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70 Views
第 3 單元:孟子政治思想與 21 世紀. 《 傳統文化與 21 世紀 》.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臺灣大學 黃俊傑.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 版 授權釋出 】. 第三講. 孟子政治思想與 21 世紀. 1. 引言.
E N D
第3單元:孟子政治思想與21世紀 《傳統文化與21世紀》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Email: cc10.huang@msa.hinet.net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臺灣大學 黃俊傑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三講 孟子政治思想與21世紀
1. 引言
1:1 21世紀的普世價值與中國的民主道路 • 1989年以後世局的轉變:政經板塊的移動 • 前蘇聯瓦解 • 兩德統一 • EU加速發展 • NAFTA建立 • 中華經濟圈形成 • 東協+1 +3
1:1 21世紀的普世價值與中國的民主道路 • 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普世價值?法蘭西斯.福山原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 : 時報文化, 1993)。 • 資本主義(Capitalism ) • 民主政治(Democracy) •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 批判: • (1) 源自近代西方,因西方之發展而成為普世價值。 • (2) 邁向東西融合的新普世價值。
1:1 21世紀的普世價值與中國的民主道路 • 五四時代的理想:20世紀中國的追尋 • 德先生:民本 民主 • 賽先生:經世致用 探索真理
1:2 本講問題 20世紀中國追求現代化的道路如何? 孟子的「民本」政治思想為什麼不能為20世紀以前的中國開出民主政治?中國歷史上帝王統治的思想基礎何在?
2. 20世紀中國現代化之路
2:1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歷史大變局 • 兩種歷史解釋的視野: • 從世界看中國: • 近代化理論:1960年代 • 西方刺激→中國反應 • 從中國看中國:內部變化來看 • 第三種視野:持續力與變動力的拉鉅
2:2 「持續力」之諸元素 • 政治力:王朝傳統及其心態 • 221B.C.─A.D.1911─1949─今日 • 「帝王心態」、明君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 經濟力:農村經濟及其生活方式 「農者,天下之本也」 Hsiao-Tung Fei and Chih-I Chang, Earthbound China: A Study of Rural Economy in Yunna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945.) • 社會力:父權社會結構 patrilineal, patrimonial, patrilocal. *皇權、紳權、父權、夫權,「四座大山」
2:3 「應變力」諸元素 • 近代中國政府政策的調整: • 1638理藩院→ 1861總理衙門→外交部 • 經濟部門 • 民族主義的作用 • 狹義民族主義:反清復明三藩之亂→天地會→白蓮教(1796-1804)→太平天國(1850-1864)→孫中山 • 廣義民族主義:反對外國帝國主義1919.5.4「外爭主權,內除國賊」→20世紀中國民族主義的昂楊
孫中山:三民主義係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于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民族主義‧第一講》)孫中山:三民主義係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于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民族主義‧第一講》)
毛澤東:「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直至現在的抗日戰爭,都表現了中國 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Zhang Zhenshi
2:4 追求一個適存於現代世界的新中國 • 技術現代化: 曾國藩 左宗棠 李鴻章(1811-1872) (1812-1885) (1823-1901) 「自強運動」(1865-1895)→太平天國(1850-1864)
2:4 追求一個適存於現代世界的新中國 • 制度現代化: 康有為 梁啟超 (1858-1927) (1873-1929) 「維新運動」(1895-1898)
2:4 追求一個適存於現代世界的新中國 臺灣大學 黃俊傑 • 思想現代化: 胡適 陳獨秀 李大釗 (1891-1962) (1879-1942) (1889-1927) 等。 五四運動(1919.5.4)與「德先生」、 「賽先生」 中國的民主道路
3.中國民主的本土思想資源:孟子的「王道政治論」3.中國民主的本土思想資源:孟子的「王道政治論」
時代不同: 孔子:春秋時代(722-481B.C.)風和日麗 孟子:戰國時代(480-222B.C.)狂風暴雨 人格特質不同: 孔子:溫潤圓融 孟子:英氣挺拔 3:1 孔子與孟子的對比
3:2 孟子思想中道德修養的內在與外在範疇 「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3:3 孟子「王道政治論」的內涵 「先王之道」 以德治為基礎:「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孫丑上.7》) 以民本為依歸:「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梁惠王上.3》) 「王」「霸」相對:前者以德,後者以力
3:4 孟子「王道政治論」的基本假設 以「整體論」為基礎:假設各種政治活動,均須落實於一整體脈絡中。 與「聯繫性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從「內在範疇」到「外在範疇」
4. 孟子「王道政治論」的內涵及其運作邏輯
4:1 以人民為政治主體 《孟子.公孫丑上.7》: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4:2 消解國君的主體性 《孟子.梁惠王下.7》: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
