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14k Views
2 建设工程定额编制原理与方法 2.1 建设工程定额的基本概念. 2.1.1 建设工程定额的含义 所谓 “ 定 ” ,就是规定; “ 额 ” ,即标准或尺度,这是所谓 “ 定额 ” 最基本的含义。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下,为完成某项按照法定规则划分的质量合格的分项或分部分项工程(或建筑构件)所需资源消耗量的数量标准。. 深刻认知工程定额的全面的内涵. ① 工程定额属于生产消费定额性质。 ②工程定额水平必须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平均先进的原则。 ③定额所规定的资源消耗量,是指完成定额标定对象品质合格,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E N D
2 建设工程定额编制原理与方法2.1 建设工程定额的基本概念 2.1.1 建设工程定额的含义 所谓“定”,就是规定;“额”,即标准或尺度,这是所谓“定额”最基本的含义。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生产条件下,为完成某项按照法定规则划分的质量合格的分项或分部分项工程(或建筑构件)所需资源消耗量的数量标准。
深刻认知工程定额的全面的内涵 ①工程定额属于生产消费定额性质。 ②工程定额水平必须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平均先进的原则。 ③定额所规定的资源消耗量,是指完成定额标定对象品质合格,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④工程定额反映的资源消耗类别,是生产能力形成必须消耗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即人工、材料和机械三种资源消耗。定额是管理科学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④工程定额反映的资源消耗类别,是生产能力形成必须消耗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即人工、材料和机械三种资源消耗。定额是管理科学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 ⑤定额是管理科学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将来也会需要定额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2.1.2 建设工程定额的特性 ▲ 市场性与自主性 ▲ 定额的法令性和指导性 ▲定额的科学性与群众性 ▲定额的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
2.1.3 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 ⑴ 根据生产要素分类: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 ⑵ 根据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 ⑶ 根据管理权限分类:全国统一定额、全国统一专业定额、地方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 ⑷ 根据专业性质分类:全国通用定额、行业通用定额、专业专用定额。 ⑸ 根据投资的费用性质分类:工程费用定额、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
工程定额是一个有机的定额体系 图2.7 工程建设定额体系示意图
图2.7表述了什么 ? 由四个不同层次的工程定额组成相关动态的工程定额体系。图中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统称施工消耗定额;由国家政府部门主持编制的施工消耗定额,通称“全国统一基础定额” 。施工消耗定额这一层是定额系统最基层的定额,只有量而无价即“量价分离”的基础定额,是构成其它各层种类定额的基础或“定额要素”,故此被称作“基础定额”。
预算定额与施工企业定额是同一层次类 型的两种不同使用范围的定额,前者是社会 性(或地区通用性、或指导性)的预算定 额,后者是企业个别性的预算定额(则称企 业定额);再上一层是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编 制而成的,再度综合的概算定额;最高层次 同类型的是概预指标与投资(工程)估算指 标,它们是更高层次的综合统计的经验的技 术经济指标。
基础定额优势让外国同行惊叹!!!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劳动消耗定额开始,完善了包括国家、省、市与地区工程定额体系。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注重不断总结工程建设定额管理的成功经验,还形成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较有成效的一系列概算指标,即百平方建筑面积、或百立方(工厂车间、房屋空间)万元指标等。
2.1.4 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 ◆经验估计法 ◆统计分析法 ◆比较类推法 ◆技术测定法
2.2 施工消耗定额2.2.1施工消耗定额的基本概念 2.2.1.1施工消耗定额的概念和作用 施工消耗定额是施工企业直接用于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的定额。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测定对象,以工序定额为基础综合而成的确定建筑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为完成规定的计量单位某一施工过程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所以,施工消耗定额是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组成,是最基本的定额。
施工消耗定额的基础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施工消耗定额是编制招标文件和决策投标报价,以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②是向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依据。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有效手段。④是编制施工项目目标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⑤是企业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强化定额管理和编制、补充施工消耗定额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2.2.1.2 定额表现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符合简明适用原则,注重以下问 题:①分部与分项工程项目划分合理。②步距大 小适当。③文字通俗易懂,计算方法简便。④章、 节的编排要便于使用。 表现形式与内容,是以定额表的为主体的方 式汇编成册,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①文字说明 部分:分为总说明、分册说明和分章(节)说明 三部分。②分节定额部分:分节定额部分包括定 额的文字说明、定额表和附注。③定额表是分节 定额中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它包括工程项目 名称、定额编号、定额单位和人工、材料、机械 台班消耗指标,如下表2.1所示。
