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k likes | 1.46k Views
第六章. 芳 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主要内容. 一、分类 二、苯的结构 三、苯同系物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四、单环芳香烃的性质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六、稠环芳香烃 七、芳香性判据: 4n+2 规则. CH 3. 单环芳烃 :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 苯型芳烃 多苯代脂烃 多环芳烃 联苯和联多苯 稠环芳烃 非苯型芳烃 :. CH 2. 芳烃. 具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 芳香烃 。. 芳香性 : 环稳定、易取代、难加成; 平面环 p 。. 一、分类. 二、苯的结构 1. 凯库勒式. 碳为四价.
E N D
第六章 芳 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主要内容 一、分类 二、苯的结构 三、苯同系物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四、单环芳香烃的性质 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六、稠环芳香烃 七、芳香性判据:4n+2规则
CH3 单环芳烃: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 苯型芳烃 多苯代脂烃 多环芳烃 联苯和联多苯 稠环芳烃 非苯型芳烃: CH2 芳烃 具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芳香烃。 芳香性:环稳定、易取代、难加成;平面环p。 一、分类
二、苯的结构1. 凯库勒式 碳为四价 同期还有许多结构提出: 简写为: 1825年首次分离出来。1865年Kekulé提出苯的环状构造式:
Kèkulè式是被广泛被接受的 但仍面临下列难题: 1.只有一种邻二溴代苯(按Kèkulè式应该有两种): 却不发生加成而发生取代 2.高度不饱和的分子: 不与氧化剂反应; 在化学反应或降解中保持不变; 氧化热和燃烧热低 3.特殊的稳定性:
Kèkulè用迅速互变异构解释1. 但无法解释2和3 => 异常现象(芳香性) 归因于环状交替单双键结构 使Br2褪色 KMnO4褪色 易 + H2 1911年Willstatter合成了 非芳香性 ? 产生芳香性的真正原因
2. 苯分子结构的近代观念: (1)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 (a) side view (b) perpective view
H H H H H H σ键 σ键 139pm 120o 120o 120o 结构特征: 1. 所有原子共平面 2.形成环状大 p 键 3.碳碳键长完全平均 4.环稳定、难加成、 难氧化、易取代
2.苯分子结构的近代观念: (2)分子轨道理论: 六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 Ψ6=0.408(-φ1+φ2-φ3+φ4-φ5+φ6) Ψ5=0.500(φ2-φ3+φ5-φ6) 反键轨道 Ψ4=0.289(-2φ1+φ2+φ3-2φ4+φ5+φ6) Ψ3=0.289(2φ1+φ2-φ3-2φ4-φ5+φ6) 成键轨道 Ψ2=0.500(φ2+φ3-φ5-φ6) Ψ1=0.408(φ1+φ2+φ3+φ4+φ5+φ6)
三个成键轨道电子云叠加的总形象: 没有交替的单双键; 键完全平均化; 键长完全相等。 平放于环平面 上下方的两个轮胎 X-衍射证明:苯是高度对称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键角都是120o,C-C键长都相等: 139.7pm sp3C-Csp3sp2C=Csp2 148pm 134pm 电子云完全平均化只有一种溴代苯 没有单双键之分只有一种邻二溴代苯 => 不发生加成(避免破坏闭合环状大π键) 发生取代—保留稳定环 不易氧化 低氢化能 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电子云可以在整个 苯环上离域。
苯结构的表示方法 虽然苯的结构在今天已得到完全阐明,但苯的结构式仍然采用当初Kekule提出的式子.或用圆圈代表环闭大p键的苯结构式. 苯的共振结构:
C H C H 3 C H 3 C H 3 三、单环芳烃的异构、命名及物理性质 1. 异构和命名 • 苯的同系物指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 • 可分为: • ① 一烃基苯 • ② 二烃基苯 • ③ 三烃基苯,等 一烃基苯只有一种,没有异构体(侧链异构除外)。 异丙苯 isopropylbenzene 甲苯(toluene)
