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网络经济环境下广东省制造 企业敏捷制造管理模式研究 报告人 徐学军

新型工业化论坛. 网络经济环境下广东省制造 企业敏捷制造管理模式研究 报告人 徐学军.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陈述提纲. 立论基础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主要工作进展. 立论基础. 1984年,哈佛大学 Wickham. Skinner 将战略概念引入到制造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制造战略的研究课题; 1989 年美国 MIT 发表了 “ 改变世界的机器 ” 的报告,提出了精益生产方式( Lean Production);

nell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网络经济环境下广东省制造 企业敏捷制造管理模式研究 报告人 徐学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型工业化论坛 网络经济环境下广东省制造企业敏捷制造管理模式研究报告人徐学军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 陈述提纲 • 立论基础 •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主要工作进展

  3. 立论基础 • 1984年,哈佛大学Wickham. Skinner将战略概念引入到制造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制造战略的研究课题; • 1989年美国MIT发表了“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报告,提出了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 • 1991年美国Lehigh大学 “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提出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e),其核心是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 • 1995年哈佛商学院的Jeffrey F. Rayport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企业对物质价值链的控制、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新的顾客关系或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Jeffrey F. Rayport 认为,对传统价值链一系列固定活动的安排已经不足以应付当前的挑战。 比如戴尔公司(Dell)、LIFENG公司、联泰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 影响制造业管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环境、技术和管理的因素

  4. 环境因素 • 全球电讯市场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带来电讯、金融服务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与一体化的程度。 •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环境——网络经济环境正在形成。 • 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企业运行规则已不再适用,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生产要素/竞争规则/组织方式/管理手段等。 • 未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不断地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

  5. 珠三角地区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等方面已形成中国及至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珠三角地区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等方面已形成中国及至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 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 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竞争日益激烈; • 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弱; • 资源整合能力与组织能力急待提高。

  6. 管理因素 • 制造企业强调稳定、均衡的批量生产,在多变的市场需求环境下无所适从。 • 管理技术被认为居于次要的地位,尽管政府推动,舆论引导,诸如MRPⅡ、JIT、ERP、TQC等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应用中遇到重重障碍。 • 制造企业重视生产硬件设施的自动化水平,忽视企业组织、管理和人员素质等软件方面水平的提高。

  7. 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把信息系统建设视为一般的技术项目,忽视了信息系统的变革性作用。 • 新技术的实施与企业运作管理模式不能相互协调与配合; • 新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能力不相匹配。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8.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与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与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 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是使制造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的重要条件。 • 如何使得制造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的资源整合与快速反应能力赢得竞争,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9. 研究目标与内容 • 本课题研究要回答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广东省制造企业应如何更好的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0. 网络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 敏捷制造策略 网络经济环境制造企业 价值链重组 产品开发合作模式 供应链流程与组织模式 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模式 制造企业的绩效水平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1. 关键问题 • 供应链结构模式 • 生产与分销网络模式 • 供应链信息分享模式 • 产品合作开发模式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2. 研究方法 • 文献与理论分析 • 建模与仿真 •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大样本分析)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3. 网络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敏捷制造模式 典型行业与企业选择 制造企业标杆管理数据库 典型企业绩效水平标杆 测评研究 研究开发评价、运作流程评价、供应链集成水平评价 典型企业运作绩效水平差距分析 研发流程分析 流程与组织分析 集成水平分析 世界级制造企业运作管理模式分析 研究开发策略的选择 流程与组织方式的重组 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的途径 典型企业运作管理模式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4. 供应链结构问题(流程与组织) • 供应链系统结构指的是供应链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的集合。 • 供应链系统结构分析的重点是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联关系,因为供应链涉及多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组织,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一些整合的关联活动。 • 供应链系统结构研究着眼于供应链整体的优化,强调通过合理的供应链流程、组织和协调机制的设计,以及跨组织的整合来优化供应链系统结构,以达成供应链的绩效目标。

  15. 供应链绩效目标 质量 速度 成本 柔性 结构要素 组织 流程 技术 设施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顾客 供应链系统结构 物料流 资金流 需 信息流 求 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 生产设施、仓储设施、运输设施、信息技术设施等 供应链环境 图1 供应链结构要素 Fig.1 Supply chain strategy analysis elements and decision areas

