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14k Views
专题三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动态.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1. 3. 2. 概述. 评估工具. 评估领域.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 传统的健康观: “ 无病即健康”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E N D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1 3 2 . 概述 评估工具 评估领域 •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 • 传统的健康观:“无病即健康”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000年10月在“领先幼儿心理健康”会议上查理士·基纳(Charles Zeanah)和保罗·多尔·基纳(Paula Doyle Zeanah)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在生物学、人际关系、文化的相关环境中适当发展的幼儿的情绪和社会能力状态。 • 美国0至3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则把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幼儿情绪一社会一行为健康,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在家庭、社区和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6岁在情绪的体验、调节和表达,形成亲密的安全的人际关系,探索环境和学习方面一直发展的能力。幼儿心理健康等同于幼儿健康的社会和情绪发展。
明尼苏达幼儿心理健康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婴儿、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定义为:幼儿在不断演变的亲子关系中最佳的成长和社会—情绪、行为、认知的发展。明尼苏达幼儿心理健康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婴儿、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定义为:幼儿在不断演变的亲子关系中最佳的成长和社会—情绪、行为、认知的发展。 • 综合上述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儿童心理健康主要指幼儿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其认知、情绪、社会性、行为四方面不断发展的能力。
(二)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 1.智力发展正常,有求知欲 • 2.情绪健康 • 3.意志健全 • 4.行为协调 • 5.人际融洽 • 6.反应适度
(三)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 1.生理因素 • (1)遗传因素 • (2)病菌或病毒感染 • (3)大脑损伤等
家庭结构 教养方式 家庭 家庭氛围 家长素质 • 2.家庭因素
3.幼儿园因素 • (1)陈旧教育观念与缺乏科学性的教育方法会直接促使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 (2)师幼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 (3)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 (4)幼儿园的物质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5)规范合理、完善具体的教育活动制度、生活膳食制度、适当的防病措施与安全制度也与儿童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4.社会环境因素 • 随着儿童对社会中人与物的不断接触与认识能力的不断增长,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在儿童头脑中的刺激作用也越来越强,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 (1)普遍存在且加剧的竞争给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带来的紧张、不安与焦虑,价值观的多远化造成的种种心理上的冲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2)城镇化与都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过于密集与幼儿的活动空间相对缩小易使儿童因户外活动渐少而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2)城镇化与都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过于密集与幼儿的活动空间相对缩小易使儿童因户外活动渐少而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 • (3)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加快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 总之,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生物因素是基本因素,家庭因素是首要因素,社会因素通过家庭因素和幼儿园因素发挥作用。它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直面的六大问题 一 过高的期望:脱离实际的“成材”理念 二 过多的呵护:缺乏尊重的“爱子”情结 三 过分的宠爱:“众星拱月”的独子教育 四 过强的欲望:“成人心理”的幼儿寄托 五 过紧的约束:消减个性的评价体系 六 过于的自负:漠视科学的训练原则
(四)保持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 • 1.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 关心幼儿的成长,必须兼顾他们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 • 2.幼儿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 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即健全人格的标准。 • 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 作为社会人,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 1.营造民主、充满关怀和爱护的家庭环境 (1)给予孩子充分的抚爱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4)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5)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6)给孩子适度的爱,不要给幼儿施加过多的压力 (7)帮助孩子建立有节奏地生活
2.加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 (1)初级预防 • 其重点是养成性教育;其对象是面向全体。 • (2)次级预防 • 重点是早期发现幼儿心理问题的征兆;其对象是那些容易出现.或已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幼儿。 • (3)诊断和治疗 • 重点是进行危机调适;其对象是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
3.注重幼儿教师的作用 • 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 • 4.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相融合 • 建立、形成“家、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 • (一)评估工具的分类 • 国外心理健康方面的量表编制得比较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筛查量表,如各年龄和阶段的社会一情绪量表。婴儿一学步儿童社会情绪评估简表(Baby--Infant toddlers social emotional assessment 简称BIT SEA), 气质和非典型行为筛查量表(Temperament and atypical behaviour screening scale 简称TABS);一类是诊断评估量表,如儿童行为评估系统,儿童行为列表 ,还有一类用于改进和结果测评量表,如情绪健康的发展指标、婴儿学步儿童发展评估量表。
