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19 Views
构造模型与物理解题.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课程目标节选. “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 物理模型 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物理模型分类 1. 实体物理模型 — 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 2. 条件模型 —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 3. 物理过程模型 — 对具体物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的抽象.. 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学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物理模型方法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 一、实际模型的抽象 跳水
E N D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节选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物理模型分类 1.实体物理模型—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 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 3.物理过程模型—对具体物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的抽象.
一、实际模型的抽象 跳水 例1.人体运动 --跳高 ---质点+竖直上抛 跳绳 1.不计人的大小(视为质点); 2.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 3.忽略水平运动,人(质点)具有竖直向 上的初速度.
例2.心脏搏动----活塞、气缸模型 V0= S l0 F = P0S W= Fl0 P = W/t
二、抽象模型的还原 例3. 抽象了的子弹打木块问题 抽象模型 原始模型
例4. 抽象了的乒乓球弹跳问题 原 始 模 型 抽象模型
4 –1抽象了的氢原子模型 质量为m、电量为 q的质点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 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的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s,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及AB弧中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φA -φB = , E = 。
4-2.抽象了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其环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平行,环上穿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可沿圆环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度vA的方向恰与电场垂直,且圆环与小球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则速度vA= .当小球运动到与A点对称的B点时, 小球对圆环在水平方 向的作用力 NB=.
三、构造模型解题 例5.构造几何光学模型速解带电粒子的运动 如图7所示,偏转电极A、B接频率为f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源(最大值U0较大),现有初速度v0的电子射线从左边两极板中点O处水平射入,CD为档板,PQ为足够大的荧光屏。已知偏转极板长为L1,间距为d。CD板宽为d,与偏转极板右端距离为L2,屏PQ与档板CD 间距离为L3,试确定电子束 能打中荧光屏上的什么范围。
例6. 构造等时圆巧解运动学问题 如图9所示为某制药厂自动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部分装置示意图,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O为漏斗,要使药片从漏斗出来经光滑槽送到传送带上,设滑槽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θ为多大时可使药片滑到传送带 上的时间为最短?
常规解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 动学公式求解 当 时,t为最短
技巧解法:构造等时圆求解 如图10所示,AK是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圆周的竖直直径,过A点向圆周铺设光滑直轨道,容易证明,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起沿不同轨道下滑到达圆周的B、C、D所用的时间相等。 结论:t与斜面倾角无关 ,等于沿直径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图中A为等时圆的圆心,AQ与传送带垂直,AQ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即α ∠QAO=α/2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例7.运用微元法、割补法研究 • “马 德堡半球实验” • 两个半球壳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已抽成真空,球形容器的半径为R,大气压强为P。为使两个半球壳沿图12中箭头方向互相分离,应该施加的力F至少为( ) • (A)4πR2P (B)2πR2P • (C)πR2P (D)πR2P/2
方法(一)――微元法. 将半球壳分成无数微元,求出各个微元受的力ΔF’,再求矢量和 F’=ΣΔF’.由对称性易知,大气压力的合力ΔF’x与半球壳的底面垂直,对任一微元ΔS, ΔF’=PΔS, 而ΔF’x=P(ΔS)’, 式中(ΔS)’为面元ΔS在半 球壳底面上的投影.因此, F'=ΣΔF’x =ΣP(ΔS)‘ =PπR2.
方法(二)――割补法. 将半球壳“取出”,再补上一个底面,如图13所示,显然,大气对此半球壳的压力为零,因此,大气对半球面的压力F'与对底面的压力F"必然等大反向,而F"=PπR2.所以F'=PπR2.
例8.运用分压器模型求解电路动态问题 图14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器电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值分别为I1、I2、I3和I4.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I1=I3 (B)I1<I4 (C)I2=2I1 (D)I2<I3+I4
例9. 含变阻器电路的极值问题 如图16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ε=6.3V,内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S,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
当 x=R0-x 时,RAB=R0/2取得最大值; 当滑片位于a、b时,RAB=0为最小值。
外电路总电阻, 电路的总电流
例10. 构造模型求解感应电动势 在图18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塑料制成的半锥角为θ的圆锥体Odb,圆锥体的顶点在原点O处,其轴线沿OO‘方向,有一条长为L的细金属丝PO被固定在圆锥体的侧面上,金属丝与圆锥体的一条母线重合。整个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B的方向沿x轴正向。当圆锥体 绕其轴沿图示方向以角速度ω 作匀速转动时,求PO两端电势 差UPO的最大值。
模型一、直接根据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 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计算。 当PO位于xOz平面内时,电动势将最大
模型二、根据公式 计算 当OP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电动势最大,取此位置附近对称的极短时间Δt,OP扫过的一曲面可视为一三角形,左视图如图. O’P转过的角度Δα=ωΔt,
模型三、构造线框,根据 计算 如图,作辅助导线OO’、O’P,构成三角形线框OO’P,当OP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闭合线框中电动势为最大
讨论: 如图所示,圆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直径O1O2匀角速转动,已知O1C为圆周的四分之一,A为O1C的中点,求AC两点间的电势差。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从思想观念、教学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则习题教学无疑也是素质教育。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规律去求解,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中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要摒弃那种一面的重复操练,选择、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用性、发散性的物理课题,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应试时也必然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从思想观念、教学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则习题教学无疑也是素质教育。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规律去求解,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中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要摒弃那种一面的重复操练,选择、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用性、发散性的物理课题,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应试时也必然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