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998 Views
体育休闲娱乐论 新时期体育理论之 三 娱乐论. 华南师范大学 胡小明 E-mail: huxm@scnu.edu.cn Web : 202.116.44.15. 娱乐( Recreation )论. 第一节 有关快乐的学问 一、快感、快乐与娱乐 二、东西方的古典快乐观 三、享乐主义与健康娱乐 第二节 体育与身体娱乐 一、身体运动的娱乐原欲 二、作为文化创造的身体娱乐 三、身体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 第三节 中国体育的娱乐性回归 一、体育娱乐性的弥补与发展 二、体育需要娱乐教育 三、身体娱乐与健康促进.
E N D
体育休闲娱乐论新时期体育理论之三娱乐论 华南师范大学 胡小明 • E-mail:huxm@scnu.edu.cn • Web:202.116.44.15
娱乐(Recreation)论 第一节 有关快乐的学问 • 一、快感、快乐与娱乐 • 二、东西方的古典快乐观 • 三、享乐主义与健康娱乐 • 第二节 体育与身体娱乐 • 一、身体运动的娱乐原欲 • 二、作为文化创造的身体娱乐 • 三、身体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 • 第三节 中国体育的娱乐性回归 • 一、体育娱乐性的弥补与发展 • 二、体育需要娱乐教育 • 三、身体娱乐与健康促进
娱乐是体育的重要因素、重要性质、重要价值之一。娱乐是体育的重要因素、重要性质、重要价值之一。 • 正如毛泽东对体育的认识:“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 娱乐价值与健身价值一样,在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各自难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休闲需求导致体育的娱乐化,其重要原因是:体育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时代需求,其中介因素是娱乐。休闲需求导致体育的娱乐化,其重要原因是:体育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时代需求,其中介因素是娱乐。 • 无论是观赏或是亲身参与的体育活动都具有越来越多的娱乐功能。
第一节 有关快乐的学说 • 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寻求快乐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行为。 • 快乐与幸福更多的是心理、精神上的满足,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上又以他人的快乐、幸福为条件。 • 探索人类快乐的理论,成为思想家的趣事。
一、快感与快乐 • 研究快感与快乐的区别,主要在于区分生理快感与低级享乐、高尚娱乐的性质,提倡把追求快乐的行为有意识地提升到审美境界。这是一个生理学、心理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美学问题。
(一)引导人类行为趋向的快感 • 追求快感,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人作为自然的物种,也会通过生物遗传来获得这种本能。休闲是通过参与获得快乐的行为,当然应该有一个产生快感的基础过程。人的快感主要来自感官(sensory),快乐的需要还来自情感皮层(expressive-cortical)和智力皮层(intellectual-cortical)。快乐需要快感作为基本条件,而快感并不都能上升为快乐。
满足生理需要是人类初级的本能。正如马克思所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满足生理需要是人类初级的本能。正如马克思所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 追求快感,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人作为自然的物种,也会通过生物遗传来获得这种本能。运动能导致生物体产生快感已是一个无争的事实。 • 快感的获得可以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为由外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的愉快的生理感觉。
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脑在情绪反应中的重要地位。美国人康隆(W.B.Cannon)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认为情绪反应的调节中枢在丘脑。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脑在情绪反应中的重要地位。美国人康隆(W.B.Cannon)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认为情绪反应的调节中枢在丘脑。 • 俄国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则强调了情绪产生过程中大脑皮质的主导作用 • 1937年,帕菩兹(J.W.Papez)提出了关于情绪的神经环路——Papez环路,包括丘脑、大脑皮质以及海马等边缘系统。 • 1954年,人们在一次动物试验中发现了脑的“快乐中枢”——用电刺激脑干及其与丘脑相连的部位,可以引起动物明显的愉快感觉。 • 这种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主体在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获得快感的主要生理机制。