婴儿一学步儿童社会和情绪评估量表 情绪健康的发展指标(AIMS ) 葡萄地儿童早期社会情绪量表 各年龄和阶段问卷:社会情绪(ASQ: SE) 儿童行为评估系统(BASC) 其他比较常用的量表 • (二)常用的评估工具
1.婴儿—学步儿童社会和情绪评估量表(Baby----Infant toddlers social emotional assessment 简称BITSEA ) • 这个量表属于诊断评估量表,适用于12个月以上的儿童,帮助鉴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将社会和情绪发展分为4个维度:外化问题(如攻击性);内化问题(如抑郁和退缩);调节问题(如睡眠、进食、非正常的敏感性);能力(如顺从、移情、情绪觉察)。
2.情绪健康的发展指标(AIMS ) • 这是一个简短的评估系统,用于鉴别情绪问题和形成关于儿童情绪健康的干预计划。这个评估系统将情绪健康定义为:在由家庭和社会环境提供的依恋、交互作用和控制背景下,个体生长和发展、工作、游戏和爱的能力。 • 由4部分组成:1)纳入量:包括家庭背景和家庭相关指标。2)父母问卷:包括为2周、2、4, 6、9、12, 15、18个月和2,3,4,5岁设计的材料。3)一般问题和观察点:包括关于访谈和父母/儿童观察的建议。4)中心访谈问题和简短的干预以及对这两方面的建议 。
3.葡萄地儿童早期社会情绪量表 • 这是一个常模参照的标准化量表,用于帮助检查儿童的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评估这些方面的技能:注意、进入有意识的社会交互作用、‘懂得情绪的表达、构建和遵守人际关系和发展自我调节行为。该量表适用于从出生到5岁11个月。
4.各年龄和阶段问卷:社会情绪(All ages and stag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ocial emotion简称ASQ: SE) • 这是由父母填写的问卷,评估儿童的社会情绪行为控制系统,适用于3—60个月的儿童,属于筛查工具,为更进一步的评估做鉴定。该问卷跨越8个年龄组,分为7个行为领域:自我调节、顺从、沟通、适应功能、自治、情感、人际交互作用。该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81—0.95。
5.儿童行为评估系统(BASC) • 这是一个多重方法、多重维度的工具,用于评估儿童的行为和自我知觉。核心成分是三个量表:教师评估量表(TRS)、父母评估量表(PRS)、个性自我报告((SRP)。该量表可用于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诊断和教育分类,也可帮助设计治疗计划。适用于2岁6个月到18岁11个月的儿童和青少年。 • TRS/PRS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外化问题、内化问题、适应技能和行为症状指标。SRP包括临床性不适应、学校不适应和情绪症状指标。3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到0.90。重测信度为0.70到0.90。标准化样本为157个测试点的3065个儿童。
其他比较常用的量表包括: 拉特儿童行为量表;阿森巴赫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CBCL);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Devereux儿童早期评估计划(DECA );婴儿学步儿童发展评估量表(IDA );婴儿学步儿童症状检查表;气质和非典型行为量表(TABS)
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领域 • 美国康涅狄格州0—3岁系统(Bith to Three System)推荐评估的5个领域: 1.婴儿和学步儿童情感、人际关系和行为; 2.与婴儿情感、人际关系和行为有关的家庭; 3.家庭资源(如扩展的家庭和其他自然支持); 4.家庭问题(如适应亲子关系、协调照料小孩、经济拮据、物质滥用); 5.环境刺激源(如社区暴力、多重养育形式)。
最常使用的评估策略有: 1.家庭访谈,主要访谈家庭经历、所关注的事、家庭困难和支持系统 2.观察婴儿和学步儿童游戏 3.观察家庭和儿童之间关联的方式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一)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内容 1.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主要表现 通过分析发现: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严重缺乏。近 20年来这样的研究仅有一次;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参差不齐,检出率最低的是5.88%,最高的是68.5%
从量表的使用情况看,使用最多的是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即CBCL量表),共22篇文献;研究0—2岁儿童的仅3篇文献,其检出率的范围为9.4%—11.82%,研究3—6岁儿童的19篇,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情况见图3。从量表的使用情况看,使用最多的是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即CBCL量表),共22篇文献;研究0—2岁儿童的仅3篇文献,其检出率的范围为9.4%—11.82%,研究3—6岁儿童的19篇,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情况见图3。
其次使用得最多的是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共4篇文献,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情况见图4。其次使用得最多的是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共4篇文献,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情况见图4。
整体上看,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并没有规律,CBCL量表测查结果的分布范围为6.32-26.32%,其中2002年和2005年出现了两个峰值。2002年以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以后,不同年代之间跳跃性较大,规律不明显,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与国外报道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5-20%的范围不太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整体上看,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并没有规律,CBCL量表测查结果的分布范围为6.32-26.32%,其中2002年和2005年出现了两个峰值。2002年以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以后,不同年代之间跳跃性较大,规律不明显,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与国外报道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5-20%的范围不太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与CBCL量表相比,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从仅有的4篇文献看,其中3篇文献的检出率都在18.0%左右,结果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与CBCL量表相比,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从仅有的4篇文献看,其中3篇文献的检出率都在18.0%左右,结果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交往不良、攻击、任性、依赖、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也存在着差异。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交往不良、攻击、任性、依赖、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也存在着差异。 • 其中3-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集中表现在攻击、分裂、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身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强迫、品行障碍、学习障碍等方面。 • 0-2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有7种,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社交退缩、破坏行为、攻击、身体诉说、睡眠障碍、抑郁、任性。