  16. 产品-流程关系 • Hayes(1978,1985): 产品—流程矩阵 • Fisher(1997):不同产品可根据其市场需求特征分成两种基本类型,即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不同类型的产品要求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与之相匹配,与产品类型特性不匹配的供应链类型将导致供应链的低效运作。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7. 功能型产品 创新型产品 匹配 不匹配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 不匹配 匹配 • 图 供应链类型与产品需求特征的匹配 • Fig. Matching supply chains with products • (资料来源:Marshall L.Fisher,1997)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8. 绩效目标 质量 速度 成本 柔性 决策领域 组织结构 流程结构 产品 环境 主要关注:流程-组织关系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19. the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clude: • (1) The configuration/shape of the supply chain such as the number of tiers, the number of suppliers in each tier,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wo firms engaged in buying and supplying, etc. • (2)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s, typical relationship types are market-based, bureaucracy-based and clan-base. • (3) Formalization of rules, procedures and norms in the operations. • (4) Centralization of the authority or power of decision- making. • (5) Span of control of each key position both in terms of personnel and organization.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0. The product structure we present here has a broader connotat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 Primary product type or product life cycle stage; • Variety of final product • Volume of each final product • Customization of final product • Compositions of key components of final product • Modularization of components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1. The process structure we present here encompasses five sub-dimensions: • (1) Primary process type or process life cycle stage; • (2) Variety of operations process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rocesses; • (3) Process integration between function areas and supply chain partners; • (4) Postponement decisions • (5)Position of the decoupling point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2. 生产分销网络选择问题 • 在选择供应链和物流服务方面,许多企业采用的是“一站式”的设计思想,即为所有的顾客需求配以相同的供应链。随着产品多样性的发展,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种仅追求效率且只关注成本的思维方式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障碍。 • 顾客需求与供应链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不同顾客的需求要求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关于匹配设计的思想可以追溯到Skinner的聚焦生产。90年代后,Fuller将聚焦的概念扩展到物流,Fisher扩展到整个供应链。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3. 供应链分类

  24. 从制造和物流两个角度,根据在订单切入点处制造和物流是采取预测或延迟对供应链进行分类: • “按订单生产”供应链:库存以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形式存在,接到顾客订单后进行生产,此时生产延迟; • “按库存生产”供应链:根据市场预测生产产品,以产成品库存来满足顾客的订单,此时生产预测;

  25. “组装中心”供应链,即按订单组装:库存以半成品的形式存于组装中心,接到顾客订单后进行组装,此时组装延迟。“组装中心”供应链,即按订单组装:库存以半成品的形式存于组装中心,接到顾客订单后进行组装,此时组装延迟。 • 分散的库存模型,即库存储存在多个地区分销中心,此时订单切入点为地区分销中心,物流预测; • 集中的库存模型,即库存集中储存在一个中央分销中心,订单切入点在中央分销中心,有物流延迟

  26. 不同需求情况下的供应链选择

  27. 仿真与建模分析 • 对每种网络类型分别建立仿真模型; • 在不同需求条件下,仿真得出每种类型的最佳库存策略 • 比较同种需求情况下,在最佳库存策略下的各个供应链的绩效指标,从中选优,从而确定各种需求情况下的最佳网络选择。

  28. 供应链信息分享问题 供应链集成管理的发展阶段 • 阶段1:基础供应链的改造 • 该阶段一般采用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进行计划和控制,采用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分销需求计划)系统管理物料分销和运输。 • 阶段2: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 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和ERP(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来实现集成化计划和控制。 • 阶段3: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 此阶段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和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在企业中得到应用。 • 阶段4: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 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29. 斯坦福大学 HAU.LEE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 ,归纳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提供的以下几点功能: • 信息集成, 包括需求信息/生产信息/供应信息等; • 计划同步, 如协调需求计划, 协调补货等 • 工作流协调, 如简化采购, 简化补货 • 新商业模式, 如大规模定制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0. 基于SC的五种e-business模式 • Traditional • E-shopping • Reduced • VMI • EPOS (Disney S.M.)

