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30 Views
“ 973 ” (中国暴雨)研究 第八课题第一子专题报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王亚非. 图 1 850 百帕距平风场和高度场的合成图,( a )和 (b) 分别为关于正的和负的季风指数合成,方框内为季风指数所含区域,上方框为东亚季风 1 区下方框为东亚季风 2 区 (Wang et al. 2001). 图 2 东亚季风指数与中国降雨量的相关 (Wang et al. 2001). 图 3 去年秋季 NINO-3 的 SST 与当年夏季 500 百帕高度场的相关 (Wang et al. 2001).
E N D
“973”(中国暴雨)研究第八课题第一子专题报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亚非“973”(中国暴雨)研究第八课题第一子专题报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亚非
图1 850百帕距平风场和高度场的合成图,(a)和(b)分别为关于正的和负的季风指数合成,方框内为季风指数所含区域,上方框为东亚季风1区下方框为东亚季风2区(Wang et al. 2001)
图2 东亚季风指数与中国降雨量的相关 (Wang et al. 2001)
图3去年秋季NINO-3的SST与当年夏季500百帕高度场的相关(Wang et al. 2001)
图4 去年秋季NINO-3的SST大于1.5时当年夏季500百帕高度场和距平高度场 (Wang et al. 2001)
图5前一年秋季NINO-3的SST大于1.5时当年夏季850百帕高度场、风场的距平(Wang et al. 2001)
图6前一年秋季NINO-3的SST大于1.5时当年夏季中国降水量距平合成图(Wang et al. 2001)
厄尔尼诺对东亚夏季风的滞后影响很大。当厄尔尼诺现象在秋冬季节达到鼎盛后,当年夏季东北亚易出现阻高,与此同时副高异常西伸,这种形势对加强东亚夏季风起重要作用。
Fig. 2 One point correlation maps of the NH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Pa with respect to the OLR at the six points (a: 100E, 15N; b: 110E, 15N; c: 120E, 15N; d: 130E, 15N; e: 140E, 15N and f: 150E, 15N) in middle summer (Tsuyuki 1990)
Fig. 4 One point correlation map between OLR at 150E, 30N and Z500 in June from 1979 to 1984 (Wang 1992)
A B C D E F
A B C D E
D E C B A
最新研究成果 一)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罗斯贝波的径向传播。 二)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稳定不断传播的罗斯贝波(OKJ波不仅在初夏,而且在盛夏都活动频繁,有时候例如1998年在夏末都有活动。 三)发现与通常P-J类型相反位相的罗斯贝波(P-Ja波)传播机制,即:在菲律宾东北方到日本附近的对流活动是激发其传播的原因,OKJ波动带动日本东部的对流活动南移导致P-Ja波动的激发。这种机制属于两种不同波动的相互作用。 四)发现98年7月中旬和8月上旬存在这种相互作用,副高北部边缘(日本以东海面)形成负的高度距平,造成副高主体偏南。
THANK YOU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