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0 Views
第十一章 崩落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 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即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分类: 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 用浅孔落矿,崩量大,在矿石回采期间,工作面需要支护,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损失贫化小; 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 主要用于深孔和中深孔落矿,生产能力大,损失贫化大;. 第二节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主要特征: 自上而下逐个分段进行回采,每个分段下有专门的底部结构(底柱)。依照落矿方式,可以分为:
E N D
第十一章 崩落采矿法 • 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即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 分类: • 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用浅孔落矿,崩量大,在矿石回采期间,工作面需要支护,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损失贫化小; • 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主要用于深孔和中深孔落矿,生产能力大,损失贫化大;
第二节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主要特征:自上而下逐个分段进行回采,每个分段下有专门的底部结构(底柱)。依照落矿方式,可以分为: • 水平深孔落矿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明显的矿块结构,每个矿块有独立完整的出矿、通风、行人和运材料设备等系统。在崩落层下部有补偿空间,进行自由空间爆破。 • 垂直深孔落矿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积压爆破,并且连续回采,矿块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水平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概述 • 分2~3个分段,各个分段有单独的底部结构; • 在矿石层下部拉底,开补偿空间; • 可留临时矿柱,与矿体一起崩落; • 一次性爆破上面的水平孔,形成20~30m高的崩落矿石层; • 用电耙出矿,耙到溜井,在穿脉运输巷道装矿; • 电耙巷道的通风,下盘脉外行人通风天井进入,清洗电耙道后,经另一端的通风天井流至上阶段的回风巷道排出;
矿块结构参数 • 阶段高度:40~60m • 分段高度:15~25m • 耙道间距:10~15m • 耙运距离:30~50m • 底柱高度:6~8m(采用漏斗受矿)、11~13m(设储矿小井)
采准工作 • 环行运输系统:有穿脉装车和沿脉装车; • 采场溜井:分段独立溜井或上下阶段通过分支溜井与矿石溜井相通; • 采准天井:用于行人、通风和运输材料设备等;两种布置形式(1)按照矿块布置;(2)按照采区布置; • 电耙巷道:一般垂直走向布置;当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形状比较规则时,也采用沿走向布置,此时溜井要尽量布置在矿体内; • 底部结构:包括电耙道、放矿口、(斗穿)、漏斗颈和受矿巷道(漏斗或者堑沟)等组成; • 凿岩天井:位置和数量取决于矿块尺寸、凿岩设备性能和矿石的可凿性。
切割工作 • 包括:开掘补偿空间和劈漏 • 岩石的碎胀:自由空间的深孔或中深孔爆破时,碎胀体积为崩落前原体积的30%;采用挤压爆破是,要小于30%; • 补偿空间系数:K = V1/V (V1: 补偿空间体积; V: 岩石爆破前的体积;) • 碎胀系数(松散系数):Ks = (V1+V)/V; Ks = K +1 • 开掘补偿空间的方法: • 矿石稳固时:先用中深孔拉底→爆破上面的水平孔→放出崩落的矿石形成足够的补偿空间; • 矿石不稳固时:用拉底巷道的空间作为拉底空间。在拉底水平上掘进成组的平巷和横巷,并在平巷和横巷中钻深孔;
