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第三节 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第四节 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 (双缺口模型及其债务危机).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一、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 解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劳动力国际流动及 其经济效应、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和国际要素转 移的其他经济效应的理论和知识,以便使学生更全 面理解国际经济的基本内容。 二、本章教学重点: 1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

oce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第三节 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第四节 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 (双缺口模型及其债务危机)

  2. 第十章 要 素 的 国 际 流 动 一、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 解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劳动力国际流动及 其经济效应、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和国际要素转 移的其他经济效应的理论和知识,以便使学生更全 面理解国际经济的基本内容。 二、本章教学重点:1、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 效应;2、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3、技术 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三、本章教学难点: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2、一国外债数量和结构控制的相关分析。

  3. 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这部分内容是与 国际金融的内容放在一起学习(即国际资本流动与 利用外资)。20世纪70年带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国际要素的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突 出,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到80年代中后 期,国际要素流动的规模不断上升,日益引起国际 经济学界的关注,所以在国际经济学中逐步成为独 立的篇章来学习→要素的国际流动。本章将讨论与 要素的国际流动的相关问题。

  4.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要素的国 国际劳动力流动(International 际 流 动 Labour Force Movement) 国际技术流动(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Movement)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一、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特点及原因 1、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5.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也称国际资本的输入和输出(Export and impor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对国际资本 流动的认识有两种流行的说法: A、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 另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的过程。(教材P216) B、指一个国家的公司或银行通过证券投资或 直接投资的形式将资本(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转 移到其他国家的行为。

  6. 2、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货币资本→间接输出(Indirect export and import)如:证券融资 (1)流动的范围 实物资本→直接输出入(Direct export and import)生产设备、 技术、原材料、专利等。 资本流出(Capital Outflows) (2)流动的方式 资本流入(Capital Inflows)

  7. 资本流出(Capital Outflows)→资本从国内流 向国外。 本国在国外的资产增加→本国企业在海外建 厂(如我国海尔集团) 含义 本国在国外的负债减少→本国偿还外债。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资企业在本国的 投资本金、利润汇回。 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发行债 券。

  8. 资本流入(Capital Inflows)→资本从国外流向 国内。 本国对国外的负债增加→本国政府或企业在 国外发行债券。 本国在国外的资产减少→本国企业抽回国外 含义 的资本金。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外资企业在本国建 厂投资。 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外国偿还本国的债 务本息。

  9. ◆总结: 本国 国外资产↑ 资本输出 国外负债↓ 外国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 外国对本国的负债↑ 本国 对外负债↑ 资本输入 对外资产↓ 外国 对本国的资产↑ 对本国的负债↓

  10. (3)资本流动中的实物资本国际贸易中的商品(3)资本流动中的实物资本国际贸易中的商品 资本不同。虽然它们均可以用货币计算价值。但是 它们发生的标志有明显的差别。 ※实物资本的移动→以商品的使用权转移为标 志。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以商品的所有权转移为 标志。 3、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教材P216-217) (1)资本边际产出效率的差异(资本在不同国 家的收益率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使资本从 收益低的地方流向收益高的地方。

  11. (2)汇率变动(汇率差价收益)促使资本国际 流动以及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3)各种风险因素(金融风险、汇率风险、市 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造成的资本国际 流动。 (4)其他因素(国际分工因素、投机因素、规 避贸易壁垒等)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1、长期资本流动(Long-trem Capital Flows) 长期资本流动:指使用资本期限在1年以上,或 没有约定资本使用年限的资本转移。根据流动的方 式不同,分三种类型:

  12. (1)国际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of international):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独资或合资企 业,并对投资拥有全部或部分管理和控股权。 特点:①按照股份控制经营管理权; ②投资者对被投资国或企业提供资金、技 术、设备、专利以及管理经验等; ③所投资本不构成东道国的债务负担。按照 国际惯例,直接投资不计入被投资国的外 债统计范围,不承担偿债义务。

  13. 形式:①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如:跨国公司、分公 司、子公司、合资公司等; ②投资者购买外国企业股份。属合资经,美 国政府规定,购买一加企业的股份超过 10%以上属于直接投资,10%不属于直接 投资。我国合企业经营法规定,外方投资 占总投资额的25%以上属于直接投资, 25%以下不属于直接投资,非货币投入通 过评估折价,合资股份实行51:49制(国 企),其他企业不受限制。 ③利润再投资。有以下几种情况:

