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96 Views
全球暖化危機. Global Warming. 全球暖化的定義. 全球暖化是指溫室氣體不斷累積 , 導致大氣的平均溫度逐漸上升的現象 . 而溫室效應則是高能量的太陽輻射 , 能穿過大氣到達地球表面 , 部分能量被地球吸收 , 因此所反射回到太空的是能量較低的紅外輻射 .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便能把紅外輻射困著 , 地球便能保持溫暖 . 所以溫室效應本是對地球極之重要的現象 , 正因二氧化碳能困熱 , 地球的溫度變得較為穩定 , 生物才能在地球生存 . 全球暖化是過份的溫室效應所引致的 , 由自然現象 , 變成產生許多環境
E N D
全球暖化危機 Global Warming
全球暖化的定義 • 全球暖化是指溫室氣體不斷累積,導致大氣的平均溫度逐漸上升的現象. • 而溫室效應則是高能量的太陽輻射,能穿過大氣到達地球表面,部分能量被地球吸收,因此所反射回到太空的是能量較低的紅外輻射.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便能把紅外輻射困著,地球便能保持溫暖. • 所以溫室效應本是對地球極之重要的現象,正因二氧化碳能困熱,地球的溫度變得較為穩定,生物才能在地球生存. • 全球暖化是過份的溫室效應所引致的,由自然現象,變成產生許多環境 問題的根源.
全球暖化的成因 • 溫室氣體CO2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目前一般預測大氣CO2濃度增加為兩倍時,全球溫度將上升1.5℃到4.5℃之間.
人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 •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 化石燃料中的含碳化合物和氧反應,會釋出二氧化碳. • 工廠,發電廠,汽車等也燃燒大量化石燃料,是放出二氧化碳的
全球暖化的証據 全球平均溫差變化 1860-2000
. 氣 象 點 滴 .2006 年 2 月 20 日 1710HKT • 國際要聞 - 2006-01-10專家﹕阻暖化僅餘 20 年時間澳洲科學家警告,全球只剩 20 年時間扭轉氣候變暖趨勢 ...... • 國際要聞 - 2006-01-21 全球暖化 香港難再有寒冬 ...... • 國際要聞 - 2006-01-29地球水平面加速上升澳洲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情況沒有改變的話,全球海平面將在本世紀升高大約30厘米 ...... • 國際要聞 - 2006-02-10 地球暖化千年來最劇烈英國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地球暖化程度是近 1200 年來最劇烈的,北半球現階段堪稱地球千年來最熱時期 ...... • 國際要聞 - 2006-02-17格陵蘭冰川融化加快 1 倍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的研究顯示,格陵蘭島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令海平線快速上升 ......
北極冰層變薄 北極冰川溶化 北極海冰區據估計在1978—1996年間面積縮小了6% 阿拉斯加州的冰川溶化 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 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的冰川面積預計將縮小1/5,達到1萬平方公里。 海平面會迅速上升 全球暖化對地球生態的影響
全球暖化造成大災難 • 氣候轉變: • 海平面會迅速上升 • 如果南北極兩大冰蓋全部融化,其結果會使海面上升近70米。 • 沿海,低窪地區泛濫 • 冰覆蓋區的消失將會使全球氣候產生重大改變. • 冰融化後,陸地和水面就會暴露出來,使熱量保留下來,加速增溫的進程. • 冰融水作為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可能會使目前向北海灣暖流瓦解,會對歐洲部分地區和美國東部地區產生冷卻效應.
