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776 Views
推動友善校園之 學生事務工作 業務報告. 報告人:訓委會一、二組楊主任志忠 100 年 9 月 16 日. 報告大綱. 一、 正向管教 業務提示 二、 人權教育 業務提示 三、 法治教育 業務提示 四、 品德教育 業務提示.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 【 正向管教 】 業務提示. 【 正向管教 】 業務~背景說明. 95 年 12 月 27 日 教育基本法第 8 條 修正通過,明定「 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 」,希望藉由法律的制定,開展出具建設性的各項措施與制度,落實保障學生的身體自主權與人格發展權。
E N D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業務報告 報告人:訓委會一、二組楊主任志忠 100 年 9 月 16 日
報告大綱 一、正向管教業務提示 二、人權教育業務提示 三、法治教育業務提示 四、品德教育業務提示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正向管教】業務提示
【正向管教】業務~背景說明 • 95年12月27日教育基本法第8條修正通過,明定「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希望藉由法律的制定,開展出具建設性的各項措施與制度,落實保障學生的身體自主權與人格發展權。 • 本部為配合教育基本法規定,於96年6月22日公布「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訂頒「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明令禁止體罰,積極推動正向管教政策。
【正向管教】業務~執行措施(1) (一)公布注意事項落實禁止體罰政策 96年6月22日公布「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內容涵蓋處罰與體罰定義、輔導與管教目的及原則、輔導與管教方式、紛爭處理及救濟等,明定禁止體罰學生;另訂定「學校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須知」,協助學校瞭解實施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過程中,應注意之問題及應採取之作法。 (二)公布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 96年6月22日函頒「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99年9月28日修訂),透過專業成長,增進全體教育人員正向管教之知能;加強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分工與合作,強化三級預防功能;以教育現場真實案例提出分享與傳承;加強對學校師生宣導正向管教政策。
【正向管教】業務~執行措施(2) (三)建置「愛的教育網」 規劃「相關報導」「常見問答」「教育資源」等專區,並提供「輔導案例」及「研習活動」等資源,供各界瀏覽下載。 (四)修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97年2月5日修正發布「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第六條規定,按教師不當管教或違法處罰之情節輕重,訂定申誡、記過、記大過之懲處。 (五)修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 97年10月15日修正發布「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七條規定,按校長不當管教或違法處罰之情節輕重,訂定申誡、記過、記大過之懲處。
【正向管教】業務~執行措施(2) (六)公布配套措施對照表及架構 於100年1月31日函送禁止體罰、輔導管教配套措施對照表及架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及「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簡報檔、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落實教師輔導管教應辦事項檢核表等資料與各縣市,請學校配合友善校園週活動及相關研習、會議加強宣導,並適時檢討修正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七)成立縣市層級輔導管教輔導團 設置地方層級之輔導管教輔導團,辦理縣市或分區相關進修及研習,依學校需求提供諮詢輔導,並應邀擔任學校本位教師輔導管教研習講師。
【正向管教】業務~執行成果 依據學生校園生活問卷調查結果,在校「從來沒有」被打的學生比例已逐漸由96年1-3月的72.3%提高至100年4-6月的90.7%。 96-100年學生在校從來沒有被打折線圖 資料來源:註1、96至99年數據為教育部國中學生校園生活問卷調查有關學生被打問題調查結果。 註2、100年4至6月之數據為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校園生活問卷調查結果。
【正向管教】業務~結語 • 「禁止體罰、正向管教」為本部向來重視且積極推展的政策。法律明文禁止體罰後,並非教師就沒有輔導與管教學生的義務,而是需要更積極的以教育專業來發展與採用非體罰的管教或處罰方法。 • 為落實教育基本法規定,本部將持續透過行政規劃與督導、協助教師專業成長、降低教師負擔並給予教師支持資源、對教育人員違法或不當管教學生事件之處置、家庭及社會宣導教育等 5 大策略,來協助教師發揮教育專業與正向輔導管教功能。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人權教育】業務提示
【人權教育】業務~背景說明 • 因應時勢變遷及教育需求,本部前於98年4月13日廢止「人權教育實施方案」及「公民教育實踐方案」,另將前開兩方案於98年3月19日合併為「教育部人權教育及公民教育實踐方案」,成為現今推動人權教育之依據。 • 其實施期程自98年1月1日至101年12月31日止為期4年,以落實教育部主管之人權教育,並配合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各項措施,保障學生基本權益及培養學生公民素養為宗旨,期望促進不同族群間相互尊重、包容與關懷之心,並規劃執行具有人權及公民教育實踐精神之優質校園文化。
【人權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 依據「教育部人權教育及公民教育實踐方案」,推動人權教育採5項原則為規準~ • 雙元性自重尊人 • 融入性整合教學 • 全面性結合資源 • 生活性活用實踐 • 漸進性累積推展
【人權教育】業務~執行成果(1) • 於建立友善校園學校環境方面:補助「100年度友善校園人權教育示範學校」。 • 於發展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課程及教材方面:100年2月10日至101年2月29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辦理「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網站設置(第4年)計畫」,持續更新人權教育資訊網及發行電子報,並完成錄製網路教學平台樣本、設立專區對外開放書單影片與提供諮詢等。
