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91 Views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休閒運動學系暨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101 年 7 月 11 日. Department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Recreational SportsManagement. 緒言.
E N D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休閒運動學系暨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101 年 7 月 11 日 Department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Recreational SportsManagement
緒言 本校預見社會經濟發展及未來,人們對休閒生活的確切需求與休閒走向產業化及專業化趨勢,由蔡前校長長啟先生號召成立國內第一所休閒運動科,八十一學年度先於體育科實施分組教學,休閒活動組便成為正式課程的雛形;八十二學年度五專部奉准成立休閒運動科始正式招收修業生, 並大力自國內外延攬優秀專業 人才,組成精銳的休閒運動教 育團隊。
緒言 八十五學年度本校改制學院,原五專部之休閒運動科仍予保留,四年制的休閒運動學系正式成立。科系所至今畢業生已達千人,大多投入體育教育及休閒運動相關產業,並廣獲企業主好評,八十九學年度籌設研究所,於九十學年度第一屆研究所招生,更於九十六學年度起配合學校育成暨運動產業管理研究中心開設碩士學分班課程;九十七學年度、九十八學年度配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分別辦理運動觀光 與運動推拿就業學程;更於一 百學年度籌設碩士學位學程, 百零一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第 一屆招生,發展迅速而穩健。
專業師資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助理教授2名 講師2名 兼任教師 20名 研究所學生 42名 全系所生師比例:26:1 緒言 師資與學生人數現況 大學部學生 271名 大學部生師比例:22.5:1大學部生師比例:3.5:1
摘要 本系所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分為培養優秀的休閒運動產業基層服務人才、指導與經營管理人才、休閒專業領導人才與休閒領域發展之研究人才為目標,充分與校務發展計畫結合,且相輔相成(如下頁本校與本系教育目標匹對表),並不斷依據社會發展、產業需求和師資與教學設備之提昇,改善教學品質、環境設備與多元的課程發展,有效充實學生內涵;使本系所之學生能符合社會需求,與國際接軌,達成人人均有能力投入休閒領域市場中,創造無限就業機會。
大學部 • 因應國際趨勢,配合社會、市場需求。 • 培養優秀的休閒專業領導幹部與經理人才。 研究所 • 提昇休閒運動資訊搜集、運用、環境規 • 劃管理及專業技術之能力。 • 培養休閒運動教育領導與企劃管理人才。 教育目標
每學期 定期會議 研商 參考 具國際觀的教學評鑑標準檢驗系所教育目標 通過 課程委員會議調整課程的靈活性 與時代性 本系所教育目標之認知程度(教職員生全面) 瞭解教師對教育目標認知途徑圖
課程目的:培養休閒經營管理人才的基本認知與訓練,另拓展運動觀光、適應體育與休閒治療專業科目。課程目的:培養休閒經營管理人才的基本認知與訓練,另拓展運動觀光、適應體育與休閒治療專業科目。 課程目的:培養休閒人才之專業技能(各式活動技巧) 與針對不同對象之指導能力,並以社區推廣為主要基本對象。 管理、觀光與休閒運動 結合:觀光學群 休閒實務:專業技能與領導 指導學群與專業術科 支持目標二、四 支持目標一、二 核心教育:基本知能與專業重點 電腦、語文、重點科目 培養具有時代性的休閒人 支持目標三、四 支持目標三、四 休閒產業與社會趨勢 符合管理學群 休閒教育與休閒認知 教育學群與指導學群 課程目的:與產業接軌 配合實務實習 培養休閒專業人才之實務能理與產業經驗,另配合休閒趨勢專題,訓練人才對市場趨勢之敏感度。 課程目的:培養休閒人才的正確休閒知識與價值觀,身為紮根種子推廣者,有健全的休閒認知,所傳達的休閒觀念才健康安全。 課程設計藍圖