  14. 投资企业利润汇回本国。 合新企业合作、独资。 利润 创办新企业 和原企业合作。 处理 再投资 和东道国企业协商进性 扩 大再生产。 (2)国际证券投资(Stock investment of international):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Stock market of international)上购买外国政府、企业发 行的中、长期债券(Bond of middle and long-term) 或企业发行的股票(Stock)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包 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

  15.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买进债券和股票→对外投 资→资本流出。卖出债券和股票→引进外资(筹 资)→资本流入。债券筹资进入外债统计,股票筹 资不进入外债统计。 ※间接投资(Indirect investment)(证券投 资)和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的区别 ①资金的用途不同。间接投资,投资方无明确 的资金用途要求,而直接投资,投资方有明确的资 金用途去向。 ②经营管理和决策权限不同。间接投资投资方 不参与经营和管理,无决策权,而直接投资,投资 方有明确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权限。一般按照投资 比例决定权限。

  16. ③用于投资的资产形态不同。间接投资,投资 方只能用货币形态的资产,而直接投资属于投资资 产形态多元化,投资方可用资金、设备、技术、专 利等不同形态的资产参与投资。 ④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不同。间接投资,投资者 只获投资的利息、股息、红利或差价收益,风险较 小,并且资金运用灵活,可迅速变现。而直接投 资,投资者风险较大,并且变现手续繁、周期长。 ⑤投资的数额标准不同。间接投资,没有投资 数额的限制,但是直接投资各国政府都有相应的投 资数额起点限制。间接投资达到规定的标准,就转 为直接投资。

  17. (3)国际贷款(Iternational Provied)→国际 银行贷款(Iternational Bank Credit),主要贷款类型 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政府援助贷款、国际银行 信贷、出口信贷等。提供贷款方→资本输出→ (Capital Export),接受贷款方→资本输入→(Capital Import)。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资 本输出。 特点:①输出无生产经营实体。(不在国外建 厂或收购企业的股票)②无证券发行和买卖。③利 息和费用是贷款收益形式,风险由借款者承担。④ 构成资本输入国的对外债务,必须列入外债统计。

  18. 2、短期资本流动(Short-trem Capital Flows) 短期资本流是指流动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际资 本的输出和输入。按照流动的不同动机,分为四种 情况: (1)贸易资本流动。指由贸易往来引起的货币 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贸易清算)。 (2)银行资本流动。指由各国外汇专业银行频 繁的资金调拨引起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资金调 拨和头寸管理)。

  19. (3)保值性资本流动。指短期资本持有者为了(3)保值性资本流动。指短期资本持有者为了 短期资本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采取各种避险措施引 起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避险性转移)。 避险性转移的原因很多,如:政治局势动荡、 资本无安全保障、汇率波动较大、资本面临损失、 货币当局的外汇管制措施严厉,资本流动性受到威 胁、税率进一步提高等,理论上把这种资本流动 →(Capital flight)。 (4)投机性资本流动。指投机者利用国际金融 市场上利率、汇率、黄金价格、证券价格的变动和 差异,进行各种投机活动引起资本在国际间的转 移。→(获利动机)。

  20.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图形分析(教材P219)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国际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该理论的目的在于分析、揭示国际资本 流动的原因、流动的方式、流动的影响(效应)。 1、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解释国际资本 流动的动机及其效应。 该模型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麦克杜格尔→麦 克杜格尔模型。完善人:肯普。[麦克杜格尔 (Myres.Mcdougal):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法 学博士,主要研究法律,代表作:《Law and public order in space》(1963)法律空间与公共秩序]

  21. (1)模型成立的条件: ①世界各国的市场处于开放状态→完全 的自由竞争→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资本由充 裕的国家流向短缺的国家不受阻。 ②各国的利率(Intrerst Rate)(间接投资) 或预期利润(Expect Profit)(直接投资) 存在差异。→两个或多个水池水位的不平衡 性→价格差异。

  22. 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基本原理 流通管道是否畅通(政策的开放度) 资本流动 甲国资金池资金 乙国资金池资金 充裕,价格↓。 短缺,价↑。 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 开关:政策

