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1.17k Views
教育心理學. 第三章 個人、社會與道德發展 青少年輔導. Erikson--. 八階段心理社會發展 (eight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強調自我 (self) 的出現 、 認同 (identity) 的追尋以及與他人關係和角色 與 Piaget 一樣視發展為一連串的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危機 (developmental crisis ) 且每個階段都是息息相關 — 若前一階段危機沒有處理好將影響下一階段 個體解決危機的方式將對其自我概念和對社會的觀點有深遠的影響. 學齡前階段.
E N D
教育心理學 第三章 個人、社會與道德發展 青少年輔導
Erikson-- 八階段心理社會發展(eight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強調自我(self)的出現、認同(identity)的追尋以及與他人關係和角色 • 與Piaget一樣視發展為一連串的階段 • 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 )且每個階段都是息息相關—若前一階段危機沒有處理好將影響下一階段 • 個體解決危機的方式將對其自我概念和對社會的觀點有深遠的影響
學齡前階段 • Basic trust V.S mistrust- birth to 12-18 months • Autonomy V.S shame/doubt- 18months-3years • Initiative V.S guilt- 3-6years
小學階段 Industry V.S inferiority- 6-12years
青少年期—尋求認同的階段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成人之後 • Intimacy V.S isolation- young adulthood • 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 Ego integrity V.S despair
統合狀態(Identity status)—James Marcia, four identity alternatives for adolescents • 定向型統合(Identity achievement) • 早閉型統合(identity foreclosure) • 迷失型統合(identity diffusion) • 未定型統合(moratorium)
Understanding Ourselves and Others Self-Concept and Self-Esteem 一、定義 (1)自我概念 一種認知架構;對於自己關於想法、感覺、態度的認知(信念),自我概念是會改變的。 EX:認為自己是一個籃球好手。 (2)自尊 一種情緒上的反應 EX:覺得自已的籃球技巧很好。 >>人們正向地評估自己,稱為高自尊。
The structure of Self-Concept • 自我概念其實是來自於過去經驗。 • 課本上圖3.1。自我由許多特定的概念所組成,包括:非學科自我概念、英文自我概念、數學自我概念。 • 圖表的自我概念組成較適合青少年早期,而不適用於青少年晚期或成年人。 • 原因:青少年早期正面臨課業的挑戰與發展自我認同的需求。而成人除了學業上,還會考慮當時的興趣和活動,發展出因時制宜的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在學習上的影響:選課。 • >>將會影響未來發展的選擇
How self-Concept Develop • 自我概念是連續不斷地自我評估:「我做得怎麼樣?」,經過和同學、朋友..比較而下判斷。 • 研究發現: • 在入學已具備發音和字彙的能力,將會在閱讀上表現較佳,且有較正向的閱讀自我概念。 • 學校早期學習經驗將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自我認知。 • 「大魚小池理論」vs.「小魚大池理論」--寧為雞首不為牛尾。 EX:兩位程度相同的學生,分別在普通班與資優班上課,在普通班裡學習會比在資優班裡學習來得有成就感。
School Life and Self-Esteem • 思考問題: (1)自我概念如何影響學生在學校裡的表現 (2)學校生活如何影響學生自我概念 >>「高自尊」與「正向積極行為、成就感」交互影響 • 學生自尊的提高來自於成功經驗的累積,老師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能正向地看待自己的經驗。
促進認同的形成 • 1.提供楷模 • 2.尋求資源 • 3.包容青少年次文化 • 4.給予回饋
自尊高低的影響 • ■自尊被美國人視為一個集體問題,他們擔心不適當的自尊會導致多種不良行為。 ■與一般認知相反的是,恃強凌弱者並非普遍缺乏自尊。年紀輕輕就性生活活躍、有酗酒與濫用違禁藥物傾向的人也並非如此。 ■提高自尊並不會提升學業與職場的表現。 ■有高度自尊的人,會展現較高的進取精神,並明顯比其他人快樂。
低成就的錯覺(illussions of incompetence) 自我成就感 隨年級變化的性別比較 Jacobs, Lanza,Osgood, Eccles, Wigfield, 2002
差異與自尊(Diversity and Self-Esteem) • Jean Twenge and Keith Campbell,2001
團體自尊(Collective self –esteem • 建立與認同的五個階段 • 未覺察、否認、貶低族群 • 面對族群考驗時區辨與衝突挑戰 • 熱衷於特定的族群意識 • 欣賞他們的族群 • 結合自己的族群和其他文化 (Frable, 1997)
Building Self-Esteem • 和家庭一起共創解決困擾的方法 • 維持定期學校-家庭的聯繫(電話or聯絡簿) • 使所有溝通是正向的,並強調成長、發展與貫徹實行 • 家庭中,設計慶祝活動獎勵學生的努力與成功 • 寄封信給家長,利用文字或圖畫說明孩子的發展 • 用電話和家長討論學生的發展近況 • 鼓勵家長到校參觀
