,如今泰康路已經成為中外視覺創意設計機構爭相進駐的熱土,目前泰康路上往昔的弄堂廠房內,已經進駐了中外近百家視覺創意設計機構,成為上海最大的視覺創意設計基地,並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 踏進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熱氣騰騰的上海味道。最值得驕傲的是,這裡的原有建築絲毫未被損壞,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當一部分民宅穩紮於其中,從小在這裡出生的居民照樣過著自己平實的日子。這裡不僅有建築,更有生活,糾結纏繞在石庫門上面的電線、弄堂裡排滿的自行車、陽臺上迎風招展的毛巾拖把、吱吱作響的木樓梯、還有穿著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實,這些也正是讓中外遊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海氣味。 • 在田子坊最愜意的一件事,就是找一家居民老屋咖啡小店,坐在斑駁陸離的紅磚黑門小弄堂裡,沉浸在老上海的市井生活中,喝喝咖啡聊聊天,然後起身一家一戶的逛小店。每一家店都是一個華麗的夢。更令人讚嘆的是裡邊的文字敘訴,雅得深入人心!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緊緊的連繫在一起。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緊緊的連繫在一起。 地處上海市中心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是一片有著七八十年屋齡的老城廂石庫門,這裡曾經是最普通的老上海弄堂,四五戶人家合用一個灶間、木樓梯咯咯作響,弄堂裡擺滿了自行車,抬頭便是密密麻麻交織纏繞的電線……。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有著濃郁老上海特色的弄堂,被拆遷建起摩天高樓。幸好,田子坊在這一片高速發展的中心地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生存模式,成為重要的文化地標,這個地標的賣點不是宏偉和高大,而是小巧玲瓏、曲折委婉、豐富融合。
往田子坊的思南路上,沿街的法國梧桐,本身就是歷史,孫中山,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袁世凱……他們都曾在這裡住過。美麗的綠色隧道,梧桐無語,樹影斑駁,過濾了層層昔日的恩怨得失
思南路上的孫中山紀念館,主要有故居和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入住於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1988年1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思南路上的孫中山紀念館,主要有故居和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入住於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1988年1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以前這條弄堂裏有十幾家小廠,是上海特定時期工業發展的縮影,經過充分挖掘,進行再創造,老廠房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商業和社會效果,這裡已成為上海最大的視覺創意設計基地,也形成了一定的視覺創意設計產業規模
這兒有老上海那種「你儂我儂」的風情,有些舊,有些創意,更有些故作風雅。看來來往往的人,有竊竊私語的外國人,也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老墻上、門口上有許多充滿創意的的作品,更有綠意盎然的盆栽點綴,感覺就是一處「百無禁忌」的自由天堂這兒有老上海那種「你儂我儂」的風情,有些舊,有些創意,更有些故作風雅。看來來往往的人,有竊竊私語的外國人,也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老墻上、門口上有許多充滿創意的的作品,更有綠意盎然的盆栽點綴,感覺就是一處「百無禁忌」的自由天堂
在彎彎曲曲的深巷裡,藏著無數令人眼前一亮的時尚寶藏:來自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這裡開了200多家藝術工作室及時尚小店,服裝、藏飾、陶藝、剪紙、油畫等應有盡有在彎彎曲曲的深巷裡,藏著無數令人眼前一亮的時尚寶藏:來自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這裡開了200多家藝術工作室及時尚小店,服裝、藏飾、陶藝、剪紙、油畫等應有盡有
不經意的走在巷弄間,四週流動的風景真讓人迷亂,老舊的建築遇上現代的咖啡餐飲文化,新潮的設計與陳舊文化的交疊,在在都讓人嘆為觀止不經意的走在巷弄間,四週流動的風景真讓人迷亂,老舊的建築遇上現代的咖啡餐飲文化,新潮的設計與陳舊文化的交疊,在在都讓人嘆為觀止
田子坊有最前衛的潮流和最古靈精怪的實用創意,多元文化水乳交融,中西風情完美結合,隨意地找一家老屋茶店,坐在紅磚黑門小弄堂前,將風雅寫在臉上,將歡喜寫進心裡
