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59 Views
P( CH 3 OH (g) )/ P Θ. K Θ =. {P( CO (g) )/ P Θ } ·{P( H 2(g) )/ P Θ } 2. 2-5-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当△ n < 0, 增大压力 , 平衡向右移动 , 如 : 800℃ 时 ,CO (g) + 2H 2(g) CH 3 OH (g). 压力变为原来的 2 倍, Q= K Θ /4 ,平衡右移 压力变为原来的 1/2 时, Q= 4 K Θ , 平衡左移.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2-5 化学平衡的移动.
E N D
P(CH3OH(g))/ PΘ KΘ = {P(CO(g))/ PΘ}·{P(H2(g))/ PΘ} 2 2-5-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当△n < 0, 增大压力,平衡向右移动, 如: 800℃时,CO(g)+ 2H2(g) CH3OH(g) 压力变为原来的2倍,Q= KΘ /4,平衡右移 压力变为原来的1/2时,Q= 4 KΘ,平衡左移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2-5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特征 等:V正=V逆 定:各组分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 动:动态平衡 变:外界条件(浓度、压力、温度等)改变,平衡状态改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 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使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被破坏,引起反应系统中各物质的量随之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Q < KΘ,平衡向右移动 Q = KΘ,平衡不变 Q > KΘ,平衡向左移动
对可逆反应aA+bByY+zZ V正’(对于A+B) V正’= V逆’ 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加入A V逆’(对于Y+Z) V正=V逆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5-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t 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系统的影响
{ C (NH3)/CΘ}2 Q= = KΘ {C(N2)/ CΘ}·{C(H2)/ CΘ}3 C(H2) 或C(N2) 时,Q < KΘ,反应向右进行 结 论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H2) 或C(N2) 时,Q >KΘ,反应向左进行 对 N2(g) + 3H2(g) 2NH3(g) 平衡时 当重新Q = KΘ时,反应达到新的平衡
例1.对下列反应: Fe2+ + Ag+ Fe3+ + Ag 在25度时,将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溶液混合,开始时溶液中银离子和亚 铁离子浓度都为0.100mol·L-1,达到平衡时银离子的转化率为19.4% 求:1)平衡时Fe2+、Ag+、Fe3+的浓度;2)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解:1). Fe2+ + Ag+ Fe3+ + Ag 起始浓度c0/mol·L-1 0.100 0.100 0 变化浓度c0/mol·L-1 -0.1×19.4% -0.1×19.4% 0.1×19.4% = -0.0194 = -0.0194 = 0.0194 平衡浓度c0/mol·L-1 0.100-0.0194 0.100-0.0194 0.0194 = 0.0806 =0.0806 c(Fe3+)/cΘ 0.0194 KΘ = = = 2. 99 {c(Fe2+)/ cΘ}·{c(Ag+)/ cΘ} (0.0806)2
解: 1)因为在原有的平衡体系中仅增加了反应物浓度, 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2)设达到新平衡时将有x mol·L-1的亚铁离子被银 离子氧化,则 Fe2+ + Ag+ Fe3+ +Ag 起始浓度mol·L-10.181 0.0806 0.0194 平衡浓度mol·L-1 0.181-x 0.0806-x 0.0194+x = 例2.在例1讨论的平衡体系中,在恒温下将Fe2+浓度增至0.181 mol·L-1时,问: 1)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2)求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 3)Ag+的转化率? c(Fe3+)/cΘ = 0.0194 + x KΘ= {c(Fe2+)/ cΘ}·{c(Ag+)/ cΘ} (0.181-x)(0.0806-x) 2. 99
(0.100-0.0667) mol·L-1 ×100% α(Ag+)= 0.100 mol·L-1 = 33.3% 得 x = 0.0139 c(Fe2+) = (0.181 – 0.0139) mol·L-1 = 0.167 mol·L-1; c(Ag+) = (0.0806 – 0.0139) mol·L-1 = 0.0667 mol·L-1; c(Fe3+)= (0.0194 + 0.0139) mol·L-1 = 0.0333 mol·L-1;
如 2SO2(g) + O2(g) 2SO3(g) 为提高SO2(g)的利用率,用过量的O2(g) 又如,通氢于红热的Fe3O4时 Fe3O4+4H2 3Fe +4H2O (g) 不断移出H2O (g)使反应进行彻底 对可逆反应,提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或降低某一产物的浓度,都能使平衡向着增加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在生产中,常采取以下方法:为了充分利用某一原料,常常加大另一反应物的量,以提高其转化率;或不断分离出生成物,使平衡持续向右移动,使反应进行得较彻底。
1.当△n < 0, 增大压力, Q < KΘ,平衡向右移动, 如: 800℃时,CO(g)+ 2H2(g) CH3OH(g) 3.当△n =0, 改变压力,Q = KΘ,平衡不移动。 如: H2(g) + I2(g) 2HI(g) 2-5-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发生变化的反应有影响。 △n = ∑n(g)生成物-∑n(g)反应物 2.当△n > 0, 增大压力, Q > KΘ,平衡向左移动, 如: N2O4(g) (无色) 2NO2(g)(红棕) p↑红棕色变浅
结 论: 1.在恒温下,增大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2.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力变化时将对化学平衡不产生影响;压力对固相或液相的平衡没有影响。
解:1)先求平衡常数,在原有的平衡时: p(CO2)= 3000 kPa ×0.17 = 510 kPa; p(CO)= 3000 kPa×(1-0.17) = 2490 kPa; (2490/100)2 {p(CO)/pΘ}2 = =122 KΘ = 510/100 p(CO2)/pΘ 例3. 在1000℃及总压力为3000 kPa下,反应: CO2(g) + C(s) 2CO(g) 达到平衡时,CO2的摩尔分数 为0.17,求: 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当总压减至2000 kPa时,CO2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2)在2000 kPa总压下的新平衡中,设 CO2的摩尔分数为x, 则CO的摩尔分数为(1-x): p(CO2)= 2000 kPa ·x ; p(CO)= 2000 kPa×(1-x) ; = {2000(1-x)/100}2 得 x = 0.13 =122 {p(CO)/pΘ} 2 KΘ = 2000·x /100 p(CO2)/pΘ 3)可见,当总压减小时,平衡向着CO2减少的方向(向右)移动, 或者说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表2-6 温度对放热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 2SO2(g)+O2(g)2SO2(g); △r Hm Θ= -197.7kJ/mol T KΘ 表2-7 温度对吸热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 CaCO3(s) CaO(s)+CO2(g); △r Hm Θ= 178.2kJ/mol T KΘ 2-5-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5-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放热反应,rHm<0, • T2﹥T1,则K2﹤K1 ,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 • 而减小,平衡左移。 • T2﹤T1,则K2 ﹥K1 ,平衡常数随温度的降 • 低而增大,平衡右移。 • 吸热反应,rHm﹥0, • T2﹥T1,则K2﹥K1 ,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衡右移。 • T2 ﹤T1,则K2﹤K1 ,平衡常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平衡左移。
2-5-4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 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状态,不能提高转化率。 •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缩 • 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有利于生 • 产效率的提高。
2-5-5 平衡移动原理 —吕·查德里原理 (1)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增加(或减少)体系总压力,平衡将向 气体分子总数减少(或增大)的方向移动; (3)升高(或降低)体系反应温度,平衡将向吸热(或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它只能缩短或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吕·查德里原理吕·查德里原理 吕·查德里原理 • 若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之一(如浓度、温度、或压力),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 注意:这一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而不是用于非平衡体系。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