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导 学. 主 要 问 题. 课程介绍 教学媒体及资源 教学环节和方式 课程考核 学习方法建议 辅导教师联系方式. 一、课程介绍. 1 、课程性质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 是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 必修课程 ,分为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 ) 》 与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2 ) 》 ,共 12 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二个学期。 本课程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 ) 》 6 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是专科阶段的 《 中国古代文学 》 课程的提高课。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 导 学

  2. 主 要 问 题 课程介绍 教学媒体及资源 教学环节和方式 课程考核 学习方法建议 辅导教师联系方式

  3.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与《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共12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二个学期。 本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6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是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提高课。 我校将本课程列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4. 2、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两个部分,即《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宋词研究。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诗经》的编辑与流传、《诗经》的分类、《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的艺术形态、《楚辞》的编辑与流传、屈原和《离骚》、《天问》、《九章》和《九歌》、唐诗宋词概论、山水田园诗词、友情送别诗词、咏史怀古诗词、咏物诗词。 3、相关课程 专科阶段的《古代文学史》; 本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等。

  5. 4、教学目的: 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6. 三、教学媒体及资源 (一)文字教材 主教材: 1、《<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200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唐诗宋词》(程郁缀著、200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字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7. 辅助教材:1、《诗经与楚辞》导读2、《唐诗宋词》导读辅助教材:1、《诗经与楚辞》导读2、《唐诗宋词》导读 对文字主教材所涉及的主要作品进行注释解读,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作品,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

  8.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一门研究性的课程。这门课是专题讲座类课程,由于各专题编写者不同,日常教学风格不同,所以涉及到两个专题时,教材编写规范和教学方式都有区别。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一门研究性的课程。这门课是专题讲座类课程,由于各专题编写者不同,日常教学风格不同,所以涉及到两个专题时,教材编写规范和教学方式都有区别。 《诗经与楚辞》专题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了解《诗经》与楚辞的基本状况,包括:《诗经》的一般情况,比如编集、流传情况,分类情况等;根据重新分类的科目,总体介绍《诗经》各类诗歌的特点和评价;《诗经》艺术性研究,比如文化精神,艺术形态,文学地位等。楚辞的一般情况,比如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屈原介绍;根据楚辞的篇目,分别介绍各篇特点,并进行内容和艺术分析,比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等。就考试和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安排而言,这一部分主要从文学史的角度更多考虑,从理论性的方向上多作考虑。 《唐诗宋词》专题采用的是分题材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分别介绍唐诗的发展情况,宋词的发展概况;诗体和词体的特征及其区别;山水田园诗词,友情送别诗词,咏史咏怀诗词,咏物诗词。

  9. (二) 网络资源 1、IP 电视课件 第一讲:《诗经》婚姻诗与爱情诗 第二讲:屈原的《离骚》 第三讲:送别诗歌   第四讲:田园诗 •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褚斌杰教授、程郁缀教授、李简副教授、周先慎教授主讲,主要讲授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 可以登陆中央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本课程网页浏览学习。

  10. 2、三级电大教学平台 中央电大在线http://www.open.edu.cn 教学文件类:教学大纲,实施方案。 教学辅导类:专题讨论,专题研究,疑难解答等。 互动教学类:网上教学文本,BBS论坛答疑等。

  11. 马鞍山电大在线 http://www.opedu.ah.cn 重难点教学辅导 电子教案 练习测试题 往届试题 形成性考核作业解题提示 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讨论、答疑

  12. 推荐网站 • 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 • 中国古代典籍(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阅读: http://wenjin.nlc.gov.cn/zjtj/zjtj/ • 中国古代文学苑:http://wiki.ccliterature.com/

  13. 四、教学环节和方式 (一)面授辅导 (二)网上教学和辅导 (三)小组讨论 (四)自主学习 (五)其它手段:电话答疑等

  14. 面授辅导课安排

  15. 网上教学与辅导 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将定期公布本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学习辅导资料、教学信息、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往届试卷及试卷分析、电子教案等教学信息。还开辟了课程论坛(讨论板),大家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课程讨论区上提问,寻求解答。