沿著田子坊一路閒逛,像是在溫習一個浪漫的夢,一店一風景,一店一創意,我總是進了一家店久久都不願意離開。在這裡,眾多知名或非知名的藝術家、設計師、自由職業者正享受著融藝術與商業於一體的情調空間沿著田子坊一路閒逛,像是在溫習一個浪漫的夢,一店一風景,一店一創意,我總是進了一家店久久都不願意離開。在這裡,眾多知名或非知名的藝術家、設計師、自由職業者正享受著融藝術與商業於一體的情調空間
田子坊無論是招牌還是商品,每家店鋪都極力展現只屬於自己的風格,目的就是為了要突出唯一的、吸睛的特性。田子坊無論是招牌還是商品,每家店鋪都極力展現只屬於自己的風格,目的就是為了要突出唯一的、吸睛的特性。
這裡不僅有建築,更有生活,糾結纏繞在石庫門上面的電線、弄堂裡排滿的自行車、陽臺上迎風招展的毛巾拖把、吱吱作響的木樓梯、還有穿著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實,這些也正是讓老外遊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海氣味。這裡不僅有建築,更有生活,糾結纏繞在石庫門上面的電線、弄堂裡排滿的自行車、陽臺上迎風招展的毛巾拖把、吱吱作響的木樓梯、還有穿著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實,這些也正是讓老外遊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海氣味。
看玄黑的木門和朱紅的窗櫺,看窗臺下探頭的泰迪熊,看時尚的櫥窗和精緻的商品,還有咖啡桌前品香的老外,會有許多關於歐陸風情的遐想。穿梭徘徊,時而像在老上海尋常人家的巷弄中尋寶,時而又像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小鎮,兩種感覺交替,仿佛在文化兩極中穿行。看玄黑的木門和朱紅的窗櫺,看窗臺下探頭的泰迪熊,看時尚的櫥窗和精緻的商品,還有咖啡桌前品香的老外,會有許多關於歐陸風情的遐想。穿梭徘徊,時而像在老上海尋常人家的巷弄中尋寶,時而又像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小鎮,兩種感覺交替,仿佛在文化兩極中穿行。
老蔣 VS. 老毛 巷弄裡,什麼創意都能賣,五星旗、毛語錄變成時髦的象徵,化身為潮T、杯子或系列紀念品
姜茶不賣茶,賣流行服飾 田子坊的路徑:創意+歷史=時尚高地
老廠房改成創意中心,就好比城市難治的瘡疤變成了美艷的紋身,陳舊老屋和倉庫已成為藝術家、設計家的工作室、中西餐飲和文化、時尚企業的駐紮地老廠房改成創意中心,就好比城市難治的瘡疤變成了美艷的紋身,陳舊老屋和倉庫已成為藝術家、設計家的工作室、中西餐飲和文化、時尚企業的駐紮地
不管是大牌藝術家,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藝術工作者,他們在田子坊的共同點就是把藝術作品和藝術思想介紹給大家,在中國的文化中尋找靈感,也使得中國的傳統藝術國際化
這裡沒有進行開膛破肚式的改造,而是將歷史和現代巧妙地融合,透過窄窄的弄堂,可以觸摸到這個城市歷史的脈絡。千回百轉的巷子,斑駁的民居,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訊和歷史的記憶,在這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記憶是可以觸摸的這裡沒有進行開膛破肚式的改造,而是將歷史和現代巧妙地融合,透過窄窄的弄堂,可以觸摸到這個城市歷史的脈絡。千回百轉的巷子,斑駁的民居,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訊和歷史的記憶,在這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記憶是可以觸摸的
這裡賣的東西,多的是限量設計小物,燈飾、玩具、T恤、首飾等,皆充滿生活品味這裡賣的東西,多的是限量設計小物,燈飾、玩具、T恤、首飾等,皆充滿生活品味
無論是招牌還是商品,每家店鋪都極力展現只屬於自己的風格,目的就是為了突出唯一特性。在這裡,你可以緩下腳步、放慢節奏,靜靜地聆聽店主人跟你敘述每一件得意之作的淵源與故事無論是招牌還是商品,每家店鋪都極力展現只屬於自己的風格,目的就是為了突出唯一特性。在這裡,你可以緩下腳步、放慢節奏,靜靜地聆聽店主人跟你敘述每一件得意之作的淵源與故事
徜徉在田子坊,體驗上海原生態的城市動脈,色彩、氣味、質感,從空氣裡、從店鋪裡、從各種膚色行人的步履中,從咖啡的香味裡,「百無禁忌」的散發開來,一種旅行的快感,不期而至徜徉在田子坊,體驗上海原生態的城市動脈,色彩、氣味、質感,從空氣裡、從店鋪裡、從各種膚色行人的步履中,從咖啡的香味裡,「百無禁忌」的散發開來,一種旅行的快感,不期而至
「田子坊」謙遜低調,曲折小弄裡「隱藏」了近百家極具特色的藝術小店、美術畫廊、創意工房、咖啡酒吧和餐廳,精緻但不喧嘩、奢華但不張揚。「田子坊」謙遜低調,曲折小弄裡「隱藏」了近百家極具特色的藝術小店、美術畫廊、創意工房、咖啡酒吧和餐廳,精緻但不喧嘩、奢華但不張揚。
上海有一種神奇的氣質,唯有它可以讓人瞬間在極端現代與傳統兩種氣質中穿梭,大到如外灘、新上海有一種神奇的氣質,唯有它可以讓人瞬間在極端現代與傳統兩種氣質中穿梭,大到如外灘、新 天地的地標建築,小到田子坊的窄弄堂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