4:3 民本思想的古老傳統 《左傳.桓公六年》: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脩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4:3 民本思想的古老傳統 蕭公權(1897-1981) : 「孟子之功不在自出心裁創設其旨,而在重張墜緒於晚周君專政暴之時。於是孟子之政治思想遂成為針對虐政之永久抗議。雖勢不能見採於時君,而二千年中每值世衰國亂輒一度興起,與老莊之無君思想互相呼應。」
4:4 「二重主體性」之矛盾 臺灣大學 黃俊傑 徐復觀 徐復觀(1902-83) : 「中國的政治思想,除法家外, 都可說是民本主義… 但中國幾千年的實際政治, 卻是專制政治… 政治的理念, 民才是主體; 而政治的現實, 則君又是主體。 這種二重的主體性, 便是無可調和的對立。 」
4:5 「民本政治」的理想與儒家的抗議精神 理想:人民是「政治之主體」 現實:「國君主體性」 「永恆的鄉愁」
5.孟子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及其與專制王權的衝突5.孟子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及其與專制王權的衝突
5:1 孟子的歷史背景: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22-222)的巨變 Yeu Ninje
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 因為: 政治結構的改變:封建氏族 → 郡縣 經濟:莊園 → 工商 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 任德
戰爭的頻仍與新階級的興起: 戰爭頻仍:戰國468餘次 → 春秋1211餘次因為戰國時代: 列國兼併 鐵製兵器 戰爭方式的改變 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更為激烈。
引起或加速新階級的形成: 將領: 春秋:孫武(535-?B.C.):《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十三篇。 戰國:孫臏(生卒年不詳) 秦昭王(在位於306-251B.C.)破趙長平,又進攻邯鄲 信陵君魏無忌(?~243B.C.)、楚春申君黃歇(314-238B.C.)救趙 「戰國四公子」
遊士:蘇秦、張儀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 → 任俠風氣的形成《史記‧遊俠列傳》戰國四公子:孟嘗、春申、平原、信陵。 蘇秦衣錦還鄉
戰國四公子 來源: 《史記》 ,蔡志忠漫畫,出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UgBqo9vk1s&feature=PlayList&p=446DEDDC70E6042A&playnext=1&playnext_from=PL&index=3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孟子.梁惠王上.6 》)
5:2 《孟子》對專制帝王的撞擊 本作品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本課程『傳統文化與21世紀』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本作品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本課程『傳統文化與21世紀』使用,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5:2 《孟子》對專制帝王的撞擊 • 洪武3(1370)年:朱元璋vs. 孟子 • 洪武27(139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學士劉三吾(1312-1399)審查並刪削《孟子》書中所有詆毀君主之言論,編成《孟子節文》。
5:2 《孟子》對專制帝王的撞擊 • 劉三吾:「若夫天下一君,四海一國,人人同一尊君親上心,學者或不得其扶 持名教之本意,于所不當言、不當施者,概以言焉,概以施焉,則學非所學,而用非所用矣。」
日本皇室講官清原宣賢(1475-1550)進講《孟子》時,眉批四條所謂「御讀禁忌」日本皇室講官清原宣賢(1475-1550)進講《孟子》時,眉批四條所謂「御讀禁忌」 5:2《孟子》對專制帝王的撞擊 京都大學清家文庫現藏《永正鈔本宣賢自筆孟子》 資料來源:京都大學圖書館(http://edb.kulib.kyoto-u.ac.jp/exhibit/s130/s130cont.html)
6:1 「王道政治」 「王道」即「先王之道」 「以德行仁者王」 (《孟子.公孫丑上.3》)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孟子.梁惠 王上.7》)
6:2 德治 「德治」的「人性論」基礎: 由「不忍人之心」擴充為「不忍人之政」 孟子將「政治」視為「道德的社群」;「政治領域」是「道德領域」的延伸
6:2 德治 《孟子.公孫丑上.7》: 「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整體論」的方法預設
來源: 《孟子說》 ,蔡志忠漫畫,出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3z5CTmYriE
6:3 「民本政治」之實踐困境 • 外在困境: • 帝王與儒臣的兩種「自我」拉鋸:— 帝王:政權掌握者 vs. 儒術崇奉者— 儒臣:權力執行者 vs. 儒術信仰者
(1)「政治一元論」是傳統東亞各國之政 • 治現實。 • (2)「內聖」修為不遺「外王」事業,孔 • 子就以「孝友於兄弟」為「為政」之 • 一端。所以,東亞儒者常以政治的自 • 我」優入聖域,重構經典的思想世 • 界。
北宋張九成(1092-1159)讀「聞誅一夫紂」章時說:「余讀此章,誦孟子之對,毛髮森聳,何其勁厲如此哉?及思子貢之說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何其忠恕若此哉?夫孔門之恕紂如此,而孟子直以一夫名之,不復以君臣論,其可怪也。」北宋張九成(1092-1159)讀「聞誅一夫紂」章時說:「余讀此章,誦孟子之對,毛髮森聳,何其勁厲如此哉?及思子貢之說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何其忠恕若此哉?夫孔門之恕紂如此,而孟子直以一夫名之,不復以君臣論,其可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