  16. 五、课程考核 1、形成性考核 成绩:占最终成绩的20% 形式: 平时作业(共四次),计10分; 面授辅导出勤,计7分。 自主学习(上网、参加小组讨论、网上答疑活动等),计3分。

  17. 2、终结性考试 成绩:占最终成绩的80% 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类型:填空(20分左右)、简答(30分左右)和论述题(50分左右)。

  18. 七、学习建议(学习方法) 第一、注意多种媒体教材的综合运用。 第二、掌握重要学术概念、名称术语,对古文献知识中的某些重要学术概念、名称术语要能够清楚的理解和准确的解释。 第三、读懂作品,加强对名章名句的记诵,要能正确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思想艺术特色,并结合作品实例做出具体分析和准确表述。 第四、自主完成作业。

  19. 八、辅导教师联系方式 马鞍山电大 杨文华 电话:8324039 Email: ywh@mail.mastvu.ah.cn

  20. 《诗经》与楚辞 绪论 本章重点: “风”.”骚”传统的内容;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特征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1. “风”“骚”传统——我国诗歌的两大优良传统“风”“骚”传统——我国诗歌的两大优良传统 “风”、“骚”传统: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诗”、“骚”传统,亦称为“风”、“骚”传统。

  22.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在我国诗歌领域,它萌芽极早 。 • 《诗经》——耸立于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上的第一座光耀千古的里程碑。 • 现实主义作品,首推《国风》的两周民歌 ,其次是《大雅》 《小雅》中的文 • 人讽喻诗 。 • 《诗经》现实主义的特征: • 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 • 艺术上的主要特征: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 • 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 • 实。 • 《小雅·采薇》后章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 • 悲,莫知我哀。 • 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 • 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的感受到战争带给人 • 民的痛苦。 “风”诗传统—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23. “风”诗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乐府民歌 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更发展了以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反映现实、描写现实的能力和容量。如五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艺术性,使之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建安曹魏时代 我国文人诗出现了第一次现实主义创作热潮。这一时期的诗歌成就,被后代倡导现实主义的作家精辟地概括为:“汉魏风骨”、“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4. 两晋六朝 坚持、发扬“风”诗传统的主要是北朝民歌,它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的社会情况,战斗性较强,酷似汉乐府民歌,艺术上也有独创性,但由于统治集团扶植形式主义诗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在文人手中转入低潮。 唐朝现实主义创作又逐渐繁荣,并且产生了杜甫、白居易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使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后的白居易则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的“新题乐府”,他和他的几位志同道合的诗友元稹、王建、李绅所掀起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自宋以后,历代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 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 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尤其《红楼梦》,它标志着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经过长期发展,终于登上了它的“泰山极顶”。

  25. 屈“骚”传统——浪漫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先秦时代,受神话影响最深,走上浪漫主义创作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庄子的浪漫主义是消极的浪漫主义,是为他的虚无主义、悲观厌世的人生观服务的。屈原的浪漫主义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充满了激情和幻想。 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26. 《离骚》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 1、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 2、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

  27. 屈“骚”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继承屈“骚”精神的杰出人物是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浪漫主义倾向也比较突出。曹魏正始时期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阮籍。两晋六朝时,对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有所贡献的是左思、鲍照。其主要特征是以雄健豪放的诗风,表达了反抗现实的内容。左思《咏史》八首,笔力矫健,情调高亢,借古讽今,揭露鞭挞了西晋腐朽的门阀制度,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左思风力”。盛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是历史上继屈原之后崛起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唐,能学习屈、李而又独树一帜的优秀诗人是李贺。两宋时期,屈“骚”传统盛于词坛,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所谓“豪放派”,其实质即是“浪漫派”。 元、明、清三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尤为小说家发扬光大。明有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8. “风”“骚”传统共同的精神实质:它们都是古代的进步作家坚持用文学批判现实,抒情言志的表现.都是我国古代进步的文学潮流。并且在漫长的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体“风”“骚”传统共同的精神实质:它们都是古代的进步作家坚持用文学批判现实,抒情言志的表现.都是我国古代进步的文学潮流。并且在漫长的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体

