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803 Views
主义画家 - 克斯塔夫 ‧ 克林姆. 古斯塔夫 · 克林姆( Gustav Klimt , 1862 年 7 月 14 日- 1918 年 2 月 6 日,又译古斯塔夫 · 克里姆特)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也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 · 克林姆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喜欢他画作的人称赞有其「沉闷美感」与大胆象征寓意,但是却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画家的负面评价。 克林姆画作另一特色为画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题则为「爱」、「性」、「生」与「死」的轮回宿命。
E N D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又译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也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 • 古斯塔夫·克林姆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喜欢他画作的人称赞有其「沉闷美感」与大胆象征寓意,但是却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画家的负面评价。 • 克林姆画作另一特色为画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题则为「爱」、「性」、「生」与「死」的轮回宿命。 • 克林姆1918年因患上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而身故。
早年与教育 • 克林姆生于邻近维也纳的鲍姆加登,在家中三子四女中排行老二[1]。家里的三个儿子在幼时都展现了艺术的天分。克林姆的父亲恩斯特·克林姆是名来自波西米亚的黄金雕刻匠[2],妻子安娜·克林姆则梦想从事音乐相关工作,但一直没有实现。克林姆小时候家境一直很贫困,当时职缺稀少,移民的经济发展十分艰苦。 • 1876年,克林姆获得了前往维也纳艺术工商学校(Kunstgewerbeschule)的奖学金,并在该校就读至1883年,受训成为一名建筑学画家[2]。当时,他崇敬一流的历史画家汉斯·马卡特。克林姆欣然接受了保守主义的训练;他早期的作品可被归类为学院派[2]。1877年,他的兄弟恩斯特,跟随其父的脚步,成为一位雕刻匠,亦进入该校就读。两兄弟与朋友法兰兹·玛兹曲一起工作,1880年,他们以团体「画家集团」之名,受委托办理了许多任务,并帮助他们的老师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创作壁画[2]。克林姆以创作室内壁画与为戒指路上大型公共建筑的天花板作画,其中包括成功的系列「寓意与象征」(Allegories and Emblems),展开了他的职业生涯。 • 1880年,克林姆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得到了黄金勋章,彰表他为维也纳宫廷剧院的壁画所做的贡献[2]。克林姆也成了慕尼黑大学与维也纳大学的荣誉会员。1892年,克林姆的父亲与兄弟恩斯特皆逝世,克林姆必须承担其父与兄家中的经济责任。这次的悲剧也深深影响了克林姆的艺术理念,很快的克林姆便转向开创了新的个人风格。1890年代早期,克林姆认识了埃米莉·芙洛格(Emilie Flöge),尽管他与其他女人纠缠不清,芙洛格仍成了克林姆终其一生的伴侣。他与芙洛格的关系是否只限于肉体仍是争议不断,但那时期的克林姆至少有了十四个小孩。[3]
维也纳分离派时期 • 1897年,克林姆等人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克林姆并担任了该派的期刊《圣春》(Ver Sacrum)的总裁。克林姆待在分离派一直到1908年。维也纳分离派的目标是提供年轻的非传统创作者一个发表的平台,替维也纳带来外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并自行发行杂志来展示团员的作品[4]。分离派声明没有任何宣言,也不主动鼓励任何显著的风格,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和平共存。政府支持他们的目标,并给予公有土地的租约以建立展览厅。分离派的象征是阿西娜,代表着智慧、技艺、战争的希腊女神--克林姆于1898年画了他的版本。 • 1894年,克林姆受托创作三幅画来装饰维也纳大学大厅的天花板。完成于世纪之交时,克林姆的三幅画:《哲学》、《医学》与《法学》,其激进的主题与取材遭到排山倒海般的批判,被评为「色情」[5]。克林姆舍弃了传统的寓言与象征手法,而使用了更公然表达性欲的新颖表达方式,因此招来了更多纷扰[5]。公众的抗议从四面八方而来--政治、美学与宗教。因此,克林姆的三幅画并没有被放上大厅的天花板。这是克林姆所接受的最后一个公众任务。1945年5月,克林姆的三幅画被党卫队销毁。他的《真相》(Nuda Verita,1899)解释了他更进一步动摇传统的企图。毫无掩饰的裸体红发女人手握着真理之镜,上方引用了席勒风格的字体,写着:「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与艺术满足所有人,那么满足少数人吧。满足全部便坏。」[6]
