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01 Views
“ 生物多样性 ” 教学问题研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陈晓萍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邮政编码 310012 电话0571-88218093 电子信箱 cxp@zjei.net. 六年级上册 生物的多样性.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小草是直根、玉米是须根。但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2、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 ……
E N D
“生物多样性”教学问题研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陈晓萍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邮政编码 310012 电话0571-88218093 电子信箱 cxp@zjei.net
六年级上册 生物的多样性 •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小草是直根、玉米是须根。但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2、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 3、生物是为自己的需要及各族的繁衍而表现出不同形态结构,“花朵不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它是为了招引昆虫帮助传粉,繁衍后代。
六年级上 生物的多样性 • 单元教学意义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 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2、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3、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 一个是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多样性,好比森林、草原和湿地,它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这些形形色色的生态系统都是生物多样性在这一层次上的体现。 • 第二个层次是物种的多样性,我们的地球拥有数以千万计,形态各易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他们使得这个世界变得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 第三个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重组会产生新的物种,基因的匮乏会使生物圈萎缩。
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 物种的概念:生物分类的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分类学就是以物种客观存在这一事实为根据的。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从现代遗传学的观点: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物种是一个类群,有形态、地理分布、生理、行为以及生殖等多方面的特征,而最主要的区分物种的根据则是有无生殖隔离。 • 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
一、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 • 思考:教科书P75图中,哪些是被子植物?分别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注意:有特例。 如双子叶植物中可以作中药用的柴胡,它的叶片就具有平行脉序;而单子叶植物中的山药的叶片就具有网状脉序。在子叶的数目上也有例外,如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白屈菜种子的胚具一片子叶;而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海芋属等种子的胚具两片子叶。花基数的例外更多,如双子叶植物中的樟科、木兰科等有3基数的花;而单子叶植物眼子菜等有4基数的花。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 • 叶:基本组成:叶片和叶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类型:单叶和复叶。复叶分羽状复叶(如蚕豆),掌状复叶(如刺五加)。 变态叶:叶刺(如仙人掌),叶卷须(如豌豆),鳞片叶(如洋葱)。 • 茎:特征:(1)有节和节间;(2)节上有叶或变态叶;(3)有芽;功能:支持和输导; 类型:(1)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2)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如桃),缠绕茎(如牵牛花),攀援茎(如葡萄),匍匐茎(如草莓); 变态茎:根状茎(如莲),块茎(如马铃薯),球茎(如荸荠),鳞茎(如洋葱)。
根:种类: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系:直根系和须根系;功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变态根:贮藏根(如萝卜),支撑根如(如榕树),呼吸根如水松)。 思考: • P81图,分析小草和玉米的根系。 • 如何区分单叶与复叶上的一张小叶? • 区分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 花:结构:花柄、花托和花被,花被包括:花萼(由萼片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 雄蕊包括:花药(内有花粉)和花丝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内有胚珠)。 类型:两性花(如桃花)。 单性花(如南瓜的花),分雄花和雌花。 花序:总状花序(如白菜)。 伞状花序(如天竺葵)。 头状花序(如向日葵)。 • 果实:果皮和种子。
关于被子植物的有关概念 • 胚珠包在子房里,种子包在果皮的植物。所以,绿色开花植物是被子植物。与其他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结构最复杂、最完备,适应的方面也最广。 • 子房与果实,胚珠与种子:花的结构中,子房是很重要的部分。子房在花柱下部,膨大状。子房里面有白色的颗粒,叫胚珠。当雌蕊的柱头上粘上花粉后,子房就会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则发育成种子。 • 一朵花与一个花序:一朵花是指由花蕊、花瓣、花萼等构成的单个花体。许多花按照一定次序生在一起组成一个花序。如平时说的一朵菊花实际上是一个头状花序。 思考:P83蒲公英的花是什么花序? P89珙桐花最外面白色的“花瓣”究竟是花的哪一个部分? 萝卜、韭菜和向日葵分别是什么花序?
二、裸子植物 • 代表植物:松:树干:高大; 叶子:针形 “花”:雄球花,鳞片构成,鳞片上有花粉囊。 雌球花,鳞片构成,鳞片上有裸露的胚珠。 生殖:雌球花授粉后,第二年长成球果,秋天熟,开裂,种 子随风传播。 • 针叶树:松(叶针形)如雪松、杉(叶条形)如水杉和柏(叶鳞片形)如圆柏,木材坚固,是重要的绿化树种。 • 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壁包被,因而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着。 思考:(1)松球果是果实吗?为什么? (2)松为什么能在干旱而贫瘠的土壤中生活?