  29. 上编 《诗经》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流传 重点掌握:《诗经》的编集 掌 握: 《诗经》的流传

  30. 第一节《诗经》的编集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集,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写成书。从可考知的情况看,其中最早的作品是保存在《周颂》中被称为 “大武乐歌”的六篇作品:《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一说最早的作品为《商颂》,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2世纪或更早。一般认为最晚的作品是《陈风·株林》,大约创作于公元前599年。

  31.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305篇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以下几种说法: 献诗说—公卿列士献诗 (《国语·周语》)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公卿献诗可以献自作的诗,也可献他人之诗。《大雅》、《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说—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提出“采诗”的说法,但也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记载,如《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有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创作说—用于宗庙祭祀和燕飨仪式,应是王朝司乐太师等乐官或巫、史奉命创作的乐歌(√) 孔子删诗说—汉代学者认为是孔子删定而成的。此说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鲁国乐工为他演奏的十五《国风》的名称与编排顺序与今传的本子基本相同,说明当时被称为“周乐”的《诗经》已基本编集成册,并已流传到鲁国,但孔子那年才八岁。(前551——前479) (×)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32. 编集《诗经》的目的:它既是为了劝谏嗣君,补察时政,也是为了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以应用于祭祀、燕飨,明确等级,宣扬王威,满足耳目之娱;既是为了以之为音乐教程,传授瞽矇乐工,使之熟悉诗歌内容及演奏方式,以备各种典礼及赋诗时演奏,也是为了以之为政治伦理教科书传授贵族子弟,用以修身养性,出使专对,赋诗得体等等。编集《诗经》的目的:它既是为了劝谏嗣君,补察时政,也是为了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以应用于祭祀、燕飨,明确等级,宣扬王威,满足耳目之娱;既是为了以之为音乐教程,传授瞽矇乐工,使之熟悉诗歌内容及演奏方式,以备各种典礼及赋诗时演奏,也是为了以之为政治伦理教科书传授贵族子弟,用以修身养性,出使专对,赋诗得体等等。 • 总之,《诗经》的编集是周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诗经》既是周代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又是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的一次艺术的概括与总结,使之从一开始就成为具有政治、道德、伦理、哲学及审美、文化教育和在各种场合里应用等多种意义的一部典范著作。这是我们今天仍把它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最伟大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的主要原因。

  33. 第二节《诗经》的流传 先秦主要运用《诗经》于典礼、讽谏、赋诗、言语,融有说诗论诗的内容,是《诗经》研究萌芽期 。 周人在重大的典礼上都要演奏诗乐。《诗经》中有些诗就是为了祭祀、燕飨典礼而作,如《生民》、《丰年》。周人用于不同的典礼,形成了不同的曲调与风格,直接影响了风、雅、颂的分类。 讽谏是周人诗歌创作与运用的重要目的,是周人“诗言志”观念的主要内容。 由于《诗经》本身内容丰富深刻,语言精辟优美,且入韵入乐,便于记诵,所以流传广泛。 《论语》中记载了20条有关用《诗》、评《诗》的言论,其中16条出自孔子。 孟子在著述中以《诗》为理论依据,引《诗》明理;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个重要命题,开启了对《诗》本义的研究。