回采工作 • 落矿 • 采用水平扇形深孔自由空间爆破方式; • 用YQ-100型潜孔钻钻孔,最小抵抗线为3~3.5m,炮孔密集系数1~1.2,孔径为105~110mm,孔深为 15~20m,中深孔用YG-80和YGZ-90凿岩机钻凿; • 出矿 • 包括放矿、二次破碎和运矿等 • 崩落的矿石的70%~90%是在覆岩下放出的; • 容易造成损失贫化,需要按计划放矿,控制接触面的形状,减少贫化;
采场通风 • 对于通风的具体要求 • 原则上宜采用压入式通风,以减少漏风。当井下负压不大时,采用单一压入式通风;当井下负压很大时,采用压入式为主的抽压混合式通风。 • 通风的重点放在电耙层,把其与总体的通风联系起来,使新鲜风进入电耙道。 • 电耙道的风流应与耙矿方向相反。凿岩井巷和硐室也应该有新鲜风流进入。 • 尽可能避免全部脉内采准,因为这样难以构成正规的通风系统。
小结 • 适用条件:矿石稳固、形状规则、急倾斜中厚以上的矿体; • 优点:每次爆破量大,一般不受相邻采场的牵制,有利于生产衔接; • 缺点:在天井与硐室中凿岩,凿岩工作条件不好;要求矿体条件较高,适应性小,灵活性差。在我国应用不多。
二、垂直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 多采用挤压爆破 • 矿块结构参数为: • 阶段高度:50~60m • 分段高度:10~20m • 分段底柱高:6~8m • 矿块尺寸与电耙道为单元划分,长为25 ~ 30m,宽为10~15m
采准工作 (下盘脉外采准布置) • 穿脉装车的环形运输系统; • 电耙道布置在下盘脉外,采用单侧堑沟式漏斗; • 下两个分段采用独立的垂直放矿溜井,上两个分段用的是斜分支放矿溜井; • 每2~3个矿块设一个行人通风天井,用联络道与各分段电耙道贯通; • 每个矿块的高溜井都与上阶段脉外运输巷道相通,且以联络道与各分段电耙道相连,作为各分段电耙道的回风井。
切割工作 • 包括开掘堑沟和切割立槽; • 在堑沟巷道内钻凿垂直向上的中深孔,与落矿同次分段爆破形成堑沟; • 开凿切割里槽是为了给落矿和堑沟开凿自由面和提供补偿空间; • 可以分为: “八”字形拉槽法和“丁”字形拉槽法;
“八”字形拉槽法 • 适用于中厚度以上的倾斜矿体;
“丁”字形拉槽法 • 掘进切割横巷和切割井 • 两者组成一个倒“丁”字形。
回采工作 • 采用深孔和中深孔落矿。用YG-80型和YGZ-90型凿岩机配FZY-24型圆环雪橇式钻架;深孔用YG-100型潜孔钻机; • 为减少采准工程,可以将凿岩巷道和堑沟巷道合并为一条;暂留的矿石在下个分段放出。 • 广泛使用积压爆破,可以分为: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方案和向崩落矿岩挤压爆破两种回采方法。 • 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方案:崩落矿石所需的空间由崩落矿体中井巷空间所提供。补偿空间系数为15%~20%;优点:(1)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不受矿体形态变化等的影响;(2)对相邻矿块的工程和跑孔影响较小;(3)补偿空间比较均匀,且能按照空间分布情况调整矿量;缺点:采准切割量大,采场结构复杂,落矿边界不整齐;
放矿管理 • 放矿方案 • 平面放矿 • 立面放矿 • 斜面放矿 • 放矿计划的编制 • 确定每漏口放出的总量; • 确定每漏口一轮放出量; • 编绘放矿图表; • 确定放矿步骤;
放矿控制 • 放矿控制就是控制每个漏斗放出矿石的数量和质量。 • 按照规定的截止品位来控制截止放矿点; • 放矿控制是放矿管理的基本工作; • 放矿方案的选择、放矿计划的编制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
评价 • 适用条件 • 地表允许崩落; • 岩石稳固性:上盘岩石不限,下盘岩石不低于中稳; • 矿石稳固性:应允许在矿石中不止采准和切割巷道,应该不低于中稳; • 矿石价值:不是在特殊条件时(倾角75º~78º,厚度大于15~20m,形态比较规整),损失贫化大;应用于开采价值不高的矿体; • 优点 • 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 • 生产能力大; • 采矿与出矿设备简单; • 通风条件好,优贯通风流; • 缺点 • 采准切割工作量大; • 矿石损失贫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