情感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 • 建構情感能力的技巧 (8) • 增進情感能力的五點 • 創造信任的風氣 • 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將其表達出來 • 協助學生區變別人的情緒 • 提供處理情緒的策略 • 協助學生認識情感表達的文化差異
Damon 5~6歲 分配的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 6~7歲 依據貢獻分配 7~8歲 依據特殊需要給予恩惠 Piaget 道德實存論 (Moral realism) 1.規則不能被改變 2.依據影響、損害程度處罰 3.合作道德(Morality of cooperation):規則為人所訂,可由人更改。 道德發展
道德成規前期 (Reconventional Moral Reasoning) 依照個人需求及規則做為判斷 階段1.服從規則與權威,規避懲罰。 階段2.關心自身利益,強調公平。 柯伯格 道德發展階段論
道德成規期 (Conventional Moral reasoning) 依據他人認可、期待、傳統價值等等判斷 階段3.相互人際期望、順從、互惠,希望自己是 好人。 階段4.法律及社會秩序取向
道德成規後期 (Postconventional Moral Reasoning) 階段5.社會契約取向,尤其是重視基本權利、個人價值的法律契約。 階段6.普遍的道德原則如正義、人權、平等。
女性觀點的道德發展論 • Gilligan對Kohlberg理論的批評 1.男性道德判斷較個人主義,女性則會在自我 與他人利益間尋求平衡點。 2.女性道德推理集中於關切他人的需求,而非 抽象的道德原則。 3. Gilligan認為Kohlberg過分強調社會目標, 並且低估人際關係。 4. Gilligan理論注重關懷與責任,而Kohlberg 強調正義的態度。
道德行為 • 道德推理會影響道德行為,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強,原因是還有很多因素影響行為。 • 道德行為的三個重要影響因素: 1.模仿(Modeling) 2.內化(internalization) 3.自我觀念(self-concept)
道德行為議題 • 攻擊(Aggression) -依攻擊目的區分 工具性攻擊(instrumental aggression) 敵對性攻擊(hostile aggression) -依攻擊形式區分 外顯式攻擊(overt aggression) 關係式攻擊(relational aggression) -攻擊受到模仿的影響很大!
道德行為議題 • Bullies 特質 1.認為暴力是可被接受的,並可藉此得到想要的東西。 2.不容易了解他人的想法、意思 輔導策略 • Victims 1.低自尊,焦慮、孤獨、不安全、不快樂,內向歸因 2.情緒化、脾氣暴躁,容易挑釁別人
道德行為議題 • 作弊(cheating) -作弊多發生於特定的情境。 -存在一些個別差異 ex.男性多於女性、低成就學生多於高成就學生、注重表現目標的學生多於注重學習目標的學生、自我效能感較差的學生多於自我效能感較好的學生 -預防作弊的方法 Ⅰ.避免學生處於高壓力的情況 Ⅱ.確定學生都已經準備好了,約定負責、不可作弊 Ⅲ.強調測驗目的重視學習而非成績
社會化 家庭、同儕與教師
定義 定社會中成熟的個體〈如:教師、父母〉以 他們的信念和行為模式影響孩童,讓他們 能完全的建構社會觀並參與其中的歷程。 定社會成員鼓勵此團體中未成熟的獨立個體 正向發展的方法。 重要元素 定家庭 同儕 老師
家庭 Blended family 教師對於學生家庭環境最好的預期,就是 不要有預期。 離婚 成人:經濟困難、工作改變。 小孩:失去重要的友情支柱、 與父母相處 的時間減少。 離婚的影響 男生:在學校和家庭中表現較多的行為和 人際關係問題。 女生:和男性相處有問題。 增加責任感、成熟和coping skill
同儕 友情是學生生活的中心 在兒童時期有親密朋友的大人比在孩提時 代孤獨者,擁有較高的自我肯定,並對於 維持親密關係有較好的能力。 自大、內向、inattentive-hyperactive的 學生,與同儕相處較易發生問題。分享、 合作、同理、友善的互動,是普遍被同儕 接受的行為特質。 Peer cultures 一群學生之中的團體,他們自訂的規則。 〈如:如何穿衣、說話和留怎樣的髮型〉
教師 今日的老師還必須處理學生在學校之外的 問題。 老師是學生面對情緒或人際問題的最佳幫 手。 增進個人與社會發展的技巧 幫助學生衡量他們目前或即將面臨的左右 為難的問題。 幫助學生了解他人的想法。 幫助學生將價值和行動產生連結。 保護所有參與者的隱私權。 確保學生們都能彼此聆聽。 讓你的班級對於道德問題與價值盡可能的 表現關切。
挑戰(Challenges) 度過過渡期(Navigating Transitions) 初入校園 熟悉新環境 學業成績的影響 協助方法 進入中學 自我統合 世代差異 自我意識的影響 協助方法
挑戰(Challenges) 兒童與青少年的危機 虐待兒童 (Child Abuse) 生理虐待 (Physical Abuse) 生理忽視 (Physical Neglect) 性虐待 (Sexual Abuse) 飲食違常 (Eating Disorder) 狂亂飲食 (Bulimia) 神經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 藥物濫用 (Drug Abuse) 自殺 (Suicide) 自殺迷思及事實 (Myths & Facts)
想想看 • 在青少年自我統合的過程裡,父母或教師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道德行為和道德推理的關係並不大,道德教育是否有存在的價值?或是該有新的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