三、其他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 • 生活环境:树林、山野的潮湿环境。 • 常见种:芒萁、海金沙、贯众、井口边草等。 • 代表种:蕨:外部形态:短而细的不定根,横走的地下茎,大型的羽状复叶。 生活过程:蕨 → 孢子 ↑ ↓ 幼蕨 ← 原叶体
2、苔藓植物 • 生活环境:比蕨类更阴湿的环境。 • 形态: 茎:极矮小、柔软。 叶:柔软、极薄。 根:假根。 • 生殖:没有花,用孢子进行繁殖。 • 常见种:葫芦藓(藓类)、地钱(苔类)。
3、藻类植物 • 生活环境:淡水(如衣藻)、海水(如海带)。 • 种类:单细胞藻(如衣藻)、多细胞藻(如水绵)。 • 形态: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生殖:细胞分裂和孢子繁殖。 思考:P76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四、植物的分类 • 植物分类的单位:植物学家根据植物之间的相同程度,把它们分成大小不同的若干类群,在植物分类上就用等级法来表示。 • 等级法所用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科”是一个重要的单位,根据花的特征,绿色开花植物可以分成300多个科。 • 特点:等级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点越少,等级越低,所包含生物共同特点越多。 • 主要依据:根、叶、茎的形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但不是主要依据,只有花和果实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
检索表和检索法 • 生物的种类多样复杂,等级分类法已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分类方法对众多的生物分门别类,并且使每种植物在分类系统中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 根据分类标准,把各种生物按照有或无某一特征,编制成一个表,在这个表中,每种生物都处在应有的位置,准确而全面,这就是检索表。 • 如果不知道一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就可以在检索表中逐步地查对,最后就能知道属于哪个界、哪个门、哪个纲、哪目、哪科、哪属、哪种生物了。利用检索表查对的过程,便是一种确定生物分类地位的方法叫检索法。
五、保护植物(wildlife-t.gov.cn/) •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消耗的林木约有2亿立方米,其中三分之二是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造成的浪费;草原也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和鼠害,退化、沙化、碱化的现象也相当严重。森林、草原的破坏而造成水土流失,仅黄河、长江每年带走的泥沙就有吨,相当于冲走600万亩良田,这个面积相当于15个江苏省或4个日本。 • 由于动物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所以有人估计,只要有一种植物灭绝了就会有10—30种动物随之而灭绝。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的物种数竟达已知物种总数的10%;在温带地区85000种植物中,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种类受到行将灭绝的威胁。 • 植物和动物以及主要由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逐渐形成的,动植物的发展和进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了,就不会再重新出现。即使一些适应性很强、分布很广的经济植物(如芦苇),由于受到无限制的采收利用,其数量也越来越少。
概述 • 动物是大自然的杰作。从寒带到热带,从河流到高山,从海洋到陆地,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动物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关于动物的科学称为动物学,动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门类。 • 从低等到高等,将动物分为九个门: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一、节肢动物门 • 节肢动物门的种类繁多,占世界上动物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 • 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多样,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有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 思考:P70哪些是节肢动物?分别属哪个纲?
昆虫纲 • 主要特征:身体分三部分:头部(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胸部(三对分节的足、两对翅)、腹部。 • 多样性:(1)种类、数量多,约100万种,超过其它动物的总和。(2)生活环境多样,大多数陆生,有些水生。(3)形态差异多样。足的类型有:步形足、跳跃足、捕捉足、采粉足、开掘足;口器:咀嚼式(如蝗虫)、舐吸式(如苍蝇)、虹吸式(如蝴蝶)、刺吸式(如蚊子)、嚼吸式(如蜜蜂)。(4)发育过程多样,分完全变态(如家蚕)、不完全变态(如蝗虫)。 • 昆虫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益虫如:蜻蜓、蚕、七星瓢虫、螳螂、蜜蜂、蝴蝶等等;害虫如:蚊子、苍蝇、臭虫、跳蚤、蝗虫、螟虫、蚜虫、蚱蜢、菜粉蝶和虱等等。
其它节肢动物 • 共同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外有外骨骼;足、触角等分节。 • 分类:昆虫类 甲壳类:头和胸紧紧连在一起,构成头胸部,头胸部的外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代表动物,如虾、蟹。 多足类:如:蜈蚣、马陆、蚰蜒 蛛形类:如:蜘蛛、棉红蜘蛛、蝎。 (蚯蚓:寡毛纲) 思考:对虾和河蟹的外形很不相同,为什么都属于甲壳纲?