本系所課程委員會會議召開次數表 說明:每學年第二學期為研商修訂學生新學年度課程配當安排,並因應課程評估委員會議之召開,以廣納各方課程修正之建議,故會議次數較第一學期多。
負責系所自我評鑑的運行 系所課程 委員會 系(所) 辦公室 系(所) 教評會 執掌評鑑工作 • 專兼任教師評鑑 • 專兼任教師聘任 • 專兼任教師擴減 • 專兼任教師進修 • 專兼任教師升等與其他與專兼任教師相關之評鑑 • 教學評量 • 落實系所教育目標 • 目標與課程之評鑑 • 保持課程施行之順暢 • 任課老師之專業性 • 課程進度之監控 • 學生課程意見之處理 • 學生評鑑 • 教學設備改善 • 教師出缺席狀況 • 課程編排 • 師生座談會之舉辦 • 學生生涯輔導 系所自我評鑑組織圖
課程規劃概況 校訂共同科目、所訂研究工具科目、所訂專業科目、選修科目 研究所 系訂專業核心必修科目、專長術科、學科選修、術科選修 大四 大三 校訂專業共同必修、通識教育、系訂專業核心必修科目、專業術科必修、專長術科、學科選修、術科選修 大二 大一
課程規劃概況 • 課程結構-大學部 修業說明:四年制學生修業期限為4至6年。學生每學期所修學分數,一、二、三年級不得少於12學分,且不得多於30學分,四年級不得少於6學分,且不得多於30學分;但轉學生、重(補) 修生或修習各類學程、輔系、雙主修學分、符合提前畢業資格者不在此限。
課程規劃概況 • 課程結構-研究所 修業說明:研究生之修業年限為1至4年。研究所學生每學期所修學分數,不得多於畢業學分數之二分之一。外校系選修課程得8(含)學分。
摘要 學系教師共計7位,分別有副教授4位、助理教授1位、講師2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計有4位,在師資結構上極為優良,所有師資均分別具有與本系教育目標,課程與各項能力養成之專長,對於提供本系多元之學術科教學具有高度的貢獻(附件4-2-2)。
摘要 本系專任教師結構穩定,教學態度認真,對於提供學生輔導更是用心,並頗獲學生與家長好評,例如101年2月獲得遠見雜誌大學專刊2012入學指南、首創大學聲望調查:找到你的優質大學在調查觀光休閒運動類的聲望與家長滿意度調查排名第一名,加以在學術科專長方面多能兼顧或明確分辨,因此有利於課程規劃與安排。
本系所98~100學年度生師數與比率表 說明:由表可知生師比看出,本系之比例遠低於教育部所發布之大學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中,大學部生師比低於40:1;研究所20:1之規定。
專業師資概況 本系所96~100學年度期間專任教師流動情況
摘要 本系所依據系所發展與培養優秀休閒運動產業人員之目標,於學生學習活動與休閒專業課程部分,適時的提供各種相關課外學習活動來結合,其相關學習活動有: 一、配合休閒專業實習課程所需,學期中進行戶外教學參訪。 二、配合休閒專業課程所需,於學習階段進行戶外教學,合理論與實際。 三、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領導與團隊合作精神,舉辦幹部訓練及班級課外活動。 四、與產業界建教合作,提供學生校外學習管道。
學生修課輔導 本系所為維護每位學生的學習權利,確保學生能依據大學法學位取得辦法順利休習學分,取得學位外;亦須依據各類課程之修課要求,提供學生有關修課的輔導有一完整的諮詢管道,其管道如下: 一、於新生入學時舉辦新生說明會,依序介紹課程內容,提供該學年之課程配當表,並詳細說明選課與修課辦法。 二、提供學生具完整說明的系所學生手冊,供學生參考。 三、每學期選課前由系所辦公室說明選課注意事項。 四、提供各位專任教師之office hour,並透過心輔組舉辦之性向與生涯輔導,供學生最為選課之參考。