CH3 CH3 CH3 H3C CH3 CH3 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用邻或1,2-;间或1,3-;对或 1,4- 表示; 邻-二甲苯 1,2-二甲苯 o-二甲苯 o-xylene 间-二甲苯 1,3-二甲苯 m-二甲苯 m-xylene 对-二甲苯 1,4-二甲苯 p-二甲苯 p-xylene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三烃基苯也有三种异构体: 连-三甲苯 1,2,3-三甲苯 hemimellitene 偏-三甲苯 1,2,4-三甲苯 pseudocumene 均-三甲苯 1,3,5-三甲苯 mesitylene
1 2 5 3 C H C ( C H ) 3 3 3 命名时,一般以苯作母体,将其它烃基作为取代基,称“某苯”。 编号从最简基开始,并使位置数目总和最小. “较优基团”后列出. 1-甲基-5-丁基-2-异丙基苯 或:5-丁基-2-异丙基甲苯 另外,IUPAC还规定,保留俗名的芳烃如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作为母体来命名: 对叔丁基甲苯
-CH2- 芳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下来的原子团叫芳基,可用Ar-代表。 苄基,苯甲基 C6H5CH2- 苯基 C6H5-(Ph-)
苯环上连有官能团,或较复杂的苯衍生物,则把侧链当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称作“苯某”。苯环上连有官能团,或较复杂的苯衍生物,则把侧链当作母体,苯环当作取代基,称作“苯某”。 C H =C H C H C H =C H 2 2 2 苯乙烯 3-苯丙烯 C H 3 H C C H C H C H 3 2 3 C C H 2,4-二甲基-2-苯基 己烷 (E)-5-甲基-2-苯基-2-己烯
2.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 d<1,溶于有机溶剂 2. 对位异构体的熔点较高 3. 取代基增多,稳定性增大
四、单环芳香烃的性质 由于苯环具有环闭大p键结构,故其化学性质与饱和烃和不饱和烃都有显著不同,具有特殊的性质。 苯环相当稳定,不易氧化,不易加成,但易发生取代反应。这些都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称之为芳香性。
1. 亲电取代反应(eletrophilic substitution) • 1.卤代反应(halogenation) • 2.硝化反应(nitration) • 3.磺化反应(solfonation) • 4.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模式 + H+ 亲电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共振式 离域式
E H 催化剂 慢 (1) + E+ s配合物 E EH (2) 催化剂 快 + H+ 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归纳起来,一般分为两步: 1. 亲电试剂带正电部分进攻苯环,生成s配合物.中心碳由sp2转为sp3,芳香结构被破坏。 2. H+离去, 形成取代产物,这时中心碳由sp3又转为sp2,恢复芳香结构。
苯亲电取代反应的能线图 决速步骤 中间体
CH3 CH3 CH3 Cl + Cl2FeCl3 + Cl (1)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Br Fe或FeBr3 △ +Br2 +HBr 活性次序:氟 > 氯 > 溴 > 碘 烷基苯比苯易卤代,主要生成邻位和对位取代物. 邻氯甲苯 对氯甲苯
Cl—Cl:+ FeCl3 Cl—Cl……FeCl3Cl+ + FeCl4- FeCl4- + Cl+ + H+ Cl ClH 催化剂的作用是产生更强的亲电试剂。 ① 产生亲电试剂 ③移去质子生成产物 ②亲电试剂进攻苯环 苯 s配合物 氯苯 H+ + FeCl4- → HCl + FeCl3 在决速步中,由缺电子的 Cl+进攻富电子的苯环,发生取代反应,因而属于亲电取代反应。
注意:① 卤代通常用Cl2、Br2 氟代太剧烈,反应难于控制。 碘代则用下列反应: + ② 中间体碳正离子(苯鎓离子)远不及苯环稳定。 ③ 卤代要加催化剂,催化剂也可用Fe。 ④ 生成碳正离子(苯鎓离子)一步是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
势能 + + 反应进程 ⑤ 反应能线图 从反应能线图也可看出:生成碳正离子(苯鎓离子)一步是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
反应历程如下: 2 H2SO4 + HO—NO2NO2+ + 2 HSO4- + H3O+ NO2 H NO2 - H+ NO2+ 苯 s配合物 硝基苯 (2) 硝化反应: NO2 H2SO4 , 55~60℃ + HNO3 + H2O 硝基苯
发烟 浓 发烟 浓 95℃ 110℃,5天 浓 浓 30℃ 58% 38% (2) 硝化反应…… + 甲苯硝化比苯容易,为什么?
(3)磺化: 80℃ SO3H + H2O + 浓H2SO4 2H2SO4 SO3 + H3O+ + HSO4- SO3-H O + d+ S=Od- O SO3H SO3- H3O+ HSO4- + H2O (+ H2SO4) 历程: s配合物 苯磺酸
180℃ 注意:磺化反应不同于卤化、硝化,卤化、硝化是不可逆的,而磺化反应是可逆的。 + + 为什么?
