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78 Views
供應鏈管理之課堂報告. 班級:企電三甲 組員: 4991B002 胡巧苹 4991B003 涂瑋真 4991B006 張淑芬 4991B008 莊惠晶 4991B044 宋雅燕 授課老師:楊金山 老師. 2012.11.30. 本組選擇的是由 開南管理學院資訊及電子商務研究所的研究生 - 冷建強編寫的論文 論文題目是: RFID/Barcode 並行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 以圖書 管理系統為例.
E N D
供應鏈管理之課堂報告 班級:企電三甲 組員:4991B002 胡巧苹 4991B003 涂瑋真 4991B006 張淑芬 4991B008 莊惠晶 4991B044 宋雅燕 授課老師:楊金山 老師 2012.11.30
本組選擇的是由開南管理學院資訊及電子商務研究所的研究生 - 冷建強編寫的論文 論文題目是:RFID/Barcode並行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 以圖書 管理系統為例 相關論文閱讀報告
無線射頻辨識(RFID)可以藉非接觸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讀取與更新,以電子產品編碼的方式(EPC),漸漸取代條碼的讀取方式。無線射頻辨識(RFID)可以藉非接觸的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讀取與更新,以電子產品編碼的方式(EPC),漸漸取代條碼的讀取方式。 RFID雖然具有可同時整批讀取、可程式化、儲存大量資料、耐久性等優點,但是容易受到水份和金屬的影響,造成辨識上的困難,而且,RFID的成本較為昂貴。 論文摘要
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已日益成熟,應用的層面也越來越廣泛,而且,具有其市場需求開發研究的價值,許多市場分析、顧問公司及設備製造商更預估未來RFID會創造出驚人的市場規模,各種產業對RFID更是注意。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已日益成熟,應用的層面也越來越廣泛,而且,具有其市場需求開發研究的價值,許多市場分析、顧問公司及設備製造商更預估未來RFID會創造出驚人的市場規模,各種產業對RFID更是注意。 台灣在2004年3月,在工研院與經濟部的主導下,成立了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強化國內RFID相關產品設計、開發、量產及系統應用的能力,共同促進台灣RFID產業商機及其國際領導地位。 研究者動機
RFID系統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能夠與企業廠商的應用整合,並將RFID所收集的資訊傳送到企業內所需的地方,作為最佳的運用,增進企業的效益,提升服務品質,但是,目前RFID系統的應用情形並不如預期,許多企業廠商對RFID所帶來的效益,在認知上有很大的差距,造成RFID技術難以推廣。RFID系統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能夠與企業廠商的應用整合,並將RFID所收集的資訊傳送到企業內所需的地方,作為最佳的運用,增進企業的效益,提升服務品質,但是,目前RFID系統的應用情形並不如預期,許多企業廠商對RFID所帶來的效益,在認知上有很大的差距,造成RFID技術難以推廣。
(該論文以圖書管理系統為例) 讀者與館藏資料可結合RFID擴大應用,圖書館內部作業以RFID取代條碼,可達到讀者自助借還書、防盜偵測、快速盤點作業、尋找錯置圖書等功能,但是系統的可靠度不足、易受干擾、成本的問題,所以無法全面導入圖書館。 而論文中,則以EPC架構,自行開發的中介軟體為方向,以連結既有物流系統的條碼和RFID為主要目標提出以RFID和條碼共存的「通用型產品ID系統」。 研究者目的
1960年開始使用於火車的車廂辨識,1970年因美國超市處裡顧客結帳速度過慢,出錯率高,效率又低,因此由一群零售商、批發商和雜貨製造商組成委員會,與IBM、NCR等當時主要的電腦廠商共同尋求解決方法,並制定出一產業間共同的商品代碼 – 環球商品代碼(UPC),1973年美國統一編碼協會選用UPC碼建立了條碼系統,制定了相關的標準,1974年條碼技術開始由研究階段進入大規模實際應用階段。 認識條碼