由外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的生理快感,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这种感官的愉快只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当其刺激渐渐的被人体适应之后,留下的也只有空虚而无快乐可言了。由外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的生理快感,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这种感官的愉快只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当其刺激渐渐的被人体适应之后,留下的也只有空虚而无快乐可言了。 • 而美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精神愉悦,是人的精神世界需求的满足,她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是久远和高尚的。
体育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技术提高后的喜悦感、兴奋、集体荣誉感、成就感等愉快感觉。快乐体育并不否认快感的存在,只有经历过快感的过程,才能获得更高一级的快乐——审美享受。体育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技术提高后的喜悦感、兴奋、集体荣誉感、成就感等愉快感觉。快乐体育并不否认快感的存在,只有经历过快感的过程,才能获得更高一级的快乐——审美享受。 • 片面强调体育娱乐功能在生理层面上的实现,就会步入把生理的快感与精神的快乐等同起来的认识误区。
(二)建立在快感基础上的快乐 • 在体育的娱乐价值产生的机制中,快感属于一个较为低级和普遍的层次,但其同时也是更高层次快乐体验的基础。 • 人具有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行为趋向,寻求快乐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快乐与幸福更多的是心理、精神上的满足,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上同时又以与他人共同的快乐、幸福为条件的。
快乐是以生理上的快感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快乐是以生理上的快感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 • 快乐是一种心理现象,导致快乐的原因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多样的。 • 追求快乐的方式主要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衰老,人对长寿、健康、体质增强、技巧娴熟的欲望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人类也就永远不会停止在体育活动中对快乐的追求。
快乐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快乐促进身心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不对“娱乐”加以研讨和理解,研究体育休闲将遇到很大障碍。快乐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快乐促进身心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不对“娱乐”加以研讨和理解,研究体育休闲将遇到很大障碍。 • 在英文中,Recreation 这个词是一个合成词。Re,作为前缀,是“不断、反复”的意思,creation的意思是“创造”。这个字的根源是再创造(re-create)——创造新的自己。 • 按国内多数英汉词典的释义,Recreation意为娱乐、消遣、休养。实际上它包涵许多身体活动的内容,与中文的“游乐”相近,是研究体育与休闲理论的最重要的环节。
(三)作为文化形态的娱乐 • 娱乐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创造的一种文化行为。 • 特点:体验非常态形式刺激的身心活动过程,只要是非正常的状态都可能导致娱乐。 • 非常态刺激的条件是离开常规。这是体育与休闲娱乐的共同特征,相互联系的要素。
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 • 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不应该使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 要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
娱乐的的目的是获得快乐,而快乐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快乐促进身心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娱乐的的目的是获得快乐,而快乐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快乐促进身心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娱乐是休闲活动的特征,是人的一种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为了达到快乐的结果。 • 研究娱乐,就是探索如何获得快乐的过程。只有人才能够把握这样的过程,所创造的成果也被称为文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科技征服自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同时也抑制了许多快乐。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科技征服自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同时也抑制了许多快乐。 • 一些激进的环保者甚至认为如果自然没被破坏而回到接近原始状态的前工业状态,人会比现在幸福。 • 人类依靠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给我们带来的是生物性退化的生理快感,而不是精神愉悦的快乐。 • 因此,体育活动所发挥的娱乐功能,是为了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调整。