1902年,克林姆为第十四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完成了《贝多芬横饰带》(Beethoven Frieze),展览主题是对作曲家的褒扬,以一座不朽、色彩斑斓、马克斯·克林格尔所制的雕塑为号召。横饰带只为展览而作,克林姆以亮眼颜料将之直接画上墙壁。展览结束后,画作被保留了,但直到1986年前才开始公开展出。 • 此时期的克林姆并不因公众任务而局限自己。1890年代末期开始,他与芙洛格一家在阿特尔湖(英语:Attersee (lake))岸共度了一年一度的暑假,并在当地画了许多风景画。这些作品构成了除了图形之外,唯一让克林姆认真投入的风格[7]。正式而言,风景画是以相同的精制图样为特征,强调结构、有象征意义的碎片。克林姆成功的使阿特尔湖的作品的深处扁平成为单一平面,人们相信克林姆以透过望远镜观察景色的方式,创作了这些画作。[8] • 巅峰:金色时期与成功 • 克林姆的「金色时期」为他带来了正面评价与成功,并被认为是克林姆的巅峰时期。克林姆此时期的作品常使用金箔,夺目的金色可于《帕拉斯·阿西娜》(1898)与《茱蒂丝一号》(1901)首次见到,金色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则是《艾蒂儿肖像一号》(1907)与《吻》(1907 - 1908)。克林姆很少旅行,但皆以其美丽马赛克镶崁工艺闻名的威尼斯与拉文纳,则很有可能是克林姆得到金色与拜占庭式画风的灵感的旅行地点。1904年,克林姆与其他艺术家于奢华的史托克列宫,富裕比利时企业家的住家进行合作,其亦是新艺术时代最堂皇的建筑物之一。
克林姆负责餐厅的部分,贡献了包括《实现》与《期望》等他最杰出的装饰作品,他曾为此公开表示:「大概是我装饰作品发展的巅峰了[9]。」1907年至1909年间,克林姆画了五幅关于社会女性受包裹于软毛中的油画。他对女装的喜爱,在许多芙洛格展示她所设计的服装的照片中表露无遗。克林姆负责餐厅的部分,贡献了包括《实现》与《期望》等他最杰出的装饰作品,他曾为此公开表示:「大概是我装饰作品发展的巅峰了[9]。」1907年至1909年间,克林姆画了五幅关于社会女性受包裹于软毛中的油画。他对女装的喜爱,在许多芙洛格展示她所设计的服装的照片中表露无遗。 • 于家中工作与放松的同时,克林姆通常穿着凉鞋与长外袍,并不着内衣。他的简单生活稍像是隐居,献身于艺术、家庭与分离主义运动之外的小事,且避免咖啡社交或与其他艺术家的交际。克林姆的声誉常吸引许多支持者到家门来。他作画的步骤总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时小心仔细,需要漫长的时间持续作画。尽管克林姆对性十分活跃,他对风流韵事仍保持谨慎,并避免丑闻。 • 克林姆曾写过一些关于他所见事物与作画手法的事。他常写明信片给芙洛格,但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克林姆在一个被称为「对没有自画像的批注」的珍罕书写纪录写道:「我从来没画过自画像。我对把自己当作绘画主题,比画其他人更缺乏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我没什么特别的。我是一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着的画家……任何想更了解我的人……应该谨慎的看看我的画。」[10]
Reference • 1.^ Fliedl, Gottfried,230页,1994年。 • 2.^ 2.0 2.1 2.2 2.3 2.4 Sabarsky,7页。 • 3.^ John Collins, Klimt: Modernism In The Making, Harry N. Abrams, 2001, p.99, ISBN 0-8884-718-1 • 4.^ Frank Whitford, Klimt, Thames and Hudson, 1990. p.69. • 5.^ 5.0 5.1 Sabarsky, p. 9. • 6.^ Frank Whitford Klimt, Thames and Hudson, 1990, p.52. • 7.^ In recognition of his intensity, the locals called him "Waldschrat", Forest Demon. Koja, Stephan, et al.: Gustav Klimt Landscapes, page 27. Prestel, 2002. • 8.^ Anselm Wagner: "Klimt's Landscapes and the Telescope", Gustav Klimt Landscapes, pages 161-171. Prestel, 2002. • 9.^ Frank Whitford Klimt, Thames and Hudson, 1990, p.103 • 10.^ Frank Whitford Klimt, Thames and Hudson, 1990, p.18
李常生Eddie Lee • Taipei, Taiwan, R.O.C. • From: Interne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leechangsheng4444@gmail.com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