條碼使用至今,已被廣泛的運用,像是:製造業、物流業、公家機關公文管理、圖書管理、醫院病歷管理、資產管理等。條碼使用至今,已被廣泛的運用,像是:製造業、物流業、公家機關公文管理、圖書管理、醫院病歷管理、資產管理等。 最適合用於POS系統(銷售時點情報管理系統)中,可讓消費者、製造商、零售商、貿易商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如果經營者可即時掌握銷售情報,控制商品訂購量、庫存量與商品種類,使商品流通順暢,同時藉由條碼使用商品自動化,降低成本、提高獲利。
1995年EAN與UCC簽署共同協定確定結盟,使UPC與EAN碼得以相容,並在政策、行政管理、系統開發及策略步調上達到一致化的需求,而系統也合併稱為EAN/UCC系統。1995年EAN與UCC簽署共同協定確定結盟,使UPC與EAN碼得以相容,並在政策、行政管理、系統開發及策略步調上達到一致化的需求,而系統也合併稱為EAN/UCC系統。 資料載體為EAN/UCC系統重要的資料攜帶工具,無論是交易品項識別、位址識別、運送容器識別或是補充性資料,其編碼均須轉換成條碼形式,才能使物流作業過程更順利,系統中的編碼數字提供作業人員讀取識別之用,條碼則是提供掃瞄器讀取,並且轉換成其所攜帶的實際資料。 EAN/UCC系統的資料載體分為EAN/UCC-8、EAN/UCC-13、ITF-14及EAN/UCC-128四種。 EAN/UCC的新式條碼
全球交易品項識別代碼(GTIN) 用於全球性的單一品項識別。商品符號印製和識別主要是使商品的零售點、商品的補給點、倉儲管理點、銷售分析等自動化,以及增進其它廣泛商業用途的效率,全球交易品項識別代碼包括EAN/UCC-8、EAN/UCC-13及EAN/UCC-14三種不同的識別編碼,使用者依需求和用途選用適當的識別符號。編碼結構是以左邊補0的型式,成為14個資料結構的型態儲存於資料庫中。 介紹編碼體系
全球位址碼(GLN) 在貿易的過程中,貿易夥伴通常會需要不斷的傳遞相關的企業名稱、地址或是其他相關資料,GLN編碼可取代一長串相關名稱或地址的文數字描述,讓彼此更容易識別,因而提高資料交換傳遞效率,大量節省作業成本。編碼結構是前3碼為國家代碼,接下來的9位數字為廠商代碼或廠商設定的管理品項號碼,最後1碼為檢核碼,共13位數字組成。
運送容器序號(SSCC) 是一項標準的識別號碼,主要是為物流單位的獨一識別符號。從每個物流單位上的SSCC可以個別的追蹤每個物品的實際流向和相隨的資訊,所以可以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用途上。編碼結構為1位數的包裝指示碼、3位數的國家代碼、6位數的廠商代碼、7位數序號及1位檢核碼,共18位數組成。
全球個體資產識別碼(GIAI) 全球運作過程中,都存在著為數相當可觀的固定資產,這些資產不是與企業獲利有直接關聯的產品,但是這些資產卻是企業運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企業角度而言,資產的管理與產品行銷獲利同等重要,因此,EAN/UCC組織訂定了這套可適用於全球各產業的資產識別標準,來定義任一企業固定資產實體的編碼標準。GIAI的資料載體為EAN/UCC-128符號,其後攜帶的資料內容為GIAI,編號以應用識別碼8004做為GIAI的開頭,各廠商可視需要而編定,但總資料長度不得超過30個字元。
全球可回收性資產識別碼(GRAI) 企業運作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經過使用後可回收,並且由企業本身或是供應鏈中其他成員重複使用的資產。GRAI提供了對於這些有價值資產唯一性的識別,GRAI的資料載體與GIAI相同,均為EAN/UCC-128符號,編號以應用識別碼8003做為GIAI的開頭,其後攜帶的資料內容為可回收性資產相關識別碼。
全球服務關係碼(GSRN) 為克服資訊情報的取得與個人隱私問題之間的衝突,EAN/UCC系統編制了全球服務關係碼,來消除這些衝突與矛盾。這是一套唯一性的識別編碼系統,能定義資料庫中所記錄的重覆性服務。GSRN的資料載體為EAN/UCC-128符號,編號以應用識別碼8018作為GSRN的開端,其後攜帶的資料內容為全球服務關係碼,編碼結構為廠商代碼及服務參考碼,共17碼,再加一位數的檢核碼。