2.2.2 什么是人工消耗定额 人工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额,是劳动定 额标准和《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 工人安全操作规程》、《建筑安装工人技术 等级标准》以及有关评定标准和规定有机结 合,为多、快、好、省的生产合格建筑产品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关系。没有规范、规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 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反之,没有科学的劳 动定额标准,规范、规程也难以发挥作用。
现行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是供各地区主管部门和企业编制施工定额的参考定额,是以建筑安装工程产品为对象,以合理组织现场施工为条件,按“实”计量。因此,定额规定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一般是不变的,其劳动工资单价可根据各地工资水平和现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劳动定额对不同工具、不同工艺、不同的产品项目有不同的定额数量上的差异,这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较准确、及时地反映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现行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是供各地区主管部门和企业编制施工定额的参考定额,是以建筑安装工程产品为对象,以合理组织现场施工为条件,按“实”计量。因此,定额规定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一般是不变的,其劳动工资单价可根据各地工资水平和现实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劳动定额对不同工具、不同工艺、不同的产品项目有不同的定额数量上的差异,这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较准确、及时地反映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劳动定额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时间定额亦称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 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 的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标准。定额时间包括 准备与结束时间、作业时间(基本时间+作业宽放时间) 、个人生理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等。 作业宽放时间=技术宽放时间+组织宽放时间 时间定额以“工日”为单位,每一工日工作时间按8小时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1/每工日产量 或 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小组成员工日数的总和 /小组台班产量
(2) 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 件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工日)内生产合格产品 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数量标准。产量定额 根据时间定额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每日产量=1/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 或 小组每班产量=小组成员工日数的总和/ 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 产量定额的计量单位是以产品的单位计量,如m、m2、m3、t、块、件等。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时间定额降低,则产量定额提高。即: 时间定额=1/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产量定额=1 (见下例)
示例与重要提示: 例如,我国1994年制定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规定,人工挖二类土方,时间定额为每m3耗工0.192工日,记作0.192工日/m3。挖1m3的二类土,每工的产量定额就是: 1/0.192=5.2m3,记作5.2m3 /工日。 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 动定额》,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定额的形式和结构编排。 为着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一采用两套标准系列,将原建 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装饰工程劳动定额两大独立的部分;其二是变传统 的复式表现形式为单式表现形式,即用时间定额(工日 /××)表示。如下表2.2为砖墙劳动定额所示: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不同用途 !!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虽同是劳动定额的 不同表现形式,但其用途却不相同。前者以 单位产品的工日数表示,便于计算完成某一 分部(项)工程所需的总工日数,便于核算 工资,计算分项工期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后者是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表示, 便于小组分配施工任务,考核工人劳动效率 和签发施工任务单。
2.2.3 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 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消耗一定 品种、规格的建筑材料(包括半成品、制品、物 件、配件及周转材料等)的数量标准。所谓“一 定条件”,主要是指施工生产技术、施工工艺方 法、劳动组织、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企业管理水 平、材料质量、自然条件及职工思想觉悟程度等 条件。
节约材料是承包商的重要途径!!! 建筑材料是企业完成建筑产品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耗用量大。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其材料费占整个工程费用的60%以上。因此,降低工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约和减少消耗。 按消耗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的、构成工 程实体的材料,如砌筑用的标准砖,浇筑构件用的混凝 土;另一类是周转使用,其价值是分批分次转移而一般 不构成工程实体的耗用材料,它是为了有助于工程实体 形成(如模板及支撑材料)、或辅助作业(如脚手架材 料)而使用并发生消耗的材料,一般称为周转性材料。