中国传统的关于体育的定义大多是增强体质及为国争光之类,是基于不承认体育活动的娱乐特性的观念下所形成的凝固体。中国传统的关于体育的定义大多是增强体质及为国争光之类,是基于不承认体育活动的娱乐特性的观念下所形成的凝固体。 • 今天,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的前进步伐也必然受到娱乐价值导向的牵引; • 在未来社会,人类对娱乐的趋同可能成为重要的共同追求的主流目标之一。 • 因此,被传统凝固的体育定义应该被修改,顺应娱乐化的潮流。
二、东西方的古典快乐观 • (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快乐观 • “乐”的产生,出现在史前时期,最原始的歌。 • 《礼记·乐记》说:“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下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在古代音乐与舞蹈紧密联系往往是结成一体的。高兴时弄出动静,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游乐”与西方的“身体娱乐”(Physical recreation)根源上是相通的。
娱乐即为欢娱快乐的意思,娱与乐两字在汉语中皆可独立使用。娱乐即为欢娱快乐的意思,娱与乐两字在汉语中皆可独立使用。 • 在高级汉语词典中,“娱”本义为快乐、欢娱,是一个形容词,如在《说文》中的“娱,乐也”; • 但同时“娱”也可以作动词使用,表示使欢乐的意思,如《楚辞·九歌·东君》中“羌声色兮娱人”,以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以相娱乐”;
“乐”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指用丝和木制作的乐器,后来主要演变为三种含义:“乐”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指用丝和木制作的乐器,后来主要演变为三种含义: • 其一,表示音乐,比如《礼记·乐记》中:“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 其二,意指喜悦、快乐,《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其三,还有爱好之意,《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形之于外是所谓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追求乐事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愿望。 • 这些追求快乐的愿望不时表现在生日快乐、新年快乐、佳节愉快等日常生活用语当中。
历史上看,儒家对“乐”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其影响深远。历史上看,儒家对“乐”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其影响深远。 • 远溯孔子时代,快乐的观念已明确的记载在论语之中。论语中的快乐观念重精神而非物质,强调俭约而非富贵,因此和后来民间的快乐观相当不同。 • 儒家为历代学术之正统,其快乐观应该对中国文人传统有所影响。论语中单单以“乐”一字表示喜好、追求等意思的就有相当多的陈述:如“不亦乐乎”、“乐以忘忧”、“乐亦在其中矣”等等。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是伟大的休闲娱乐实践者,道家思想能代表中国人对快乐的朴素而深刻的认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是伟大的休闲娱乐实践者,道家思想能代表中国人对快乐的朴素而深刻的认识。 • 庄子鄙视功名利禄,宁愿 在“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或幻化成一只蝴蝶,逍遥于人世之间;老子的养生摄生之道更无异于一剂良药,帮助人们在浮华背后寻找心灵的平静安宁之乐。 • 道家思想中“安天顺命”的快乐观,和儒家“仁爱”的思想,将快乐引向宁静、高尚、儒雅的精神境界——重精神而非物质,强调俭约而非富贵,将“享乐”升华为“快乐”。
快乐也可以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一种恬淡平静的心境,或是人生的竟所追求最高的境界(a state of being)。三国时诸葛亮常写:「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 学者识休闲为日常修习的一环,如朱熹弟子在白鹿洞书院“学则” 中明定:“修业有余功、游艺以适性”,并规定“弹琴习射投壶,各有仪矩,非定时勿弄。” • 宋代学者更解释,休,修也:闲,静心明志者也。所以休闲即修心也,无论对人对己,都不可轻率马虎,否则自己被为外务所控制,便受环境所阻碍,自己就失掉了活泼自在的灵活运用。
古代东方人不追求在短期内大幅度地增加财富,人们往往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获得快乐,尽可能使自己多获得一些满足。古代东方人不追求在短期内大幅度地增加财富,人们往往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获得快乐,尽可能使自己多获得一些满足。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展现快乐休闲的特殊时代。“竹林七贤”所表现出的“名士风流大无拘”的快乐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具有忍辱负重特征的东亚民族认识到,满意的工作与有趣的休闲活动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休闲活动中,人们从周围环境中索取的越少,他们得到的快乐就越多。
