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17k Views
梅毒传播的预防与治疗.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定勇 E-mail:sundy@hncdc.com.cn Tel : 0371-68089270. 主要内容. 梅毒的流行现状 梅毒的基础临床知识 梅毒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梅毒的治疗. 一、梅毒的流行现状. 3. 梅毒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 是衡量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 . 目前全球将消除先天梅毒作为一个公共 卫生问题,我国政府庄严地向国际社会 做出了消除先天梅毒的承诺。. 我国梅毒流行的历史 - 经济繁荣的附带品.
E N D
梅毒传播的预防与治疗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定勇 E-mail:sundy@hncdc.com.cn Tel:0371-68089270
主要内容 • 梅毒的流行现状 • 梅毒的基础临床知识 • 梅毒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 梅毒的治疗
梅毒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 是衡量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 目前全球将消除先天梅毒作为一个公共 卫生问题,我国政府庄严地向国际社会 做出了消除先天梅毒的承诺。
我国梅毒流行的历史-经济繁荣的附带品 •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梅毒感染率 = 10% • 牧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 48% • 部分城市地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 5% • 部分农村地区人群梅毒感染率 = 2-3%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陈祥生教授) 梅毒起源于美洲,然后从美洲到西班牙,从欧洲到亚洲印度,1505年从印度传入广东岭南(“广东疮”),后传到全国各地。
我国梅毒基本消灭(1950-1964年) 作为重大防治成就、学术成就,赢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 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 发表论文《我国对梅毒的控制和消灭》、《梅毒的传播及在中国的消灭》 通过三大措施,梅毒在我国实现基本消灭 • 健康教育和宣传运动 • 免费梅毒筛查(梅毒血清制动试验、荧光抗体试验) • 治疗 • (此幻灯片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陈祥生教授)
中国梅毒报告发病趋势 • 2012年,梅毒报告病例数448 620例,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 • 梅毒报病较2011年增长4.41%,隐性梅毒增长的贡献率99.6% 7
105个监测点疫情─与全国比较 注:胎传梅毒发病率单位为/10万活产数,其余为/10万人口
我国梅毒流行现状-高危人群感染率 失足妇女 MSM人群 A类场所:卡拉OK酒吧、舞厅、茶吧、星级宾馆 B类场所:发廊、按摩房、美容房、洗头房、足疗房、路边酒店等 C类场所:站街女、出租屋、工棚女
我国政府梅毒控制相关政策 • 卫生部于2010年6月3日下发了关于《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 卫生部2011年2月12日下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 国务院2012年1月13日《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21011-2015年)》 • 2013年1月实施《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梅毒控制主要措施: 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 加强梅毒筛查力度
梅毒 定义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 病,螺旋体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至全 身各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也可 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
易感人群: 储存宿主:人 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梅毒为性传播疾病,性活跃人群为梅毒的易感人群。
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播占95% 多数通过性交直接接触传染,因此接种部位一般为生殖器 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通过产道传染胎儿 少数通过接吻、哺乳、输血、接触污染的衣物、毛巾和医疗器械等
传染期: 早期梅毒的传染性较大,特别是一期梅 毒的硬下疳和二期梅毒的扁平湿疣皮损 上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易发生传染。 晚期梅毒的传染性逐渐减小,但仍能够 通过罹患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给胎 儿。
易感性和抵抗力: • 一般认为梅毒无先天免疫,梅毒患者血清中能产生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但不能防止第二次再感染。 • 梅毒如已完全治愈,若再感染仍可发病。 • 尚不能施行被动免疫。
临床分期及症状 早期梅毒: 晚期梅毒: 感染在2年以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 潜伏梅毒 病期>2年,也称三期梅毒, 约30% 潜伏梅毒:(只有血清学异常,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感染后2年以内者为早期潜伏梅毒, >2年者为晚期潜伏梅毒,可持续多年乃至终身。 先天梅毒 : (1、早期先天梅毒: 2岁以内发生,类似二期梅毒; 2、晚期先天梅毒2岁后发生,类似三期梅毒; 先天潜伏梅毒 : ( < 2岁为早期先天潜伏梅毒, >2岁为晚期先天潜伏梅毒)
一期梅毒 • 硬下疳又称梅毒初疮 • 潜伏期2-4周,平均21天。 • 出现在梅毒螺旋体入侵的部位 • 男性:冠状沟、龟头、包皮、系带和阴茎体部等, 同性恋男性常见于肛门和直肠 • 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下联合、阴唇系带和宫颈处等. • 生殖器以外部位也可以发生硬下疳
硬下疳的特点 • 典型的硬下疳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多个。 • 直径约1~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 略隆起高出皮面,基底坚实,表面干净或仅见少量浆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 触诊时有软骨样硬度 • 无疼痛与压痛﹙无继发感染时﹚ • 不经治疗可3~6周自然消退, 不留痕迹或留有轻度萎缩性瘢痕.