二、脊椎动物亚门 • 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这门动物的形态结构复杂,有些种类终生有脊索,有些种类在幼体或胚胎时期有脊索,因此称作脊索动物门。 • 它主要分为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亚门。头索动物是比较低等的脊索动物,种类比较少,都生活在海洋中(如文昌鱼)。 • 脊椎动物亚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1、鱼类 • 形态与结构功能 头部:有鳃,呼吸作用。 躯干部:鳞片,表面有粘液,保护身体,减少阻力。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鳍,分背、胸、腹鳍,有平衡作用。 尾部:臀鳍,有平衡作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身体还可控 制游泳方向。
内部结构与功能 • 肌肉:收缩与舒张,适于游泳。 • 骨骼:头骨,保护脑、眼等;脊柱,支持身体;肋骨,保护内脏。 • 鳔:调节身体比重,使鱼在不同的水层游动或停留。 • 心脏:由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 • 繁殖:体外(水中)受精。 • 分布:水中,以动植物为食物,有洄游现象。
鱼纲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鱼纲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 思考: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
2、两栖类 • 青蛙 运动:靠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来运动。 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附肢骨,前肢骨、后肢骨。 消化系统:消化腺,肝脏、胰脏,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泄殖腔→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囊状肺、湿润的皮肤呼吸。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排泄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 生殖:雌雄抱对,水中受精。 发育:受精卵 → 蝌蚪 → 青蛙 ↘变态发育 ↙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的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的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思考:青蛙的体色、皮肤、体形和身体分部,各有哪些适于在水中和陆上生活的特点?
3、爬行类 • 蛇 外形: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四肢退化 运动:身体贴着地面游动。 繁殖:体内受精,卵生,卵外包着坚韧的卵壳。(少数蛇卵胎生 毒蛇:具毒牙和毒腺。毒蛇与无毒蛇齿痕的区别(毒蛇有毒腺和毒牙,上颚有两颗前牙比其他牙齿粗而长,咬后留下两排牙痕,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牙痕,如果被咬处仅见到较细或成排的齿痕,则说明是被无毒蛇所咬。)及被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
龟、鳖:外形:四肢短小,体表具坚厚的甲。 运动:爬行 繁殖: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 坚韧的卵壳。 • 鳄:扬子鳄(P89)是我国的珍稀淡水鳄类。数量非常稀少,濒临灭绝。 •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外包着坚韧的卵壳。
4、鸟类 适应飞行的特点 • 外形:身披羽毛,前肢变翼。 • 内部结构特征:骨胳:头骨薄、长骨中空且充满空气,坚固轻巧。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 • 肌肉:胸肌发达附在龙骨突上,牵动两翼飞翔,快速而有力。呼吸系统:双重呼吸,能得到充足的氧气。 • 神经系统:大小脑发达,适应复杂环境。 • 排泄系统:无膀胱,不存尿液,减轻负重。 • 生殖系统:雌鸟右侧卵巢及输卵管退化。 • 消化系统:牙齿退化,食物藏在素囊。 • 体温:恒温。 • 繁殖:体内受精,卵生,用亲鸟的体温孵卵。
鸟分六大类:鸣禽、游禽、攀禽、陆禽、涉禽、猛禽。鸟分六大类:鸣禽、游禽、攀禽、陆禽、涉禽、猛禽。 • 鸟的主要特征: ⑴ 有角质喙,没有牙齿; ⑵ 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 ⑶ 心脏为四室; ⑷ 体温恒定; ⑸ 卵生。
5、哺乳类(兔) • 感觉器官:组成:口、鼻、唇、触须、耳廓等。特点:灵敏,利于避敌或取食。 • 神经系统:组成:脑、脊髓及神经。功能:快速反应。 • 骨骼系统:发达:保护神经系统,运动支柱。 • 消化系统:消化管:口→咽→食管→胃→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肛门。 消化过程 :食物→口腔(牙齿咀嚼、唾液消化)→咽→食道→胃(胃液消化)→小肠(肠液、胰液、胆汁消化)→肓肠(细菌分解消化)→肛门(殘渣排出) • 呼吸系统:组成:鼻孔、鼻腔、喉、气管、肺(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 • 循环系统:组成:心脏、血管、血液。特点:心脏四腔、动、静脉血不混合。体、肺两条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 生殖系统:雄性:精巢产生精子,由输精管排出。 雌性:卵巢产生卵子,受精卵经过输卵管到达子 宫,胚胎在子宫中发育。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体外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内有膈,体腔被膈分成胸腔和腹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 哺乳纲主要的分类:单孔目(鸭嘴兽)、有袋目(袋鼠)、翼手目(蝙蝠)、鲸目(白鳍豚)、食肉目:犬科(犬、狐)、熊科(黑熊)、猫熊科(大熊猫)、猫科(东北虎)、偶蹄目(猪、牛)、奇蹄目(马)。灵长目(黑猩猩)。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有脊椎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骨):原生动物门(如草履)、腔肠动物门(如水螅)、扁形动物门(如涡虫)、线形动物门(如蛔虫)、环节动物门(如蚯蚓)、软体动物门(如河蚌)、节肢动物门(如昆虫)、棘皮动物门(如海盘车)。 思考:请将P77页中的动物进行分类。 你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珍贵的动物或濒临灭绝的动物?应该如何加强当地的动物资源的保护?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一、细菌 • 形态: 个体小,一般只有1微米左右,主要有三类: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 结构: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部分构成,细胞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营养:异养,即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可以分为腐生(如枯草杆菌)和寄生(如痢疾杆菌)。 • 呼吸:需氧呼吸,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菌称好氧性细菌(如醋酸菌);有些细菌,在生活的过程中不需要氧气,这叫做发酵,进行发酵的细菌称厌氧性细菌(如乳酸菌)。 • 生殖:通常是用分裂的方法进行。 • 对自然界的意义:腐生细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处(如:根瘤菌、大肠杆菌)少数细菌能传染动植物和人类的疾病,这样的细菌叫做病原菌(如:结核菌、软腐细菌)。