这些行为问题可以划分为五大类:神经性行为问题、习惯性行为问题、情绪情感等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问题、认知性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可以划分为五大类:神经性行为问题、习惯性行为问题、情绪情感等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问题、认知性行为问题。 • 习惯性行为问题的研究较多指向儿童睡眠障碍和遗尿问题研究;情绪情感等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攻击性行为、焦虑、退缩性行为等;认知行为问题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语言障碍和感觉统合失调;神经性行为问题的研究较多涉及由于神经性发育不良引发的一系列行为问题。
2.心理疾病的研究 • 研究表明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 神经性方面:如精神分裂、抽动症、强迫症等 • 情绪方面: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 交往方面:如孤独症、自闭症、选择性缄默等 • 行为方面:如多动症等 从研究数量来看,较多指向孤独症儿童的研究。
总体而言,对于婴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更多是从某个地区的角度来进行的,较多关注心理问题而非心理疾病,较多关注3~6岁幼儿的心理问题。总体而言,对于婴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更多是从某个地区的角度来进行的,较多关注心理问题而非心理疾病,较多关注3~6岁幼儿的心理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郑雪、杨贤军、余毅震等。如郑雪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具体目标有三种划分方式: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快乐向群、积极参与、好奇求知、天真活泼、坚持性和毅力、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 6 个方面对不同年龄班划分了不同的层次目标;
(2)根据幼儿的心理成分,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动作技能目标;(2)根据幼儿的心理成分,划分为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3)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划分为三个子目标,包括矫正与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开发幼儿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从已有的文献看,比较一致提到发展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两种途径。 • 团体发展性教育较多讨论的是通过幼儿园日常活动、游戏活动、体育和音乐等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 个别发展性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及预防不良行为倾向等个别化措施促进一般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补偿性教育采用比较多的是团体补偿和个体补偿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补偿性教育采用比较多的是团体补偿和个体补偿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 研究大多是针对问题儿童的具体行为问题,如阅读障碍、退缩、欺负、害羞、攻击、口吃等; • 针对患有自闭症,感觉统合失调等严重心理疾病的儿童大多采取较为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例如沙盘游戏/箱庭疗法、游戏心理辅导/游戏疗法/游戏教学法、SCERTS 模式、三元训练、应用行为分析法、整合治疗模式、行为矫正法和音乐疗法等。
总体而言,补偿性教育的研究远远多于发展性教育的研究,比例约为3:1。这说明目前研究重点放在婴幼儿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与矫正上,而对教育上的预防和促进性发展模式的研究不够,且较零散,相对缺乏建设性。总体而言,补偿性教育的研究远远多于发展性教育的研究,比例约为3:1。这说明目前研究重点放在婴幼儿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与矫正上,而对教育上的预防和促进性发展模式的研究不够,且较零散,相对缺乏建设性。
5.影响因素研究 • 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关注领域较高的领域。不同的学者对于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 • 顾荣芳在借鉴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划分为四种: • 遗传、疾病、自然环境的影响;认知、情绪、心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
郑晓边认为影响儿童异常发展的因素有三种,分别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郑晓边认为影响儿童异常发展的因素有三种,分别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 较少有研究专门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单纯的理论或实证性分析。
总体而言,研究者大多关注社会因素,尤其是家庭的影响。生理因素中,较多研究遗传、躯体疾病、身体内部因素等生理性因素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个性因素中,较多研究幼儿气质、情绪等的影响。总体而言,研究者大多关注社会因素,尤其是家庭的影响。生理因素中,较多研究遗传、躯体疾病、身体内部因素等生理性因素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个性因素中,较多研究幼儿气质、情绪等的影响。
(二)婴幼儿心理健康检测工具研究 • 分析显示研究者应用的大多数检测工具是量表。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幼儿行为量表、发育量表和孤独症量表。
行为量表主要有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Achenbach 行为检查表(CBCL)、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 发育量表包括贝莉婴儿发育量表(BSID)、小儿精神发育量表 • 评估诊断量表有儿童语言障碍评定量表、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对医学工具的介绍较少,只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功能影像学等。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研究者大都直接运用国外量表对中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测查,自编量表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 2001 年前的文献中。 • 2001年以后,自编量表逐步增多,说明研究者逐步从引进国外工具发展到进行本土化的工具研究和应用。
自编的问卷中,比较符合心理测量学原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自编量表有:自编的问卷中,比较符合心理测量学原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自编量表有: • 刘靖等人编制的《儿童孤阿独症筛查量表》 • 方丰娟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量表》 • 王晓力的《1-3 岁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筛查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 第一,国内现有的幼儿心理健康测量工具主要是量表,这些量表多数来自国外,其是否适应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能否反映我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第二,多数量表(包括自编量表)只是测量心理健康的一个或几个维度,不够系统,能从宏观角度整体测量幼儿心理健康的量表较少,且缺乏权威性和本土化。
第三,对这些量表的研究应用一般都是局限于某个地区,缺少全国范围内的应用。第三,对这些量表的研究应用一般都是局限于某个地区,缺少全国范围内的应用。 • 第四,自编量表数量少,大都出现在硕博论文中。有些量表虽有较高的信效度,但还有待在更大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