在中国,休闲娱乐长期难登大雅之堂,目前在与观光、游憩、运动及休闲相关之学术研究日渐丰硕之时,独少见以东方思想为基础的理论,从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研究论述仅以西方思想为依据,忽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休闲思维与行为的不同。在中国,休闲娱乐长期难登大雅之堂,目前在与观光、游憩、运动及休闲相关之学术研究日渐丰硕之时,独少见以东方思想为基础的理论,从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研究论述仅以西方思想为依据,忽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休闲思维与行为的不同。 • 对中国古典休闲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强对东方休闲观点的了解,奠定我国休闲理论研究的地位,亦可促进东西的对话,引发更多后续的研究。 • 东方的快乐,赞赏情感的愉悦,充满着“仁爱”的温暖,是后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
身体娱乐与节日庆典的融合,是中国传统体育中最为重要的娱乐特点。身体娱乐与节日庆典的融合,是中国传统体育中最为重要的娱乐特点。 • 从最初由原始信仰所产生的宗教祭祀的节日庆典,到由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所划分的“节气”所产生的节日,以及以纪念重大事件而产生的节日庆典活动,古老的华夏民族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节日文化。 • 这种依赖大自然的节律而保持和谐的生存状态的文化特征,成为后现代社会人们追寻的目标。
(二)西方古典快乐论 • 西方思想家认为求乐避苦是人与一切生物的本性,幸福快乐是人生的目的。他们对人性与快乐理论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 最早提出快乐论的学者是古希腊昔勒尼学派的创始人亚里斯提卜。 • 他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惟一宗旨,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其余一切都无足轻重。任何快乐都是好的。他主张满足各种感官的欲望,生活的目的是快乐。合理的享乐是最高的幸福,快乐和痛苦是判断善与恶、真理与谎言的尺度。[1] • [1]袁贵仁 主编:《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P532。
古希腊罗马哲学影响最大的是伊壁鸠鲁:“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古希腊罗马哲学影响最大的是伊壁鸠鲁:“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1] • [1]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第368页。
伊壁鸠鲁以快乐为人生最高的善,但其快乐指的不是享乐和放荡,而是“身体上无痛苦和灵魂上无纷扰”。伊壁鸠鲁以快乐为人生最高的善,但其快乐指的不是享乐和放荡,而是“身体上无痛苦和灵魂上无纷扰”。 •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里肯定了伊壁鸠鲁(前341-270)的科学研究,并指出,“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1] • [1]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51页。3卷147页。
人文主义者强调知识对人的行为和获得幸福的决定作用,其宗旨是反对神学干涉人的本性和命运。人文主义者强调知识对人的行为和获得幸福的决定作用,其宗旨是反对神学干涉人的本性和命运。 •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认为人要顺从自然,享受快乐和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我们的道德行为在内,应该以快乐及幸福为最终目标。“[1] • 洛克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逃避痛苦和灾难。“一切含灵之物,本性都有追求幸福的趋向。”“所谓善或恶,只是快乐或痛苦自身。”[2] • [1](《乌托邦》85页) • [2](《人类理解论》236页、243页)
笛卡尔认为,人和动物的身体都有机械运动,因此身体和欲望不能作为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于有思想或理性,由此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题。[3]笛卡尔认为,人和动物的身体都有机械运动,因此身体和欲望不能作为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于有思想或理性,由此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题。[3] • 卢梭(1712-1778)“人最初的感情是对于自己的存在的感情;人最初的关怀是对于自己生存的关怀。”[4] • 爱尔维修(1715-1771)“人是能够感觉肉体的快乐和痛苦的,因此他逃避前者,寻求后者。”[1] • [3](《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27页) • [4](《18世纪法国哲学》154页) • [1](《18世纪法国哲学》503页)
20世纪中叶,Recreation 这个词大量出现在北美体育专业院系的名称中。 • 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的严峻对峙,中国体育界对娱乐(Recreation)相当陌生,更无心考虑它是否与“创造”有什么联系,在理论上避而不谈,导致实践中屡屡步入盲区。 • 美国学者认为,Recreation在创造新的自我、娱乐、恢复精神或休养身心方面,在表达上比休闲(leisure)更为明确。[1]所以,对“娱乐”加以深入研讨和理解,体育休闲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台湾称Recreation为游憩,其依据是“按照美国学者的解释,休闲(leisure)意含使个人成长或发展的态度、时间或活动。游憩(recreation)则涵盖具体的特定活动,如登山、打网球、或看电视。台湾称Recreation为游憩,其依据是“按照美国学者的解释,休闲(leisure)意含使个人成长或发展的态度、时间或活动。游憩(recreation)则涵盖具体的特定活动,如登山、打网球、或看电视。 • 所有休闲活动被设定为游憩性,因它们使人能参与而有创造。但许多游憩活动并不见得是休闲,因有些人寻求游憩的目的是为了能工作的更好或促进体能。休闲活动的目的就是本身,以听音乐为例,就是为了愉悦的经验。”[1] • [1]休闲与人类行为(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Gene Bammel & Lane Burrus-Bammel原著,涂淑芳译,桂冠前程规划系列业书,P23