  23. (2)模型运行的结果 如果资本流动能满足上述条件,则有以下两个 结果: ①资本流动后,使各国资本的边际产出率(资 本边际收益率)趋于一致→资本供求平衡。 ②提高了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水平。 (3)模型的运行分析 假定世界上由A、B两个国家组成,在资本自由 流动以前(两国市场不开放),A国资本充裕、资 金价格低;B国资本短缺,资金价格高。所以A、B 两国比较,A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低于B国(因为资 本的边际产出率受低减规律的限制),两国市场开 放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于是A国的资本就会向B 国流动,直到两国的资金价格相等,资本的边际产 出率趋于一致。

  24. A投资国 资本流动方向 B接受投资国 A国的资本 B国的资本 边际产出率 边际产出率 B A F I J K H D B’ A’ 流动后A国资本量流动后 B国资本量 OA G C OB 流动前A国资本量流动前B国资本量

  25. 从上图分析: ①资本流动前,A国用资本OAC→产出的产品为 OAADC;B国用资本OBC→产出的产品为 OBBFC。因此,资本流动前两的产品合计为: OAADC + OBBFC 这时:A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为CD;B国的资 本边际产出率为CF。因为:CF>CD,所以,资本 由A国向B国流动。 ②资本流动后,CF向JG方向移动,当移到J点 时,A国的实有资本为:OAG;B国的实有资本为 OBG。此时,A、B两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相等 =JG。

  26. ③资本流动后,两国的产品产量。A国用资本 OAG→产出产品为OAAJG;B国用资本OBG→产 出产品为OBBJG。 这时,A国的产品产量比资本流动前减少,减少 了JDCG的产品产量。B国的产品产量比资本流动前 增加,增加了JFCG的产品产量。 ④A、B两国资本流动前后产品总和的变化。 资本流动前:A、B两国产品合计: OAADC + OBBFC差额为 ∧△JFK 资本流动后:A、B两国产品合计: 的产量 OAAJG + OBBJG 模型分析表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能够 增加世界产品的总产量,为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创造 条件。

  27. (二)对外投资的利益分配分析(教材P219) (三)国家资本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 (P219)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邓 宁(J.Dunning) (专门研究跨国公司学者), 在总结别人理论的基础 上,于1977年形成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理论来源:①德国经济学家韦 伯(Alfred Weber)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理论→(1909年韦 伯出版《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1997年由 李刚剑翻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28. ②美国经济学家雷梦德.费 农(Raymond .Vernon)1966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主要用 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化,费 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 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阶 段。然后把不同的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 研究)。→(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80:190- 207)[费农:《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 易》,经济学季刊,1996,总第80期:190-207 页]。

  29. ③美国经济学家海 默(S.Hymer)1960 年提出的垄断优势论。→(Theory of monopoly superiority)。 ④美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J.Buckley)、 卡森(M.Casson)、拉格曼(Lagman)70 年代末—80年初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 →(Theory of internal market)。 (教材有误)

  30. ◆最早提出内部市场化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 斯科(RonaldH.Coase),他在1937年的《The character of business》(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 出了内部市场化概念,但是当时未引起理论界的重 视。后来巴克利和卡森《The futur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的未来) (1976),卡森《The selection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的选择)(1979),拉 格曼《The inside stor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跨国公司的内幕)(1982)三本 书出版后成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的代表。

  31. (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国际 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资本流 动加速),7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资源的 配置产生重大影响,邓 宁认为,单一的理论不能准 确反映变化了的国际经济关系,必须运用多种理论 进行综合性研究。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 宁认为:一个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至少 有三种选择:出口业务、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如 何选择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 部市场化程度、区位特定优势”。根据这三个优势对 企业是否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判断。

  32. 1、企业所有权的特定优势。指和国外的 企业比较,该企业有特定服务市场的净所有 权优势。包括:拥有无形资产、协调和降低 风险的能力、特殊的组织管理模式。这些所 有权优势具体体现为:技术优势、管理优 势、规模优势、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 能力优势等。通过海外投资可以克服在国外 生产中遇到的附加成本、制度约束、文化差 异等多方面的风险。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些优 势被企业独有。