  34. 两汉经学已经形成,为《诗经》研究的鼎盛期。汉代经学最突出的特征是:今、古文经学之争贯穿始终。《诗经》经学也如此。 两汉经学已经形成,为《诗经》研究的鼎盛期。汉代经学最突出的特征是:今、古文经学之争贯穿始终。《诗经》经学也如此。  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其中为齐人辕固所传齐诗、鲁人申培所传鲁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都属于今文经学,武帝时立有学官,合称今文三家;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郑玄作《毛诗传笺》后,三家诗逐渐衰败。今传《诗经》即是毛诗。 • 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南北分裂,儒学失去往日的尊严,加之魏文帝之后不以经术取士,经学更是日趋衰落。魏晋时期出现郑学、王学之间的斗争。南北朝时期出现南北经学的对峙。隋代,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诗经》学也随之结束了南北学的对峙,而出现北学并于南学的统一。唐代,为了使官学传授、明经取士有统一的标准,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组织学者撰定《五经正义》、《毛诗正义》,它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集唐前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是唐代科举明经科官定标准《诗经》教本,代表当时《诗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宋代,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变背诵经文为策论。由是学风大变,疑古思辨成为宋学的主要特征,南宋朱熹的《诗集传》为宋学之大成。清代,经学再盛,学派林立。1911年,经学赖以依存的封建帝制灭亡,自此,《诗经》研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通经致用”转向《诗经》文化学研究,开创了《诗经》研究的新纪元。1993年,中国诗经学会成立,直接推动了《诗经》的研究,使《诗经》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35.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重点掌握:《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掌握: 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 一般了解:《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

  36. 第一节《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关于《诗经》的分类曾先后出现过六诗、六义、四始、四诗等说法。“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的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四始”说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周南》、《召南》是两个地域的土乐,因何得名,说法不一。西汉今文三家以为是地名。故“二南独立说”是难以成立的。

  37. 第一节《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关于《诗经》的分类曾先后出现过六诗、六义、四始、四诗等说法。“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的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四始”说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周南》、《召南》是两个地域的土乐,因何得名,说法不一。西汉今文三家以为是地名。故“二南独立说”是难以成立的。

  38. 《诗经》的分类,孔颖达: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即“风、雅、颂”是诗的内容体裁,而“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 风雅颂的划分标准有四种观点 (1)按照诗歌的体裁和内容进行划分 (2)按照诗歌的作者来划分 (3)按照诗歌的音乐来划分 (4)按照诗歌的用途来划分 以音乐为标准 风,本义乐调。《国风》,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是民歌。两个地区十三个诸侯国,160 雅,正,朝廷正乐为雅乐。(105)《大雅》31《小雅》 74 颂,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40)《周颂》31 《鲁颂》4 《商颂》5

  39. 第二节、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 》,竟被曲解为:“《关雎 》,后妃之德也。……”(周文王之妃太姒的美德) 相较《雅》、《颂》而言,汉儒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汉儒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确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采绿》写思妇对征夫的思念。 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觉察,其本身就前后矛盾。 汉儒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汉儒的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音乐上的特点,此其一也;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此其二也。

  40. 第三节《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 根据反映内容的侧重大致划分为: 周民族史诗、农事诗、战争徭役诗 政治美刺诗、燕飨诗、情爱诗等

  41. 名词解释: 献诗说:是古代关于《诗经》编集的一种观点。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政治美刺诗可能便是通过这一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说:是古代关于《诗经》编集的一种说法。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说法,但据相关记载,可推断采诗制应是存在的。进行采诗工作的当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孔子删诗说:汉代学者认为《诗经》是孔子删定而成的。此说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我们说孔子未曾删诗,但并不否认孔子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2.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已失传,今之《诗经》就是《毛诗》。今文三家(三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三家。该三家为今文学家,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三家诗”。鲁诗创始人为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韩诗出于燕人韩婴。今文三家已失传。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已失传,今之《诗经》就是《毛诗》。今文三家(三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三家。该三家为今文学家,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三家诗”。鲁诗创始人为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韩诗出于燕人韩婴。今文三家已失传。 《毛诗传笺》:是东汉末年兼通今古文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为毛氏《诗诂训传》作注的一部书。该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三家诗自此逐渐衰败。

  43. 《毛诗正义》: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组织学者撰定的一部研究《诗经》的书。该书集唐前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明经科官定标准《诗经》教本,代表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绝对权威。在《诗经》研究史上,该书是继《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六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诗说源于《周礼·春官·大师》中的一段话。《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毛诗正义》: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组织学者撰定的一部研究《诗经》的书。该书集唐前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明经科官定标准《诗经》教本,代表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绝对权威。在《诗经》研究史上,该书是继《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六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诗说源于《周礼·春官·大师》中的一段话。《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

