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 課 程 詮 釋 教 師 研 討 會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 課 程 詮 釋 教 師 研 討 會. 通 識 教 育 科 課 程 架 構 與 理 念 教育局 通識教育組 2013 年 7 月. 知識. 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課 程 宗 旨. 加深學生對他們 自身 、社會、國家和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 幫助學生能從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多角度思考; 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使他們能夠建構知識,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轉變情況; 幫助學生發展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ni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 課 程 詮 釋 教 師 研 討 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課 程 詮 釋 教 師 研 討 會 通 識 教 育 科 課 程 架 構 與 理 念 教育局 通識教育組 2013年7月

  2. 知識 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課 程 宗 旨 • 加深學生對他們自身、社會、國家和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 • 幫助學生能從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多角度思考; • 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使他們能夠建構知識,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轉變情況; • 幫助學生發展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幫助學生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以及 • 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他們成為對國家、社會和世界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課程及評估指引》第4頁

  3. 中國語文 X1 英國語文 X2 通識教育科 的議題 其他學習 經歷 X3 數學 通識教育科 A B C • 加強學生對時事的觸覺(Awareness) • 擴闊學生的 知識基礎 與看事物的角度(Broadening) • 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課程及評估指引》第2頁

  4. 課 程 架 構

  5. 課程架構 全球化 現代中國 公共衛生 能源科技與環境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 人際關係 並非六個獨立 的知識領域 議題的本質不是 以單元來分類

  6. 自我與 個人成長 科學、科技 與環境 社會與文化 學習範圍與獨立專題探究的關係 獨立專題探究(IES)

  7. 教 學 時 間 分 配 • 本科的課程架構並未為各單元在三年之內的學習編訂了固定的先後次序,也未為獨立專題探究的推行指定一套刻板的時間安排。校本課程的組織,可因應教師的專長、學生的特徵和學校的其他情況,靈活採用不同的進程和時間安排。 《課程及評估指引》第50頁

  8. 評 核 架 構 公開評核 卷一:資料回應題(50%) 兩小時 三題必答題目 卷二:延伸回應題(30%) 一小時十五分鐘 三題選答一題 校本評核 獨立專題探究 (20%)

  9. 評核架構:各卷的評核要求 • 卷一:資料回應題 • 題目提供的資料會訂出考核議題的大致範圍。 • 以評估學生的初階能力為主,例如提取、辨識、分析資料的能力。 • 卷二:延伸回應題 • 題目考核的範圍會較廣。 • 嘗試評估學生的高階能力,例如論證、整合、判斷、提供建議等方面的能力。

  10. 教育局: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http://ls.edb.hkedcity.net/教育局: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http://ls.edb.hkedcity.net/

  11. 考評局:通識考評網頁 http://www.hkeaa.edu.hk/dsels/tc/index.html

  12. 課程實施之後的一些疑問 教科書 =教學範圍? 背誦資料或概念即可分析議題? 緊密跟進時事 = 議題探究? 解 答 從深入理解課程入手

  13. 理解課程的兩份文件 可於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下載

  14. 課程指引內的單元架構 • 主題 • 該單元的焦點

  15. 課程指引內的單元架構 • 探討問題 • 引導學生探索和思考該單元主題的方向 • 學與教的範圍及重點 • 教師可按學生的興趣與能力靈活調配施教

  16. 課程指引內的單元架構 • 價值觀和態度 • 學生不但要分析各持份者的價值觀和態度,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

  17. 課程指引內的單元架構 • 說明 • 處理探討問題時可考慮的角度及思考方向 • 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 • 不是課堂上教師逐一教授的課題

  18. 課程指引內的單元架構 • 本科課程主要是以一些探討問題來展現。教師在詮釋課程時,須轉化這些探討問題,成為議題探究的學與教過程;當中教師應協助學生理解本課程與他們日常生活經驗的關係。 《課程及評估指引》第 51頁

  19. 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釐清課程、評估有方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釐清課程、評估有方 • 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與考評局聯合編訂。 • 詮釋各學習範圍的學與教重點,解說學習成果與公開評核的關係,幫助教師解讀《課程及評估指引》,進一步理解本科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並掌握公開評核的要求。 • 資源套所羅列的學與教重點、建議探究例子等,均屬舉隅性質。 • 並非公開評核的「範圍」或「熱門議題」,不應以之為操練學生應試技巧的題材。

  20. 通識教育科課堂探究活動的要項 系統而明確 的教學流程 考慮活動 考慮學與教 資源 輸入 輸入 輸出 目 的 目 的 學生在知識、技能 及態度方面有得着 協助學生 建構知識 協助學生開 展探究過程 回應課程宗旨

  21. 設計教學 提示知識 帶引活動 刺激思考 總結觀點 評估課業 總結:教師的角色 → 促導者

  22. 總結:期望學生的得着 • 充實而多元化的學習經歷 • 擴闊知識領域及視野 • 學思並重 →「觀點為體,知識為用」      • 資訊 → 知識 → 識見 → 智慧 • 發展各項共通能力 • 融會貫通→ 具備識見 → 舉一反三 • 確立正面價值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