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的繁荣与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创造的欢乐是幸福的主旋律。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的繁荣与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创造的欢乐是幸福的主旋律。 • 创造和精神自由是密切相连的。人在一个沉重的束缚下,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力。 • 创造依赖于“玩”,不断的玩,才能反复创造。它喻示着人通过休闲、放松身心来获得自己的一种精神的解放。
第二节 享乐与娱乐 •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生命的价值在于一个人体验的深度和广度;生命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否达到高峰体验。 • 高峰体验是娱乐而不等于享乐。因为享乐主义否定痛苦,而高峰体验勇于面对艰苦的现实,它包含着在困难中的隐忍和坚毅,显示了生命的广袤和深度。娱乐能够战胜悲观的享乐,获得永恒的快乐。
一、享乐主义根源 • 享乐主义来源自对苦难生活的恐惧。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也许这个问题有成千上万种答案。但有一种答案决不会错——人活着就是为了去死。 • 每一个人从他刚诞生起都只是一个被叛了死缓的囚犯而已。人活着,但又不得不去死,这才是悲剧人生的根源所在。 • 只要人还活着,就无法摆脱人要活着,但又不得不去死这一矛盾,现实实在太残酷了! • 因为这种绝对的痛苦,所以人们才要享乐。
享乐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学说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昔兰尼学派。该学派从人与一切动物的趋乐避苦特征,推断“肉体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并认为“肉体的快乐远远胜于灵魂的快乐,肉体的痛苦远远比灵魂的痛苦难受”。享乐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学说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昔兰尼学派。该学派从人与一切动物的趋乐避苦特征,推断“肉体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并认为“肉体的快乐远远胜于灵魂的快乐,肉体的痛苦远远比灵魂的痛苦难受”。 • 昔兰尼学派的享乐主义又为后来的伊壁鸠鲁学派所修正:“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快乐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所以他们认为,人总是出于对快乐的追求而作出自己的选择,且总是以“情感作为判别一切善的准则”。
因为伊壁鸠鲁说过“肚子的快乐是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所以被嘲笑为“肚皮哲学”。但他认为人一切精神的快乐均与肉体有关。可以用智慧选择最快乐的生活,而且“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生活共存,愉快的生活是不能与各种美德分开的。”[1]因为伊壁鸠鲁说过“肚子的快乐是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源,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所以被嘲笑为“肚皮哲学”。但他认为人一切精神的快乐均与肉体有关。可以用智慧选择最快乐的生活,而且“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生活共存,愉快的生活是不能与各种美德分开的。”[1] • 伊壁鸠鲁号召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快乐,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伊壁鸠鲁哲学是希腊民族积极、乐观、追求自由平等精神的代表。追求人的独创精神和人的解放。[2] • [1]周辅成:《西方伦理名著选辑》上卷105页。 • [2]王晓朝:伊壁鸠鲁,《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 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意大利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享乐主义经过18、19世纪的边沁、密尔等人的发挥而形成了一套精致的话语,这便是起至今日仍有极广泛影响的道德演说――功利主义。意大利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享乐主义经过18、19世纪的边沁、密尔等人的发挥而形成了一套精致的话语,这便是起至今日仍有极广泛影响的道德演说――功利主义。 • “功利原则(the Principle of utility)即这样一条原则,无论什么行动,如果它能增加有关的人们的幸福,就是允许的,如果它会减少有关的人们的幸福,就是不允许的换言之,能促进幸福的就是允许,会妨碍幸福的就是不允许的。”[1] • [1] James Rachels ,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P.91,Mc Graw-Hill,lnc.,1993.