  44. 四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四始“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四诗说(二南独立说):“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该学说是难以成立的。风、雅、颂:是《诗经》音乐上的分类。风,本义是乐调。所谓“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之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四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四始“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四诗说(二南独立说):“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该学说是难以成立的。风、雅、颂:是《诗经》音乐上的分类。风,本义是乐调。所谓“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之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45. 第三章 周民族史诗 重点掌握: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掌 握: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46. 第一节周民族史诗的认定 教材倾向于认为《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是描写周民族发祥、创业和建国历史的五大史诗 。理由是:1、西方文学观念中的“史诗”范式来源于荷马史诗,但是,不能以荷马史诗的形式来格式史诗的形式。2、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的史诗的“必要条件”: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的时代、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等,《大雅》中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这七个要素。 3、《大雅》中的五首诗采用叙述的方式,当然是叙述诗,表现了历史,就是史诗,纯客观的史诗是不存在的。4、祭祀诗与史诗并不相互排斥,可以交叉。

  47. 《生民》《生民》是周人部落起源的神话传说,叙述了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五首诗中,《生民》的故事具有神话色彩。诗中写姜嫄对天帝非常恭敬。她没有子嗣,天帝想让她生个很有名望的儿子。一次,姜嫄出行,踩到了天帝脚印的大拇指,心中有所感动,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姜嫄很害怕,将孩子扔掉。扔到狭窄的小巷中,来往的牛羊都给他喂奶;扔到丛林中,又碰上了伐木人;扔到冰上,群鸟用翅膀温暖覆盖他。因为有着一系列的神异现象,姜嫄将孩子带回了家。后稷能够爬的时候就什么都懂。后来又会种庄稼,并且定下了祭祀之礼。因为农业的发明,他成为了周民族的首领。《生民》《生民》是周人部落起源的神话传说,叙述了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五首诗中,《生民》的故事具有神话色彩。诗中写姜嫄对天帝非常恭敬。她没有子嗣,天帝想让她生个很有名望的儿子。一次,姜嫄出行,踩到了天帝脚印的大拇指,心中有所感动,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姜嫄很害怕,将孩子扔掉。扔到狭窄的小巷中,来往的牛羊都给他喂奶;扔到丛林中,又碰上了伐木人;扔到冰上,群鸟用翅膀温暖覆盖他。因为有着一系列的神异现象,姜嫄将孩子带回了家。后稷能够爬的时候就什么都懂。后来又会种庄稼,并且定下了祭祀之礼。因为农业的发明,他成为了周民族的首领。

  48. 《公刘》和《绵》《公刘》和《绵》记载的是周民族的两次东迁,目的主要是躲避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刘》写周部落的首领公刘带领部族从邰迁徙到豳的事迹;《公刘》和《绵》《公刘》和《绵》记载的是周民族的两次东迁,目的主要是躲避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刘》写周部落的首领公刘带领部族从邰迁徙到豳的事迹; 《绵》写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带领部族从豳迁徙到歧山的事迹。如果说公刘的东迁只是单纯地避免侵扰,和寻找富饶居住地的目的,那么,古公亶父的东迁已经有了觊觎殷室的目的了。从《绵》中可以看到,周部落征服了虞和芮两个部落,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49. 《皇矣》和《大明》《皇矣》和《大明》描写了周部落的战争史。《皇矣》记载周人攻灭崇和密两个小国的战争。《大明》则写了著名的牧野之战。在这场周灭殷商的大决战中,武王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汇合西南的庸、蜀、羌、微卢、澎濮等部族东征。战争的描写很精彩,写出了两军会战的紧张心理和战斗的激烈场面。《皇矣》和《大明》《皇矣》和《大明》描写了周部落的战争史。《皇矣》记载周人攻灭崇和密两个小国的战争。《大明》则写了著名的牧野之战。在这场周灭殷商的大决战中,武王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汇合西南的庸、蜀、羌、微卢、澎濮等部族东征。战争的描写很精彩,写出了两军会战的紧张心理和战斗的激烈场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