  33. 2、市场内部化优势。如果企业具备第一 个条件,那么海外直接投资,还必须具备通 过“特定的所有权优势”转化的内部市场化能 力。即和它把自己的产品销售或租借给外国 企业相比,自己建立“产—共—销”的经营链条 更为有利。能够形成内部经营空间,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 ◆由于外部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性,企 业的新产品缺乏价格的可比性,在寡头市场 垄断的情况下,很难谈价,所以企业所拥有 的特定优势可能会受到打击而散失,因此, 内部市场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34. 3、区位特定优势。一个企业具备以上两 个条件,并不能表明可以进行海外直接投 资。道理很简单,如果企业拥有特定所有权 优势和内部市场化优势,只要通过增加出口 就可以获利。只有通过技术转移才能融入国 际经济行业,这是跨国投资的必备条件。是 否投资更为关键的取决于区位特定优势。

  35. ※区位特定优势:也称“海外跨国投资的硬件 条件”。指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状况、市场的发达程 度、市场需求状况、关税的高低与非关税壁垒、财 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等。如果这些条件 好,我们说区位特定优势突出,如果不好则无区位 特定优势可言。所以,邓 宁国际生产的折中理论把 海外跨国直接投资理解为:(教材P221) 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特定优势 + 市场内部化优势 + 区位特定优势 三个优势同时具备,企业会采取海外直接投资 的方式从事国际经济交易。

  36.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评价 贡献:①该理论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 经济发展格局。 ②克服了原有的国际贸易理论资本不流动的假 设。也克服了投机投资只解释资本输出入,忽视劳 动力转移和技术转移的客观实际。 ③把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劳动力转移理 论、技术转移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国际经济新现象, 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不足:是其他经济学家的理论综合,本身在理 论上没有突破。不能说明中小企业为什么进行海外 跨国投资?

  37. 可喜之处:邓 宁虚心接受了其他经济学家的 批评,从1982年开始,将他的理论动态化,提出 直接投资的发展周期、一国家存在“引进资本→双 向流动→最终向外输出资本”渐进过程等基本思想。 ◆90年代中期邓 宁对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 的144家进行了调查,结论表明,公司的竞争优势 与跨国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跨国度越高的公司, 从国外分支机构获取的竞争优势越多。→[Dunning J H. The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rms: some results of a new survey.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1996,5(3):1-29] →邓 宁:《公司的区位竞争优 势:一项新的调查结果》,《跨国公司》杂志, 1996年第5期(下旬刊),1-29页。

  38. ※跨国度(degree of transnationality):指在外 国投资的资产、国外机构就业人数(或研究与开发 活动的费用开支)占公司总量的百分比。 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一、劳动力的国家流动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另一个方 面,本节将讨论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问 题。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International Labour Force Move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从 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及 其表现。

  39. 被迫性流动(Be compelled to floating): 劳动力 贩卖奴隶、强迫性劳工输出。 的国际自愿性流动(Be ready to floating): 流 动国际合作的劳务输出入、科技人才输出 入等。 教材P222:谈到人类历史三次人类迁徒。 第一次:15-19世纪贩奴式人口迁徒。(包括: 二战结束前,日本强制转移中国、韩国和朝鲜劳工 →日本参金岛)(记忆的证明)。→被迫性流动。 第二次:19-20世纪,人口从欧洲流入美洲→自 愿性流动。 第三次:二战结束后,人口从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流向中东、欧洲和美洲地区。→自愿性流动。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劳动力的自愿性流动。

  40. (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基本原因(教材P222) 1、体制性流动。世界各国制定有劳动力转移的 政策通道,引起劳动力国际流动。 2、供求性流动。不同国家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不平衡,引起劳动力国际流动。如:A国劳动力供 给>需求→存在失业,B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存在 就业机会。A国劳动力→B国流动。 3、保障性流动。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 会保障不同,同等劳动量获得的报酬不同,引起劳 动力国际流动。劳动力总是从劳动报酬低的地方流 向劳动报酬高的地方。