生活輔導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生涯輔導部分,本系所提供了許多輔導管道,針對學生的需求,分別給予不同的輔導方式與管道,充分利用有效資源來幫助、協助。其管道如下: 一、各班級導師的輔導 二、提供系所各專任教師開放晤談時間 三、學校心理輔導組所提供之輔導、諮詢
學生事務 落實學生自治理念,培養學生民主素養,促進系所意見溝通,並增進服務之精神,依大學法第十七條而設有系所學生會,並由系所主任擔任指導老師,針對學生會運作本系所有下列幾點重點方向: 一、指導與協助學生會辦理各項活動、與各系學會交流,以 及校外活動的參與等。 二、輔導本系所之學會行政事務運作,並擔任學會與學校間溝通之橋樑。 三、建立學生意見反應與回饋機制,經由學生會的統整,傳達給予系所教師,系所再針對學生反應給予回應與解決。 四、於每學期末進行學生會代表與系所教師開檢討會議,提供更直接的反應與回饋機制。
學生校外教學活動 休閒運動的本質為進行各種運動或體能性的活動,因此本系在培養學生方面除專業學術素養外,更鼓勵與安排學生進行各種校外教學與辦理活動,以達到本系以大自然為師的教育理念,經由統計和佐證資料中可看出,本系自98學年度到100學年度間所進行的各種校外教學與活動,參與人數,在民國100年,本系共辦理校外教學及休閒體驗活動計有28次,99年42次,98年49次,合計於系辦留有紀錄者共有99次,參加人次約達9250人次(詳見附件3-3-1),即可發現本系在積極提供與支持學生課外學習活動。
學術與專業表現 肆
摘要 教學、研究與專業表現是大學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唯有不斷地研究,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在學術活動方面,本系所成立多年以來,在系所主管的推動與帶領下,本系所師生秉持著做中學、學中做的態度,無不積極地參與國內與國際間學術活動,在專業發表部分也一直嘗試突破以往研究瓶頸。除了繼續充實理論知識外,更與教學結合,與各級學生合作嘗試各式不一樣的研究策略; 另外也努力嘗試與國際接軌,不但在系上持續辦理大型國際研討會,更積極參與國外學術研討會以提升自我研究水準。師生亦從活動參與中獲得專業的知能及累積許多的經驗。
摘要 近五年,本系所教師秉持著學無止盡的態度,不斷在個人專業領域中持續鑽研,無論是在專業論文、專業書籍、國內外相關領域期刊、國內外相關研討會的著作發表與申請國科會研究案等,研究數量與品質皆有顯著提昇。本系所專任教師共13名,五年內在體育相關學術領域發表期刊著作合計共80篇,於學術會議發表共有94篇,另外專書出版共計20本,總篇數共252篇,平均每位教師發表19.38篇,同時積極參與各項研究與特別專案計畫。近五年之研究成果如下表4-1、圖4-1所示,另詳細資料與個人表現部分請參酌詳細資料附件4-1-1至4-1-3部分,佐證資料請參閱專任教師個人研究資料夾。
專任教師97~101年期間學術發表概況 本系專任教師所發表的論文均與本系教師目標、教師專長領域和教授課程相符(如4-2佐證資料冊),因此對於提升教學成效具有極為正面的助益,除一般學術研究外,本系教師亦積極參與各項研究與產學合作之研究。與91-95學年度相比,於80篇提昇為247篇,研究表現有大幅度的提升(如附件4-1-3)。
校內行政服務 校外專業服務 學術專業服務 -擔任國家與地方相關組織之顧問、委員 -舉辦專業專業研習會。 -舉(承辦)運動賽會。 -協助校內行政業務。 -於校內擔任各式專業服務與學術服務工作 -舉辦運動賽會。 -擔任各單項協會、委員會義務職務. -至各學校、醫學單位及偏遠地區進行宣導演講。 -協助地方、社區舉辦休閒活動。 -帶領學生志工到各地方與社區服務。 -擔任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 -擔任相關研討會之發表人、主持人與演講者。 -擔任學術評鑑、評估、審查委員。 專任教師提供專業服務成果統計表
本系專任教師擔任 運動專長代表隊教練名單
「實習專題」歷年統計圖 (包含「課程中的實務操作」及「專長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