我國商品條碼推廣組織-中華民國商品條碼策進會於1986年加入EAN組織,1987年取得”471”開頭,為國家代碼。我國商品條碼推廣組織-中華民國商品條碼策進會於1986年加入EAN組織,1987年取得”471”開頭,為國家代碼。 除了台灣之外,像是波蘭590、墨西哥750、國際標準圖書編號978、尼加拉瓜743、以色列729、阿根廷779、古巴850、巴西789、南韓880、新加坡888……等各國開頭代碼和一些通用開頭碼。
以EAN/UCC-13為研究的條碼,為EAN的標準編碼形式,主要用於零售包裝之商品,由13組數字組成,區分為4個部份:以EAN/UCC-13為研究的條碼,為EAN的標準編碼形式,主要用於零售包裝之商品,由13組數字組成,區分為4個部份: (1)國家代碼→編碼中最前面的3個數字,用來 區別商品條碼的使用國家或管理單位。 (2)廠商代碼→各國商品條碼的管理機構核發給 廠商的號碼,共6位數。 (3)商品代碼→3位數字,有廠商自行編定,按 一物一號的原則,不同的商品賦於不同的序 號。 (4)檢核碼→依照10法則計算而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衍生 1960年研究出專用的無線電標籤 直到1990年有重大突破 2003年波灣戰爭中,被英美聯軍大量採用 兩股主要推動的力量:美國最大零售業WallWark、 美國國防部 RFID簡介
RFID可分成3個部份: 電子標籤(Tag) 具有類比、數位及記憶體功能的晶片,依不同頻率、應用 環境而設計的天線所組成。 讀取器(Reader) 由類比控制、數位控制、中央處裡單元以及讀取天線所組 成可達到每秒辨識數百個不同電子標籤的辨識功能。 中介軟體(Middleware) 主要透有線和無線的方式,經由讀取器讀取或接收電子標 籤的內部數位資訊,利用資訊配合不同的應用需求結合網 路功能應用於生產、物流、倉儲等。
依據電子標籤是否附加電池來可區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依據電子標籤是否附加電池來可區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主動式:需附加電池、系統另外增加喚醒裝 置、平時處於休眠狀態、傳輸距離較 長、體積較大。 ◎被動式:能源由讀取器提供、不需附加電池所 以體積小、使用期限較長、讀取距離 較短、成本較高
依據記憶體讀寫功能可區分為唯讀、僅能寫入一次多次讀取及可重覆讀寫依據記憶體讀寫功能可區分為唯讀、僅能寫入一次多次讀取及可重覆讀寫 唯讀(Read-Only;R/O):成本較低、應用於門禁管理、車輛管理、物流管理 僅能寫入一次多次讀取(Write-Once Read-Many ;WORM): 可重覆讀寫(Read-Write;R/W):成本較高、應用於航空貨運及行李管理、信用卡服務
依據使用頻率的不同可區分為低頻(LF)和高頻(HF)。依據使用頻率的不同可區分為低頻(LF)和高頻(HF)。 ◎ 低頻: 優點→靠近金屬或液體時能夠有效發射訊號。 缺點→讀取距離短、無法同時進行多標籤的讀 取 ◎ 高頻: 優點→傳輸速度快、成本較低、可進行多標籤辨 識 缺點→不適用於金屬或液體的物品 高頻應用範圍:航空旅客與行李管理系統、貨架及棧板 管理、出貨管理、物流管理。
可以是任何物件的標準編碼,適合以RFID標籤來承載,結合網際網路的環境與資訊科技,使物件與電腦能夠互相連結溝通。可以是任何物件的標準編碼,適合以RFID標籤來承載,結合網際網路的環境與資訊科技,使物件與電腦能夠互相連結溝通。 操作方式:(1)將EPC碼存放在標籤中 (2)讀碼器在物品移動時,發射無線電 波感應物品上的標籤 (3)後端系統展開資料的查詢與存取。 產品電子編號(EPC)
EPCglobal標準起源於終端用戶的使用需求提出,透過EPCglobal.Inc組織下的行動小組,收集並分工處理這些需求,行動小組下分成商業行動組和技術行動組,其組成份子網羅終端使用者、以及供應鏈、策略發展和資訊科技專家。EPCglobal標準起源於終端用戶的使用需求提出,透過EPCglobal.Inc組織下的行動小組,收集並分工處理這些需求,行動小組下分成商業行動組和技術行動組,其組成份子網羅終端使用者、以及供應鏈、策略發展和資訊科技專家。 產業需求反應
工作小組(WG)把終端使用者提出的需求轉變成為商業解決方案,藉由EPCglobal網路引導規則改變,再加以採用。工作小組(WG)把終端使用者提出的需求轉變成為商業解決方案,藉由EPCglobal網路引導規則改變,再加以採用。 經過這些階段,因而建立了相關的規格書、概念與理論。 標準制定與維護