2.2.3.1 实体性材料消耗的计算 施工中实体性材料的消耗,一般可分为必需 消耗材料和损失材料两类。所谓必需消耗的材 料,是指在合理用料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施工 作业过程必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工程 实体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合理损耗材 料。其中直接用于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称为材 料净耗量;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数 量,称为材料合理损耗量。故此下述算式计算: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耗量+材料合理损耗量 材料损耗率是材料合理损耗量与材料消耗量之比,即: 材料损耗率=材料合理损耗量/材料消耗×100% 材料消耗量还可依据材料净耗量及损耗率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耗量×(1+材料损耗率) 混凝土、砂浆及各种胶泥等按半成品考虑,其定额 中消耗量的确定同实体性材料计算。在材料消耗量定额 中,半成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材料,它是按现行规范规 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按实际或理论形成一 定的配合比计算取定一种材料集合体。半成品中已考虑 了组成半成品原材料的材料合理损耗。
2.2.3.2 周转性材料消耗计算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的工具性材料,如各种模板、活 动支架、脚手架、支撑、挡土板等。周转性材料的定额 消耗量是指每一次使用中的摊销数量。 周转性材料的分次摊销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⑴ 现浇混凝土结构木模板摊销量的计算 ①一次使用量 一次使用量是指完成定额规定的计量单位产品的一 次使用的基本量,即一次投入量。一次投入量可依据施 工图算出用量。即: 一次使用量=每计量单位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接触面积×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模板量
②损耗量 木模板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 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其损 耗量是指每次修补、加工所消耗的木模板量: 损耗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1) ×损耗/周转次数 损耗率=平均每次损耗量 /一次使用量×100% 损耗率亦称补损率,查表2.3。
③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木模板从第一次使用起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可查阅相关手册确定,如表2.3所示。 ④周转使用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木模板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模板量。 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 +损耗量=一次使用量×K1 式中 K1——周转使用系数。 K1=[1+(周转次数-1)×损耗率]/周转次数
③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木模板从第一次使用起可以重复使用的次数。可查相关手册确定,如表2.3。 ④周转使用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木模板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模板量。 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 +损耗量=一次使用量×K1 式中:K1——周转使用系数。 K1=[1+(周转次数-1)×损耗率] /周转次数
⑤回收量 回收量是指木模板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 /周转次数 ⑥摊销量 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 一次所需要摊销的木模板的数量。 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一次使用量×K2 式中 K2——摊销量系数。 K2=K1-(1-损耗率)/周转次数
2.2.4 机械台班消耗定额 机械台班消耗定额又称机械使用定额,是指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标准,包括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以及工人必需的休息时间。机械台班定额以台班为单位,每一台班按8h计算。其表达形式有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 ⑴ 机械时间定额按下式计算: 机械时间定额=1/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工人使用一台机械,工作一个班(8h),称为一个台班,它既包括机械本身的工作时间,又包括使用该机械工人的工作时间。
⑵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是指某种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1/机械时间定额 机械时间定额与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成反 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⑵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是指某种机械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1/机械时间定额 机械时间定额与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成反比例,互为 倒数关系。 ⑶ 操纵机械或配合机械的人工时间定额 规定配合机械完成某一合格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的 人工数量的标准,即称机械人工时间定额。按下式计算: 人工时间定额=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或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 /人工时间定额
【例2.1】一台6t塔式起重机吊装某种混凝土构件,配合机械作业的小组成员为:司机1人,起重和安装工7人,电焊工2人。已知机械台班产量为40块,试求吊装每一块构件的机械时间定额和人工时间定额。 【解】 机械时间定额=1/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1/40=0.025台班/块 人工时间定额=小组成员工日数总和/机械台班产量定额=(1+7+2)/40=0.25工日/块 或(1+7+2)×0.025=0.25工日/块 由上例可看出,机械时间定额与配合机械作业的人工时间定额之间的关系为: 人工时间定额=配合机械作业的人数×机械时间定额
请注意:在《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 中,机械台班定额通常以复式表示。 (1)同时表示时间定额和台班产量。 即:时间定额 台班产量 (2)运输台班定额除同时表示定额和台班产量定额外,还表示台班车次,如: 时间定额 台班 台班产量 车次 台班车次是完成定额台班产量每台班内每车必须往返的次数。 定额台班产量=台班车次×额定装载量(t) ×装载系数
2.2.5 基础定额 ⑴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的基本概念 ①我国现行定额体系是建国以来长期发展的结晶,从编制劳动消耗定额逐步建立健全工程概预算定额制度与管理体系。 ②基础定额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消耗量指标,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说明中指出: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 程计价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标准。”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是我国控制施工 消耗水平的国家标准,是编制其它类定额的最基 本的依据。