【人權教育】業務~執行成果(2) • 於培訓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師資方面:審核補助縣市政府「100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計畫」辦理人權教育研習(含公民教育)。 • 於加強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宣導方面:為促進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之合作,賡續補助民間團體辦理人權教育宣導活動。
【人權教育】業務~執行成果(3) • 配合法務部「人權大步走計畫-落實執行『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概況: • 編纂兩公約各論講義,以「兩公約」與教育權責機關有關條文作教育案例探討,業彙整本部相關單位提供案例並經檢視、修訂及潤飾,業於98年12月1日函送各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作為其編纂各論講義之參考。 • 於100年7月28日以臺訓(一)字第1000132296號函送「主管之校內規章是否符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檢視表,請各主管教育機關輔導權管學校於100年12月10日前完成自評,並請各主管教育機關及本部相關單位將內容納入訪視及評鑑項目內容,以正向鼓勵輔導學校,依據兩公約內涵落實檢討權責法規及行政措施。
【人權教育】業務~結語 • 請各縣市政府賡續依據「教育部人權教育與公民教育實踐方案」之內涵,另配合法務部「人權大步走計畫-落實『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學習地圖』-法務部99年至102年兩公約宣導規劃案」,持續宣導落實人權教育。 • 另請各縣市政府務必督導學校落實執行「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之調查與評估,並請各縣市將學校評估結果作成縣市層級之改進報告,俾利提升所屬學校整體人權環境硬體及軟體品質。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法治教育】業務提示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一、增進教師法治知能 二、規劃法治課程教材 三、發展學校法治措施 四、宣導親職法治觀念 五、加強跨部會合作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1) 1. 增進教師法治知能 • 核定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友善校園計畫 • 人權法治教育研習計103場次 • 法治教育主題78場次 • 防制人口販運研習6場次 • 人權法治教育增能學分班計5班次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2) 2. 規劃法治課程教材 • 於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及「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中實施法治教育。 • 編有「教師法律手冊」,透過各個案例之解說,協助教師增進基本法律常識認知及事件處理能力。 • 委託國語日報社辦理「100年度少年法律專刊」,以 8 開半版、每週出刊 2 次方式,以淺白易懂、活潑有趣的文章和漫畫,並佐以時事,廣泛介紹各項法律及相關資源與知識。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2) 2. 規劃法治課程教材 • 建置相關網站,如設置「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網站及「性別平等教育網站」,並建置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人才資料庫。 • 編製「校園法治教育學生手冊」並予宣導。 • 繪製10集防制霸凌法治教育宣導動畫。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3) 3. 發展學校法治措施 • 與法務部共同編撰「法律基本常識測驗」,並請中小學以多元方式實施辦理。 • 補助22所大學法律系所辦理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計畫。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4) 4.宣導親職法治觀念 • 家長部分:業設置本部就學安全網站並於教育部網站中公告相關補助弱勢學生法令規章;編製「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家長手冊,協助家長了解並規範學童正確使用電腦與網路。 • 縣市政府部分:補助直轄市及各縣市家庭教育預防推廣活動共計辦理159場,共有1萬0,632人次參加。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4) 4.宣導親職法治觀念 • 媒體部分:於教育廣播電臺製播相關法治教育節目、於全國調頻網播出「預防居家詐騙」、「165反詐騙宣導電話」、「春安工作宣導」等3則法治主題廣播公益廣告、製播「別讓滑鼠蒙蔽了你的雙眼」及「think before you post-張貼前 想一想」2支宣導短片。
【法治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4) 5.加強跨部會合作 • 配合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行動計畫」:推動人口販運防制之人權法治及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 配合行政院「犯罪預防及法治教育行動方案」:著重「預防於先」理念,強化犯罪預防及被害預防之教育與宣導 。 • 函知各級學校法務部建置之「學校法治教育人才資料庫」、「社區法律推廣人才資料庫」及「修復式正義」概念之種子教師培訓師資名冊,以供學校查詢運用。
【法治教育】業務~結語 • 請各縣市政府賡續依據「加強學校法治教育計畫」及「各級學校法治教育實施要點」,加強落實法治教育,以提升學生正確之法治觀念,建立積極之法治態度,培育知法守法的現代化國民。 • 另請各縣市政府將以下議題:(1)人口販運防制宣導(2)校園智慧財產權保護宣導(3)校園霸凌事件防制宣導(4)反詐騙預防宣導(5)保護動物防範凌虐宣導,併同納入法治教育內涵廣為宣導。
推動友善校園之學生事務工作~ 【品德教育】業務提示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1)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Guidelines for Facilitating Character and/or Moral Education Programs ) 一、推動原因: • 學生良善品德,是教育之基礎工程。 • 內涵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亦屬知善、樂善與行善之全人發展。學生品德陶冶,不僅在強化個體良善品德,增進個人生活幸福;更期兼顧個人與社會的良善發展,涵養身為現代公民應有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期社會更良善發展 。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2)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二、推動方式: • 98年12月4日修正函頒「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著重「品德核心價值」建立與其「行為準則」之實踐。 • 「品德核心價值」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基於知善、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加以判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其不僅可彰顯個人道德品質,並可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諸如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誠實信用、自主自律、公平正義、行善關懷等。 • 「行為準則」乃奠基於品德核心價值,加以具體落實於現代生活的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之言行規範 。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3)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3)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三、推動目標 • 鼓勵各校以民主方式凝聚共識,藉由討論、思辨與反省加以審視當代品德核心價值,進而選擇可彰顯學校特色與需求的核心價值,並建構親師生的具體行為準則 • 引導並協助學校發展品德文化 • 提升家長與社區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程度 • 結合政府、學校與民間團體資源,強化社會品德教育功能 多元教學方法 師生成長 品德向下扎根 品德全民普及 學校落實推動 家長參與 教師典範學習 民間合作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4)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四、推動策略 (一)教育部 1.培訓品德教育種子教師與行政團隊 2.創新品德教育6E教學方法及成效評量 3.強化品德教育課程活動內涵 4.鼓勵品德教育教材及推動策略之研發及調查 5.發展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 6.推廣品德教育宣導及實踐活動
品德多元創新教學 6E Experience 資料來源: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傅木龍 2009 / 11 / 05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5)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二)直轄縣市政府 1.培訓品德教育種子教師與行政團隊 2.創新品德教育6E教學方法及成效評量 3.強化品德教育課程活動內涵 4.鼓勵品德教育教材及推動策略之研發及調查 5.發展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 6.推廣品德教育宣導及實踐活動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6)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三)各級學校 • 成立學校層級之「品德教育推動小組」。 • 建立學校品德教育自我檢核機制,並能涵蓋「十大評鑑指標」。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措施 (7)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簡介 (四)家庭與社會 • 鼓勵各縣市社區大學及家庭教育中心辦理品德教育相關親職課程及推廣活動。 • 鼓勵與獎勵民間團體辦理品德教育相關宣導活動,提升社會大眾與家長對品德核心價值之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1) 一、補助縣市政府辦理品德教育相關活動 (含培訓品德教育種子教師與成長活動) 100年補助22縣市辦理品德教育相關活動共計426場(含:表揚活動、教案實例徵選活動、親師生成長活動、種子教師培訓活動、研習與觀摩相關活動)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2) 二、辦理「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調查 研究計畫」 (一)執行單位:99年起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 (執行期程:99年1月1日至103年3月31日,共計4年3個月) (二)執行目的: • 透過統整各校推動品德教育之核心價值內容並蒐集各校校訓,了解各校品德核心價值之行為準則建立情形及了解學校推動品德教育之現況(含:課程、師資及學生認知、態度與行為)。 • 藉由調查結果,建立推動品德教育對學生行為改變影響之長期性研究調查問卷,以做為未來本部推動品德教育政策推動之參考。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3) 三、發展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 為促進各級學校發展品德教育教學方法與推動策略,並透過成果發表與經驗分享,帶動整體學校社群之品德教育發展與永續經營,辦理「教育部補助辦理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 99學年度獲補助之學校共計103所(國小51校、國中20校、高中職21所、特殊學校3所及大專校院8所)、100學年度獲補助之學校共計239所(國小121校、國中50校、高中職48所、特殊學校4所及大專校院16所)。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4) 四、推動終身學習行動331活動 為培養「學習型公民」,實踐「學習型社會」,透過推動鼓勵社會大眾每天至少學習30分鐘、運動30分鐘、日行一善(331),以倡導社會大眾培養規律運動與學習的習慣,並時時秉持反省感恩的正向態度,面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品德教育】業務~執行成果 (5) 五、扎根品德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 為使品德教育之推動,能與家庭教育密切相互結合,本部已專案規劃辦理「全國孝親家庭月」及「祖父母節」活動,希冀透過舉辦孝親家庭楷模選拔表揚及相關創意活動等方式,倡導「父母慈、子女孝」及「尊老敬老」等家庭倫理觀念,重塑青少年正當品格,逐步導正校園及社會風氣。
【品德教育】業務~結語 一、 請依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推動辦理,並融入臺灣社會核心價值(如:正直、善良、誠信、勤奮、進取、包容、廉潔、廉能等)與331理念(每天學習3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日行一善),結合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家長團體及媒體網路資源,以導引親職與社會教育的正向發。 二、將品德教育列入督學視導項目及所屬中小學校務評鑑中,並督導各校進行自我檢核。 三、請各縣市結合獲本部補助之「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及獲表揚之「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辦理所屬學校之品德教育活動,並表揚執行成效優良之學校及致力推動品德教育之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及民間團體等,並將其經驗進行分享,並透過多元整合宣導,以促進品德教育的區域性發展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