一期梅毒: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在硬下疳出现后数日至1周左右发生 • 可双侧性,也可仅为单侧。 • 特点是无疼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可活动,光滑,较硬, 不化脓,无压痛,不与深部组织和表面皮肤粘连,表面皮肤无红斑和窦道。 • 穿刺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 • 未经治疗在4~8周后可消退
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 - 临床表现:硬下疳,近卫淋巴结肿大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 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 确诊病例: • 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或 •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二期梅毒 • 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 • 临床表现涉及多系统 ,多样性 • 前驱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肉痛,流鼻涕,食欲不振, 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一般3~5日好转.
二期梅毒的常见临床表现 • 皮疹 • 粘膜斑 • 扁平湿疣 • 梅毒性脱发 • 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的皮疹 • 是二期梅毒最常见的表现,见于80%~95%的病人。 • 皮疹形态多样,常见皮疹包括:斑疹(90%)、斑丘疹、丘疹、丘疹鳞屑性、毛囊性脓疱疹或丘脓疱疹。 • 呈播散性分布,常累及躯干、四肢,广泛而对称,手掌和足底也常可累及,此时对诊断颇有价值。 • 主觉症状轻微,皮损发生与发展较缓慢,常不被重视或误诊位其他皮肤病。 • 不经治疗持续数周或2~3个月可自行消退,一般不留瘢痕。
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 - 临床表现:多形性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眼、内脏、神经系统损害。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 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 确诊病例: • 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或 •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二期梅毒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 熟悉二期梅毒的典型皮疹 • 对有可疑皮疹的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 注意对其他系统损害的检查
三期梅毒 • 约30%~40%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可发生各种活动性晚期梅毒. • 一般2年后即进入到三期梅毒,部分病人如经不规则治疗,进入三期梅毒的时间略为长些。 • 三期梅毒损害的特点是:机体任何部位均会发生损害;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含量很少,故传染性较小;主观症状轻微,而客观症状明显;破坏性大,造成不可逆的器质性改变,导致残废和功能减退及丧失。
三期梅毒 • 皮肤黏膜损害 树胶样肿 结节性梅毒疹 神经梅毒 • 心血管梅毒
潜伏梅毒(隐性梅毒) 未治疗或治疗剂量不足,可以在很长时期没有临床表现,但血清反应阳性,脑脊液正常,又称隐性梅毒。 体内仍存在梅毒螺旋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产生症状。 病期小于2年者称早期潜伏梅毒,大于2年者称晚期潜伏梅毒。
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 • 美国CDC: • 疑似病例: • 任何阶段的梅毒,脑脊液(CSF)的VDRL试验阴性,但满足以下两点: • 无其他原因引起的CSF蛋白和白细胞升高; • 无其他原因所致的符合神经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确诊病例: • 任何阶段的梅毒 •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VDRL试验阳性
妊娠梅毒 • 妊娠梅毒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活动性梅毒或潜伏梅毒。 • 妊娠期梅毒尤其是早期梅毒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不良妊娠后果,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围产期新生儿或婴儿死亡和先天梅毒儿。
妊娠期梅毒的筛查 • 首次产前门诊就诊应筛查梅毒。梅毒发病率高的地区或高危人群,妊娠末期(28-32周,生产时)应做两次筛查。 • 美国CDC、欧洲指南建议妊娠期进行3次梅毒筛查,即孕期头3个月、第3个3个月、分娩时。以发现妊娠中发生的感染或再感染。WHO建议至少做1次筛查,最好2次。 • RPR阳性,有条件要做确证试验,孕妇中生物学假阳性率28%;
胎传梅毒 • 胎儿在母亲体内通过血行途径感染所致,不发生硬下疳。 • 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 一般认为,在妊娠前4个月,由于胎盘细胞滋养层的保护,胎儿不易受感染,4个月后由于细胞滋养层萎缩,梅毒螺旋体易透过胎盘。 • 早期胎传梅毒:在出生后2年内发病 • 晚期胎传梅毒:在2岁以后出现梅毒临床表现
晚期先天梅毒: 两岁后,多在7-8岁儿童或青春期,发生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 另外下列三个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 1、实质性角膜炎:双侧角膜深在性浸润,影响视力。 2、神经性耳聋。 3、郝金森氏齿(Houtch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