在充分世俗化的社会中,享乐主义往往会成为时尚,或说世俗化文化与享乐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充分世俗化的社会中,享乐主义往往会成为时尚,或说世俗化文化与享乐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 • 世俗化在中国渗透社会变迁或文化转型:人们由对精神价值的高度重视转变为对物质价值的高度重视。而享乐主义利用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强调物质生活的富足和感官欲望的满足对人生的极端重要性。 • 享乐主义是世俗文化的标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的提高,努力淡化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
二、享乐主义批判 • 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资源的匮乏和配置失衡,提倡快乐并不意味允许鼓吹大量消耗公共资源的享乐主义。在生存空间拥挤的状况下,如果要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盲目追求享乐主义的倾向加以批判。 • 在我们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享乐主义容易使少部分先富起来的的人走上纵欲主义的道路,它不仅会导致个体和社会的冲突,也会导致个体自身的冲突。
对于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必然导致个体自身的冲突、矛盾和痛苦,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这种共识。对于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必然导致个体自身的冲突、矛盾和痛苦,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这种共识。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对于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很短的,就只是当他们在吃着、喝着的时候是快乐的,而随之而来的坏处却很大。对同一些东西的欲望继续不断地向他们袭来……除了瞬息即逝的快乐之外,这一切之中丝毫没有什么好东西”; • [1] 《古希腊罗马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18、117页。
我国汉代的枚乘在他的《七发》赋中陈述:“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枚乘把淫侈放荡的害处,针砭得可谓淋漓尽致。我国汉代的枚乘在他的《七发》赋中陈述:“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枚乘把淫侈放荡的害处,针砭得可谓淋漓尽致。 • 弗洛姆则对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和所谓“快乐原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全部本能欲望如能得到毫无压抑的充分满足,人就可以获得精神健康和幸福。但是,临床病例显然表明,那些致力于追求无拘无束的性欲满足的男性和女性,不但没有得到幸福,而且还得常常承受严重的神经质冲突或神经症症状的痛苦。全部本能需要的满足,不仅不是幸福的基础,甚至连精神正常也不能保证。”[1] • [1]弗洛姆:《爱的艺术》
享乐主义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为了利已而以损人为条件;为了所谓个人的幸福而以别人的痛苦为条件,或者说,把所谓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享乐主义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为了利已而以损人为条件;为了所谓个人的幸福而以别人的痛苦为条件,或者说,把所谓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 享乐主义刺激个人破坏社会稳定的贪欲行为,诸如以权谋私,享乐腐化,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贪污盗窃,坑蒙拐骗等等,不仅违犯、损害和牺牲了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和幸福,而且最终自己也将自食其果。 • 如果每个人都尽情享乐而无所作为,那么生活的物资资料从何而来?所以享乐主义实质上是有害的。
2001年九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九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 《决定》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这主要是在法制欠健全的现阶段,防止干部利用职权为满足自身的感官享受而过度消耗国家资源,损害公共利益,导致不公平的负面影响,危及社会稳定。 • 享乐主义容易滋生腐败。然而,在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最盛行的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社会腐败的程度是较轻的。可见,享乐主义并不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当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侵犯了公权的时候才构成腐败。
当个人利益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满足的时候,会通过非正当途径满足,在监督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侵犯公权的腐败行为。当个人利益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满足的时候,会通过非正当途径满足,在监督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侵犯公权的腐败行为。 • 普通公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般都不会侵犯公权,因此不可谓之腐败。而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因为掌握公权,极有可能以权谋私,侵犯公权,形成腐败。 •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腐败的责任都算在享乐主义身上,在实践中,就不是去防范侵犯公权搞法制建设,而是去搞道德说教。这与我们要达到的“以制度防止腐败”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享受感官的快乐并不是人生就的过错,过错只在于追求感官刺激的快乐成了生活的目的,只在于满足吃喝玩乐的无尽欲望成了幸福本身,只在于走向了享乐主义。其实,享受感官的快乐并不是人生就的过错,过错只在于追求感官刺激的快乐成了生活的目的,只在于满足吃喝玩乐的无尽欲望成了幸福本身,只在于走向了享乐主义。 • 这种把个人感官上的快乐推向极端,把纵欲当成人生的最高幸福,就是所谓享乐主义的误区。违反“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原则,就是违反了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 • 因此,享乐主义应该批判,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对其加以制约。
批判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决不是肯定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因为,当一个人把欲望降低至最低限度后,生活将随之索然无味,生命本身也将失去其应有的光辉。批判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决不是肯定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因为,当一个人把欲望降低至最低限度后,生活将随之索然无味,生命本身也将失去其应有的光辉。 • 所以,禁欲和纵欲其实是从相反的方向,使人殊途同归地陷入痛苦和不幸。 • 因此,必须克服现实中这种沉湎于物质享受的不良社会风气,使人们超越低层次的物欲满足,努力在社会活动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追求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实现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促进整个民族奋发有为精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