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20 Views
政和二中 王斌. 复习 东亚 东南亚.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一、东亚. 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 中国 ( 首都北京 ). 1. 位置范围. 要点 · 疑点 · 考点. 内陆国: 蒙古 ( 首都乌兰巴托 ). 范围. 半岛国: 朝鲜 ( 首都平壤 ). 韩国 ( 首都汉城 ). 岛国: 日本 ( 首都东京 ). 东部沿海地区 季风气候 显著. 季风及其成因. 2. 气候 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 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 西部内陆地区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E N D
政和二中 王斌 复习 东亚 东南亚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一、东亚 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1.位置范围 要点·疑点·考点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 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及其成因 2.气候 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据下图分析: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东部7月的气压和风向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 亚洲东部1月的气压和风向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风从陆吹向海 夏季风从海吹向陆 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 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 形成 引起 导致 所以
3.日本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1)自然 地理特征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季风显著,海洋性强,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欧共体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2)经济发达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 五大工业区: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州 首都东京,是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农业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3)原料来源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4.东南亚 (1)概述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最近独立的是东帝汶 ①范围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②位置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同、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是本区最大平原,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同、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是本区最大平原,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③地形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 ④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分布不均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①人口稠密华人很多
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为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农产 ②经济发展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度尼 西亚、文莱为主要石油出口国 经济特征: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概况: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 经济发展: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造船等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3)新加坡
运用“纲要信号”法,分析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运用“纲要信号”法,分析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能力·思维·方法 【例1】读日本经济结构图1.1-1,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水平比较低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日本经济结构图1.1-1 【解题思路】日本,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重要。能力考查的是扇形结构图的阅读,即明确在扇形结构图中,扇形比重越大的项目,其地位就越重要。选项A讲述的是工业水平比较低,读结构图中工业所占比重为46.5%,约1/2,说明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突出,且水平很高,因此选项A错;选项B讲述的是日本工业的发展水平高,图与选项答案吻合;选项C、选项D说明的是农业、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同样与图不符,排除。 【答案】B
【例2】读下面两幅图后,分析回答: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风,夏季盛行 风。 (2)受冬季风的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东亚地区的降水规律:。 (3)季风形成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重点考查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等知识。首先应了解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强度太阳光照射下,夏季(七月)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形成低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偏南风;冬季陆地冷得快,比海洋冷,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第二应了解东亚地区因海陆位置的不同,降水存在差异。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第三应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夏季节气温存在着差异,因而气压就不一样,造成不同季节的风向不同(或相反),就形成了季风。【解题思路】此题重点考查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等知识。首先应了解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强度太阳光照射下,夏季(七月)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形成低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偏南风;冬季陆地冷得快,比海洋冷,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第二应了解东亚地区因海陆位置的不同,降水存在差异。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第三应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夏季节气温存在着差异,因而气压就不一样,造成不同季节的风向不同(或相反),就形成了季风。 【答案】(1)偏北风;偏南风(2)低温少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冬夏温差大,气压差大,所以季风气候显著 【解题回顾】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东亚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就是这样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南亚、中南半岛(10°N以北)是气压带、风带季节性位移形成的。
延伸·拓展 【例3】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东南亚地区图 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代号填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A马来半岛 B长山山脉 C湄公河 2将图中的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及有关内容,填写在各问题的上。
(1)D为(市),属于(气候); (2)E为海峡,它位于之间,它是从洲、洲向东航行到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3)F为岛,西北部有著名的城市,是的首都。 (4)G为(国家),其经济迅速发展是利用该国优越的和天然的等有利条件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引进,进口等,迅速发展了、 、和电子电器等工业。 3说明D市所在岛屿与F岛的气候不同的特点是。 【解题思路】首先要熟练掌握东南亚地图,在图上能判别东南亚的山脉、岛屿、城市等,这样就能把A、B、C正确填在图上,并能正确判断D、E、F、G的内容和后面的答案。对于第3题,D是热带季风气候,F是热带雨林气候,以10°N为界。
【答案】1略 2(1)马尼拉 热带季风 (2)马六甲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欧 非 (3)爪哇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4)新加坡 地理位置(交通) 优良港口 外资 先进技术 原料 炼油 造船 海上钻井平台 制造 3D市岛屿地区气候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风来临,降水丰富,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F岛地区常年处在赤道低气压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