  41. 4、周期性流动。各国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4、周期性流动。各国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 引起劳动力国际流动。如:A国遇到经济危机,企 业萧条时首先解雇外国劳工→劳工回流。B国经济 繁荣,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国外输入劳工。 5、技术性流动。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引起 劳动力国际流动。如:A国科技水平高于B国,B国 劳动力会流入A国,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学成后 回流或不回流。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形式(教材P22-223) 包括:永久性移民和临时性流动两大类型。

  42.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 (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 设世界有A、B两国组成,横轴为两国的劳动力 总量,纵轴为两国的劳动边际收益率,曲线A’为A国 的劳动边际收益率,曲线B’为B国的劳动边际收益 率。因为:B国的劳动边际收益率高于A国,在技 术、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政府允许劳动力流 动,则A国的劳动力会向B国流动,当A、B两国劳 动边际收益率相等时,劳动力停止流动。流动的结 果是总产出增加,→世界总产出增加。(见下图)

  43. A 国 B 国 F J M H N E R T C G B’ A’ 流动后A国劳动力流动后 B国劳动力 O O’ B A 流动前A国劳动力流动前B国劳动力

  44. 图形分析→劳动力流动前的情况 OCGA为劳动者收入(工资) A国用OA的劳动力生 CFG 为其他要素投入收入 产了FOAG的总产品 OC 为劳动边际收益率 O’HMA为劳动者收入(工资) B国用O’A的劳动力生 HJM 为其他要素投入收入 产了O’JMA的总产品 O’H 为劳动边际收益率 A、B两国的总产品 = FOAG+ O’JMA = 世界总 产 品 A、B两比较:劳动边际收益率→ O’H>OC

  45. 原因: A国劳动力供给>需求,但是政府为了保 证就业(可能是三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存在 窝工现象)→劳动边际收益率低。 B国劳动力供给>需求,但是政府为了经 济发展目标,保证就业(可能是两个人干三 个人的活,存在加班现象)→劳动边际收益 率高。

  46. 图形分析→劳动力流动后的情况 ONEB为劳动者收入(工资) A国用OB的劳动力生 FNE为其他要素投入收入 产了FOEB的总产品 ON为劳动边际收益率 O’TEB为劳动者收入(工资) B国用O’B的劳动力生 TJE为其他要素投入收入 产了O’JEB的总产品 O’T为劳动边际收益率 A、B两国的总产品 = FOBE+ O’JEB= 世界总 产 品 A、B两比较:劳动边际收益率→ ON = O’T

  47. 劳动力流动前后A、B两国的总产品比较 流动前:FOAG + O’JMA 净增加RME(世界总产品↑) 流动后:FOBE + O’JEB 模型分析表明,在劳动力自由流动条件下,不 仅能够增加世界产品的总产量,而且能为提高劳动 者收入水平创造条件。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教材P223- 224) 三、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 (教材P224)

  48. 第三节 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充分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生产建设中的关 键性作用。 科学技术是科学思想和理论知识物质化表现, 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就是科学技术的物化过 程。也就把我们知道的、能提高效率的东西用于生 产(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的程序和方法。所 以,科学技术的转移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特 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国际 性转移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 ※也有学者提出: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你 怎么看? 在今天的技术结构中,通常把技术分为:劳动 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和智力密集型技术。

  49. 一、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P225) 1、不同国家的技术应用在同一领域、同一行业 生产的边际效率不同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 2、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引起国际技术转移的根本 动因。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形式(5种形式) 1、国际技术转移的途径:专利使用、技术秘密 传授、制造技术的传播。 2、国际技术转移的具体形式:

  50. (1)垂直型技术转移:指一国的基础研究成果(1)垂直型技术转移:指一国的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于另一国的应用型研究或者一国的应用型研究 成果应用于另一国的生产过程。 (2)水平型技术转移:指一国已应用生产的技 术被另一国的生产所采用。具体实践中存在混合技 术转移情况,即垂直和水平技术转移交叉存在。 简单型技术转移:指一国的技术转移,不理会 接受国是否能将该技术复制出来。 (3)吸收型技术转移:指一国的技术转移,要 求接受国必须消化,能够把技术复制出来。 (4)有偿性技术转移:指一国技术转移到另一 国必须有偿使用,必须付出代价。 (5)无偿性技术转移:指一国技术转移到另一 国是无偿(免费)使用使用的,无须支付使用成本 (如: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复明技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