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995 Views
南方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 热烈祝贺. 胜利召开!. 腰椎非融合技术 现状与发展. 金大地. 脊柱与帆船. 脊柱 & 桅杆 肌肉 & 风帆 灵活性、稳固性和动力平衡.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张力带原理. 前柱 松质骨、终板、椎间盘 被动支撑 压应力. 后部肌肉 主动力量 竖直脊柱 仅前方脊柱完好时有效.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剪切应力原理. 轴向压缩力. 前柱 80%. 后柱 20%. Kummer B, 1991, Bergmark A, 1989. 正常. 动态系统. 坚强固定.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载荷分布模型. 坚强固定的优点.
E N D
南方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 热烈祝贺 胜利召开!
腰椎非融合技术现状与发展 金大地
脊柱与帆船 • 脊柱&桅杆 • 肌肉&风帆 • 灵活性、稳固性和动力平衡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张力带原理 • 前柱 • 松质骨、终板、椎间盘 • 被动支撑 • 压应力 • 后部肌肉 • 主动力量 • 竖直脊柱 • 仅前方脊柱完好时有效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剪切应力原理 轴向压缩力 前柱80% 后柱20% • Kummer B, 1991, Bergmark A, 1989
正常 动态系统 坚强固定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载荷分布模型
坚强固定的优点 • 初稳性 • 早期活动 • 不需要支具 • 早期恢复工作 • 提高融合率 • 65 ~ 85%89 ~ 95% • Yuan et al. (1994), Zdeblick (1993) • 矫正矢状面失衡 • 椎体滑脱 • 退行性侧凸 & 后凸
矢状面平衡丢失 Preop.
假关节 • 环形融合 < 10% • 单纯cage: 3- 87% • meta-analysis分析:14% - Turner JA, JAMA 1992
邻近节段退变 POD 2ys
失稳 疼痛 金标准治疗模式 融合+坚强固定 = 成功的融合 满意的临床疗效 ? 退行性脊柱疾病
脊柱非融合技术 • 有效固定提高融合率 • 均匀的卸载效应 • 维持矢状面平衡的同时保留运动 • 融合后正常载荷传导 获得 理想的固定器械 • 邻近节段退变 • 僵硬背部综合症 • 应力遮挡效应 • 器械断裂 避免
腰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髓核置换术(Prosthetic Disc Nucleus ) 全腰椎间盘置换术 动态固定系统 经椎弓根固定(半刚性固定) 腰椎棘突间移植物(棘突间撑开器) 关节突关节成形 腰椎非融合技术分类
PDN 置换术 • Dr Charles Dean Ray 发明 • 首例植入手术(1996,德国) • 2002年进入中国 • 全球应用超过5000例
适应证 • 慢性椎间盘源性疼痛 • 下腰痛 • 保守治疗无效 • 小关节无严重破坏 • 既往手术无并发症
禁忌证 • 严重椎管狭窄 • 腰椎滑脱或峡部不连 • 关节突关节有退变和骨折 • 严重骨质疏松症 • 纤维环不完整 • 多节段退行性病变 • 软骨终板病变 • 体重指数大于30 • 体重大于90公斤
Case 1 pre-operation Lu-XX, 34years old, L4-5 herniation
Pre-operation Case 2
并发症 • 假体移位 • 椎间盘内(22.5%) post-operation(3 months) post-operation(5 days)
并发症 • 假体移位 • 假体脱出(2.5%)
并发症 • 假体下沉( 28%) • 终板炎性改变 ( 63%)
PDN 移位的可能原因 • 髓核摘除不彻底 • 未选用尽可能大型号的假体 • 假体未被完全横转 • 操作技术不熟练 • 手术器械不完美
假体下沉的原因 • 凝胶核太坚硬 • PDN假体接触面太小 • 应力集中损害终板 • 异物反应
我们的观点 • 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 椎间盘内的假体移位不影响临床效果 •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高度重视并发症 • 未来研究重点:如何减小对终板的损害 赵亮,金大地等. 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第5期
腰椎人工间盘置换 • Carpener:首次报道ALIF(1932 ) • Fernström: 椎间植入钢珠(1950’s) • Fassio (1977): 人工合成材料假体 • Hou: 硅胶材料假体 • Steffee: Acroflex 假体 (1980’s后期) • SB Charité: 1980’s早期 • Prodisc: FDA批准(2004) • Maverick:FDA批准( 2006年)
3 AXIS MOTION 全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目的 • 恢复腰椎功能运动单位,保持运动节段的动态稳定 • 恢复间盘高度,神经根管的高度及矢径 • 最小化邻近阶段的应力,阻碍邻近阶段的退变 • 迅速解除疼痛 • 保护神经根管,椎管 • 避免骨移植而带来的骨供区疾病
诊断手段 • 临床症状 • 标准加动态X-Ray • MRI • CT • 三维 CT腹部血管造影 • 骨密度测量 • 半侵入检查(鉴别诊断) • 间盘造影 • 对应阶段的小关节阻滞 • 神经根阻滞 • 骶髂关节阻滞
3 months 6 months 3 days 16 months 12months
目前研究和关注焦点 • 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 置换术后腰椎矢状应力平衡
指证与患者筛选 • 理想化状态 • 单阶段退变 DDD, Modic changeⅠ • 大的中央型突出 • 不伴有任何有关腰椎手术史 • 可接受状态 • 双阶段退变伴有间盘突出, Modic changeⅡ • 失败的腰椎间盘切除,伴有椎板切除 • 扩大的指证 • 后路融合术后的单阶段不稳定 • 超过两个阶段的不稳定 • 轻度的退行性脊柱侧弯 • 轻度的退行性滑脱
MODIC I MODIC II MODIC III
手术禁忌证 • 骨质疏松 • 骨折 • 感染 (普遍感染或由于滑脱) • 侧弯>15° Cobb angle • 肿瘤 • 腰椎滑脱 > 10 % • 间盘极度退变<5 mm • 腹部血管疾病,复杂解剖 • 体重过大
术中、术后并发症 • 手术相关因素 • 术者相关因素 • 患者相关因素 • 移植物相关因素
并发症总结 • 错误的指证 • 错误的置放 • 错误的病灶清除 • 前路入路的技巧 • 错误的移植物尺寸选择 98%的并发症与医生有关
ADR技术优势 • 重建椎间盘和椎间孔的高度 • 矢状面上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维持脊柱应力载荷分布 • 重建并保留了类似人体椎间盘的运动功能 • 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精确的病例选择 • 异位骨化的预防 • 假体的寿命 • 碎屑的形成 • 如何选择最佳的假体
动态固定系统设计目的 • 承载负荷以缓解疼痛 • 控制异常活动 • 保持运动功能,预防邻近节段退变 • 重建腰椎动态稳定性
动态固定系统类型 • 经椎弓根固定系统 Dynesys System Bioflex system Isobar TTL system ······· • 棘突间固定 Wallis 系统 X - stop Coflex system ·······
适应证 • 椎管狭窄伴中度脊柱不稳定 • 脊柱滑脱症(Ⅰ度) • 前次脊柱手术后造成邻近节段不稳定 • 原发或复发椎间盘突出症 • 椎间盘退化症引起的下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