  31. 供应链信息分享模式 • 以传统的供应链决策模式(Traditional Supply Chain简称TSC)为基点,将供应链协同决策的一般策略按照协同程度的增强的方向进行了分类,如图所示。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2. 当基本的原始数据或信息沿供应链传递的时候,就出现了供应链协作的趋势。仅在操作层上的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e,简称ISSC)意味着只传递关于订单、订单状态、产品的信息以提供客观数据,但并不共同协商决策的供应链各方心态。 • 信息共享与协同预测(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简称CF)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进一步的协同。除了客观订单信息的共享外,合作各方采取一致的顾客需求预测,并将这种预测用于更为深入的各自的订货、库存或生产计划中。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3. 而协同的预测与补给(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简称CFAR)在采取CF策略的同时,生产商还将与供应商共享MRP中已经计划好的订单,并各自应用在补给策略中。 • 协同的预测、计划与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简称CPFR)是供应链合作伙伴运作层全面的协同决策,能够让供应链的成员得到更多的他们自己不能控制的信息,在各类计划中使用,包括一致性需求预测、上游订货信息、上游库存信息、以及MRP中所有的数据信息等,采取一致的订货计划、库存计划和补给计划等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4.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5.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6. 关注点:SC信息分享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cardiff框架

  37. 产品开发的合作问题 • 我们注意到,对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研究,大多是以大型企业内部的新产品开发活动为研究基础(Cooper,1979;Cooper and Kleischmidt,1993,1995;Huang et al,2002),并没有特别注意到最终产品是由众多产品零件(components)组合而成的情形,从而也就没有注意到零件的开发整合有时发生在公司外部而衍生的问题。 • 从企业内部活动角度出发,当一个企业想要开发一项创新产品系统时,相关零件开发任务的协调与分配,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指导协调,各部门或附属零件供应商配合完成的。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38. 新产品开发的过程模型 • 结构化模型 • 权变模型 • 信息模型 • 技术整合模型

  39. 技术整合模型 Marco Iansiti教授提出了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整合模型 : • 产品开发过程包括“技术研究——技术整合——实物开发”三个阶段,技术整合是产品开发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 • 技术整合指的是对新产品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的评价、选择和提炼的方法; • 技术整合的目的是使最终的技术方案与企业的实际环境相匹配,企业的实际环境包括制造生产系统、企业供应商的能力等等。

  40. 相关的研究 • 很多研究均指出供应商的早期参与将使研发企业获得许多实质的利益。例如Dowlatshai(1998)就指出供应商的早期参与可以将供应商的能力整合到制造商的供应链中。Carlisle和Patker(1998)也指出供应商必须参与产品设计的过程才能使其特殊的制造与开发能力得以发挥。 • 这种强调供应商参与制造商产品开发的协同产品开发网络早期被称为设计链(Clark & Starkey,1998;Twigg,1997)。O’Grady和Chuang(2001)将这种协同的关系扩展至所有产品开发相关的协同活动,如协同设计、协同雏形开发以及协同测试等并称之为产品开发链。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41. 新产品开发过程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 新产品开发的驱动力源自市场需求, 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对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具体体现为新产品的质量、成本、上市时间等; • 涉及新产品开发的产权主体是多元的,而且存在一个主体来管理链上的相关活动; • 新产品开发活动是一个多个主体合作与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具有的知识与技术的选择、获取、学习、吸收的统一管理,并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案加以应用,才能够提高产品开发的绩效; • 新产品开发过程需要追求整体优化。

  42. 新产品开发链内涵: 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环节、各节点的参与者的合作与协调,以各自具有的资源、能力按所开发的新产品的要求(如时间、质量、成本等)完成它所承担的义务,实现资源共享,以保证新产品开发获得成功。

  43. 产品开发链的两种模式 • Teece(1984)认为: • 自发性创新不需要组织单位之间的复杂交易,所以在(小的)非整合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运作。 • 系统性创新需要不同组织单位之间的重复交易,所以整合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会对这种创新更有效,这个企业的组织边界将跨越所有参与的组织。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44. 在以模块化主导的产品结构中,产品功能元素与物理模块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零件之间通过柔性的界面联系,各零件可以进行独立的设计。我们把这种模块化主导的产品开发方式称为产品开发链Ⅰ型。在以模块化主导的产品结构中,产品功能元素与物理模块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零件之间通过柔性的界面联系,各零件可以进行独立的设计。我们把这种模块化主导的产品开发方式称为产品开发链Ⅰ型。 • 在以整体形式主导的产品结构中,产品功能元素与物理模块之间一对一的映射是不存在的,零件间共有的界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零件的变化是以其他零件的改变为前提的。我们把这种产品整体形式主导的产品开发方式称为产品开发链Ⅱ型。 版权所有, Center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UT.

  45. 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