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常見的校園運動傷害

常見的校園運動傷害. 講師 : 陳婉菁 Wanchin_C@yahoo.com.tw 0921520290.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http://www.tats.org.tw. 上課大綱. 骨骼肌肉之損傷 常見運動傷害之類型 頭部傷害 溫度傷害 肌肉骨骼傷害 急性傷害處理流程. 什麼是運動傷害?. 廣義與狹義: 廣義運動傷害泛指在運動中發生的各種的傷病  狹義的運動傷害是指運動特殊技術或訓練造成的特殊傷病。 原發與次發: 原發性傷害是指運動直接造成的傷害, 次發性運動傷害是指原發性運動未妥善處理引發的後果。. 骨骼肌肉損傷之分類.

no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見的校園運動傷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見的校園運動傷害 講師:陳婉菁 Wanchin_C@yahoo.com.tw 0921520290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http://www.tats.org.tw

  2. 上課大綱 • 骨骼肌肉之損傷 • 常見運動傷害之類型 • 頭部傷害 • 溫度傷害 • 肌肉骨骼傷害 • 急性傷害處理流程

  3. 什麼是運動傷害? • 廣義與狹義:廣義運動傷害泛指在運動中發生的各種的傷病  狹義的運動傷害是指運動特殊技術或訓練造成的特殊傷病。 • 原發與次發:原發性傷害是指運動直接造成的傷害, 次發性運動傷害是指原發性運動未妥善處理引發的後果。

  4. 骨骼肌肉損傷之分類 • 急性傷害:可明確知道傷害發生原因、在傷害       發生時可察覺到明顯的生理改變。 • 慢性傷害:無法明確描述傷害發生經過與機轉       會因長時間運動而逐漸累積、或是       由急性傷害後轉化造成。

  5. 造成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6. 出包:技巧不熟練或錯誤 白目:場地、裝備有缺陷 銹斗:環境不適合 犯小人:有意或無意的犯規 欠保佑:其他意外事件 假勇:錯估合適的運動 身體虛:運動過量、過勞 硬熬:運動前身心疲勞 失神:緊張或精神不集中 摸魚:熱身與伸展不夠 造成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7. 身體檢查 常規檢查 運動心電圖 骨骼肌肉檢查 特殊檢查 體能評估與調整 健康體能 運動體能 運動環境選擇 熱病 運動器械選擇 特殊保護措施 貼紮 護具 現場處理 傷害評估 ABCDE PRICE 傷患運送 醫師診斷 接受治療 藥物 手術 物理治療 體能訓練 恢復措施 運動傷害防護過程模式 發生傷病 參與運動 (運動安全) 訂定緊急應變計畫 安全教育 建立健康管理檔案 評估諮商

  8. 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調查表

  9. 緊急事件聯絡人資料卡

  10. 緊急事故的處理計劃 • 鄰近醫療單位的資料 (電話、住址及提供的醫療服務) • 急救箱的準備(一般) • 現場醫護站的設立(大型活動) • 動線的規劃 • 正確的處理流程

  1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學生緊急傷病處理流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學生緊急傷病處理流程

  12. 扭傷:韌帶受到過度伸展或扭轉而造成撕裂 撞挫傷:骨頭或肌肉受到撞擊力量所產生之傷害 拉傷:肌肉或肌腱受到過度伸展或撕裂的傷害 脫位:韌帶受到過度伸展或撕裂後,無法維持關     節原有之穩定性導致組織之相對位置受到     破壞或改變。 骨骼肌肉損傷之分類

  13. 韌帶扭傷斷裂 肌肉撞傷血腫

  14. 韌帶拉傷斷裂 關節脫位 骨折(開放/閉鎖)

  15. 常見運動傷害之類型 • 頭部傷害 • 溫度傷害 • 肌肉骨骼傷害

  16. 頭部傷害 • 破皮 • 震盪 • 血腫 • 挫傷 • 骨折

  17. 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可能有嚴重,顱、腦損傷﹞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可能有嚴重,顱、腦損傷﹞ • 昏迷時間以分計 • 耳、鼻、口有淡黃透明液/血液流出可能顱內骨折﹞ • 醒後明顯頭暈、噁心、劇烈嘔吐﹝噴射狀嘔吐、遠﹞→ 顱內壓力↑ • 瞳孔不對稱、變形﹝顱內血腫壓迫﹞

