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34k Views
从导游的角度 看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沟通. 概览. 跨文化学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跨文化学习的现状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 沟通与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三个例子 西方人的待客之道 从西藏与新疆暴乱说起 嵩山申遗暂缓. 跨文化学习现状. 早期外办发放给翻译人员的培训册子,以及一些外语专业的外国国情课程 中期提倡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重视文化与语言的不可分性,要求在外语学习的同时学习外语来源国的文化。 近年来热门的国际交换生项目,通过不同文化间个体的互动来学习彼此文化,促进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 让我们看看
E N D
从导游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沟通
概览 • 跨文化学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 跨文化学习的现状 •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 • 沟通与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三个例子 • 西方人的待客之道 • 从西藏与新疆暴乱说起 • 嵩山申遗暂缓
跨文化学习现状 • 早期外办发放给翻译人员的培训册子,以及一些外语专业的外国国情课程 • 中期提倡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重视文化与语言的不可分性,要求在外语学习的同时学习外语来源国的文化。 • 近年来热门的国际交换生项目,通过不同文化间个体的互动来学习彼此文化,促进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 让我们看看 一个德籍华人学生描述的中德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 • 世界观 • 思维方式 • 社会与法制 • 宗教层面
世界观 西方人看世界,是采取科学的、数理性的 态度,是“物我对立的”。而中国人则全然 相左,如老、庄,认为宇宙是个虚灵的空 间,其间只有鼓动“万物”的“气”才是实在 的。因此,中国人的宇宙空间意识是人在 “虚、空”中,是宇宙的造化:人自在虚空 中,“伏仰自得”,尔我不分,浑化为一。
思维方式 中国的直觉思维:悟 朱熹曾将与直觉异名同义的“体认”、“体 道”、解释为”置心物中”. 禅宗是以“不立 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著称的,是以“顿悟成佛”为精髓的。
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逻辑思维:理 爱因斯坦在总结西方文化成就时曾说:西方科 学成就应归功于两大因素,即亚里士多德创立 的形式逻辑合近代兴起的科学实验活动。逻辑 学在西方文化中是一支耀眼的奇葩,逻辑思维 则是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他是 其本位观念之一。
社会与法制 中国 • 崇尚仁义道德,期待明君 • 父权社会,家庭本位 • 人际关系决定一切 • 长幼有序
社会与法制 西方 • 崇尚理性与智慧 • 个人本位,平等公民意识 • 法制约束,契约社会 • 家庭成员平等互爱
宗教层面 中国 • 佛道儒三教合流,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近年来日渐回复传统,宗教兴盛 西方 • 基督教天主教霸权,二元论与原罪说。教会日渐式微,宗教的个人化兴起。
民族的区分 中国 • “华夷之辨”:以文化,礼仪而不是以血缘,外表特征评断民族 西方 • 通过血缘,外表特征以及语言来区分民族。
思考题 刚才介绍的背景能完美解答我最初提出的 三个问题吗? 这些背景知识能被认为是在跨文化交流场 景下的金科玉律吗?
乌干达 立陶宛 捷克 德国 德捷混血 土耳其
1. 什么是沟通,什么影响有效沟通? 2. 浅析跨文化沟通
人时时刻刻都在沟通 „Man kann nicht, nicht kommunizieren!“ Watzlawick 奥地利心理学家,沟通理论学家
沟通是什么? • 清晨鸟儿的鸣唱 • 孔雀开屏 • 傍晚湖边的蛙鸣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两只小蚂蚁相遇,轻轻碰一下触角 • 或者是
沟通是什么? • 大师说法,天花乱坠 • 吃了吗或者Grüß Gott! • Ich liebe dich und ich mache ein glückliches Mädchen aus dir! • 阅读,赏画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沟通是什么? 明眸善睐 眉目传情 眉来眼去 来电了 心有灵犀
人的沟通 • 谁和谁 • 通过什么 • 传达了什么 • 达到了什么效果
想法 发送者 接收者 沟通的过程1 Gedanke
编 码 想法 发送者 接收者 沟通的过程2 信息 Gedanke
编码 想法 传递 发送者 接收者 沟通的过程3 信息 信息 Gedanke
编码 解码 想法 想法 传递 发送者 接收者 沟通的过程4 信息 信息 Gedan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