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一代宗师 —— 蔡元培( 1868 年 — 1940 年).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 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ne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2. 一代宗师——蔡元培(1868年—1940年) •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3.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 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气象一新,成为 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 的基地,并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 北京大学

  4. 教育思想体系蔡元培提出的 • 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主义教育 急务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中心 世界观教育 终极目的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 美感教育 桥梁

  5.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 美感教育 •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6. 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时,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二是他毕生倡导美育。 蔡元培先生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他以这种身份和地位倡导美育,对美育的推广和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美育之父。 蔡元培为中国美术会特刊题字

  7. 一 蔡元培和美育 • 蔡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感情教育。

  8. (一)美育的由来 •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 •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805年)德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席勒塑像

  9. 席勒给丹麦亲王写了27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1795年陆续发表在他主编的《季节女神》上,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向客观唯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

  10.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使用过的德文词组 Ästhetische Erziehung翻译过来的。 •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王国维像

  11.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蔡元培先生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史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

  12. 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哲学家耶格尔在其著作《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中,逐篇分析了柏拉图的对话,极其详尽地研究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美育思想。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哲学家耶格尔在其著作《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中,逐篇分析了柏拉图的对话,极其详尽地研究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Paideia: 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

  13. 统治者 卫士 生产者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理想的城邦国家。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针对统治者和卫士,柏拉图制订了理想的教育计划。 • 耶格尔指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的著作,而是迄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最好论著。

  14. 柏拉图美育思想的若干特点 •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而柏拉图又把艺术完全变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 •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柏拉图还注意美育的方法。 • 最后,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透的,甚至是同一的。 柏拉图对话集 14

  15. 荷马是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是希腊最权威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荷马的态度成为西方美育思想史上有趣的现象之一。荷马是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是希腊最权威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荷马的态度成为西方美育思想史上有趣的现象之一。 荷马 荷马史诗

  16.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 • 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 为什么心灵的教育(心育)恰恰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呢?这在学理上有什么依据吗?这要从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命名谈起。 鲍姆嘉通

  17.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鲍姆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Asthetica)构成的,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美学”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

  18. 人的精神世界 知 逻辑学研究知 真 善 情 伦理学研究意 意 美学研究情 ?研究情 美 莱布尼兹

  19.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54年~149年) •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20.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为美。 • 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中,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起源。这表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

  21. 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的观点,他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是感情。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的观点,他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是感情。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 • 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别与智育、美育和德育相对应。所以,知、情、意的划分是中国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学术基础。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应用,德育者教道德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

  22. 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康德

  23. 席勒把审美自由看作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提,这无疑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指出,过分夸大艺术和美的作用是浪漫运动时期的一种通病,“始作俑者”正是席勒。席勒把审美自由看作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提,这无疑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指出,过分夸大艺术和美的作用是浪漫运动时期的一种通病,“始作俑者”正是席勒。 朱光潜 •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把席勒的《美育书简》说成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著作,称席勒是把握到现代性的第一人。 哈贝马斯

  24. (二)以美育代宗教

  25.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 第1卷第1号青年杂志 第1卷第1号《新青年》 • 1930年和1932年蔡元培先生又分别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篇文章。

  26. 宗教和美育的比较 • 审美意识不具有宗教根源,宗教意识却具有审美根源。为了更有效地对人发生影响,宗教利用了人的审美需要。 • 宗教和艺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可以相互交织,但是它们有根本区别。宗教通过审美价值肯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即神的存在。而美育则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在功能上,宗教和艺术也有相同的地方——补偿作用。 • 宗教的补偿作用是“要人对于一切不满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不舒服能统统去掉”。宗教补偿是以非现实的、死后的回报来安抚人。 • 艺术也有补偿作用。不过,艺术补偿是弥补人的有限生活中的不足,从精神上补充、充实现实世界。

  27. 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 • 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必须以美育代替宗教。 • 蔡元培先生认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 因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以美育代宗教”是以自由反对强制、以进步反对保守、以普及反对局限的一种文化变革。

  28. 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很热衷的关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获得了新的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导致世界的“除魅”。“除魅”的意思就是“使失去魅力”、“使失去吸引力”。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很热衷的关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获得了新的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导致世界的“除魅”。“除魅”的意思就是“使失去魅力”、“使失去吸引力”。 • 在世界除魅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衰退,宗教活动变得理性化。艺术和美育可以成为宗教体验的替代品。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性也成为审美现代性的重要标识。 韦伯

  29.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1.美育的内涵 三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

  30. 美育的内涵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31. [礼] 遵守规则 远离鄙俗

  32. [乐] 感官享受 情绪快乐

  33. [射] 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

  34. [御] 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

  35. [书] 探赜钩深 幽赞神明

  36. [ 论语 . 泰伯 ] 孔 子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37. 美 育 狭义: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广义: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 价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38.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2.美育的功能和目的 三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

  39. 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的功能 第1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情感发泄 心理健康 本能和情感 高尚和纯洁的境界 第2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和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多彩的世界 随处吸收 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第3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自然对我们的限制 创造艺术 欣赏艺术 超越自然的限制 成为自然的主宰

  40. 美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值取向。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美育,使个人接收某个社会关于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的概念,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包括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完善人的审美趣味,培养人在艺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对化。

  41. 美 育 德 育 智 育 • 蔡元培先生说,踢球必要先研究踢的方法,知道了踢法,才是具备踢球的知识。可假如你不高兴踢,那就永远也踢不好球,具备再多的踢球知识也没用。美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兴趣。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感情,使其完美发达,这说明美育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可另一方面,美育又像培养踢球的兴趣一样,可以成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手段,发展美育,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42.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美育的实施 四

  43. 蔡元培 (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美学史 美的表现 美的鉴赏 美术 美的文化 书法研究会 画法研究会 音乐研究会 《美育实施的方法》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44. 健康的雕塑 优美的画面 欢快的音乐 美妙的景致 绚烂的花朵 家庭美育

  45. [学校美育] • 舞蹈 • 唱歌 • 手工 • 体育 • 数学 • 语文 • 理智和情感不可偏枯 • 科学和艺术不可偏费

  46. 社会美育 法 国 巴 黎 卢 浮 宫

  47. 社会美育 上海美术馆抽象派画展

  48. 社会美育 欧 洲 街 景

  49. 社会美育 中 国 西 安 兵 马 俑

  50. 社会美育 中国少数民族风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