  18. 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可能有嚴重,顱、腦損傷﹞頭部、顏面撞擊應即送醫者﹝可能有嚴重,顱、腦損傷﹞ • 頸後強直現象﹝ROM受限、前屈﹞ • 醒後再昏迷 • 嗅覺、視覺的障礙 • 很深的撕裂傷 • 雙眼下變色﹝raccoon eyes﹞ • 耳後變色 ﹝Battle’s sign﹞

  19. 頭部傷害之現場處理 • 平躺﹝若無意識 → 叫叫ABC﹞ 若無頸、脊椎傷害之顧慮→可墊高上半身 ﹝勿抬高雙腿,因為可能增加腦壓﹞ • 保持安靜、勿給食物、飲料 • 防寒、防暑 • 勿隨意搬動

  20. 腦 震 盪 • 腦部傷害中最輕微者,結構無明顯變化 • 直接或間接的撞擊 • 意識喪失:數秒 ~ 分 • 醒後短時間內反應遲鈍 • 受傷經過的記憶喪失 • 頭痛、噁心、嘔吐、心悸、耳鳴、出汗.

  21. 頭部傷害後的照顧注意事項 若有以下症狀、徵候,應即刻送醫--- • 頭痛、噁心、嘔吐、持續或加劇 • 易受刺激,情緒的控制異於往常 • 意識紊亂、頭暈更明顯 • 說話不輕 • 食慾降低 • 瞳孔不均、擴散 • 自耳、鼻流出液體 • 呼吸狀態變化 • 立即或漸漸的失去意識

  22. 平衡檢查 1.Romberg Test﹝朗博﹞ 2.Finger to Nose Test 3.Heel to Knee Test

  23. 腦震盪後的再訓練 • 臥床休息1~2週。保持安靜、藥物﹝醫﹞ • 不宜過早訓練﹝應暫禁賽﹞除非諸症狀已完全消失、自我感覺良好*就醫再檢查,醫生說OK! • 恢復再訓練時: 漸進原則,觀察:協調、反應、接受能力 若有任何症狀﹝輕微﹞→STOP • 曾有頭部傷害者若欲再從事活動應:-所有症狀、徵候消失一週以上-經醫師許可

  24. 熱昏了……怎麼!!! 熱病:中暑、熱衰竭、熱痙攣

  25. 人體散熱的機轉

  26. 體熱的調節

  27. 人體對熱之反應 在熱環境運動(熱剌激) 增加散熱 提高體表及中心體溫 減少生熱 下視丘 熱暈倒 體熱由中心傳到周圍體表 體表的血管擴張(俗稱腦貧血) 血管收縮不穩 對流散熱 血管更擴張 血液滯留在四肢或內臟 蒸發散熱 流汗 鹽份不足 熱痙攣 水份不足 熱衰竭 汗腺功能減退 出汗減少 體溫異常增高 正常的散熱作用(  ) 與熱病發生的原因( ) 熱中暑 停止出汗

  28. 症狀與徵候熱衰竭 vs. 熱中暑

  29. 熱衰竭 陰涼處休息 平躺頭低腳高 給予冷飲 每10~15分鐘量體溫,如體溫升高,須降低體溫。超過40 ℃應立即送醫。 熱中暑 陰涼處休息 平躺腳低頭高 降溫冰敷患者的頸、腋下、鼠蹊等 打119 熱疾病急救處理

  30. 熱痙攣之處理方式 • 俗稱---抽筋 • 持續伸展 • 冰敷 • 提供冷的飲料

  31. 如何補充水分 • 運動前: • 前2小時攝取400~600ml水分 • 前1小時攝取300~500ml水分 • 運動中: • 每小時攝取600~1200ml水分,加入醣類4~8%,每公升加入鈉鹽0.5~0.7克。 • 運動後: • 補充1.5~2倍的汗液量

  32. 常見肌肉骨骼傷害 脫位 骨折 肌腱斷裂 韌帶扭傷

  33. 外側踝關節扭傷 • 成因 • 踝關節受到急性的內翻應力。 • 症狀與徵兆 • 在受傷的同時,會聽到足踝處有”啪”的聲音。 • 疼痛發生在足踝外側與外踝的下側。 • 在疼痛的部位有局部的腫脹。 • 身體負重或過度的關節活動時,疼痛會加劇。