切记基础性与企业生命线特征 !!! ③ “基础性” 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从运用范围有不同层次与不同地域性基础定额,即国家、地区(省、市)和企业的基础定额之分。建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比过去更加注重健全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定额体系,注重和加强企业基础工作与定额管理。营造不仅符合企业内部环境,同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具有低消耗定额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定额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特性提示 !请同学们注意: 关于基础(全国)定额与施工消耗 定额是同一性定额,但是两个类同概念 为什么重覆提出。需要指明:《全国统 一基础定额》具有基础性与指令性作 用,决定了区别与其它类施工消耗定额。 然而,在两者编制条件与方法上有许多 类似之处,但在概念上不能等同。
为什么在“概念”上不能等同 ?! 全国统一基础定额与施工消耗定额(或称另类基础定额): 前者是后者确定项目划分、计 量单位、地区单位估价表、消耗量标 准的法定依据;两者的作用范围和限 度不同;编制依据与客观条件不同; 应用的环境条件不用。
⑵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的作用 在《全国统一基础定额》(GJD—101—95) 的总说明中明确指出它的主要作用: ①是统一全国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规则、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依据;②是编制建筑工程(土木部分)地区单位估价表,确定工程造价,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价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③是编制概算定额及投资估算指标的依据;④是作为制定招标工程标底、企业定额和投标报价的基础;⑤为考核设计、施工单位的经济效果的统一的标准尺度。
⑶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的编制原则 ①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②遵循社会平均消耗水平的原则; ③满足不同施工生产工艺计价需要,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简明适用的原则; ④逐步与国际通用规则接轨的原则。
⑷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编制依据 ①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控制量评定标准; ②国家现行标准图集、通用图集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准图集的做法; ③1985年《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及1981年原国家建委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修改稿。 ④各省、部、自治区、直辖市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现场实地调查资料。
⑸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的构成 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是由人工工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三个部分标准构成。 ①人工工日消耗量的确定 定额人工工日不分工种、技术等级,一律以综合工日表示。 内容包括: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辅助用工。其 中,基本用工参照现行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为基础计 算,缺项部分参考地区现行定额及实际资料计算。凡依据劳动定 额计算的,均按规定计入人工幅度差;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计算 的,未计入人工幅度差。 综合工日=∑(劳动定额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 +辅助用工)×(1+人工幅度差) 机械土石方、桩基础、构件运输及安装工程,人工随机械产量计算的,人工幅度差按机械幅度差计算。现行劳动定额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部分,本定额内未于考虑。
②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是指在合理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数量标准。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零星材料等。 凡能计量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均按品种、 规格逐一列出数量,并计入相应损耗,其内容和 范围包括从工地仓库、现场集中堆放地点或现场 加工地点至操作或安装地点的运输损耗、施工操 作损耗、施工现场堆放损耗。
混凝土、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及各种胶 泥均按半成品消耗量以体积(m3)表示。 其配合比是按现行规范规定计算的。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可按当地材料质量情况调整 其配合比和材料用量。 施工措施性消耗部分、周转性材料按不 同施工方法、不同材质分别列出一次使用量 和一次摊销量。施工工具用具性消耗材料, 归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中的工具用具费 项下。
③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 定额中机械台班消耗量是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消耗某类某种型号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分别按机械功能和容量,区别单机或主机配合辅助作业,包括机械台班幅度差,以台班量表示。定额中均已包括从工地仓库、现场堆放地点或加工地点至操作安装地点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所需要的人工和机械消耗量。如发生再次搬运,应在定额中二次搬运费项下支出。预制构件是按机械回转半径15m以内运距考虑的,当超15m时,全国定额按构件1km运输定额项目执行。
⑹《全国统一劳动定额》规定的适用范围 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改建程。 ②适用于海拔高程2000m以下,地震烈度7度以下地区,超过以上情况时,可结合高原地区的特殊情况和地震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调整办法。 ⑺《全国统一劳动定额》的内容与表格形式 现以《全国统一基础定额》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基础”及“砌筑工程”中的“砌砖”为例,说明其定额表格形式见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