二、真菌 • 具有细胞壁并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不象动物那样摄取食物,而是对外界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吸收。因此,它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有人主张将真菌另立一界,叫做真菌界。如: 酵母菌和霉菌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真菌;蘑菇、木耳是一类大型、多数能够食用的真菌。真菌和细菌一样,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思考:(1)如果没有腐生细菌和真菌,自然界会是什么 样子? (2)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
三、病毒 对于人们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人以及动、植物的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原都是病毒。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 达尔文(1809——1882)青年时期在剑桥大学学习。在大学毕业时22岁,(1831——1836)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英国海军舰艇贝格尔号,作5年的探险航行。他一路观察采集动、植物和化石标本。对生物界物种之繁盛赞叹不已。 • 1936年,达尔文航行回来,专心阅读有关图书,整理研究所收集的材料。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引起欧洲文化界的极大振动。(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自然选择学说 • 遗传:子代和亲代在形态及生理功能方面非常相似。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 • 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同一亲本产生的各子女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和拉马克的所说的变异不同。(按需要而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 • 繁殖过剩:就是各种生物都有极强的大的生殖。如:一对家蝇繁殖一年,每代如产1000个卵,每世代如为10天,如果后代均不死亡,这一对家蝇一年所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CM之厚。 事实上,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为什么?以下两个推论:
生存斗争:物种之所以不会数量大增,乃是由于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其它物理的生活条件的斗争。例如,同种生物常因争取食物、生活场所而发生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如大鱼吃小鱼、牛吃牧草。对自然环境的斗争,如生活在两极的生物要与严寒作斗争,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要与干旱作斗争,生活在海岛上的昆虫要与大风作斗争。生存斗争:物种之所以不会数量大增,乃是由于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其它物理的生活条件的斗争。例如,同种生物常因争取食物、生活场所而发生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如大鱼吃小鱼、牛吃牧草。对自然环境的斗争,如生活在两极的生物要与严寒作斗争,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要与干旱作斗争,生活在海岛上的昆虫要与大风作斗争。 • 适者生存:不同的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变异。有的变异使生物在斗争中生存下来,有的变异却使生物在斗争中不能生存。 总之,生物有共同的起源,因而表现了生命的同一性,生命是不断的发生变异的,而变异的选择和积累则是生命多样性的根源。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在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变得逐渐和原来的祖先种不同了,这样就演变成新种了。 • 思考(1)请分析下面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6、7课从现象入手,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殊的身体结构;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同呢?
适应和进化形式 • 生物的适应性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对昆虫采粉的适应:蜜蜂传粉,一般有鲜艳的黄色,但极少红色,因为它不识别红色。都有芬芳的香味,白天开放,并且常有一个供蜜蜂停落的结构。依靠蛾类传粉的花多是晚间开放,白色或淡色,并且大多有香味。 2、保护色。如某动物的体色与环境的色泽相似,因而能够隐蔽,不为敌人所发现。 3、恶臭。有些动物有臭味,能分泌毒物,或气味不好吃,如一些蝽蟓,黄鼬等。
3、警戒色。有些动物具有与环境对比十分鲜明或恐怖的颜色,引起捕食者的注意,使捕食者不去攻击它们。如瓢虫、马陆等。3、警戒色。有些动物具有与环境对比十分鲜明或恐怖的颜色,引起捕食者的注意,使捕食者不去攻击它们。如瓢虫、马陆等。 4、拟态。有些动物虽然没有毒刺等武器,不分泌毒物,也没有恶臭,它们却和某些有毒刺、能分泌毒物或不闻的动物形状相似,使捕食者不敢攻击。 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有适应意义的性状才在进化中被保留下来,但有例外。 • 协同进化或共进化 关系密切的生物,如花和采粉的动物,寄生虫和寄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等,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因而在进化上发展出互相适应的特性。