  34. 內側踝關節扭傷 • 過度踝外翻、旋前或外轉導致 • 單純內側三角韌帶扭傷約佔踝關節扭傷的10% • 有舊傷、參與激烈碰撞活動者,是危險的族群 • 有可能伴隨內、外踝骨折 • 症狀與徵兆 • 內側踝關節疼痛與腫脹、瘀青 • 肢體變形 • 步行時有負重困難或不正常之步態

  35. 奧斯古斯症 • 發生在成長期的青少年 • 從事反覆跳躍與屈膝的運動 • 症狀與徵兆 • 脛骨粗隆處有腫脹與疼痛 。 • 疼痛發生在運動時,跳躍或跑步時特別明顯。 • 脛骨粗隆在慢慢突起。 • 多發生在起跳腳。

  36. 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 • 俗稱脛骨疼痛(shin splint) • 慢性、過度使用的傷害,大多發生在脛骨後側,下端1/3骨膜與肌腱連接的位置。 • 成因 • 長時間從事反覆的跑步與跳躍運動 • 突然間增加訓練量 • 改變從事運動的場地表面和身體疲勞 • 有可能會演變為疲勞性骨折或腔室症候群。

  37. 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 • 疼痛是慢慢發生,而且是逐漸惡化。 • 在症狀初期疼痛通常與運動強度有關,而且是在一開始運動的時候,只要休息症狀就會消失。 • 在症狀的後期,停止運動後的疼痛有時比運動中還要加劇。

  38. 膝關節韌帶傷害

  39. 前十字及後十字韌帶撕裂傷 • 前十字韌帶(ACL) -限制脛骨向前、旋 轉,運動中發生多 • 後十字韌帶(PCL) -強度約為ACL的2倍 -限制脛骨向後, -車禍、意外發生多

  40. 膝關節脫臼 • 發生在衝擊力極大項目 • 股骨與脛骨發生異位。有60%屬於前脫位傷害。 • 膝關節周圍結構都可能會受到傷害。 • 30﹪伴隨膕動脈傷害發生 --若傷後6-8小時內無法恢復, 有截肢之危險

  41. 軟骨破裂—半月軟骨 • 半月板是吸收負荷的組織,並可保護軟骨及其 上下之骨骼。

  42. 半月軟骨破裂傷 • 成因: -大多是當膝關節受到過度的扭轉力、壓迫 力和剪力時,好發於31-40歲或運動員。 • 症狀及徵兆 -關節線疼痛、腫脹。 -身體負重時,無法做關節旋轉或半蹲。 -明顯破裂會卡住,上下樓梯、屈伸有問題。

  43. 大腿後肌拉傷 • 短跑選手最常發生的一種傷害 • 肌肉在強力離心收縮時,發生肌腹、肌肉肌腱連接處或肌腱股骨連接處的拉傷 • 成因 • 肌肉柔軟度不足、疲勞引起的肌肉僵硬 • 肌力不足與不平衡 • 缺乏運動前充足的熱身運動 • 收縮肌與拮抗肌之協調性不好 • 未痊癒的舊傷

  44. 股四頭肌撞傷 • 發生於身體碰撞的運動 • 嚴重的撞擊,可能導致創傷性骨化性肌炎 • 症狀與徵兆 • 傷處有明顯的疼痛與腫脹。 • 膝關節活動度減少。 • 血塊有時可以觸摸的到。

  45. 肩關節解剖構造

  46. 盂肱關節脫位 • 向前脫位: 肩被外展外旋, 或直接撞擊 --肩膀前側痛, 手臂的位置 被〝卡〞在 略做外展及 外旋的姿勢。

  47. 盂肱關節脫位 • 症狀與徵兆 • 肩關節失去功能(不能動)、劇痛、腫脹。 • 外觀上明顯變形,圓滑的三角肌外型消失,肩峰下有凹陷(階梯狀變形)等 • 傷者以健側手將傷肢撐在體側的位置,且抗拒任何試圖將手臂橫過胸前的動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