解:因为苯磺酸(芳烃磺酸)在大量水存在下,–SO3H解:因为苯磺酸(芳烃磺酸)在大量水存在下,–SO3H 能离解成–SO3–和H+,例如: + 苯磺酸(芳烃磺酸)负离子中的苯环(芳环)电子云密度增大,所以可以加上H+,最后失去SO3生成苯(芳烃)。 + + 这也可从正逆磺化反应在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看出。
势能 ArH + SO3 反应进程 正逆磺化反应在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从图可知,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向正逆方向反应时,活化能十分接近。
磺化反应的可逆性在有机合成中十分有用,在合成时可通过磺化反应保护芳核上的某一位置,待进一步发生某一反应后,再通过稀硫酸或盐酸将磺酸基除去,即可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磺化反应的可逆性在有机合成中十分有用,在合成时可通过磺化反应保护芳核上的某一位置,待进一步发生某一反应后,再通过稀硫酸或盐酸将磺酸基除去,即可得到所需的化合物。 例如:用甲苯制备邻氯甲苯时,利用磺化反应来保护对位。
R—Cl + AlCl3R+ + AlCl4- R RH - H+ + R+ AlCl3 25 ℃ CH2CH3 + CH3CH2-Cl + HCl (4) 付-克(Friedel-Grafts Reaction )反应 ①烷基化反应(alkylation) + R—Cl AlCl3 /25℃ R + H—Cl 机理
+ CH3CH2CH2—Cl AlCl3CH-CH3 + CH2CH2CH3 CH3 CH3 CH3 CH3—C—CH2CH3 CH3— C—CH2—Cl + AlCl3+ HCl CH3 付-克烷基化反应往往难以停留在一烷基化阶段,易得到多烷基化产物。有时还易得到重排产物. a. 亲电试剂是碳正离子,所以反应将伴随着碳正离子的重排。 正丙苯 异丙苯 30-35% 65-69% Major product
0℃ 0℃ 60℃ b. 烷基化试剂 能产生碳正离子的试剂均可,例:卤代烷、烯烃、醇等。 + 84% + 62% + 56%
苯环烷基化其它方法 其他产生碳正离子的途径 与苯环反应 • 由烯烃 • 由醇 或 以AlCl3为Lewis 酸 与苯环反应 AlCl3 + H2O → AlCl3(OH)- + H+ CH2=CH2 + H+ → CH3CH2 ⊕ ⊕ - CH3CH2OH + AlCl3 → CH3CH2OAlCl2 →CH3CH2 + OAlCl2 ⊕ + AlCl3 → CH2CH2OAlCl2
注意: 由于卤素不活泼,不易形成碳正离子。 c. 催化剂: d. 当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时,不易发生烷基化。
注意:下列芳环上基团与催化剂作用也会形成吸电子基团, 所以反应的产率也很低。 + e. 容易得到多取代产物 + + +
AlCl3 0~5℃ O + CH3CH2-C-Cl ②付克酰基化(acylation)反应: C-CH2CH3 O + HCl 丙酰氯 1-苯基-1-丙酮 + + • 酰基化反应不发生重排。 • 较难发生再次酰基化反应。 • 可在芳环上引入酰基的试剂除了酰卤外,还可用酸酐。
a. 机理 + + 贡献大 + + + +
+ + + + 酮与AlCl3络合,消耗1eqv. AlCl3。使剩余的Lewis 失活 b. 酰基化试剂 酰卤和酸酐 +
酸酐为酰基化试剂 以下步骤同前 消耗1eqv. AlCl3 消耗1eqv. AlCl3
c. 催化剂: 用量较烷基化多。 d. 当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时,不易发生酰基化。 芳环上连有NH2、NHR或NR2基团与催化剂作用也会形成吸电子基团,所以反应的产率也很低。 e.不容易得到多取代产物。 f.反应中不重排。
③氯甲基化反应 (1)定义: 芳烃在HCHO、浓HCl和ZnCl2(或H2SO4, CH3COOH, AlCl3, SnCl4)作用下, 在芳环上导入-CH2Cl基团的反应称为氯甲基化反应。 (2)反应式 : ZnCl2 60o C + HCHO + HCl(浓) HCl (3)反应机理 + H2C=O + H+ H2C-OH -H+ HCl ZnCl2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 制备芳香酮 • 间接制备烷基苯 不会多取代 Clemmensen E 还原法 直接法不足之处:(1)有重排。 (2)易进一步取代 比第一步快
Problem 1: Give the products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s. 1. CH2CH2CH2CH2Cl AlCl3 CH2CH2CH2COCl AlCl3 2. conc.H2SO4 3. + (CH3)3C-OH AlCl3 4. + (CH3CO)2O H2SO4 5. + CH2=CH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