以公佈說明書的方式解釋EPC之標準,並不定期更新版 本,提供最新資訊給EPC科技的使用者。 現階段在網路上已公佈且能自由下載的說明書: (1)EPC標籤資料規格1.1版 (2)900MHz Class 0 射頻識別標籤規格 (3)13.56MHz ISM 頻譜 Class 1 射頻識別標籤介面規格 (4)860MHz-930MHz Class 1 射頻辨識標籤之射頻與邏輯的 通訊介面規格 (5)讀碼器協定 (6)Savant 規格 (7)實體標記語言(PML)核心規格 (8)物件名稱服務系統規格 EPC標準規格
產品電子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 標籤(Tags)和讀碼器(Reader) EPC中介軟體(EPC Middleware) 物件名稱服務(Object Name Service,ONS) EPC資訊服務(EPC Information Services ,EPCIS) 傳遞物件資訊的網路構成的五個主要元素
號碼容量大:當EPC碼核發後,使用者可依據其產業需要進行後續編碼,容量不僅能容納現行的需要,也兼顧未來發展使其能進行擴充。號碼容量大:當EPC碼核發後,使用者可依據其產業需要進行後續編碼,容量不僅能容納現行的需要,也兼顧未來發展使其能進行擴充。 獨一無二的號碼:視物件的單一品項為不同個體的設計。 可擴充性:EPC碼容量極大化,保留許多剩餘空間得以隨時擴展編碼。 EPC編碼的特色
‧標頭:為EPC碼的第一部分,主要定義該EPC碼的長度、識別類型和‧標頭:為EPC碼的第一部分,主要定義該EPC碼的長度、識別類型和 該標籤的編碼結構。 ‧一般管理者代號:為一個組織代號,也是公司代碼,具獨一無二的特 性,負責維護結構中最後兩組連續號碼。 ‧物件類別碼:在EPC編碼結構的角色為辨識物件的形式以及類型,也 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 ‧序列號:連續號也同樣具有單一的特性,賦予物件類別中物件的最後 一層,使得同一種物件得以區分不同個體
EAN/UCC條碼系統中,不同的系統其編碼隨適用對象有不同的內容組成。EAN/UCC條碼系統中,不同的系統其編碼隨適用對象有不同的內容組成。 EPC編碼型態保留傳統條碼編碼方式,可依照需要彈性增加或刪減號碼群的組成。 EPCglobal網路使用EPC碼,建立一個RFID全球標準架構,使交易夥伴間達成加速訂單的處理。
通常射頻標籤是安裝在識別對象上,儲存被識別對象的相關資訊。通常射頻標籤是安裝在識別對象上,儲存被識別對象的相關資訊。 標籤可以是”卡”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標籤的種類: →依能量傳遞方式-主動式、被動式 →根據射頻標籤的讀寫方式-讀型標籤、讀寫型標 籤 →根據射頻標籤有無電源-無源標籤、有源標籤 →根據射頻標籤的工作頻率-低類標籤、高類標籤、微波標 籤 →根據射頻標籤的工作距離-遠程標籤、進程標籤、超近程 標籤 EPC標籤
儲存的唯一資料是96位或64位產品電子代碼。 通常是被動式射頻標籤。 全球統一標準、規格化的射頻標籤。 EPC標籤特徵
射頻讀碼器是利用射頻技術標籤中的資料讀出,或將標籤所需儲存的資料寫入標籤的裝置,讀出的標籤資料通過電腦及網路系統進行管理和資訊傳輸。射頻讀碼器是利用射頻技術標籤中的資料讀出,或將標籤所需儲存的資料寫入標籤的裝置,讀出的標籤資料通過電腦及網路系統進行管理和資訊傳輸。 EPC讀碼器特徵:兼容性、適應性、易於發展、易於維護。 階段性發展:目前EPC規格的讀碼器設計是配合被動式 EPC規格標籤,雙方互動間產生一種磁場,標籤內的天線即會吸引磁場中的能量,反射EPC碼給讀碼器,此一通訊方式稱為誘導耦合。讀取範圍隨頻率高低呈正向變化,低頻時,Reader僅能辨識一尺內的物品,超高頻辨識距離可達10到20公尺之間。 EPC讀碼器
EPC系統的資訊網路系統是在網際網路互連的基礎上,通過Savant管理軟體系統、物件名稱解析服務系統、實體標記語言,實現全球的「實物互聯網」。EPC系統的資訊網路系統是在網際網路互連的基礎上,通過Savant管理軟體系統、物件名稱解析服務系統、實體標記語言,實現全球的「實物互聯網」。 1.物件名稱服務(ONS):全球性的追蹤物品網絡 需要一些特殊的網絡結構,這個角色就由ONS 來擔當。是一個自動的網絡服務系統,是將一 台電腦定位到網際網路上的某一具體地點的服 務。
