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936 Views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一代宗师 —— 蔡元培( 1868 年 — 1940 年).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 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E N D
一代宗师——蔡元培(1868年—1940年) • 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
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 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气象一新,成为 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 的基地,并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 北京大学
教育思想体系蔡元培提出的 • 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主义教育 急务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中心 世界观教育 终极目的 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 美感教育 桥梁
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 美感教育 •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时,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二是他毕生倡导美育。 蔡元培先生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他以这种身份和地位倡导美育,对美育的推广和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美育之父。 蔡元培为中国美术会特刊题字
一 蔡元培和美育 • 蔡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感情教育。
(一)美育的由来 •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 •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805年)德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席勒塑像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使用过的德文词组 Ästhetische Erziehung翻译过来的。 •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王国维像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蔡元培先生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史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
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哲学家耶格尔在其著作《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中,逐篇分析了柏拉图的对话,极其详尽地研究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美育思想。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哲学家耶格尔在其著作《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中,逐篇分析了柏拉图的对话,极其详尽地研究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Paideia: 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
统治者 卫士 生产者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理想的城邦国家。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针对统治者和卫士,柏拉图制订了理想的教育计划。 • 耶格尔指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的著作,而是迄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最好论著。
柏拉图美育思想的若干特点 •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而柏拉图又把艺术完全变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 •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柏拉图还注意美育的方法。 • 最后,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透的,甚至是同一的。 柏拉图对话集 14
荷马是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是希腊最权威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荷马的态度成为西方美育思想史上有趣的现象之一。荷马是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是希腊最权威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荷马的态度成为西方美育思想史上有趣的现象之一。 荷马 荷马史诗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 • 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 为什么心灵的教育(心育)恰恰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呢?这在学理上有什么依据吗?这要从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命名谈起。 鲍姆嘉通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鲍姆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Asthetica)构成的,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美学”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
人的精神世界 知 逻辑学研究知 真 善 情 伦理学研究意 意 美学研究情 ?研究情 美 莱布尼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54年~149年) •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为美。 • 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中,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起源。这表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
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的观点,他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是感情。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的观点,他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是感情。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 • 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别与智育、美育和德育相对应。所以,知、情、意的划分是中国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学术基础。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应用,德育者教道德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
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康德
席勒把审美自由看作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提,这无疑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指出,过分夸大艺术和美的作用是浪漫运动时期的一种通病,“始作俑者”正是席勒。席勒把审美自由看作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提,这无疑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指出,过分夸大艺术和美的作用是浪漫运动时期的一种通病,“始作俑者”正是席勒。 朱光潜 •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把席勒的《美育书简》说成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著作,称席勒是把握到现代性的第一人。 哈贝马斯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 第1卷第1号青年杂志 第1卷第1号《新青年》 • 1930年和1932年蔡元培先生又分别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篇文章。
宗教和美育的比较 • 审美意识不具有宗教根源,宗教意识却具有审美根源。为了更有效地对人发生影响,宗教利用了人的审美需要。 • 宗教和艺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可以相互交织,但是它们有根本区别。宗教通过审美价值肯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即神的存在。而美育则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在功能上,宗教和艺术也有相同的地方——补偿作用。 • 宗教的补偿作用是“要人对于一切不满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不舒服能统统去掉”。宗教补偿是以非现实的、死后的回报来安抚人。 • 艺术也有补偿作用。不过,艺术补偿是弥补人的有限生活中的不足,从精神上补充、充实现实世界。
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 • 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必须以美育代替宗教。 • 蔡元培先生认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 因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以美育代宗教”是以自由反对强制、以进步反对保守、以普及反对局限的一种文化变革。
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很热衷的关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获得了新的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导致世界的“除魅”。“除魅”的意思就是“使失去魅力”、“使失去吸引力”。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很热衷的关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获得了新的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导致世界的“除魅”。“除魅”的意思就是“使失去魅力”、“使失去吸引力”。 • 在世界除魅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衰退,宗教活动变得理性化。艺术和美育可以成为宗教体验的替代品。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性也成为审美现代性的重要标识。 韦伯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1.美育的内涵 三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
美育的内涵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礼] 遵守规则 远离鄙俗
[乐] 感官享受 情绪快乐
[射] 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
[御] 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
[书] 探赜钩深 幽赞神明
[ 论语 . 泰伯 ] 孔 子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美 育 狭义: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广义: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 价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2.美育的功能和目的 三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
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的功能 第1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情感发泄 心理健康 本能和情感 高尚和纯洁的境界 第2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和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多彩的世界 随处吸收 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第3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自然对我们的限制 创造艺术 欣赏艺术 超越自然的限制 成为自然的主宰
美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值取向。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美育,使个人接收某个社会关于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的概念,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包括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完善人的审美趣味,培养人在艺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对化。
美 育 德 育 智 育 • 蔡元培先生说,踢球必要先研究踢的方法,知道了踢法,才是具备踢球的知识。可假如你不高兴踢,那就永远也踢不好球,具备再多的踢球知识也没用。美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兴趣。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感情,使其完美发达,这说明美育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可另一方面,美育又像培养踢球的兴趣一样,可以成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手段,发展美育,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 美育的实施 四
蔡元培 (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美学史 美的表现 美的鉴赏 美术 美的文化 书法研究会 画法研究会 音乐研究会 《美育实施的方法》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健康的雕塑 优美的画面 欢快的音乐 美妙的景致 绚烂的花朵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 舞蹈 • 唱歌 • 手工 • 体育 • 数学 • 语文 • 理智和情感不可偏枯 • 科学和艺术不可偏费
社会美育 法 国 巴 黎 卢 浮 宫
社会美育 上海美术馆抽象派画展
社会美育 欧 洲 街 景
社会美育 中 国 西 安 兵 马 俑
社会美育 中国少数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