天災例子: • 圖瓦魯--全國最高點只有四米,位於澳洲和夏威夷之間的 太平洋島國,因溫室效應引致的海平面上升,而亡國了。 幸好紐西蘭已肯收容該國的難民了。 • 1980年夏季廣闊的亞洲大陸洪水泛濫 • 印度北方大水淹沒2/3的土地 • 熱浪襲歐洲至少五十死 • 大多死去的是老人,很多長者都出現脫水情況,甚至因酷熱天氣死亡 • 西南部部分地區更加錄得35度的高溫,不少市民因為抵受不住炎熱的天氣要送院治理。
西班牙乾旱 旅遊區恐制水 • 熱浪與乾旱繼續困擾歐美。西班牙旱情嚴重,可能要實施制水 • 2005 年破紀錄地有三個強烈颱風 • (海棠、泰利及龍王颱風)以完全不同行徑自臺灣東岸登陸. • 同年大西洋產生史無前例的 25 個熱帶風暴及颶風,其中三個達第五級(最大)強度的卡崔納、麗塔(Rita)及威爾瑪(Wilma)超級颶風接連侵襲美國紐奧良地區、德州及佛羅里達州,重創美國經濟民生。
非洲西部的長期乾旱,使若干地區飢荒遍野 • 全球暖化亦將衝擊熱帶地區,主要表現於乾旱及半乾旱地區,降雨模式的變化可能造成沙漠化的擴大。 • 全球增溫造成病媒蚊的滋生,人類感染疾病數量遽增
新聞:氣候異常溫暖,俄羅斯熊遲遲無法進入冬眠(路透社) 11月 16日 星期四 10:45AM • 天氣不尋常地溫暖,熊到現在還沒有冬眠的欲望。 • 失眠的熊在西伯利亞西南部的森林漫遊著, 令當地民眾為之恐懼,而這都是因為天氣太暖和, 導致熊無法像以往一般冬眠所致。 • 這種毛茸茸的哺乳類動物通常在10月到11月進入六個月的冬眠期, 以避開嚴寒的冬季。但在無雪的克麥羅沃區域,天氣不尋常地溫暖, 熊到現在還沒有冬眠的欲望。 • 當地團隊正在確保農場和地方居民不受危害她,並且在每一塊土地都由特別指派的督察員看管。 • 為了在長時間的冬眠中生存,熊必須增加體脂肪--可多達180公斤--所以在冬眠前會盡可能地狼吞虎嚥牠們找得到的食物。 狩獵季節開始之後,進入森林追蹤鳥類和野兔的獵人最需要保護,以免受到焦躁不安的熊的攻擊. 熊通常在被雪覆蓋的乾燥地方找尋冬眠用的洞穴,但潮溼的天氣卻讓牠們今冬難以找到合適的「寢室」。 • 俄羅斯媒體報導,在克麥羅沃和其他區域,通常此時已經很冷且多雪,現在樹上卻冒出新芽,有些花今年更是已經開了第二次。(完)
物種滅絕 • 部份動物無法適應環境轉變而面臨絕種 • 哺乳動物,海鳥和其他動物無法再依賴冰蓋邊緣尋找食物. • 氣溫上升和降水量增加,正在改變著企鵝和海豹的習性及捕食和繁殖方式. • 北極熊生境漸漸縮小,體重減少,甚至死亡 • 全球增溫持續 2045年一半珊瑚消失 • 珊瑚對生長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海水溫度須介乎攝氏25至28度 •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海洋中不斷增加,亦有可能影響珊瑚的生長 • 成為一片白礁 • 珊瑚消失同時,以其作居所的生物也消失
安南直言打擊全球暖化缺乏領導,籲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拿出行動(路透社) 11月 16日 星期四 10:15AM • 路透奈洛比電---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周三批評道,打擊全球暖化的工作「令人驚恐地缺乏領導」。他並且敦促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主要排放源拿出更多行動,遏止溫室氣體的增加。 • 安南在11月6日至17日於奈洛比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對約70位環境部長發表演說。他還推出一項計畫,旨在幫助非洲獲取投資,以對抗令人恐懼的氣候改變,如洪水、乾旱和海平面的上升。 • 「氣候改變不只是環境問題,還有太多人這麼相信著。這是全面性的威脅,」他說。這次大會尋求延長京都議定書至2012年後的方法。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為對抗氣候改變的主要計畫。 •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卻在2001年退出京都議定書。 • 不過,安南還是補充說:「我認為他們如果簽署京都議定書是比較好的。」 • 他還說開發中的大國也必須拿出行動控管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氣體主要是經由工廠、發電廠和汽車燃燒化石燃料(礦物燃料)所排放而出。 • 「如果我們提到一些較大的開發中經濟體,印度和中國,他們也應該開始嚴肅看待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正處於開始製造溫室氣體並排放出去的階段,」他說。 •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排放源,位於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之前。
控制全球暖化的可行辦法 • 世界層面 • 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如美國,應作為先驅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 研究開發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 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避免CO2的產生 • 停止砍伐原始熱帶雨林,大量培養植物,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個人層面:只要人人出一分力,已經對環境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個人層面:只要人人出一分力,已經對環境有很大的正面影響 • 乘坐交通工具 • 節約用電,減少發電時所製造的二氧化碳 • 少開冷氣 • 使用有能源效益標籤的電器 • 把沒人使用的電器關掉 • 減少廢棄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