2.實體標記語言(PML):是以XML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新的標準電腦網路語言,目標是為物理實體的遠程監控和環境監控提供一種簡單、通用的描述語言,應用在存貨跟蹤、供應鏈管理、自動處理事務等方面。2.實體標記語言(PML):是以XML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新的標準電腦網路語言,目標是為物理實體的遠程監控和環境監控提供一種簡單、通用的描述語言,應用在存貨跟蹤、供應鏈管理、自動處理事務等方面。 (1)PML所描述的資訊類型:直接從EPC網路的基層組織中 採集來的資訊作為實體標記語言的一部份進行建模。包 括位置資訊、產品相關資訊、組成資訊等。 (2)PML語言在整個EPC系統中的作用:PML在EPC系統中 主要充當不同部分的共同介面。像是第三方應用程式企 業資源規劃、管理執行系統及PML伺服器之間的資料交 換。
3.SAVANT系統:為一軟體科技,擅長處理巨量 資料、靈活過濾數據,主要目的是管理並移動資 訊,防止企業和公用網路的超載。 ※其主要任務:資料校對、讀碼器間協調、資料 傳送、資料儲存、任務管理
整合各系統實際運作時,RFID不僅在技術開發要精進,讀取處理RFID資訊的系統端也要跟著精進,這就是所謂的中介軟體。整合各系統實際運作時,RFID不僅在技術開發要精進,讀取處理RFID資訊的系統端也要跟著精進,這就是所謂的中介軟體。 目前市場上所提供之中介軟體主要分成四類型:獨立中介軟體、ERP系統模組、核心模組、自行開發 對於台灣龐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投入數百萬的中介軟體或大量人力自行開發,似乎並不適合,反而具備RFID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或是以Middleware核心模組的簡易Middleware較為經濟實惠。 扮演RFID標籤和應用程式之間中介的角色,應該包括四個功能:協調讀卡機、資料過濾與聚集、資料路線發送與整合、程序管理 通用型產品ID系統
通用型產品ID系統主要是以ASP.NET為程式語言,會選用ASP.NET來設計是因為該語言有以下特點:通用型產品ID系統主要是以ASP.NET為程式語言,會選用ASP.NET來設計是因為該語言有以下特點: (1)各種瀏覽器適用 (2)語言相容性高 (3)隱密性、安全性高 (4)易於操控資料庫 (5)物件導向學習容易
EPC 的存在不是為了取代現有條碼系統,而是為了輔助各 行各業在應用條碼時所遭遇到的困境,例如:以EAN-13 碼 轉換成EPC碼。 研究者以書籍資料做為實驗的資料庫,因為書籍資料也是 使用EAN/UCC-13碼的標準編碼格式。 研究者使用EPC架構做為RFID/Barcode並行系統介面的架構 ,將條碼讀入系統資料庫後,利用程式把EPC碼全都轉換成 EPC格式的內碼。該系統採用GID-96(就是96位元)的EPC編 碼格式,為了符合未來擴充功能的需求。 RFID 平台介面模式架構
RFID 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稱為未來震撼人類生活的十大重要技術之一,也被視為「Internet 2」。 此論文所研究的是條碼和RFID 系統並存,並透過RFID 的特性來延伸條碼的特性,以降低全面導入RFID 的風險。 RFID不能普及推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成本的問題,而且目前也有隱私權問題還未解決。 嚴重失業問題需要去克服,企業採用無線射頻識別系統後,將接手原來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並進一步取代人工操作。 結論與建議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516928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516928 http://www.gs1tw.org/twct/web/EPC/epc01.html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Z_TRO./search#result 參考資料 • http://www.pptbz.com/pptpic/pptpic_1888.html • http://www.templateswise.com/ • http://www.soezblog.com/plate/user/fang/
報 告 結 束 謝 謝 聆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